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峰 张媚 +4 位作者 郭远瑾 李嫚 梅元武 王铁建 李吕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突变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各50只,Rosenherg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2组术后12h、1、2、4和7 d时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巢...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突变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各50只,Rosenherg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2组术后12h、1、2、4和7 d时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巢氏PCR技术检测大鼠神经细胞mtDNA缺失突变率,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mtDN^(4834 bp)缺失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脑出血组大鼠神经细胞mtDNA^(4834 bp)片断缺失总发生率54%,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脑出血组神经细胞mtDNA^(4834 bp)平均缺失率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脑出血组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mtDNA^(4834 bp)缺失与氧化应激水平相关,mtDNA^(4834 bp)缺失突变可能是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DNA 线粒体 神经元 突变 氧化性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聚合酶链反应 丙二醛
下载PDF
褪黑素对脑出血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晓峰 郭远瑾 +4 位作者 王郑 陈渊 陈志 李燕华 李吕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褪黑素组25只;后2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后3组随机于12h、1、2、4和7d处理,...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褪黑素组25只;后2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后3组随机于12h、1、2、4和7d处理,每个时间点5只。修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出血侧皮质微血管形态;RT-PCR技术定量分析脑组织MMP-2、MMP-9mRNA表达。结果褪黑素组1~7dNSS低于模型组(P<0.05);褪黑素组和模型组12h^4dMMP-2mRNA水平均逐渐升高,褪黑素组7dMMP-2mRNA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MP-9mRNA 2d显著升高,褪黑素组MMP-9mRNA峰值1d出现,7d再次升高,并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褪黑素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对脑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褪黑素通过调控MMP-2和MMP-9转录,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血肿
下载PDF
人14-3-3 γ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小武 陈志斌 +3 位作者 王埮 袁昆雄 王淑荣 孙圣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14-3-3γ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确定其对PC12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采用PCR方法,从Top10/pHis-14-3-3γ质粒中扩增14-3-3γDNA序列,将14-3-3γ基因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经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 目的:构建携带人14-3-3γ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确定其对PC12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采用PCR方法,从Top10/pHis-14-3-3γ质粒中扩增14-3-3γDNA序列,将14-3-3γ基因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经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载体同源重组后得到携带人14-3-3γ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14-3-3γ),采用PCR的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和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方法测定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体外感染PC1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和Western Blot检测14-3-3γ蛋白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人14-3-3γ基因,经PCR鉴定和测序证实结果正确,成功构建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并能高效感染PC12细胞。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表达14-3-3γ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14-3-3,为用14-3-3γ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γ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PC12细胞
原文传递
JAK2-STAT3途径介导凝血酶诱导的小胶质细胞TNF-α的激活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承芳 黎钢 孙圣刚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途径可否介导凝血酶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激活。方法 采用20U/mL凝血酶或AG490预处理(10μmol/L)+凝血酶(20U/mL)处理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经Western ...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途径可否介导凝血酶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激活。方法 采用20U/mL凝血酶或AG490预处理(10μmol/L)+凝血酶(20U/mL)处理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Janus激酶1(JAK1)、磷酸化(P)-JAK1、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STAT3)、STAT3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上清液TNF-α水平。结果 经凝血酶处理2-12h后JAK2、STAT3发生了磷酸化,3-48h后TNF-α表达增加。经JAK激酶抑制剂AG490预处理后再经凝血酶处理的小胶质细胞的JAK2和STAT3激活显著减少,且TNF-α释放被抑制。结论 JAK2-STAT3途径可介导凝血酶诱导的小胶质细胞TNF-α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小胶质细胞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途径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早期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及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邵靓 张萍 +1 位作者 张勇 马爱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18-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改变及心肌纤维化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其心功能状态。用水解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分别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改变及心肌纤维化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其心功能状态。用水解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分别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心肌和血清中TNF-α的表达。结果: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早期出现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在灌注第3天时尤为显著。心肌纤维化发生在缺血再灌注区,且该部位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高,与心肌TNF-α表达规律相同。同时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和血清TNF-α在急性缺血再灌注时也显著增加。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纤维化降低早期心脏舒张功能,而炎症因子TNF-α的异常增高是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纤维化的可能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病理生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 羟脯氨酸 代谢 肿瘤坏死 因子 代谢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 被引量:9
