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白玉鹏 李娜 顾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0-405,I000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5、10周)的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1系统的动态变化,探讨HO-1在DM血管病变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天然抗氧化剂罗汉果皂苷(MG)对DM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注...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5、10周)的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1系统的动态变化,探讨HO-1在DM血管病变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天然抗氧化剂罗汉果皂苷(MG)对DM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M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MG提取物组(C+MG组)、DM组(D组)和DM+MG提取物组(D+MG组),每组均为20只。C组和D组接受0.9%氯化钠溶液灌胃,C+MG组和D+MG组以罗汉果皂苷提取物150mg/kg灌胃。实验过程中每周监测体重,灌胃5、10周后分别检测血糖、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取各组胸主动脉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各组血管组织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与C组、C+MG组比较,D组、D+MG组各观察时间点的饮水量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体重均显著减轻(P值均<0.05);从第3周起,D+MG组的饮水量显著少于D组(P<0.05);1周后,D+MG组的体重显著大于D组(P<0.05)。②D组、D+MG组5、10周的血糖均显著高于C组、C+MG组(P值均<0.05),D+MG组血糖显著低于D组(P<0.05);病程5周时,D组与C组间血清FF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时D组的血清FFA含量显著低于D+MG组(P<0.05)。③5、10周时,D组TAOC均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5);D组MDA水平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低于D组(P值均<0.05)。④5周时,D组大鼠血管HO-1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低于D组(P值均<0.05);10周时,D组大鼠血管HO-1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5)。⑤5周时D+MG组线粒体肿胀情况较D组减轻,所取标本也未见明显上皮脱落情况;10周时内皮损伤情况较5周时重,但较D组减轻,也未发现细胞核明显固缩、溶解破坏的情况。结论氧化应激在不同的时期通过影响(诱导或抑制)抗氧化应激蛋白HO-1系统参与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MG可以降糖、降FFA,并减轻DM发展进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其抗氧化作用的发挥可能由HO-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D151促进Rac/cdc42信号通路激活并维持体外血管生成的稳定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涛 李鹏程 +2 位作者 刘照宇 刘正湘 左后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313-3315,共3页
目的探讨CD151及其QRD突变体对Rac/cdc42信号通路和体外血管生成的稳定性影响及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质粒(pAAV-CD151、pAAV-CD151-QRD、pAAV-anti-CD15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HU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CD151组、CD151-QRD组,an... 目的探讨CD151及其QRD突变体对Rac/cdc42信号通路和体外血管生成的稳定性影响及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质粒(pAAV-CD151、pAAV-CD151-QRD、pAAV-anti-CD15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HU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CD151组、CD151-QRD组,anti-CD151 4组,分别取各个不同时间点评价Matrigel上的各组管腔血管形成能力及新生血管的稳定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D151蛋白表达,以及Rac和cdc 4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CD151组内皮细胞CD151表达(1.86±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9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51-QRD组(1.75±0.16)与CD151组相比CD15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nti-CD151组蛋白表达(0.51±0.06)明显下降。在12hMatrigel上CD151及其他各组之间血管生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h时,各组血管生成有区别。72h,CD151组Matrigel上血管生成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生成的血管不能维持。CD151高表达促进cdc 42,Rac蛋白表达增加,CD151-QRD组、anti-CD151组蛋白表达则较CD151组下降。结论 CD151促进Rac和cdc 42信号通路激活,促进体外血管生成并可维持生成血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 脐静脉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血管稳定性
下载PDF
敲低Tribbles同源蛋白3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3
作者 熊勇 彭定凤 +2 位作者 胡勇钧 唐哨勇 冮洪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273-3277,共5页
目的研究敲低Tribbles同源蛋白(TRIB)3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AngⅡ处理心肌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RIB3表达情况。心肌成纤维细胞转染TRIB3siRN... 目的研究敲低Tribbles同源蛋白(TRIB)3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AngⅡ处理心肌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RIB3表达情况。心肌成纤维细胞转染TRIB3siRNA慢病毒载体,经AngⅡ处理后,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效率。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法检测胶原合成,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COLL)Ⅰ、COLL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硝酸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结果AngⅡ处理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TRIB3表达水平升高(P<0.01)。TRIB3siRNA慢病毒载体可明显下调AngⅡ条件下心肌成纤维细胞中TRIB3的表达水平(P<0.05)。AngⅡ处理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0.05),细胞胶原合成增多(P<0.05),细胞中COLLⅠ、COLLⅡ蛋白水平升高(P<0.05),MMP-2水平降低(P<0.05),培养液中NO含量降低(P<0.05),iNOS活性降低(P<0.05)。下调TRIB3能够降低AngⅡ条件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P<0.05),减少细胞胶原合成(P<0.05),降低细胞中COLLⅠ、COLLⅡ蛋白表达(P<0.05),促进细胞中MMP-2蛋白表达(P<0.05),促进细胞分泌NO(P<0.05),提高细胞iNOS活性(P<0.05)。结论敲低TRIB3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合成,促进细胞分泌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Tribble同源蛋白3 增殖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EPO和CEPO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和血管新生的作用的比较
