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防己碱对鼠脑缺血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雄 黄怀钧 +1 位作者 刘煜敏 王伟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采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 Fura- 2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神经细胞游离钙 ([Ca2 + ]i)水平 ,硫代巴比妥显色法检测海马匀浆中过氧化脂质 (L PO)含量 ,同时电镜下观察海马 CA1 区神经细胞改变 ,以评价药物粉防己碱的作用。结果表明 :粉防... 采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 Fura- 2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神经细胞游离钙 ([Ca2 + ]i)水平 ,硫代巴比妥显色法检测海马匀浆中过氧化脂质 (L PO)含量 ,同时电镜下观察海马 CA1 区神经细胞改变 ,以评价药物粉防己碱的作用。结果表明 :粉防己碱预处理后 ,能够显著抑制全脑缺血 2 0 min再灌注 6 0 min海马组织 [Ca2 + ]i及 L PO含量的升高 ,减轻神经细胞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脑缺血 游离钙 脂质过氧化 海马神经细胞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宇红 李江林 +4 位作者 卜碧涛 占克斌 方思羽 许康 曹小丽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84-1885,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变时期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病变时期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NSE的浓度...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变时期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病变时期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NSE的浓度,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反应蛋白:急性期为(17.28±3.82)mg/L;亚急性期为(11.55±1.95)mg/L;恢复期为(7.10±1.30)mg/L。与正常值(4.65±1.39)mg/L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2.717~2.5382,P<0.05或0.01)。纤维蛋白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4.62±0.61),(4.09±0.62),(3.21±0.65)mg/L,与正常值(2.26±0.22)mg/L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02~1.8244,P均<0.01)。NSE急性期是(22.27±5.69)mg/L;亚急性期是(13.62±2.74)mg/L;恢复期为(9.16±1.44)mg/L,与正常组(3.08±1.51)mg/L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意义(t=19.1844~6.0735,P<0.01)。随着病程的发展,从急性期到亚急性期以及恢复期,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NSE的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F=12.042~3.322,P<0.05)。结论:随着病情的进展,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NSE存在着动态变化,病情好转,三者的浓度明显下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恢复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褚倩 王亚平 +1 位作者 傅新巧 张苏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用二甲基亚砜 (DSM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检测诱导分化前、预诱导 2 4h、诱导分化后 6h、2 4h和 48h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用二甲基亚砜 (DSM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检测诱导分化前、预诱导 2 4h、诱导分化后 6h、2 4h和 48h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后 ,大部分MSCs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 ,并相互交织成网络结构 ,巢蛋白 (Nestin)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达到最高 ,2 4h和 48h逐渐降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 )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出现表达 ,2 4h和 48h表达增强。结论MSCs经体外诱导先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然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熟地黄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龙宣 赵斌 +2 位作者 许志恩 茹立强 唐荣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熟地黄对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去势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Westernblot及激酶活性测定法检... 目的探讨熟地黄对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去势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Westernblot及激酶活性测定法检测海马内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于卵巢切除4周后以熟地黄84、g/(kg.d)对去势大鼠连续灌胃6周进行治疗,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经行为学检测发现卵巢去势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减退;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海马内Caspase-3含量和活性明显增高,细胞核DNA降解;使用熟地黄灌胃治疗后并不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血清E2水平,但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降低海马内Caspase-3的含量和活性,抑制细胞核DNA降解。结论卵巢切除可导致雌性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熟地黄对雌激素缺乏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但并不是通过改变雌激素的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卵巢去势 细胞凋亡 海马
下载PDF
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志军 胡晓晴 唐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5例平山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F波以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总异常率为24.4%(44/180),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DML延长以及CMAP波幅减低,感觉神经传...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5例平山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F波以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总异常率为24.4%(44/180),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DML延长以及CMAP波幅减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F波平均最小潜伏期为(26.64±3.10)ms,平均出现率为(58.77±35.53)%,总异常率为75.6%(34/45)。针极肌电图检测中57.7%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异常为出现自发电位,MUPs时限延长、波幅增宽、多相波增多,募集相异常。前臂肌肉的异常率为患侧伸指总肌(100%)≥健侧伸指总肌(100%)>患侧拇短展肌(97.8%)>患侧小指展肌(97.7%)>健侧拇短展肌(82.6%)>患侧肱二头肌(75.0%)。双侧三角肌、健侧肱二头肌、下肢胫骨前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正常。结论:根据平山病临床神经电生理学表现推测平山病可能为颈段脊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神经电生理 颈段脊髓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中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红 张苏明 +2 位作者 史庭慧 杨渊 张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在模拟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 ,并对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仪 (FCM)、TUNEL等手段检测缺血性损伤各时间点...