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营养对直肠肿瘤浸润性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夏嫦 金涛 +3 位作者 黄开平 翟少红 胡欢 吴璇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索免疫营养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索免疫营养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营养治疗,试验组60例采用免疫营养支持,均在治疗14 d后比较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细胞增殖指数(PI)、细胞凋亡指数(AI)、AI/PI]、胃肠激素水平[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肿瘤浸润和调节T淋巴细胞数量(Th3、TGF-β、CD3^(+)T细胞、CD8^(+)T细胞)以及治疗后30 d的营养状态[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胃肠激素水平、营养状态、肿瘤浸润和调节T淋巴细胞数量改善情况均较同组治疗前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试验组PI、AI、AI/PI、VIP、MTL、GAS、Th3、TGF-β、CD3^(+)T细胞、CD8^(+)T细胞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的PA、H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免疫营养治疗,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分化和增殖,改善营养状态和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是直肠肿瘤优选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营养 放化疗 直肠肿瘤 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营养状态 胃肠功能 治疗模式
下载PDF
千金子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书勤 薛存宽 +1 位作者 何学斌 刘志高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10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观察千金子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白血病(K_(562))细胞株,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密度、形态,检测吸光度(A),计算抑瘤率。结果:千金子提取物组瘤细胞明显少于溶剂组,尤... 目的:观察千金子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白血病(K_(562))细胞株,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密度、形态,检测吸光度(A),计算抑瘤率。结果:千金子提取物组瘤细胞明显少于溶剂组,尤其以大剂量组更为突出,边缘见有少许细胞与结晶体,并可见许多细胞残片,与溶剂组比较,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抑瘤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千金子提取物对肿瘤细胞Hela、K_(562)在体外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提取物 抗肿瘤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缬草环烯醚萜酯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书勤 薛存宽 +1 位作者 何学斌 刘志高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缬草环烯醚萜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选用人白血病HL-60和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密度、形态,检测吸光度值(A值),计算抑瘤率。结果缬草环烯醚萜酯组瘤细胞明显少于0.9%氯化钠溶液组,... 目的观察缬草环烯醚萜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选用人白血病HL-60和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密度、形态,检测吸光度值(A值),计算抑瘤率。结果缬草环烯醚萜酯组瘤细胞明显少于0.9%氯化钠溶液组,尤其以大剂量组更为突出,边缘见有少许细胞与结晶体,并可见许多细胞残片,与溶剂组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且抑瘤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缬草环烯醚萜酯对HL-60、K-562在体外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环烯醚萜酯 抗肿瘤
下载PDF
不同剂量泼尼松方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癌性疲劳、厌食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书勤 马薇 魏柏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786-278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泼尼松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癌性疲劳、厌食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梨园医院肿瘤科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小剂量组(20 mg/d)、大剂量组(40 mg/d)及对照组(最佳姑息支持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泼尼松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癌性疲劳、厌食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梨园医院肿瘤科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小剂量组(20 mg/d)、大剂量组(40 mg/d)及对照组(最佳姑息支持治疗),各32例。应用ESAS症状评分系统评估三组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的疲劳与厌食情况及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等营养学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的ESAS疲劳评分及厌食评分均下降,其中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治疗后的ESAS疲劳评分分别为(3.34±0.55)分、(3.51±0.61)分,ESAS厌食评分分别为(3.47±0.60)分、(3.52±0.7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1±0.70)分、(4.53±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治疗后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75%,低于大剂量组的4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晚期肿瘤可在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疲劳及厌食症状、改善营养状态的前提下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晚期 癌性厌食 营养状态 泼尼松
下载PDF
局部热化学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鲁向明 陈景三 +3 位作者 张书勤 张小风 黄开平 石曜琨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热化学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成热化疗组22例,化疗组20例;化疗组采用抽尽胸水后,胸腔内注射顺铂(DDP,100 mg)加地塞米松(10 mg),热化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热疗。观察两组近期疗... 目的:探讨热化学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成热化疗组22例,化疗组20例;化疗组采用抽尽胸水后,胸腔内注射顺铂(DDP,100 mg)加地塞米松(10 mg),热化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热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热化学治疗老年大量胸腔积液近期有效率达90%,其毒副作用较轻。结论:热化学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热化疗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DF方案化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22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鲁向明 陈景三 +1 位作者 王仲 石耀坤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92-493,共2页
目的探讨热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顺铂+氟尿嘧啶(DF)方案化疗联合热疗治疗22例中晚期食管癌,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DF方案化疗联合热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较轻。结论热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探讨热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顺铂+氟尿嘧啶(DF)方案化疗联合热疗治疗22例中晚期食管癌,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DF方案化疗联合热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较轻。结论热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有协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顺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热疗