4
作者 黄妍 冮洪生 +2 位作者 李鸣 徐标 李文华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和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购置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取SD大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30只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诱导大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动... 目的:探讨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和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购置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取SD大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30只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诱导大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EPO组和CEPO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期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耳缘静脉注射,CEPO组耳缘静脉注射CEPO(每周2次,单次注射剂量为50ug/kg),EPO组耳缘静脉注射EPO(注射剂量为0.3mg/kg),比较各组梗死面积、血管新生数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CEPO组干预后1个月LVSP、+dp/dtmax、-dp/dtmax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和EPO组(P<0.05);LVDP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和EPO组(P<0.05);CEPO组干预后1个月梗死面积均小于模型对照组和EPO组(P<0.05);EPO组干预后1个月梗死面积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PO组干预后1个月血管新生数量多于模型对照组但少于CEPO组(P<0.05)。结论:EPO和CEPO均能减少心肌梗死大鼠面积,但是后者效果更佳,能改善病灶部位血流动力学水平,可能与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梗死 梗死面积 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不同的P2Y12受体拮抗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晓刚 刘玉峰 +1 位作者 顾晔 胡立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 g,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但不收紧结扎线;空白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 目的探讨不同的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 g,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但不收紧结扎线;空白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5 min后结扎线放松行再注;氯吡格雷组左前降支结扎后即刻从胃管注入氯吡格雷90 mg/kg,45 min后放松结扎线行再注,于术后每天给予氯吡格雷灌胃90 mg/kg,每天1次。替格瑞洛组左前降支结扎后即刻胃管内给予替格瑞洛150 mg/kg,45 min后放松结扎线行再注,并于术后每天替格瑞洛灌胃150 mg/kg,每天一次。观察4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 h及1周时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浓度以及心功能指标,并计算左心室(LV)、缺血危险区(AAR)和梗死区(IS)面积,用AAR/LV和IS/AAR表示心肌梗死程度。结果 4组术前各炎症因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与空白组比较,CRP、IL-1、IL-6、TNF-α各炎症因子浓度在术后24 h及7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术后24小时炎症因子浓度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术后7天炎症因子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未见心肌梗死区,术后24小时及术后1周氯吡格雷组与空白组比较缺血危险区及梗死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及术后1周替格瑞洛组与空白组、氯吡格雷组比较缺血危险区及梗死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均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因子的浓度,替格瑞洛而非氯吡格雷能够更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危险区及梗死区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红 刘晓刚 +4 位作者 胡立群 余意君 李春霞 刘涛 顾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反搏组...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反搏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加2个疗程体外反搏(每周6d,每天1次,每次1h)。在治疗结束后第12周,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5个维度评价患者的心绞痛情况,进行运动平板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有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1mV的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12周,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需行血管重建术、心绞痛恶化需再次住院)。结果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PL、AS、AF、TS、DP这5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1、0.05),反搏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P<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平均每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5±1.1)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0±1.9)片(P<0.05)。反搏组的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l mV的时间和运动后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的TIB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反搏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反搏组行血管重建术和因心绞痛恶化入院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可使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MACE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刚 刘玉峰 +1 位作者 顾晔 胡立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入院、行PCI治疗的3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肌酐变化分为非对比剂肾病组275例和对比剂肾病组35例。对比剂肾病定义为PCI术后72 h内血肌酐水平较入院基线水平升高25%以上或术后肌酐增幅≥0.5 g/L。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在同样的危险因素下,术前对比剂肾病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非对比剂肾病组相比明显偏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具备同样的危险因素情况下,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行PCI治疗的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对比剂肾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职业技能训练在肢体残障职工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8
