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以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和华侨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峰 徐西鹏 +3 位作者 黄辉 李远 郭桦 言兰 《教学研究》 2018年第4期19-26,112,共9页
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和华侨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深入剖析,建立了多个学年的课程联系图谱,对比分析3个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并对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提出建议,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 机械工程专业 麻省理工学院 清华大学 华侨大学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及其抑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严灿 刘伟 +2 位作者 邓朝晖 吕黎曙 卓荣锦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工程陶瓷机械加工性能差,工程陶瓷表面/亚表面极易产生加工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工程陶瓷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及疲劳寿命。围绕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从应变率效应和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磨削加工损伤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 工程陶瓷机械加工性能差,工程陶瓷表面/亚表面极易产生加工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工程陶瓷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及疲劳寿命。围绕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从应变率效应和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磨削加工损伤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其次,从工程陶瓷低损伤磨削加工工具与加工工艺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损伤 形成机制 抑制技术
下载PDF
钎焊金刚石铣磨头加工Cf/SiC复合材料微孔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洪猛杰 陈卓 +3 位作者 周嘉怡 王海旭 王建宇 黄国钦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397,共7页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集各向异性和非均质结构为一体的典型高硬脆性难加工材料,对其进行孔径小于5 mm的微孔加工难度大,一直都是业界研究热点。采用三种小直径金刚石铣磨头进行制孔加工试验,研究铣磨头制备的方法和末端几何形状...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集各向异性和非均质结构为一体的典型高硬脆性难加工材料,对其进行孔径小于5 mm的微孔加工难度大,一直都是业界研究热点。采用三种小直径金刚石铣磨头进行制孔加工试验,研究铣磨头制备的方法和末端几何形状对钻进力、使用寿命、微孔缺陷及工具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取芯钎焊铣磨头所制微孔缺陷最少且使用寿命为平底电镀铣磨头的3.6倍、平底钎焊铣磨头的2倍;取芯钎焊铣磨头具有端面取芯结构,可有效减小钻进力,在工具使用寿命和工件加工表面质量上与另两种铣磨头相较也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 微孔加工 以磨代铣 金刚石铣磨头
下载PDF
微量润滑技术代替切削液的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税妍 赵琦 +3 位作者 邓亚弟 薛强 姜峰 言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3,共6页
以实际工况为背景,对比分析了微量润滑和切削液浇注对刀具寿命的影响,优化了切削工艺参数和微量润滑功能参数,使微量润滑条件下的刀具寿命接近切削液浇注条件下的刀具寿命。此外,对微量润滑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空气颗粒物进行测量,发现空... 以实际工况为背景,对比分析了微量润滑和切削液浇注对刀具寿命的影响,优化了切削工艺参数和微量润滑功能参数,使微量润滑条件下的刀具寿命接近切削液浇注条件下的刀具寿命。此外,对微量润滑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空气颗粒物进行测量,发现空气颗粒物浓度上升了127%,建议使用空气过滤器等方式加强劳动安全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切削液 刀具寿命 参数优化 劳动安全防护
下载PDF
增材制造中滚筒铺粉工艺参数对尼龙粉体铺展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江涛 谭援强 +2 位作者 纪财源 肖湘武 姜胜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16-2426,共11页
铺粉工艺是基于粉床的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滚筒铺粉工艺参数包括铺粉层厚H,滚筒直径D,滚筒的旋转速度ω和平移速度V,对增材制造工艺中的粉体铺展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尼龙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离... 铺粉工艺是基于粉床的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滚筒铺粉工艺参数包括铺粉层厚H,滚筒直径D,滚筒的旋转速度ω和平移速度V,对增材制造工艺中的粉体铺展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尼龙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模拟其滚筒铺展过程,建立沉积分数、覆盖率和沉积速率3个铺展性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生成30组仿真案例,通过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拟合了3个铺展性指标的回归模型.采用方差分析证明了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的有效性,并详细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粉体铺展性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铺粉层厚H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平移速度V是次要的影响因素,滚筒直径D和滚筒的旋转速度ω对粉体铺展性指标影响较小,HV和DV为影响粉体铺展性指标的主要交互因素.以3个铺展性指标为优化目标,采用期望值法对滚筒铺粉工艺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预测的最优铺粉工艺参数和粉体铺展性指标组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粉体铺展性指标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指导增材制造中滚筒铺粉工艺参数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粉体铺展性 参数优化 离散元法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微生物去除加工晶体铜的表面质量实验研究
