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护理在骨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志红 乐汉娥 +2 位作者 刘文杰 陈敏 胡晓艳 《骨科》 CAS 2015年第1期45-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骨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4名护理人员参加骨科疼痛护理分层培训,考核合格的护士对我科288例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及护理干预。培训前后均以问卷的形式对护士及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患者对疼痛程度的...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骨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4名护理人员参加骨科疼痛护理分层培训,考核合格的护士对我科288例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及护理干预。培训前后均以问卷的形式对护士及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患者对疼痛程度的判断及满意度、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和技能的改变来观察培训的效果。结果通过疼痛护理分层培训,各级护士在疼痛理论知识及疼痛护理技能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其中N0级、N1级、N2级护士培训后较培训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N3级、N4级护士较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出现疼痛马上通知"这一条目的比较上,培训后患者的比例较培训前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培训后患者对疼痛知识的认知情况明显好于培训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训前患者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定中感觉项与情感项的总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及疼痛现有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定基本属于中重度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培训后的评分基本属于轻度或稍有不适的疼痛,培训后患者对疼痛的控制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疼痛护理在骨科的分层培训拓宽了护士们的视野,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了经验,同时患者又能享受到优质的疼痛护理服务,能正确对待疼痛,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推动了骨科无痛病房模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疼痛 护理干预 护士 分层培训
下载PDF
miR-494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匡嘉兵 郭松 +1 位作者 雷建平 程煜方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miR-494对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对照组不给予处理,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分别加入miR-494 mimics转染试剂、mi... 目的探讨miR-494对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对照组不给予处理,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分别加入miR-494 mimics转染试剂、miR-494 inhibitors转染试剂进行细胞转染。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采用骨钙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骨钙素(OC)活性。Vonkossa液染色检测各组细胞钙化结节数。qRT-PCR检测miR-494、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94与PTEN的靶向关系。结果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PTEN是miR-494的作用靶基因。miR-494过表达组成骨细胞miR-494 mRNA、p-Akt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TEN mRNA、ALP和OC活性、钙化结节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494抑制组成骨细胞miR-494 mRNA、p-Akt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PTEN mRNA水平、ALP和OC活性、钙化结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P<0.05)。结论miR-494可有效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miR-494介导靶基因PTEN调控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94 PTEN 成骨细胞分化 基质矿化 机制
下载PDF
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敏超 郑琼 +2 位作者 陈明 潘昊 勘武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3期10055-10062,共8页
背景:各种创伤引起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常伴有严重的血运破坏和创面感染,患肢感染率高,不易愈合。目的:系统回顾关于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治疗的相关文献,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下肢皮肤及软... 背景:各种创伤引起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常伴有严重的血运破坏和创面感染,患肢感染率高,不易愈合。目的:系统回顾关于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治疗的相关文献,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23例患者治疗效果,探讨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适应症、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文章选取2004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56岁,平均31.4岁。对23例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采用皮瓣移植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随访时间为4-15个月,平均7.3个月,观察临床效果。同时检索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治疗的相关文献,找出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23例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伤口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2.2%,革兰阴性菌占47.8%,多重耐药菌占43.5%,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处理后,创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通过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均痊愈。结果显示,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感染 皮瓣 移植 创面 治疗 硅胶 引流
下载PDF
肘关节僵硬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威 廖苏平 +2 位作者 危蕾 吴波 刘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796-2798,共3页
肘部运动是上肢调节和稳定手部位置必不可少的活动,多种创伤和非创伤性因素均可导致肘关节僵硬,使肘部运动受限,手部可触及的范围缩小,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肘关节僵硬的诊断需依据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辅以适当... 肘部运动是上肢调节和稳定手部位置必不可少的活动,多种创伤和非创伤性因素均可导致肘关节僵硬,使肘部运动受限,手部可触及的范围缩小,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肘关节僵硬的诊断需依据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辅以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肘关节僵硬早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可进一步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异位骨化,并对关节囊、肌腱等相关的软组织进行松解,以增强肘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本文对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分类、诊断评估、预防、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总结,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僵硬 骨化 异位性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文俊 徐海军 +3 位作者 肖志宏 任义军 郑琼 勘武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8-440,共3页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5月-2012年10月98例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自体引流血回...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5月-2012年10月98例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45例、未采用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组53例。自体引流血回输组男20例,女25例;对照组男23例,女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和大腿中部周径变化最大值。结果术后自体血回输组围术期总失血量1591.1&#177;337.3 ml,隐性失血量508&#177;115.1 ml;大腿周径增加值为5.1&#177;1.6 cm;对照组围术期总失血量1374.5&#177;317.3 ml,隐性失血量467&#177;96.8 ml;膝关节周径增加值为3.9&#177;1.4 cm。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膝关节周径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不增加隐性失血量,但会增加肢体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利伐沙班 手术后出血