下载PDF
硫化氢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炎症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军 朱琳 +3 位作者 杨少娟 高啸 许腾 鲁向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腺组织炎症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H.E)喂养和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H2S供体NaHS组(DM+NaHS...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腺组织炎症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H.E)喂养和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H2S供体NaHS组(DM+NaHS组),糖尿病+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AG)组(DM+PA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15只。每日固定时间腹腔注射受试制剂,DM+NaHS组给予NaHS[56μmol/(kg·d)],DM+PAG组给予PAG[50mg/(kg·d)],对照组和DM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投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动物的行为学特征,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胰腺组织中H2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和CSE mRNA的表达,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2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胰腺组织H2S、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SE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胰腺腺泡结构破坏,腺泡出血坏死,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与DM组比较,DM+NaHS组大鼠胰岛素水平降低,胰腺组织H2S、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SE mRNA的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组织炎症损伤更明显;与DM组比较,DM+PAG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胰腺组织H2S、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胰腺组织CSE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胰腺组织出血坏死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 H2S加重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炎症损伤,给予H2S合成酶抑制剂(PAG)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减轻胰腺组织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炎症 糖尿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p
下载PDF
敲低TM4SF1通过靶向PI3K/AKT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转移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慧 魏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敲低TM4SF1对PI3K/AKT通路及鼻咽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鼻咽癌细胞HONE1转染siNC和siTM4SF1,将HON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M4SF1敲低组,用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TM4SF1敲低效率,采用划痕修复实验和转移小室(Tran... 目的探讨敲低TM4SF1对PI3K/AKT通路及鼻咽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鼻咽癌细胞HONE1转染siNC和siTM4SF1,将HON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M4SF1敲低组,用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TM4SF1敲低效率,采用划痕修复实验和转移小室(Transwell)检测TM4SF1敲低后HONE1细胞的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TM4SF1敲低后HONE1细胞的AKT、p-AKT、E-cad、N-cad、Vimentin和MMP2蛋白水平。随后使用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100 nmol/L)和siTM4SF1处理HONE1细胞,将HON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K2206组以及siTM4SF1+MK2206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HONE1细胞的转移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M4SF1敲低组的TM4SF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TM4SF1敲低组HONE1细胞转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p-AKT、N-cad、Vimentin和MMP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E-cad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K2206组HONE1转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且siTM4SF1+MK2206组相比于MK2206组转移能力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敲低TM4SF1可以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细胞 TM4SF1 AKT MK2206 细胞转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热疗对MKN28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薇 魏柏 熊枝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TPL)与热疗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MKN28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of Akt,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复苏和培养的胃癌细胞系MKN28分为四个组:对照组、TPL组、热疗组、TP...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TPL)与热疗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MKN28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of Akt,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复苏和培养的胃癌细胞系MKN28分为四个组:对照组、TPL组、热疗组、TPL联合热疗组。其中TPL刺激浓度为20ng/ml,热疗采用43℃下加热150min。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asurement of trititaed thymidine incorporation,MTT)检测细胞增殖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kt水平。结果:热疗组,TPL组和TPL联合热疗组MKN28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2%,28.5%和54.5%,联合组显著高于TPL组和热疗组。FCM结果显示热疗组G0/G1期减少至(62.7±3.8)%,G2/M期增多至(18.1±3.2)%。TPL组G0/G1期增多至(80.62±4.6)%,G2/M期增多至(16.18±2.2)%。联合组G0/G1期(77.72±8.1)%,G2/M期增多至(19.62±2.4)%。热疗组和TPL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不一样。与热疗组和TPL组相比,联合组G2/M期增多最明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kt蛋白表达均有降低,其中对照组(1.81±0.05),热疗组(1.28±0.01),TPL组(0.95±0.07),联合组(0.58±0.06),联合组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TPL联合热疗对MKN28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可能与二者对细胞周期的作用点不同,并能同时降低细胞内p-Akt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热疗 细胞周期 p—Akt