6
作者 徐洪烟 黄辉 林炜民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通过跟踪微生物去除加工两类不同晶粒尺寸纯铜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微生物去除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纯铜加工表面质量会随着微生物去除加工时间的增加而变差,晶粒粒度会对其微生物加工表面质量产生影响;不... 通过跟踪微生物去除加工两类不同晶粒尺寸纯铜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微生物去除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纯铜加工表面质量会随着微生物去除加工时间的增加而变差,晶粒粒度会对其微生物加工表面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工件原始表面质量对微生物去除加工初始阶段的表面质量有明显影响;前期机械加工所形成的划痕会随着微生物去除加工而逐渐变小,当机械作用表面被去除后,影响微生物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工件的晶界及亚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去除加工 晶体铜 表面质量 晶粒粒度
下载PDF
材料去除过程中Rehbinder效应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邱天 言兰 +4 位作者 王福增 谢鸿 税妍 张涛 姜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4,共16页
精密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Rehbinder效应对工件表面特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控制零件表面质量。不同工程材料的Rehbinder效应的微观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宏观结果都是降低工件表面硬度,使材料去除过程更容易进行。回顾了Rehbinder效应概念... 精密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Rehbinder效应对工件表面特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控制零件表面质量。不同工程材料的Rehbinder效应的微观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宏观结果都是降低工件表面硬度,使材料去除过程更容易进行。回顾了Rehbinder效应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并对其内涵和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为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方法提供思路,对材料表面完整性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列举了近年来科研人员对Rehbinder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对比其在硬脆材料和塑性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和微观作用机理,总结Rehbinder效应的影响因素,如极性分子的吸附活性、工件材料的晶粒尺寸等。揭示了Rehbinder效应中极性分子的吸附作用,以及吸附作用后的扩散、位错和间隙三种促进机制,并综述离散元法、有限元法和分子动力学等数值仿真方法对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Rehbinder效应机理的研究。Rehbinder效应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加工表面的改性机制,研究Rehbinder效应作用下的表面活性剂与被加工表面的匹配机制是提高材料表面完整性的关键,对推动精密制造工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去除 Rehbinder效应 机械加工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增材制造钛合金的微铣削加工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仲伟 吴贤 +2 位作者 赵孟 姜峰 朱来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7,共11页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制备的钛合金部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对增材制造钛合金精密零部件而言,铣削、抛光等后处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本文选用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PCD)微铣刀对锻造钛...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制备的钛合金部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对增材制造钛合金精密零部件而言,铣削、抛光等后处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本文选用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PCD)微铣刀对锻造钛合金、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未经过热处理和经过热处理的钛合金进行微铣削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制造工艺的钛合金材料的微铣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SLM-热处理钛合金的铣削力最大,这与其材料硬度最高有关。微铣削过程中,所有钛合金材料的逆铣侧顶端毛刺尺寸均要大于顺铣侧顶端毛刺尺寸。在不同制造工艺的钛合金材料中,SLM-钛合金生成的顶端毛刺宽度最小,这与其塑性最差有关。SLM-热处理钛合金获得的表面质量最好,这不仅与材料的硬度和塑性有关,同时还受到孔隙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钛合金 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 激光选区熔化-热处理钛合金 微铣削加工性能 聚晶金刚石微铣刀
下载PDF
碳化硅衬底磨抛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9