下载PDF
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凡 勘武生 +2 位作者 黄珩 方真华 谢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906-1908,共3页
[目的]分析治疗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对18例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腓骨内固定,后踝固定或未固定,三角韧带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 [目的]分析治疗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对18例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腓骨内固定,后踝固定或未固定,三角韧带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2个月。[结果]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8例,良8例,可2例。未见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往往同时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腓骨,修复三角韧带,就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腓骨和下胫腓联合,而不修复三角韧带,虽然仍能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仍会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韧带 踝关节 骨折 下胫腓联合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沈波 焦竞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4,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康复路径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4
8
作者 吴晖 汪珍 +1 位作者 潘娜 李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80-83,共4页
目的评价康复路径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常规组和路径组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后护理以... 目的评价康复路径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常规组和路径组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后护理以及路径康复,对比疗效指标、院内院外康复训练落实情况。结果路径组与常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住院期间完成的直腿抬高训练组数、踝关节背伸屈曲训练组数、五点支撑法组数、飞燕训练组数高于常规组,治疗后路径组与常规组ODI、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路径组ODI低于常规组,路径组院外康复完全做到率、做到合计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康复路径,尽管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也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可增进功能恢复效果,减轻腰痛,提高院内以及院外训练落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疗法 康复护理 临床路径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仿真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黄若昆 谢鸣 +3 位作者 余嘉 任义军 勘武生 黄雯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83-2389,共7页
背景:髋部骨折的病情较复杂,临床医师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准确判断空间立体关系。目的:探讨基于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对髋部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髋部骨折患者.d... 背景:髋部骨折的病情较复杂,临床医师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准确判断空间立体关系。目的:探讨基于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对髋部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髋部骨折患者.dicom格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建立骨折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复位,将.stl格式复位模型导入Imageware 12.0,根据钢板放置位置选择合适长度钢板,螺钉固定。并快速成型形成实体与导航模板。结果与结论:重建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实现了内固定手术模拟。可见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现实手术设计可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虚拟现实 髋部骨折 三维重建 计算机辅助 数字化 64排螺旋CT 快速成型 导航模板 内固定 其他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威 廖苏平 危蕾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1-362,共2页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上肢闭合性骨折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84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加夹板或石膏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对两组在疗程第1...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上肢闭合性骨折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84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加夹板或石膏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对两组在疗程第1、3、5、7天血清中TNF-α、IL-1、IL-6水平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组内以及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调节在第3、5、7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显著,对炎症因子TNF-α、IL-1、IL-6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上肢闭合性骨折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阿伦膦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明 郑琼 +1 位作者 方真华 勘武生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评价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在防治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右膝置入自制人工关节假体,建立人工关节松动的动物模型,分成3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磷酸缓冲液与鼠血清混合液,阳性对照... 目的:评价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在防治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右膝置入自制人工关节假体,建立人工关节松动的动物模型,分成3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磷酸缓冲液与鼠血清混合液,阳性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1010/ml关节磨屑(超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实验组关节腔内注射1010/ml关节磨屑同时用阿伦膦酸钠灌胃(每日1mg/kg)。术后12周,处死各组动物行组织切片对比观察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5组,A组为单核细胞组,B组为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组,C组为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加入10-4mol/L阿伦膦酸钠,D组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加入10-5mol/L阿伦膦酸钠,E组为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加入10-6mol/L阿伦膦酸钠,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分泌溶骨因子的情况。结果:关节磨屑可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溶骨因子,阿伦膦酸钠可阻止这种作用。结论:阿伦膦酸钠可有效防止关节磨屑诱导的人工关节松动,有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膦酸盐 人工关节 骨质溶解 动物实验