下载PDF
帕米膦酸二钠配合局部热疗治疗老年转移性骨痛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向明 陈景三 +1 位作者 张书勤 石曜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7,146,共3页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配合局部热疗治疗老年转移性骨痛的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单药组(博宁)20例和联合组(博宁+热疗)22例;单药组:博宁6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4小时以上,每4周重复;联合组:在用博宁的同时,每周加用...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配合局部热疗治疗老年转移性骨痛的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单药组(博宁)20例和联合组(博宁+热疗)22例;单药组:博宁6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4小时以上,每4周重复;联合组:在用博宁的同时,每周加用两次疼痛部位的局部热疗,设置加热温度43℃,保持恒温60分钟,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价;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止痛的显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1%和55%,明显高于单药组的(75%和45%)。结论博宁配合局部热疗治疗转移性骨痛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膦酸二钠 热疗 老年人 转移性骨痛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洁 黄红艳 +4 位作者 王晓林 沈端端 郑君 甘庆 余小花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6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射频消...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随访3~3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8%(44/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为(177.54±1.7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05±1.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肝转移 射频消融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及与糖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军 赵风 +1 位作者 熊微 金涛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是否发生DF分为DF组(n=42)和非DF组(NDF组,n=38),另选同期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n=40),采用...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是否发生DF分为DF组(n=42)和非DF组(NDF组,n=38),另选同期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n=40),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检测各组MPV、HbAlc和FBG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分析相关性。结果:NDF组与NC组MPV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F组MPV明显高于NC组和NDF组(P<0.05)。DF组和NDF组HbAlc明显高于NC组(P<0.01)。DF组和NDF组FBG均显著高于NC组(P<0.01),DF组FBG明显高于NDF组(P<0.01)。NDF组和DF组MPV与HbAlc和FBG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PV可能参与了DF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下载PDF
HBV激活Notch1信号通路上调GP73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桦 马薇 +3 位作者 何前进 毛伟明 张喜华 岑红兵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551-3554,共4页
目的:探索HBV上调GP73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和整合HBV的HepG2.2.15细胞中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的表达。分别转染Notch1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观察Notch1对GP73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目的:探索HBV上调GP73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和整合HBV的HepG2.2.15细胞中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的表达。分别转染Notch1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观察Notch1对GP73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73、Notch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BV可引起Notch1的表达升高;Notch1可引起GP73的表达升高,两者在肝癌组织中呈正相关。结论:HBV可通过激活Notch1通路上调GP73的表达,这可能是GP7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肝癌 NOTCH1 GP73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2α对肝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和CD13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慧敏 马薇 +1 位作者 刘平 金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肝癌干细胞标记物EpGAM和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上调和下调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中HIF-2α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EpGAM和CD133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pGAM和CD133蛋...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肝癌干细胞标记物EpGAM和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上调和下调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中HIF-2α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EpGAM和CD133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pGAM和CD13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HIF-2α表达质粒后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中EpGAM和CD133表达水平升高(P<0.05),干扰HIF-2α表达后肝癌细胞中EpGAM和CD133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IF-2α可能在肝癌细胞"干性"维持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2α 肝癌 EPCAM CD133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2α对肝细胞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书才 张莉 +5 位作者 刘利平 邓唯杰 周杰 刘慧 张鲍虎 金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30-636,共7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肝细胞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种肝细胞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2α的表达;制备过表达HIF-2α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和PLC/PRF/5细胞,制备稳定表达HIF-...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对肝细胞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种肝细胞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2α的表达;制备过表达HIF-2α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和PLC/PRF/5细胞,制备稳定表达HIF-2α的细胞株HepG2-HIF-2α和PLC/PRF/5-HIF-2α,Western blot法验证其表达;配置6种常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甲氨蝶呤、索拉菲尼的5个浓度,并加入HepG2-HIF-2α及对照细胞中,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过表达HIF-2α的肝细胞癌细胞株及相应对照细胞中耐药基因MDR1、LRP及MRP1的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2α在6种肝细胞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HIF-2α慢病毒颗粒感染肝细胞癌细胞株后能够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稳定过表达HIF-2α;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索拉菲尼对HepG2-HIF-2α抑制率明显较低(P<0.05),提示HIF-2α的表达引起耐药性的增加;而氟尿嘧啶、盐酸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对HepG2-HIF-2α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blot法进一步分析了HIF-2α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导致耐药性增加的原因,结果显示,在HepG2-HIF-2α细胞及PLC/PRF/5-HIF-2α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MDR1、LRP、MRP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中,HIF-2α能够通过上调MDR1、LRP、MRP1耐药基因的表达引起肝细胞癌细胞的耐药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IF-2α MDR1 LRP MRP1