6
作者 楼敏 丁晶 +8 位作者 张玉生 胡波 万艳 张珂萌 费贝尼 徐炳东 谭泽锋 徐安定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822-828,共7页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但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支撑能力的异质性为卒中组织化管理的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但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支撑能力的异质性为卒中组织化管理的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提升卒中治疗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本指南就院前急救系统及卒中急诊的组织化管理、急诊多学科协作团队的管理、绿色通道的持续质量改进、卒中单元及卒中门诊的组织化管理、卒中中心的区域协同网络建设、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化管理 建议 多学科团队 卒中单元
下载PDF
温肾健脾方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丽香 郭全 +6 位作者 郭远瑾 韦俊杰 李吕力 钟维章 蔺心敬 李燕华 李晓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方对重症肌无力(MG)脾肾阳虚型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脾肾阳虚型MG患者1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方对重症肌无力(MG)脾肾阳虚型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脾肾阳虚型MG患者1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IL-6、BAFF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结果 MG患者IL-6、BAF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温肾健脾方治疗1月后,MG患者IL-6、BAFF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G患者治疗前、后CD19+CD2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4±0.24)%、(0.96±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9+CD2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2±1.12)%、(2.1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对MG患者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中未分化B淋巴细胞数量及BAFF、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温肾健脾方 B淋巴细胞亚群 IL-6 BAFF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nail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丽芳 梅元武 +2 位作者 姜丹 张小乔 黄承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2-708,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Snail表达改变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免疫荧...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Snail表达改变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第3代的细胞进行鉴定。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对p-ERK1/2及p-Akt表达的影响,以不同浓度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或PI3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干预后检测BMSCs ERK、Akt磷酸化水平变化,确定PD98059和Wortmannin分别抑制Snail诱导的BMSCs ERK和Akt磷酸化的有效浓度,进而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证实TGF-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nail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SCs,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CD29、CD44表达阳性,而CD34、CD45表达阴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TGF-β1作用6h后BMSCs p-Akt和p-ERK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ortmannin和PD98059可分别以剂量依赖性抑制BMSCs p-Akt和p-ERK水平;可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BMSCs ERK及Akt的磷酸化,PD98059和Wortmannin相应浓度分别为30μmol/L和40 nmol/L。PD98059(30μmol/L)、Wortmannin(40 nmol/L)明显抑制了TGF-β1诱导的Snail mRNA及蛋白水平,而两者联合应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nail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协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能促进BMSCs的Snail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且ERK1/2及PI3K转导通路的激活在此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NAIL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原文传递
咸宁市296例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霞 孔令磷 +3 位作者 张超 汪娟 罗菊英 张志霞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了解咸宁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咸宁市296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咸宁市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总分和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P<0.... 目的了解咸宁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咸宁市296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咸宁市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总分和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疾病数量较多、未婚/离异/丧偶和高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低于疾病数量较少、已婚和低龄老年人(P<0.05);经济收入较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高于经济收入较低者(P<0.05)。结论咸宁市老年人生命质量较低,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尤其需要关注慢性疾病较多、高龄、低收入和无配偶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命质量 社区
下载PDF