作者 蔡宇 朱朋飞 +2 位作者 周华军 肖婷 王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对肢体残障职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再就业分析。方法:对100例肢体伤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 目的:探讨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对肢体残障职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再就业分析。方法:对100例肢体伤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两组患者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ADL能力评估,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进行林氏就业准备评估,于出院后24周通过现场探访和电话回访的形式进行再就业追踪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后的4周、8周、12周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患者组间对比,试验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12周两组患者林氏就业准备评估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24周再就业调查分析对照组就业率为38.0%,试验组为90.0%。结论:在职业康复过程中对肢体残障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促进肢体残障职工再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培训 工伤 残障 职业康复 再就业
下载PDF
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小型猪冠状静脉窦导管的方法
9
作者 白玉鹏 胡立群 +4 位作者 余德龙 刘晓刚 彭晟 王红 顾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7-219,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型猪冠状静脉窦(CS)导管放置的方法。方法16头雄性中华小型猪,4头用于预实验,12头用于正式实验。通过观察小型猪心脏的解剖结构,以及在X线下不同投照角度的CS开口和走形位置,摸索经股静脉途径放置CS导管的方法,并对操作者所... 目的探讨小型猪冠状静脉窦(CS)导管放置的方法。方法16头雄性中华小型猪,4头用于预实验,12头用于正式实验。通过观察小型猪心脏的解剖结构,以及在X线下不同投照角度的CS开口和走形位置,摸索经股静脉途径放置CS导管的方法,并对操作者所受放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正式实验中,操作者通过股静脉将导丝、导管送入右心房,退出导丝让导管自然打弯,轻轻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导管使导管头端指向左侧可将导管顺利送入CS口内。手术的操作时间较短,分离血管的平均时间仅为(15.5±5.8)min,曝光时间仅为(112±20)s。放置导管成功率为12/12。仅1头(1/12)猪股静脉拔鞘压迫后出现血肿,未发生冠状静脉损伤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操作人员的人均所受放射剂量仅为(1.56±0.32)μgay。结论这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CS导管放置方法能为用猪作为心脏研究动物模型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 小型猪 股静脉
下载PDF
miR-15b-5p靶向CRKL基因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粮 吴瑞霞 +2 位作者 王岚 肖杰 成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93-239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5b-5p(miR-15b-5p)靶向CRKL基因对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miR-15b-5p低表达及CRKL高表达的H9C2心肌细胞系并进行H/R处理,qRT-PCR检测miR-15b-5p及CRKL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CRK... 目的探讨微小RNA-15b-5p(miR-15b-5p)靶向CRKL基因对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miR-15b-5p低表达及CRKL高表达的H9C2心肌细胞系并进行H/R处理,qRT-PCR检测miR-15b-5p及CRKL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CRKL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5b-5p与CRKL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组相比,H/R组H9C2心肌细胞中miR-15b-5p表达显著升高,CRKL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R+anti-miR-NC组相比,抑制miR-15b-5p表达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与H/R+pcDNA组相比,CRKL过表达可诱导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转染miR-15b-5p+野生型CRKL-3′UTR报告基因载体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转染miR-15b-5p inhibitor+野生型CRKL-3′UTR和转染miR-15b-5p mimic+突变型CRKL-3′UTR报告基因载体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变化;抑制CRKL表达可逆转抑制miR-15b-5p表达对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结论miR-15b-5p可负向调控CRKL基因表达进而促进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并抑制心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5b-5p 缺氧/复氧 CRKL 心肌细胞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及单核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鲁琦 李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373-3376,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单核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1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方案)与干预组(传统方案+阿托伐他汀钙)各5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总有效率、血清中人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肿...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单核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1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方案)与干预组(传统方案+阿托伐他汀钙)各5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总有效率、血清中人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极化指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4.55%,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HMGB1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干预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调,精氨酸酶(Arg)-1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且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疗效,且可改善血清中炎症反应,并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呈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冠心病 M2型极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缺失下地尔硫卓治疗慢性心肌缺血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丽 顾晔 +3 位作者 余意君 张明静 刘晓刚 邹武松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缺失下地尔硫卓治疗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使用地尔硫卓,将90例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缺失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地尔硫卓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慢性心肌缺血的常规二级预防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缺失下地尔硫卓治疗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使用地尔硫卓,将90例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缺失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地尔硫卓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慢性心肌缺血的常规二级预防治疗,地尔硫卓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缓释胶囊.