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在模拟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 ,并对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仪 (FCM)、TUNEL等手段检测缺血性损伤各时间点的神经元凋亡以及Caspase 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与TUNEL检测均显示 :在血清剥夺和缺氧后 0 5h、 6h神经元的凋亡率显著增高 ,Caspase 3表达阳性率亦随之增高。结论 血清和氧剥夺早期由于神经元内的保护性基因反应性上调 ,抑制Caspase 3的激活及凋亡的进展 ,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 ,抑制凋亡基因向促凋亡基因转换 ,导致神经元进一步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流式细胞术 原位凋亡检测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余姗姗 陈博 +1 位作者 吴茜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84-86,共3页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生率高达14%~81%,并可作为SLE的首发症状。典型的SLE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生率高达14%~81%,并可作为SLE的首发症状。典型的SLE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包括癫痫、抑郁、多发性单神经炎,但也可出现横贯性脊髓炎、脱髓鞘或颅神经受累等少见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容易被误诊、延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SLE及干燥综合征共病目前在国内外报道少见,现报告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玲春 刘英辉 +1 位作者 杨明山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其疗效与剂量、疗程密切相关,且可能导致诸多副反应,故规范化使用激素尤为重要。国内外虽有基本原则指导,但目前未形成统一方案。本文提拟目前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案,希望能提供给临...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其疗效与剂量、疗程密切相关,且可能导致诸多副反应,故规范化使用激素尤为重要。国内外虽有基本原则指导,但目前未形成统一方案。本文提拟目前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案,希望能提供给临床医生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汪琦 朱舟 王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4期288-291,308,共5页
大脑曾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器官,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不能进入大脑,因此不会影响其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存在一些共同的分子将这两个独立的系统联系起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尤其是CXCL12/CXCR4就是其中... 大脑曾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器官,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不能进入大脑,因此不会影响其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存在一些共同的分子将这两个独立的系统联系起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尤其是CXCL12/CXCR4就是其中的代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伴有中枢免疫功能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伴有CXCL12/CXCR4的异常,提示CXCL12/CXCR4可能参与其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趋化因子 CXCL12 CXCR4
下载PDF
双孔钾通道在鼠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和功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建清 谢敏杰 王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双孔钾离子通道 胶质细胞 背景钾电流
下载PDF
腺苷对海马神经元高电压激活性钙通道电流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媛 康慧聪 +3 位作者 李巷 刘晓艳 刘志广 朱遂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6期393-398,共6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腺苷(Ade)对海马神经元高电压激活性钙通道电流(IHVA)的影响。方法:条件培养基纯化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的海马神经元,选取生长7~9d的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以细胞外给予Ade的方法,比较Ade干预前后IHVA值及I-...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腺苷(Ade)对海马神经元高电压激活性钙通道电流(IHVA)的影响。方法:条件培养基纯化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的海马神经元,选取生长7~9d的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以细胞外给予Ade的方法,比较Ade干预前后IHVA值及I-V曲线的变化,并观察硝苯地平预处理后,Ade对IHVA值影响的改变。结果: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的海马神经元在7~9d发育基本成熟,采用膜片钳技术在预设的刺激程序下可以记录到IHVA,以细胞外干预的方式加入Ade后,观察到Ade可抑制IHVA的幅度,并呈浓度依赖性,可使I-V曲线上移,但对最大激活电位及峰值电位无明显影响;硝苯地平可部分减弱Ade对IHVA的影响。结论:Ade在一定浓度时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IHVA,硝苯地平可部分减弱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海马神经元 膜片钳 高电压激活性钙通道电流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侧脑室移植后颈淋巴细胞的增殖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爱农 张苏明 +2 位作者 常丽英 黎逢光 姜亚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6期428-428,共1页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免疫原性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DCX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云 刘娜 +1 位作者 李在望 唐洲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其DCX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传3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干细胞及分化的细胞,并观察其DCX的表达。结果:SD大鼠海马和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DCX在干细胞中有...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其DCX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传3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干细胞及分化的细胞,并观察其DCX的表达。结果:SD大鼠海马和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DCX在干细胞中有表达,在其分化的神经元中无表达。结论:DCX在神经干细胞中表达,在神经元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项目管理 对策分析
下载PDF
NG2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与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杰 张桂青 +1 位作者 王伟 谢敏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关键词 NG2 CNS 胶质细胞
下载PDF
