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0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团”聚青年,点亮未来
1
作者 《福建青年》 2024年第2期30-30,共1页
2023年,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团十九大精神,在团的思想引领、学生科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网络阵地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取得实效。
关键词 华侨大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信息科学 工程学院 十九大精神 志愿服务 团委 网络阵地建设
原文传递
华侨大学电气系实验楼旧电网改造剖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莲环 马志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3年第12期33-34,共2页
对福建华侨大学电气系实验室旧电网的改造工程进行了分析和介绍,这项工作对于消除安全隐患,使旧的配电系统适应教学、科研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接地系统 漏电保护 配电控制 信息传输 智能装置 实验室
下载PDF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教育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桂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研究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论述了现代计算机教育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融合特点,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教育应重视的环节,提出了培养适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电子信...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研究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论述了现代计算机教育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融合特点,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教育应重视的环节,提出了培养适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计算机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建清 曾焕强 杨应强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7年第3期40-41,共2页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渗透无处不在,因此掌握信息技术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为了响应党在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文对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进行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渗透无处不在,因此掌握信息技术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为了响应党在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文对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以期能够改进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信息技术 教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计算机教育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其伟 《福建电脑》 2007年第11期34-35,共2页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和理论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总结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特点,提出电子...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和理论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总结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特点,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计算机教育应重视的环节及课程体系中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学
下载PDF
打造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深度学习课堂的探索
6
作者 邵辉 罗继亮 方慧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第13期63-65,80,共4页
作为工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具有其独特性,即与时俱进、学科交叉和工程应用背景。因此,在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解决复杂工程性问题的科研人员是其关键任务。深度学习的课堂以其新的学习形态,培养学习者设计、分析... 作为工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具有其独特性,即与时俱进、学科交叉和工程应用背景。因此,在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解决复杂工程性问题的科研人员是其关键任务。深度学习的课堂以其新的学习形态,培养学习者设计、分析、实践、评价、创新的高阶思维,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和批判性,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工程 深度学习的课堂 教学模式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工程应用”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7
作者 傅艳萍 吴逢铁 +1 位作者 孟新红 秦朝菲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3年第24期17-20,共4页
文章研究了基于MATLAB的“工程应用”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其中对一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该课程的实践性质和MATLAB软件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学生可在课程中应用MATLAB进行工程... 文章研究了基于MATLAB的“工程应用”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其中对一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该课程的实践性质和MATLAB软件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学生可在课程中应用MATLAB进行工程实践和编程设计,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能力。其中,课程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TLAB的“工程应用”课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工程应用课程 创新思维
下载PDF
带宽化调节下的抗扰PID退饱和控制方法
8