下载PDF
Y型锁定钢板置入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36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煜方 魏忠民 +2 位作者 黄方敏 张克良 李子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8155-8158,共4页
背景: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端的显露及固定均比较困难。目的: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6例,男22例,女14例,... 背景: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端的显露及固定均比较困难。目的: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47岁,按AO/OTA分型:C1型8例,C2型15例,C3型13例。结果与结论: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分,优15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9.6%。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口无一例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平均3.5个月。固定后钢板未出现松动现象。结果显示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显露范围广,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骨折不愈合,可指导患者早期在CPM机上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 肘关节 医学植入物
下载PDF
骨康胶囊辅助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威 廖苏平 危蕾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骨康胶囊辅助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经X线确诊的单纯性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型钢板... 目的:研究骨康胶囊辅助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经X线确诊的单纯性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当天开始口服碳酸钙片,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碳酸钙的基础上服用骨康胶囊,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骨钙素(BG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8天时腕关节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21天观察组腕关节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8天时手背肿胀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21天观察组手背肿胀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术前两组患者血清PⅠCP及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PⅠCP和BGP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9.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辅助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升高血清PⅠCP和BGP水平,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康胶囊 桡骨远端骨折
原文传递
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方敏 勘武生 +1 位作者 蔡宗强 徐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5135-5138,共4页
背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所不同,哪些因素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行中空螺纹钉内固定后影响髋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1994-08/2003-1... 背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所不同,哪些因素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行中空螺纹钉内固定后影响髋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1994-08/2003-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采用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0例患者资料。对象:采用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0例。男132例,平均年龄49.7岁(18-79岁);女98例,平均年龄52.3岁(23-83岁)。方法:应用卡方检验方法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复位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等6种因素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上述影响因素与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影响因素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卡方检验结果。②不同影响因素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结果:①不同骨折类型组间、不同受伤至手术时间组间、不同Garden指数组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9.372,29.883,21.357;P=0.001,0.000,0.011)。②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指数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200,-0.115,-0.133;P值依次为0.045,0.001,0.024)。结论:骨折移位是影响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在人为控制的因素中,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明显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材料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煜方 魏忠民 +1 位作者 张克良 李子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9100-9103,共4页
背景: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不锈钢还是钛合金材料一直无明确定论。目的:比较不锈钢动力髋螺钉和钛合金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方法:2003-07/2009-10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86例,分别用不锈钢动力... 背景: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不锈钢还是钛合金材料一直无明确定论。目的:比较不锈钢动力髋螺钉和钛合金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方法:2003-07/2009-10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86例,分别用不锈钢动力髋螺钉和钛合金动力髋螺钉治疗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方面基本相同,不锈钢动力髋螺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钛合金动力髋螺钉采用Ti6A14V钛合金,比较两组固定后的并发症、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取钉时大体观察植入物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增生及纤维囊壁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固定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取钉时大体观察内固定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增生及纤维囊壁情况,不锈钢动力髋螺钉组明显多于钛合金动力髋螺钉组(P<0.01)。提示钛合金动力髋螺钉的生物相容性好于不锈钢动力髋螺钉,可作为永久性置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钛合金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上皮间质转换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军 杨钟华 +1 位作者 张山锋 王新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MYH9)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中旨在探讨MYH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质转换(EMT)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骨肉瘤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5cm处的癌旁组织,RT-PCR和免疫组... 