面神经炎病人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面肌运动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鹏 洪波 +6 位作者 李鑫 马淑霞 董继宏 范薇 汪昕 王伟 徐沙贝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面肌运动功能评分在面神经炎诊断和面肌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面神经炎病人37例,在发病第7、28天分别予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面肌运动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选用瞬目反射和面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面肌运动功能评分在面神经炎诊断和面肌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面神经炎病人37例,在发病第7、28天分别予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面肌运动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选用瞬目反射和面神经电图;面肌运动功能评分采用House Brackmann分级量表(HB)评分和Nottingham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选用VMG指数),比较不同评分标准对面神经炎评估的异同,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评分标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神经电图评分法相比较,瞬目反射评分法和HB评分法更为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MG指数与HB评分法相关性最强(r=-0.925),神经电图评分法和HB评分法相关性相对较差。结论:针对面神经炎病人的评估应将面神经运动功能评估和神经电生理学评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客观性和准确性。HB评分、VMG指数联合以瞬目反射为最优指标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较为理想、科学的面神经炎的诊断和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可信地应用到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瞬目反射 神经电生理检查 面肌运动评分 VMG指数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王效静 李正莉 +1 位作者 朱长庚 王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细胞周期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纯化培养获取大鼠大脑皮质Ast,将CNTF加入培养液,作用相应的时刻点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免...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细胞周期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纯化培养获取大鼠大脑皮质Ast,将CNTF加入培养液,作用相应的时刻点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Fos蛋白的表达。结果CNTF作用Ast6 h后,可显著促进细胞周期进程,表现为G0/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增殖指数,poliferation index,PI值)升高。12h促增殖作用达高峰,24 h、48 h有所恢复,但PI仍明显高于对照组。CNTF作用于Ast 2 h后即可引起Fos蛋白的显著表达,并持续至24 h,而糖皮质激素预处理可明显抑制Fos蛋白表达。结论CNTF可促进Ast增殖及Fos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周期 FOS蛋白 细胞培养 大鼠
原文传递
C型Niemann-Pick病小鼠神经元变性与细胞骨架蛋白异常磷酸化
17
作者 卜碧涛 王雪贞 +1 位作者 张旻 王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探讨导致神经元病理改变的可能机制以进行干预治疗,本研究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记等技术对C型Niemann-Pick病(NPC)小鼠(npc-1小鼠)的神经病理、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周期M期标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n... 为探讨导致神经元病理改变的可能机制以进行干预治疗,本研究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记等技术对C型Niemann-Pick病(NPC)小鼠(npc-1小鼠)的神经病理、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周期M期标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npc-1小鼠脑干、小脑白质、基底神经节及大脑白质有诸多神经元含脂质沉积并有球状神经轴突形成。这些异常的神经轴突内含有大量的异常磷酸化的细胞骨架蛋白tau及神经丝蛋白NF。M期标志物的存在表明有丝分裂激酶活化参与这一病理结构的形成过程。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元骨架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对npc-1小鼠神经病理的形成过程有重要作用,有丝分裂激酶异常活化可能导致这些骨架蛋白的异常磷酸化。针对这一发现可设计干预方案来阻止神经元变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变性 细胞骨架蛋白 有丝分裂激酶 异常磷酸化 球状神经轴突
下载PDF
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内iNOS、CaMKⅡ及AC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王效静 李正莉 +1 位作者 朱长庚 王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488,共4页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分别获取大鼠大脑皮质Ast及神经元,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激活Ast,用其培养液,即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孵育神经元4、8、12h后,采用Westernblot法...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分别获取大鼠大脑皮质Ast及神经元,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激活Ast,用其培养液,即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孵育神经元4、8、12h后,采用Westernblot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ACM对神经元内表达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II(CaMK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腺苷酸环化酶(AC)的影响。结果表明,ACM作用神经元4h即可引起CaMKⅡ、iNOS及AC的表达增多并持续至12h(P<0.05),iNOS在8h最为明显,AC的表达在12h最为明显。上述结果提示ACM中含有致痫因子,NOS-NO-cGMP,Ca2+/CaM-CaMKⅡ及AC-CaMP-PKA三条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致痫机制中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夜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 腺苷酸环化酶 信号转导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及Cyclin D1表达的差异
19
作者 朱丽霞 席青松 +4 位作者 王晶 陈华先 王芳 张琼 王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及各自cyclinD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而神经元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各自cyclinD1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yclinD1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yclinD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D1表达上调比神经元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CYCLIN D1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神经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
20
作者 王伟 卜碧涛 +3 位作者 谢敏杰 张旻 喻志源 陶德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都受到细胞周期的精细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疾病,包括急性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都与神经细胞细胞周期的非正常激活有关。细胞周期的激活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参与胶质疤痕形成... 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都受到细胞周期的精细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疾病,包括急性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都与神经细胞细胞周期的非正常激活有关。细胞周期的激活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参与胶质疤痕形成,诱导炎性因子产生,这些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另外,处于终末分化的神经元如果异常再进入细胞周期,神经元将走向死亡而不是增殖。虽然在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中有多种细胞周期机制的参与,但神经元异常进入细胞周期而导致神经元死亡是许多获得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之一。本文首先详尽介绍细胞周期在神经发育中扮演的角色,然后着重讨论神经细胞周期异常调控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卒中和外伤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常可观察到神经元凋亡,这通常与神经元细胞周期被阻断在G1-S期有关。在Alzheimer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和C型尼曼匹克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一定数量的神经元完成了DNA合成,但细胞周期却停留在G2/M期。本文还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元死亡相关的细胞周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胶质细胞 神经元 凋亡 缺血 神经退行性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