下载PDF
miR-126对不同类型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桦 吴璇 +2 位作者 刘伟凤 孙云 金涛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 miR-126对不同类型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膀胱癌细胞系(EJ、BIU-87、T24、5637)和正常膀胱组织细胞系(SV-HUC-1)培养48h后,采用qPCR检测miR-126在不同转移潜能膀胱癌细胞株EJ、BIU-87、T24、5637中的表达;使用Lip... 目的 miR-126对不同类型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膀胱癌细胞系(EJ、BIU-87、T24、5637)和正常膀胱组织细胞系(SV-HUC-1)培养48h后,采用qPCR检测miR-126在不同转移潜能膀胱癌细胞株EJ、BIU-87、T24、5637中的表达;使用Lipo-2000脂质体将miR-126 siRNA转染入膀胱癌细胞,采用CCK-8增殖实验、划痕愈伤实验、Transwell实验、细胞黏附实验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26在EJ、BIU-87、T24、5637细胞株中呈过量表达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6 siRNA转染入膀胱癌细胞后,EJ、BIU-87、T24、5637细胞存活率、迁移、侵袭、黏附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26在不同膀胱癌细胞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降低细胞内miR-126可以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为膀胱癌的靶向分子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126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合并顽固性咳嗽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薇 李晶 《医学综述》 2021年第2期308-312,共5页
顽固性咳嗽是原发性肺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肺癌的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肺癌合并顽固性咳嗽的患者长期被各种症状困扰,治疗难度较大,而且目前肺癌合并顽固性咳嗽的治疗及系统管理仍未受到重视,尤其是关于咳嗽的治疗系统报道较... 顽固性咳嗽是原发性肺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肺癌的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肺癌合并顽固性咳嗽的患者长期被各种症状困扰,治疗难度较大,而且目前肺癌合并顽固性咳嗽的治疗及系统管理仍未受到重视,尤其是关于咳嗽的治疗系统报道较少,经验用药及单纯对症治疗现象较为普遍,在药物治疗方面也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目前肺癌合并顽固性咳嗽的治疗主要以各类药物治疗为主。近距离放射疗法由于剂量标准的设定仍存在问题,因此限制了其广泛运用。咳嗽抑制训练是一种新型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理念,为未来咳嗽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顽固性咳嗽 药物治疗
下载PDF
AFP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对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柏 陈景三 +1 位作者 杨盛力 占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AFP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GFP-N1-AFP和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SMMC-7721细胞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将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裸鼠皮下接种SMMC-7721/AFP和SMMC-772... 目的:探讨AFP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GFP-N1-AFP和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SMMC-7721细胞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将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裸鼠皮下接种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从而建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动态观测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变化;取肿瘤组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的HOXA7、eIF4E、VEGFA和FGF2表达。结果: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并将其接种到裸鼠皮下成功建立肝癌移植瘤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与质量显著增高,成瘤后第12天,实验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为(307.71±47.63)mm 3和(20.243±0.411)g,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P=0.04)。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AFP过表达提高了肝癌移植瘤细胞HOXA7、eIF4E和FGF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488±1.155、23.828±2.465和4.407±1.164,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但VEGFA mRNA表达未见显著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MMC-7721/AFP较SMMC-7721/CON细胞显著提高HOXA7蛋白表达水平,但对FGF2和VEGFA无显著影响。结论:AFP基因转染可明显促进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因子在mRNA水平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AFP 肿瘤生长 血管形成
下载PDF
胃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瑞 杨盛力 +1 位作者 魏柏 赵东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及防治情况,旨在提高对VTE的防治意识,减少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9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4例胃癌合...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及防治情况,旨在提高对VTE的防治意识,减少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9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4例胃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发病情况及防治情况。结果44例胃癌合并VTE患者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53.66±10.61)岁(26~82岁)。胃腺癌37例(84.09%);Ⅳ期25例(56.82%),Ⅲ期13例(29.55%)。39例(88.64%)VTE发生于胃癌确诊后,其中确诊6个月内累计发生26例。15例VTE患者确诊后曾行PICC置管,其中置管1个月内累计发生VTE 10例(66.67%)。27例曾接受手术,术后6个月内发生VTE 25例(92.59%)。29例接受化疗,化疗后6个月内发生VTE 18例(62.07%)。3例接受放疗,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VTE 2例(66.67%)。结论胃癌确诊6个月内、PICC置管1个月内及术后、化疗、放疗后6个月内是VTE高发期,需引起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静脉血栓栓塞症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