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及随访结束时6min步行距离(6MW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6MWT均高于基线水平(P <0. 05 );随访结束时地尔硫卓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6MWD均髙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静息心率均低于基线水平(P<0.05),但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ALT及血肌肝与各自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地尔硫卓组患者静息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ALT及血肌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和地尔硫卓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比8.9%,P>0.05)。结论地尔硫卓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缺失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绞痛及运动耐量的改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卓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缺失 慢性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微循环
下载PDF
P210抗体减轻内皮损伤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松海 曾状林 +1 位作者 冮洪生 魏宇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究Ox-ApoB特异性片段P210抗体是否通过减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在内皮细胞沉积,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增加内皮连接蛋白表达,保持内皮细胞屏障完整。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 目的探究Ox-ApoB特异性片段P210抗体是否通过减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在内皮细胞沉积,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增加内皮连接蛋白表达,保持内皮细胞屏障完整。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以不同浓度(25、50及100μg/mL)的Ox-LDL单独或联合P210抗体处理内皮细胞,通过荧光标记Ox-LDL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内皮细胞Ox-LDL吞噬量,通过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其细胞活力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结果Ox-LDL可以在内皮细胞内大量聚集,P210抗体干预可以减轻内皮细胞内脂质沉积;Ox-LDL可以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坏死,特异性抗体P210可以减少内皮细胞的死亡;Ox-LDL可以激活内皮细胞凋亡通路,使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P210抗体可以减轻该效应;Ox-LDL可以减少内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P210抗体可以抑制上述改变。结论P210抗体可以减少氧化脂质在内皮细胞内沉积,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坏死,增加内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保护内皮屏障,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0抗体 内皮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7调控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冮洪生 彭定凤 +1 位作者 胡勇钧 唐哨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40-1046,共7页
目的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3(TIM-3)和白细胞介素(IL)-7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以及IL-7对T细胞表面TIM-3的调控作用,为阐明炎症应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 目的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3(TIM-3)和白细胞介素(IL)-7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以及IL-7对T细胞表面TIM-3的调控作用,为阐明炎症应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和20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TIM-3的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7的水平。应用重组人IL-7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观察T细胞表面TIM-3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7信号通路中STAT-5磷酸化和SOCS3的水平。结果 T细胞表面TIM-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ent intensity,MFI)在SA(118.7±16.50)、UA(246.8±70.62)和AMI(332.7±55.92)中均较健康志愿者(40.60±9.76)显著升高(P<0.001)。CD4^+T细胞表面TIM-3的比例在SA(1.32%±0.51%)、UA(2.35%±1.66%)和AMI(5.72%±1.79%)中均较健康志愿者(0.76%±0.24%)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表面TIM-3的比例在SA(0.98%±0.35%)中与健康志愿者(0.77%±0.26%)无明显变化,而在UA(1.23%±0.39%)和AMI(1.64%±0.55%)中显著升高(P<0.05)。血清IL-7的水平在SA(47.11 pg/ml±33.90 pg/ml)和UA(43.76 pg/ml±25.20 pg/ml)中与健康志愿者(35.17 pg/ml±13.30 pg/ml)未见明显升高,而在AMI(66.64 pg/ml±26.38 pg/ml)中显著升高(P=0.004 5)。重组人IL-7刺激可显著提升AMI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而仅升高健康志愿者CD8^+T细胞TIM-3的表达。同时,IL-7刺激可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TAT-5的磷酸化和SOCS3的表达。结论 IL-7可升高TIM-3的表达,在冠心病中可能发挥抑制炎症应答的作用,预防疾病的进展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3 白细胞介素-7 T细胞
原文传递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的水平 被引量:24
15
作者 侯凌波 李论 成忠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6-778,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和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92例为受试者,其中妊娠高血压66例、轻...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和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92例为受试者,其中妊娠高血压66例、轻度子痫前期68例、重度子痫前期58例,同期孕周相匹配的正常妊娠孕妇62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PECAM-1和sVEGFR-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PECAM-1在正常孕妇、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以及重度子痫前期间的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sVEGFR-1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均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CAM-1、sVEGFR-1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PECAM-1水平随着病情发展不断降低,而血清sVEGFR-1水平逐渐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原文传递
