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训练并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守蓉 李哈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162,共1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及早期康复治疗,均观察30d,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4.98±3.3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6.78±8.64)分(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9.76±4.81)分(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对照组 治疗组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液流变学 常规治疗 目的观 结论 显著性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S100β、IGF-1R水平及意义
2
作者 刘珊珊 王丽平 柴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因脑梗死引起的VCIND患者50例作为VCIN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认知障...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因脑梗死引起的VCIND患者50例作为VCIN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认知障碍(NCI)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NCI组,以及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脑血管相关病史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100β、IGF-1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S100β、IGF-1R水平是否为VCI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IGF-1R水平对VCIND的诊断价值。结果VCIND组、NCI组、对照组高血压占比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血清S100β水平高于NCI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血清IGF-1R水平低于NCI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1.26μg/L、IGF-1R≤1.52 ng/mL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水平对VCIN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0.553~0.769),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67.3%,血清IGF-1R水平对VCIND诊断的AUC为0.806(95%CI:0.738~0.932),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72.2%。血清S100β、IGF-1R联合检测对VCIND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VCIND患者血清S100β水平升高、IGF-1R水平降低,血清S100β、IGF-1R联合检测对VCIND的诊断价值较高,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S100钙结合蛋白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潇潇 王丽平 +1 位作者 曹非 徐沙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常规理疗等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收治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常规理疗等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收治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2组均给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针等常规治疗,发病1周后给予常规针灸理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加入2 mL生理盐水中肌肉注射,1次/d。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 d 2组患者Portmann评分、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治疗组Portmann评分、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ortmann评分增高、FDIP评分增高、FDI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常规理疗等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有效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地塞米松 更昔洛韦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Portmann评分 面部残疾指数评分
下载PDF
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柴娟 张潇潇 +1 位作者 李丹 徐沙丽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尼莫地平组(50 mg/kg)和茴拉西坦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各20只。...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尼莫地平组(50 mg/kg)和茴拉西坦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各20只。复制局灶性脑I/R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相应药物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100 g体质量1 mL),每日1次,连续4周。进行贴纸去除及平衡木行走实验,以Longa评分标准评估大鼠的脑神经功能,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大鼠脑组织的转录激活子4(ATF4)及NLR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茴拉西坦低、高剂量组大鼠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均显著缩短,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NLR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和Longa评分均显著降低,AT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I/R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大鼠脑组织ATF4表达、抑制NLR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拉西坦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ATF4/NLRP3通路 神经保护 大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炎症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美蓉 孙芳玲 +4 位作者 艾厚喜 张丽 蒋莹 魏守蓉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帕金森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进而引起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失调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 帕金森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进而引起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失调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近年来,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的高表达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抗炎药物延缓或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帕金森病中的炎症机制以及抗炎药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抗炎药物 综述
下载PDF
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善玲 杨新丽 +1 位作者 黄萍 商仕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并探讨其认知功能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研究法,对符合条件的151例住院老年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并探讨其认知功能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研究法,对符合条件的151例住院老年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25.28±5.42)分,认知功能正常82例,下降69例;不同认知功能患者的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抑郁得分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会影响其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应早发现、早诊断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尽可能地降低老年人认知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住院患者 认知功能 焦虑 抑郁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廖彬 王丽平 +2 位作者 徐沙丽 李中明 李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77-5279,共3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采用ELISA检测脑梗死血清HIF-1α与VEGF蛋白浓度,分析脑梗...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采用ELISA检测脑梗死血清HIF-1α与VEGF蛋白浓度,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清中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14 d动态变化水平,比较脑梗死不同体积组血清HIF-1α和VEGF的浓度。