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病理类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1
作者 宋柟 王艺 +1 位作者 黄敏捷 史丽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超声及病理资料,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完全上皮细胞型、不伴畸胎样混合型、伴畸胎样混合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结果36例肝母细胞瘤中...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超声及病理资料,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完全上皮细胞型、不伴畸胎样混合型、伴畸胎样混合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结果36例肝母细胞瘤中,完全上皮细胞型13例,其中肿瘤位于肝右叶7例,左右叶3例,左叶2例,尾状叶1例,平均肿瘤大小(286.34±23.75)mm^(3),形态规则10例,边界清晰9例,瘤内坏死囊变11例;不伴畸胎样混合型9例,其中肿瘤位于肝右叶4例,左右叶2例,左叶2例,尾状叶1例,平均肿瘤大小(282.59±21.98)mm^(3),形态规则6例,边界清晰5例,瘤内坏死囊变7例;伴畸胎样混合型14例,其中肿瘤位于肝右叶8例,位于左右叶3例,左叶2例,尾状叶1例,平均肿瘤大小(284.61±22.07)mm^(3),形态规则11例,边界清晰10例,瘤内坏死囊变12例。不同病理类型肝母细胞瘤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瘤内坏死囊变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全上皮细胞型、不伴畸胎样混合型、伴畸胎样混合型肿瘤内部回声和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完全上皮细胞型肿瘤内部强回声占比高于不伴畸胎样混合型和伴畸胎样混合型,不伴畸胎样混合型肿瘤内部强回声占比高于伴畸胎样混合型,完全上皮细胞型肿瘤钙化占比低于不伴畸胎样混合型和伴畸胎样混合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儿童肝母细胞瘤内部强回声和钙化均存在差异,其可为临床初步判断肝母细胞瘤患儿病理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母细胞瘤 超声表现 病理 儿童
下载PDF
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霞 冯肖媛 +4 位作者 杨虎 高峻 赵亚平 彭晶 袁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4-808,共5页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2017年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7 333例急性肠套叠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 030例,女2 303例,男:女比例为2.2∶1;各年龄段男女比例从1.9∶1逐渐增加至2.7∶1。发...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2017年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7 333例急性肠套叠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 030例,女2 303例,男:女比例为2.2∶1;各年龄段男女比例从1.9∶1逐渐增加至2.7∶1。发病年龄为1个月至15岁,2岁以内占72.9%,8~9个月龄为高发年龄段;男童发病平均年龄高于女童;<12个月龄组病例数逐年减少,24~36及> 36个月龄组逐年增加,而12~24个月龄组无明显变化。4-8月份为高发时间。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组及失败组在年龄、阵发性哭吵/腹痛、血便、腹部包块、呕吐、发热、腹泻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程时间<24 h、24~48 h及> 48 h组间的整复结果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程时间及临床表现各方面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整复成功组及失败组在各临床表现方面均有差异;病程时间与整复结果、住院时间间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套叠 临床流行病学 儿童 武汉地区
下载PDF
肺部超声在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冯肖媛 陶旭炜 +2 位作者 曾凌空 王伟琪 李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31日至2月25日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5例COVID-19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病例总结,归纳其临床资料,在入院时、病程中、出院前进行床边肺部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31日至2月25日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5例COVID-19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病例总结,归纳其临床资料,在入院时、病程中、出院前进行床边肺部超声检查,并与同期胸部X线片或肺部CT结果对比,观察不同检查结果间的差异。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年龄1~18日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入院时肺部超声提示胸膜线异常(5例)、不同程度肺水肿(5例),表现为B线增多、融合,肺间质综合征,1例伴随小范围肺实变。入院时肺部CT检查表现为无明显实质浸润(2例),小条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2例),1例为磨玻璃样改变。病程中和出院前复查肺部超声提示超声征象均较前减轻,与同期胸部X线片结果一致。结论:新生儿COVID-19肺部超声主要表现为B线的增多、聚集,胸膜线的异常,少数有肺间质综合征及小范围肺实变。肺部超声在对肺水肿的检测上,敏感度优于胸部X线和肺部CT检查,并可对病程经过进行监测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超声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