肌肉能量训练联合智能脉冲枪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蔡宇 周华军 +2 位作者 朱朋飞 张明静 孙振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智能脉冲枪治疗慢性跖筋膜炎(PF)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P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2组患者均给予ME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智能脉冲枪对趾筋膜炎疼痛区域进行治疗,所...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智能脉冲枪治疗慢性跖筋膜炎(PF)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P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2组患者均给予ME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智能脉冲枪对趾筋膜炎疼痛区域进行治疗,所有治疗每日1次,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2周和24周进行目测类比VAS疼痛评分(VAS),应用肌肉骨骼超声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检测足底筋膜的厚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周、12周、24周的VA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观察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24周,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均较组内治疗前薄(P〈0.05),实验组足底筋膜厚度[(0.28±0.10)cm]显著薄于观察组[(0.57±0.15)cm](P〈0.05)。结论MET联合智能脉冲枪能够松解足底筋膜周围肌群,缓解粘连,减轻足底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能量技术 智能脉冲枪 肌骨超声 慢性跖筋膜炎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玉鹏 胡立群 +4 位作者 余德龙 刘晓刚 彭晟 王红 顾晔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合病变合并慢血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8-06-2014-06期间因AMI行PTCA术后高血栓负荷合并慢血流的患者53例,采用单双日分组方法将其中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合病变合并慢血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8-06-2014-06期间因AMI行PTCA术后高血栓负荷合并慢血流的患者53例,采用单双日分组方法将其中26例运用IABP治疗,其余27例未用IABP作为对照组,1周后行支架植入术并随访6个月,用矫正的冠脉血流帧数(CTFC)评价冠脉血流,并观察血浆vWF以及ET-1浓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脑钠肽(BNP)变化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IABP治疗明显改善了支架植入前患者的冠脉血流(CTFC明显降低)以及1周、6个月的心功能水平(P<0.05),1周后IABP组患者血浆vWF以及ET-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周后的BNP、cTnI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及时采用IABP治疗可使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病变合并慢血流患者冠脉血流、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栓负荷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慢血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18
作者 冯静 顾晔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30期3668-3670,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药物和基础护理治疗直至临床治愈...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药物和基础护理治疗直至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干预组由心血管专科护士实施连续24周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24周,干预组患者LiHFe评分综合方面、体力方面、情绪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乐汉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9期2271-2273,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泵治疗患者焦虑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诊PCI术后应用IABP泵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泵治疗患者焦虑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诊PCI术后应用IABP泵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状态的差异,比较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等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及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33,5.16,4.50;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手术后并发症 心肌梗死 护理干预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动 脉内球囊反搏
原文传递
黄连素调节miRNA126及miRNA92a减轻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俊 彭定凤 +3 位作者 胡勇钧 唐哨勇 李松海 冮洪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连素组,每组20只,另外2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再通过给糖尿病模型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黄...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连素组,每组20只,另外2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再通过给糖尿病模型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黄连素组从糖尿病造模成功起灌胃黄连素口服(100 mg/kg),对照组及模型组不予干预。测定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评估心肌梗死。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D3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miRNA126、miRNA92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CPK-MB较对照组及黄连素组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发现,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组心肌细胞肥大和坏死的程度较轻,周围炎症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31、VEGF表达增加,miRNA126、miRNA92a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组CD31、VEGF表达更高,miRNA126、miRNA92a水平更低(P<0.05)。结论黄连素可减轻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程度,促进损伤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iRNA126及miRNA 92 a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微小RNA126 微小RNA92a 糖尿病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