结果血清中HIF-1α浓度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规律,发病后1天达到高峰,之后呈现迅速下降趋势,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虽没达到显著水平,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不同体积脑梗死血清HIF-1α浓度比较,发现大梗死灶在各个时间点血清HIF-1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平均血清HIF-1α浓度与小梗死灶只有1 d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组血清VEGF浓度在5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中VEGF浓度在发病后第5天达到高峰,在第14天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大梗死灶与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缬草提取物对胆汁酸代谢及肝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沙丽 李中明 +1 位作者 李哈妮 薛存宽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缬草提取物对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膳食所致的胆汁-胆汁酸代谢变化及肝损害的影响。方法①大耳白种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饲料。治疗组每天灌胃缬草提取物30 mg.kg-1,对照组灌... 目的探讨缬草提取物对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膳食所致的胆汁-胆汁酸代谢变化及肝损害的影响。方法①大耳白种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饲料。治疗组每天灌胃缬草提取物30 mg.kg-1,对照组灌胃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正常组自由进食标准颗粒饲料,同时每天灌胃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观察实验兔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总胆固醇(TC)及总胆汁酸(TBA)含量、胆汁的流量及其TC-磷脂-TBA含量、胆囊结石形成情况、肝组织学检查以及主动脉壁粥样斑块观察。②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饲料,正常组自由进食基础饲料。治疗组每天灌胃缬草提取物50 mg.kg-1,对照组则每天灌胃等容0.9%氯化钠溶液。观察血清TC、TBA及肝组织学检查。结果①家兔治疗组胆总管胆汁流量及固形物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胆汁中的TBA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TB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胆囊内凝结物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较对照组显著减轻。②大鼠治疗组血清TBA较对照组降低(P<0.05),肝损伤较对照组减轻。结论缬草提取物可以增加胆汁中TBA含量,提高TBA/TC结石形成,降低血清TBA浓度,明显减轻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提取物 胆汁酸代谢 损伤
下载PDF
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娜 张俊霞 +3 位作者 吉维忠 吴芬香 李沛 马玉青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TIA患者90例,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非ACI组。比...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TIA患者90例,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非ACI组。比较两组血清sVAP-1水平、ABCD3-I评分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IA后发生AC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sVAP-1联合ABCD3-I评分对TIA后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失访,82例患者中发生ACI共计32例(39.02%),设为ACI组,其余50例设为非ACI组。与非ACI组比较,ACI组心脏病患者构成比、TIA发作频率、血清sVAP-1水平、ABCD3-I评分较高,TIA持续时间较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高sVAP-1、高ABCD3-I评分均是TIA后发生A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VAP-1、ABCD3-I预测TIA后发生AC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79.19 ng/mL、7.15分,两者单独及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88、0.844。结论TIA后ACI患者血清sVAP-1水平及ABCD3-I评分异常升高,两者联合对AC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 ABCD3-I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丽平 李中明 徐沙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HBO组和联合组各30例。比较3组治疗后耳聋耳鸣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耳聋、...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HBO组和联合组各30例。比较3组治疗后耳聋耳鸣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耳聋、耳鸣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及HBO组(P<0.05)。3组治疗后血液粘稠度和凝血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的血液粘稠度和凝血功能较药物组及HBO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3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粘稠度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法舒地尔 突发性耳聋 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耳聋30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平 魏守蓉 徐沙丽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853-857,共5页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人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法舒地尔组、纤溶酶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耳聋耳鸣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血常规...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人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法舒地尔组、纤溶酶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耳聋耳鸣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耳聋总有效率为93.3%,高于法舒地尔组的90.0%及纤溶酶组的86.7%(均P<0.05)。联合组耳鸣总有效率为93.3%,高于法舒地尔组的83.3%及纤溶酶组的80.0%(均P<0.05)。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及凝血功能全套比较:治疗后血液黏稠度及凝血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的血液黏稠度较法舒地尔组及纤溶酶组均有明显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黏稠度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纤溶酶 突发性耳聋 老年人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中明 胡亚荣 +3 位作者 王丽平 徐沙丽 廖彬 徐金枝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5期448-449,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每组予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治疗;康复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每组予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后4、12周,3组HAMD及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或0.01)。治疗后4周,药物组HAMD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BI评分低于联合组(P<0.05)。治疗后12周,药物组HAMD及NIHSS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文拉法辛 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系统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萍 廖红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800-2803,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系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eale,MRS)评分和排便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便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MR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2.93±1.17 vs 3.58±0.86,3.20±1.22 vs 3.6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R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2.93±1.17 vs 3.20±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腹胀评分显著升高,口干和口臭评分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0.29±0.60 vs 0.05±0.24、1.29±0.68 vs 2.12±0.80、1.18±0.55 vs 2.25±0.80,0.35±0.29 vs 0.06±0.17、1.36±0.77 vs 2.09±0.91、1.67±0.53 vs 2.26±0.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腹胀、口干和口臭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9±0.60 vs 0.35±0.29、1.29±0.68 vs 1.36±0.77、1.18±0.55 vs 1.67±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76%vs 2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系统护理干预 脑卒中 便秘
下载PDF
双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丽平 邓桂英 徐沙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3,共7页