作者 聂卓赟 聂方明 +2 位作者 陈一逢 詹瑜坤 罗继亮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抗饱和设计是一类经典非线性控制问题,理论研究丰富,但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仍是积分退饱和这类简易策略.究其原因,现有理论方法过于依赖系统模型和状态空间理论,稳定性条件与调参机制之间关系复杂.本文基于经...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抗饱和设计是一类经典非线性控制问题,理论研究丰富,但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仍是积分退饱和这类简易策略.究其原因,现有理论方法过于依赖系统模型和状态空间理论,稳定性条件与调参机制之间关系复杂.本文基于经典退饱和控制结构,首次阐述了“退饱和带宽”概念及退饱和参数调节机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类低阶退饱和补偿器的带宽化设计方法.在抗扰PID反馈控制下,结合小增益定理得到退饱和控制的稳定性条件,给出控制参数与退饱和带宽之间的调节关系,实现退饱和控制的带宽化整定.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饱和控制 退饱和带宽 抗扰PID
下载PDF
沉浸式视频编码技术综述
9
作者 曾焕强 孔庆玮 +3 位作者 陈婧 朱建清 施一帆 侯军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4,共13页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媒体技术的发展,沉浸式视频的表示、存储、传输和显示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了科研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沉浸式视频更复杂的视频特性和庞大的数据量,对传统视频编码技术提出了挑战,新的编码技术应运而生。该...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媒体技术的发展,沉浸式视频的表示、存储、传输和显示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了科研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沉浸式视频更复杂的视频特性和庞大的数据量,对传统视频编码技术提出了挑战,新的编码技术应运而生。该文从视频自由度(DoF)出发,分别从3DoF和6DoF两个方面介绍沉浸式视频编码技术的最新成果。3DoF视频相关编码技术包括投影模型、运动估计模型和3DoF视频编码标准。6DoF视频相关编码技术包括视频表示形式、虚拟视点合成技术、6DoF视频编码技术及运动图像专家组沉浸式视频(MPEG,MIV)编码标准。最后,对沉浸式视频及其编码技术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 沉浸式视频 全景视频 自由视点视频
下载PDF
人工等离子体云团与无人机群的散射研究
10
作者 汤炜 葛淑灿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电离层中释放的金属蒸气产生人工等离子体云团,其可显著改变无线电波传播。本文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和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经由天线、人工等离子云团和无人... 电离层中释放的金属蒸气产生人工等离子体云团,其可显著改变无线电波传播。本文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和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经由天线、人工等离子云团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群组成的传播链路中信号强度计算方法。利用30~70 MHz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 VHF)信号研究人工等离子体云团与UAV群的复合散射特性,得出如下结论:接收功率随着信号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机群由N架UAV构成时,阵因子迭加使机群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出现一定的起伏,同相迭加时,接收功率可比单个UAV高约20lg N dB;利用人工等离子体云团散射可实现VHF频段用于对米级尺度RCS目标进行超视距探测,有助于解决紧急情况下电离层扰动对高频探测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几何绕射理论(GTD) 人工等离子体 无人机(UAV)群 雷达散射截面(RCS)
下载PDF
太赫兹频段Vlasov天线设计
11
作者 张海 李晓颖 +1 位作者 谢姣皎 汤炜 《天线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传统Vlasov天线,增益较低、副瓣电平较高,方向图不够理想等问题,本文设计一款工作于太赫兹频段的Vlasov天线。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其进行模拟仿真,通过优化设计使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该天线是由圆波导演变而来,相比于... 针对传统Vlasov天线,增益较低、副瓣电平较高,方向图不够理想等问题,本文设计一款工作于太赫兹频段的Vlasov天线。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其进行模拟仿真,通过优化设计使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该天线是由圆波导演变而来,相比于圆波导,该天线的方向图特性和最大增益都有所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就必须对其进行改进,从而大大提高其方向图特性和最大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其最大增益可以达到15.7 dB,回波损耗S11在280 GHz到320 GHz频率范围内均小于−10 dB,辐射模式为单向波束和线极化辐射特性,从而解决了高功率微波器件中远场方向图轴向为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asov天线 方向图 高增益 低副瓣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12
作者 张莹雪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在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文章在“电路分析”课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利用课程知识图谱作为抓手,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在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文章在“电路分析”课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利用课程知识图谱作为抓手,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方法;通过课堂多种互动教学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步建立相应的教学监督体系,反馈教学质量,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电路分析 课程知识图谱 主动学习
下载PDF
基于执行器冲突预防的平行Petri网控制系统设计
13
作者 林鑫杰 罗继亮 +1 位作者 李旭航 叶剑虹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09,共9页
为了获得可靠安全的控制系统,提出一种执行器冲突预防的平行Petri网设计方法。利用智能体扩展了平行Petri网定义,并设计平行Petri网执行算法;给出Petri网3种基本模块的设计方法,将生产工艺转化为Petri网模型;设计了执行机构冲突预防算法... 为了获得可靠安全的控制系统,提出一种执行器冲突预防的平行Petri网设计方法。利用智能体扩展了平行Petri网定义,并设计平行Petri网执行算法;给出Petri网3种基本模块的设计方法,将生产工艺转化为Petri网模型;设计了执行机构冲突预防算法,通过添加控制库所避免Petri网进入冲突状态,得到无冲突的Petri网模型。最后,通过C语言和Twin CAT联合编程,在一个芯片检测系统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离散事件系统 智能体 冲突预防
下载PDF
基于物方差动共焦轴向测量引导的显微镜自动对焦方法
14