目的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MYH9)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中旨在探讨MYH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质转换(EMT)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骨肉瘤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5cm处的癌旁组织,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YH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脂质体法转染U2-OS细胞MYH9 shRNA表达质粒,沉默MYH9表达,转染后将细胞分成3组:以正常的U2-OS细胞为对照组、以转染空质粒的U2-OS细胞为空载组和以转染MYH9 shRNA的U2-OS细胞为干扰组。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U2-OS细胞MYH9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U2-OS细胞转染后MYH9以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癌旁组织中MYH9 mRNA的相对表达量(1.526±0.148)较癌组织(3.547±0.195)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YH9蛋白在肿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且MYH9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31/52)和26.9%(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沉默MYH9基因表达后,干扰组MYH9 mRM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扰组骨肉瘤细胞U2-OS中E-cadherin蛋白明显上调,Vimentin蛋白出现下调。Transwell实验表明,48 h后各组均有穿出微孔滤膜的细胞,干扰组穿出微孔滤膜的细胞[(41.2±15.1)个]较对照组[(117.3±12.4)个]和空载组[(193.5±14.7)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 MYH9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沉默MYH9可以通过降低骨肉瘤细胞上皮间质转换来降低骨肉瘤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 上皮间质转换 侵袭
下载PDF
阿伦膦酸钠对骨髓生成破骨细胞及骨吸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明 郑琼 +1 位作者 方真华 勘武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阿伦膦酸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生成破骨细胞及其骨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小鼠骨髓细胞于含有10-8mol/L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α-MEM完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设置不同浓度的阿伦膦酸钠给药,并于培养的第6... [目的]研究阿伦膦酸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生成破骨细胞及其骨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小鼠骨髓细胞于含有10-8mol/L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α-MEM完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设置不同浓度的阿伦膦酸钠给药,并于培养的第6、9、12d观察记录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OLC)]生成数,反映破骨细胞生成情况。记数培养12d骨磨片上骨吸收陷窝数及吸收面积,反映骨吸收情况。[结果]随着阿伦膦酸钠浓度的增高,TRAP阳性的细胞数减少,骨吸收陷窝数及面积均减少。[结论]阿伦膦酸钠可抑制骨髓细胞体外培养中破骨样细胞的形成,体外可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膦酸钠 骨髓细胞 破骨细胞 骨吸收
下载PDF
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与神经功能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杨 张玉良 +1 位作者 陆建强 丁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究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与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13—02—2014—0594例人院治疗的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随机筛选100例脊柱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与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13—02—2014—0594例人院治疗的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随机筛选100例脊柱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均进行血清炎性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的检查,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3、7、14d变化情况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血清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IL-2(5.21±0.43)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83±0.80)μg/mL,而IL-6(8.32±0.69)pg/mL、IL-8(8.79±0.75)pg/mL、TNF—α(1.25±0.12)ng/mL、IL-4(224.72±20.95)ng/mL、IL—10(19.58±1.99)pg/mL、IL-13(6.32±0.67)ng/mL、TGF—β(886.73±78.72)pg/mL、NSE(18.77±1.77)μg/mL、NGF(386.76±28.48)pg/mL及SIOOB(0.52±0.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脊柱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炎性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爆裂性骨折 脊髓损伤 血清炎性指标 神经功能指标
下载PDF
卡压松解术治疗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锐 廖苏平 +4 位作者 危蕾 吴波 刘俊 王威 陈振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卡压松解术治疗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10年间我院手外科神经卡压松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等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例485例(年... 目的:研究神经卡压松解术治疗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10年间我院手外科神经卡压松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等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例485例(年龄40~90岁),确定合并有2型糖尿病病例的数量和比例,将其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两组,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18.4%(89/485),是否合并糖尿病组间比较结果为: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4.68±0.93,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4.31±0.69(t=0.703,P=0.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9.32±0.89,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12.96±0.78(t=3.10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手术疗效明显较低,表明其神经症状同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卡压综合征 2型糖尿病 神经松解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20
作者 吴晖 汪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80岁以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80岁以上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管理,试验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2组Harris...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80岁以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80岁以上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管理,试验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2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管理后的Harris评分(93.4±14.5)分及Barthel指数(94.5±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arris评分(64.5±14.3)分及Barthel指数(73.1±9.1)分(P<0.05)。试验组手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为(88.6±12.1)分、(95.7±9.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69.4±11.5)分、(75.5±9.8)分(P<0.05)。结论在80岁以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超高龄患者的围术期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髋关节置换手术 围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