磁敏感成像检测帕金森病脑内铁沉积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蔚 孙圣刚 +4 位作者 刘海滨 舒章华 乔娴 孙欣 吴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多个脑结构的相位偏移值,探讨其诊断PD的价值。方法30例PD患者及3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均在1.5 T MR系统中进行头部检查。采用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多个脑结构的相位偏移值,探讨其诊断PD的价值。方法30例PD患者及3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均在1.5 T MR系统中进行头部检查。采用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获得相位图,测量双侧尾状核、壳核、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nigra pars compacta,SNc)、黑质网状带(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红核、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额叶白质(frontal grey matter,FWM)及额叶皮质(frontal white matter,FGM)感兴趣区的相位偏移值。结果PD组SNc、尾状核、红核的相位偏移值均数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SNr、壳核、CSF、FWM、FGM的相位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PD患者脑感兴趣区相位偏移值可估测其脑内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相位偏移值 磁敏感成像 铁沉积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卒中病情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艳 梁直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CRP)与初次缺血性卒中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时间≤72 h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CT或核磁共振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CRP)与初次缺血性卒中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时间≤72 h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CT或核磁共振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4 h、48 h、72 h之内将患者分组,进行CRP测定,同时在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3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4 h、48 h和72 h内入院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2 h内所有入院患者,CRP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严重程度正相关(r=0.683,P<0.001);其中CRP≥6 mg/L患者的CRP值与NIHSS评分正相关(r=0.661,P<0.001),而CRP<6 mg/L患者的CRP值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r=-0.117,P=0.322)。72 h内入院患者的CRP值与住院10 d的NIHSS评分相对恢复率呈负相关(r=-0.252,P=0.010);其中经调整的CRP≥6 mg/L患者的CRP值与住院10 d时NIHSS评分相对恢复率呈负相关(r=-0.449,P=0.019)。结论 C反应蛋白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判断的监控指标,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缺血性卒中 NIHSS评分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BAFF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敏莉 李晓峰 +4 位作者 张丽香 秦岭 罗永坚 梅元武 李吕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新发病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白介素6(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6例MG患者GC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BAFF、IL-6水平,并观察GC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M...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新发病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白介素6(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6例MG患者GC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BAFF、IL-6水平,并观察GC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MG患者外周血清IL-6、BAF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激素治疗2个月后,MG患者外周血BAFF、IL-6水平显著下降(t=9.79 ort=3.45,P<0.01),治疗前后IL-6变化与肌无力相对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59,P<0.01)。结论 MG患者血清IL-6水平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GC可通过抑制IL-6、BAFF分泌,有效调节MG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糖皮质激素 白介素6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臭苜蓿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峰 董艳玲 +3 位作者 郭远瑾 容琼文 李燕华 李吕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69-571,57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在LPS诱导急性炎症中的表达及臭苜蓿根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干预RAW264.7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表达差异,Westernblot法测定HO-1的蛋...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在LPS诱导急性炎症中的表达及臭苜蓿根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干预RAW264.7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表达差异,Westernblot法测定HO-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臭苜蓿根提取物明显升高巨噬细胞HO-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结果显示,臭苜蓿根提取物干预后HO-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臭苜蓿根提取物能提高巨噬细胞HO-1基因的表达,促进HO-1的释放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苜蓿根提取物 炎症 巨噬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美满霉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昊 沈伟 孙圣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LPS或联合MC刺激BV-2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O水平,免疫...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LPS或联合MC刺激BV-2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O水平,免疫细胞化学观察iNOS的蛋白含量,RT-PCR技术评价iNOS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蛋白水平和磷酸化变化。结果:LPS(100 ng/ml)组N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伴随iNOS蛋白和mRNA水平的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MC(10μmol/L)预处理(MC+LPS组)能明显抑制上述变化,NO含量、iNOS蛋白和mRNA水平较LPS组均显著下调(P均<0.01),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LPS也能诱导p38MAPK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MC预处理(MC+LPS组)能拮抗p38MAPK的磷酸化,较LPS组显著下调(P<0.01),同时实验各组p38MAPK蛋白水平保持基本一致。结论:美满霉素能通过下调p38MAPK信号途径,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小胶质细胞iNOS基因表达及NO生成,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满霉素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香 王敏莉 +7 位作者 郭远瑾 韦俊杰 李吕力 钟维章 蔺心敬 李燕华 范秉林 李晓峰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44-746,75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CD80、CD8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发MG患者62例(MG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Osserman临床分型将MG组分为眼肌型MG 30例、全身型MG 32例。采用荧光标...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CD80、CD8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发MG患者62例(MG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Osserman临床分型将MG组分为眼肌型MG 30例、全身型MG 32例。采用荧光标志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未活化B细胞(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CD27^+)以及B淋巴细胞CD80、CD86的表达水平,分析MG患者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绝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G组CD19^+CD27-细胞百分比、CD80及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全身型MG及眼肌型MG的CD19^+CD27-细胞百分比、CD80及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MG患者临床绝对评分与CD80、CD86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G患者存在以CD19^+CD27-细胞比率增高为特征的B细胞亚群紊乱,同时CD80、CD86阳性细胞比率升高,提示共刺激分子CD80、CD86在MG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B淋巴细胞亚群 CD80 CD86