癌症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类致死性疾病,每年数百万人因此丧生。抗肿瘤药物对癌症的防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抗肿瘤药物特异性普遍较差,往往会导致各种副作用。不仅如此,日益严峻的耐药性问题使得现有药物的疗效呈逐年下降之势... 癌症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类致死性疾病,每年数百万人因此丧生。抗肿瘤药物对癌症的防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抗肿瘤药物特异性普遍较差,往往会导致各种副作用。不仅如此,日益严峻的耐药性问题使得现有药物的疗效呈逐年下降之势。因此,亟需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双吲哚类生物碱具有结构特殊、类药性强、选择性高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抗肿瘤方面的活性引起了药物研发人员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双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吲哚类生物碱 抗癌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中明 徐沙丽 李哈妮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评估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院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5 mg,po,qd;对照组给予阿米三嗪/萝巴新1片,bi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评价简易智能状态评估... 目的评估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院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5 mg,po,qd;对照组给予阿米三嗪/萝巴新1片,bi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评价简易智能状态评估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表(WMS)。结果治疗组用药后MMSE(22.43±3.02)分、ADL(24.73±8.71)分、HDS(23.62±2.80)分、WMS(70.54±18.41)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改善VD的智能状态、认知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轻至中度VD有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盐酸 阿米三嗪/萝巴新 痴呆 血管性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俐 李中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3151-3151,共1页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测量。结果心理治疗组在治疗后HAMD为(10.65±4.38)分,对照组为(19±8)分,两组分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改善脑的功能,对脑卒中后抑郁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促进躯体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老年 脑卒中 抑郁障碍 心理治疗
下载PDF
法舒地尔注射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丽平 廖彬 徐沙丽 《中国康复》 2015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3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牵引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联合组联合以上2种方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3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牵引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联合组联合以上2种方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及牵引组(97.5%、77.5%、75.0%。P<0.05),药物组与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于药物组及牵引组(P<0.05);血液粘稠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于药物组及牵引组(P<0.05);药物组与牵引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注射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粘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gr-1、Neuregulin 1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涂艳 王丽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385-238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分为痴呆组(n=55)、非痴呆组(n=67),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将痴呆组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gr-1、NRG1表达水平,比较各组血清Egr-1、NRG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gr-1、NRG1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结果痴呆组患者血清Eg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组,NRG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重度组血清Eg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G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Egr-1联合NRG1预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高于血清Egr-1(AUC=0.874)、NRG1(AUC=0.785)单独预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gr-1≥1.63 pg/mL(OR=3.404,95%CI:1.906~6.081)、NRG1<12.66 pg/mL(OR=2.795,95%CI:1.709~4.572)为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Egr-1表达水平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异常升高,而血清NRG1异常降低,且二者表达水平与患者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神经调节蛋白1
下载PDF
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认知功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萍 李善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166-3169,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化行为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认知功能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化行为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认知功能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1疗程和第2疗程便秘症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便秘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6.45±3.06 vs11.10±1.83)、(2.91±2.33 vs 11.10±1.83),(7.02±2.75 vs 11.09±1.78)、(4.01±2.13vs 11.09±1.78),干预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MMSE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27.05±2.97 vs 25.91±3.22)、(28.36±2.40 vs 25.91±3.22)、(26.75±3.66 vs 25.92±3.18)、(27.55±3.08 vs 25.92±3.18)],[(75.66±17.62vs 44.41±23.35)、(89.69±13.28 vs 44.41±23.35)、(74.19±20.06 vs 45.22±28.01)、(79.98±14.29 vs 45.22±2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干预后第2疗程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91±2.33 vs 4.01±2.13),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Barthel生活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8.36±2.40 vs 27.55±3.00),(89.69±13.28 vs79.98±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和认知功能训练指导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行为干预 认知功能训练指导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丹 徐沙丽 陈乔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14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记为疾病组(n=146)和健康组(n=149)。疾病组治疗前抽取外周血、健康组采...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14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记为疾病组(n=146)和健康组(n=149)。疾病组治疗前抽取外周血、健康组采用体检剩余外周血测定血清微RNA-181a(miR-181a)表达并比较;疾病组随访1年比较癫痫组与无癫痫组血清miR-181a表达;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组血清miR-181a表达高于健康组(P<0.001);疾病组癫痫发生率为26.71%,其中早发型癫痫、迟发型癫痫、单次发作、反复发作、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灶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构成比分别为38.46%、61.54%、43.59%、56.41%、64.10%、10.26%、20.51%、5.13%;癫痫组血清miR-181a表达高于无癫痫组[(1.84±0.40)比(1.58±0.35)](P<0.001);癫痫组入院NIHSS评分高于无癫痫组[(15.22±2.38)分比(9.88±2.07)分](P<0.001),出血性转化占比高于无癫痫组(25.64%比11.21%)(P=0.031),且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血性转化与血清miR-181a表达均为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miR-181a表达升高,癫痫的发生风险高,且入院NIHSS评分、出血性转化、血清miR-181a表达均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 微RNA-181a 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