作者 海涌杰 易定容 +2 位作者 黄彩虹 袁涛 梅小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针对传统自动聚焦方法效率低,难以适应工业产品微观形貌检测高精度、高效率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方差动共焦轴向测量引导的显微镜自动对焦方法(DCAFM)。在获取测量系统中离焦量和轴向光强差之间的标定曲线后,控制运动机构使物镜与... 针对传统自动聚焦方法效率低,难以适应工业产品微观形貌检测高精度、高效率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方差动共焦轴向测量引导的显微镜自动对焦方法(DCAFM)。在获取测量系统中离焦量和轴向光强差之间的标定曲线后,控制运动机构使物镜与样本的轴向距离以等步距的方式采集图像。通过焦前与焦后位置光强差快速确定当前轴向离焦量,控制轴向运动机构,实现快速自动对焦。搭建显微镜自动对焦实验平台,对样品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图像对焦速度和灵敏度优于DFT,EOG等自动对焦方法,系统的轴向分辨率优于0.4μm,有效地提高了显微镜的对焦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对焦方法 轴向测量 轴向差动共焦 物方差动 微观形貌检测
下载PDF
基于认知功能连接的信息流增益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闫铮 高小榕 应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56-2761,共6页
将网络信息的概念引入到神经科学当中对于研究脑功能机制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人脑网络的复杂性对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该文基于有向传递函数(Directed Transfer Function,DTF)的方法估计得到功能连接模式,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流增益的计... 将网络信息的概念引入到神经科学当中对于研究脑功能机制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人脑网络的复杂性对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该文基于有向传递函数(Directed Transfer Function,DTF)的方法估计得到功能连接模式,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流增益的计算方法,用以评价特定脑区在全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作用。该方法将流入信息和流出信息结合,具有浓缩两者信息的优点,简化了脑复杂网络的辨识度,并且提高了结果的显示标度。仿真运算和自发、诱发脑电数据的结果都显示出通过计算分析信息流增益可以比较理想地得到各个脑区对全脑信息流的贡献。结果证明信息流增益方法为进一步理解大脑认知机制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网络 认知功能连接 有向传递函数 信息流增益
下载PDF
一种用于矢量量化压缩图像的信息隐藏新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应强 张育钊 +1 位作者 杜吉祥 郭荣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95-1699,共5页
该文给出了一种在矢量量化压缩图像中的信息隐藏新算法。在采用最近邻选择方法标记码书的基础上,运用该算法将机密信息嵌入到矢量量化压缩图像的码字索引中。该方法已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仿真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矢量量化 信息隐藏 最近邻选择
下载PDF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风险管理的实施模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余坚 郑跃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112,153,共4页
现代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对系统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系统建设成功率的重要途径。现有的风险管理方法普遍缺乏明确性、可操作性和整体性。文章在分析软件开发过程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 现代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对系统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系统建设成功率的重要途径。现有的风险管理方法普遍缺乏明确性、可操作性和整体性。文章在分析软件开发过程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软件开发过程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性质;采用实体联系模型方法建立了软件开发过程风险各部件的实体模型;构建了软件开发过程风险管理的实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
下载PDF
利用整数变换的高效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应强 冯桂 田晖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针对Alattar算法运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整数变换的高效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在数据嵌入和提取过程中,只需要对各宿主向量进行一次整数变换,且所有向量通过整数变换后即可直接判定该向量是否可用于嵌入机密数据,降低... 针对Alattar算法运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整数变换的高效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在数据嵌入和提取过程中,只需要对各宿主向量进行一次整数变换,且所有向量通过整数变换后即可直接判定该向量是否可用于嵌入机密数据,降低了数据嵌入和提取过程中的运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数据嵌入容量,较好的隐蔽性和较低运算复杂度,在正确提取嵌入数据后可无失真恢复原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数变换 可逆信息隐藏 复杂度 嵌入容量
下载PDF
部分可观Petri网结构信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叶丹丹 罗继亮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6-373,共8页
针对离散事件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可观Petri网结构信息的诊断方法.它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利用故障变迁的可诊断子网确定故障变迁的可诊断性.第2部分在故障可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Petr... 针对离散事件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可观Petri网结构信息的诊断方法.它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利用故障变迁的可诊断子网确定故障变迁的可诊断性.第2部分在故障可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Petri网的几种基本子网来分析故障变迁的可诊断子网的结构信息;其次,根据给定的可观测变迁序列和可诊断子网的结构特征来描述子网内部托肯的流动形式;最后,定义故障函数,并结合具体实例来描述故障变迁的发生情况.该故障诊断的方法基于部分可观Petri网结构信息,无需遍历系统状态空间,免去多项式级的计算复杂性,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事件系统 故障诊断 PETRI网 故障函数
下载PDF
基于GML的WebGIS地理信息建模 被引量:9
20
作者 骆炎民 涂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218-221,共4页
文章分析了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模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XML/GML技术,研究基于GML的地理信息的建模方法与实现技术。并以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实例,给出了基于GML的泉州市旅游地理信息的建模方案和具体实现方法。
关键词 GML XML 地理信息 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