下载PDF
叶酸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若禺 崔术楠 邢宏义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552-556,共5页
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叶酸在肝脏转换成二氢叶酸再转变为四氢叶酸并具有生物活性[1].同型半胱胺酸并不是从食物中获得的,而是甲硫氨酸经代谢得到的.缺乏维生素B6、叶酸和B12可导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高同型半胱... 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叶酸在肝脏转换成二氢叶酸再转变为四氢叶酸并具有生物活性[1].同型半胱胺酸并不是从食物中获得的,而是甲硫氨酸经代谢得到的.缺乏维生素B6、叶酸和B12可导致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的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相比正常人群更高[2].叶酸在缺血/再灌注的多个环节中起保护作用,该文将通过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以及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解联合等环节阐述叶酸缺乏可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 叶酸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ERK1/2 and p38 MAPK in up-regulation of 14-3-3 protein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 preconditioning in PC12 cells
17
作者 苏庆杰 陈小武 +1 位作者 陈志斌 孙圣刚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4-250,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 peroxide preconditioning (HPP) on the pheochromocytoma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 an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 peroxide preconditioning (HPP) on the pheochromocytoma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 an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Methods The viability and apoptosis of PC 12 cells were determinded by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and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 staining,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s of 14-3-3 protein and phospholylate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ctivity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ERK1/2). Results The cell viability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MPP^+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HPP indu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and a marked decrease in population of apoptotic cells of the MPP^+- treated PC 12 cells, accompanied with up-regulation of 14-3-3 protein and increase of ERK 1/2 and p38 MAPK activities. The 14-3-3 protein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Furthermore, inhibition of the ERK1/2 with PD98059 abolished the 14-3-3 protein up-regulation in PC 12 cells induced by HPP. Conclusion HPP protects PC 12 cells against MPP+ toxicity by up-regulating 14-3-3 protein expression through the ERK1/2 and 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eroxide preconditioning 14-3-3 protein ERK1/2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C12 cell
下载PDF
臭苜蓿根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急性炎症中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峰 董艳玲 +3 位作者 郭远瑾 李燕华 蔺心敬 李吕力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LPS诱导急性炎症中的表达及臭苜蓿根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干预RAW264.7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验NF-κB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干预时,巨噬细胞胞核...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LPS诱导急性炎症中的表达及臭苜蓿根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干预RAW264.7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验NF-κB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干预时,巨噬细胞胞核被染为棕色,NF-κB集中分布在细胞核且表达增强。臭苜蓿根提取物干预时NF-κB多分布在胞质未被激活。结论臭苜蓿根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苜蓿根提取物 炎症 RAW264.7细胞系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溶栓治疗时间窗与ICAM-1表达关系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余昌胤 孙圣刚 童萼塘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时间窗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栓栓塞模型,缺血0.5h、1h和4h开始溶栓治疗,缺血12h和24h采用TTC染色测定梗死灶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CAM1表达;并观察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结果缺血12h和24...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时间窗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栓栓塞模型,缺血0.5h、1h和4h开始溶栓治疗,缺血12h和24h采用TTC染色测定梗死灶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CAM1表达;并观察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结果缺血12h和24h,4h溶栓组较0.5h和1h溶栓组,梗死灶体积明显增大(P<0.01),缺血周边区ICAM1面密度明显增加(P<0.01);1h溶栓治疗组较0.5h溶栓组梗死灶体积增大(P<0.05),ICAM1面密度增加(P<0.05)。缺血24h与缺血12h比较,0.5h溶栓组ICAM1面密度减少(P<0.05);而1h和4h溶栓组明显增加(P<0.05,P<0.01)。4h溶栓组有4只发生颅内出血,其余各组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缺血时间越长,溶栓治疗后缺血周边区ICAM1越明显,发生颅内出血例数增加;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减小梗死灶,减少缺血周边区ICAM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模型 溶栓治疗 细胞问粘附分子-1 实验研究 治疗时间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及诊治意见
20
作者 徐萍 肖克娜 +1 位作者 陈政良 王琳芳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27-828,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老年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