作者 罗求发 陈杰铭 +1 位作者 程志豪 陆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碳化硅衬底难加工的材料特性叠加其大尺寸化、超薄化的放大效应,给现有的加工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效率、高质量的碳化硅衬底加工技术成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碳化硅衬底机械磨抛加工技术和化学反应磨抛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对... 碳化硅衬底难加工的材料特性叠加其大尺寸化、超薄化的放大效应,给现有的加工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效率、高质量的碳化硅衬底加工技术成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碳化硅衬底机械磨抛加工技术和化学反应磨抛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各类磨抛技术的特点,指出碳化硅衬底磨抛加工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大尺寸碳化硅衬底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加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表面粗糙度 机械磨抛技术 化学反应磨抛技术 多能场辅助磨抛技术
下载PDF
多线摇摆往复式线锯切割蓝宝石法向力试验研究
10
作者 刘亿圣 黄辉 +1 位作者 王兰青 廖信江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0,F0003,共9页
多线摇摆往复式线锯切割加工是目前将蓝宝石晶棒切割成晶圆衬底的主要加工方法,加工过程中法向切割力是反映加工过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测量了多线摇摆往复式线锯切割蓝宝石晶棒过程中产生的法向力F_(n),跟踪了晶棒不同位置和不同切割... 多线摇摆往复式线锯切割加工是目前将蓝宝石晶棒切割成晶圆衬底的主要加工方法,加工过程中法向切割力是反映加工过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测量了多线摇摆往复式线锯切割蓝宝石晶棒过程中产生的法向力F_(n),跟踪了晶棒不同位置和不同切割深度下法向力的变化规律,以法向力变化幅值ΔF_(n)为指标,探究各种工艺参数对加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法向力F_(n)与线锯的往复运动、工件的摇摆运动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晶棒前端的ΔF_(n)与中后端的有明显的不同。线速度V_(s)、最大摇摆角度θ_(max)、单片耗线量M_(d)、张紧力F_(w)、总切割时间T等工艺参数对ΔF_(n)有着不同的影响。ΔF_(n)的波动程度与线锯磨损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摇摆往复式线锯切割 蓝宝石 法向力 磨损 加工稳定性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金刚石复合材料特征几何结构的工艺约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志平 何艺强 +2 位作者 徐仰立 黄国钦 魏金权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多孔金刚石磨具是一种能在磨削加工过程中提供容屑和冷却液流通空间的新型工具,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技术是制造多孔金刚石磨具的有效手段。受激光增材制造的光斑尺寸约束、逐层成形等技术特征的影响,所设计... 多孔金刚石磨具是一种能在磨削加工过程中提供容屑和冷却液流通空间的新型工具,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技术是制造多孔金刚石磨具的有效手段。受激光增材制造的光斑尺寸约束、逐层成形等技术特征的影响,所设计的多孔金刚石磨具难以精准成形,因此有必要对金刚石复合材料特征几何结构的可成形性进行研究。基于SLM125HL设备,以CuSn20/金刚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SLM成形技术成形了不同成形方向、不同尺寸的悬垂结构、薄壁、圆孔和尖角等特征几何结构,并对其可成形性、成形误差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刚石复合材料悬垂结构的最佳可成形尺寸为1.00~2.00 mm,薄壁结构的最小可成形尺寸为0.70 mm;垂直于成形方向的圆孔结构的最小可成形直径尺寸为0.50 mm,平行于成形方向的圆孔结构的最佳成形直径尺寸为1.00~4.00 mm;尖角结构的可成形角度需>10°。这些特征几何结构的成形误差主要受激光对复合粉末的热吸附、激光光斑热影响区扩散以及复合粉末的弱支撑等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CuSn20/金刚石复合材料 特征几何结构 工艺约束
下载PDF
弧形金刚石砂轮机械修整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冰 卿光烨 +1 位作者 郭烨 邓朝晖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1347,共17页
弧形金刚石砂轮因特有的弧形轮廓,常用于陶瓷、光学玻璃、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光学元件的精密超精密磨削加工。然而,在光学元件磨削加工过程中,由于砂轮与工件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砂轮表面受到挤压破坏,长时间磨削后会产生砂轮堵塞、砂... 弧形金刚石砂轮因特有的弧形轮廓,常用于陶瓷、光学玻璃、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光学元件的精密超精密磨削加工。然而,在光学元件磨削加工过程中,由于砂轮与工件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砂轮表面受到挤压破坏,长时间磨削后会产生砂轮堵塞、砂轮磨损、砂轮尺寸和形状精度下降等问题,进而降低了磨削后光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面形精度和损伤厚度等。修整弧形金刚石砂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机械修整因具有修整效率高、便于实现等特点,仍是弧形金刚石砂轮在位修整的主要应用方法。对弧形金刚石砂轮的机械修整方法进行了综述,探究了不同修整方法的修整机理与特点,分析了修整效果的评价方法,并对弧形金刚石砂轮机械修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超精密磨削加工 弧形金刚石砂轮 机械修整 修整评价方法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增强海藻酸钠——金刚石膜片机械强度研究
13
作者 周菁 陆静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SG)技术制备氧化石墨烯增强的海藻酸钠-金刚石膜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膜片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膜片的机械强度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膜片拉伸样条的断口形貌。结... 利用溶胶-凝胶(SG)技术制备氧化石墨烯增强的海藻酸钠-金刚石膜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膜片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膜片的机械强度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膜片拉伸样条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金刚石粉末、海藻酸钠和氧化石墨烯能够混合在一起;当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05wt.%时,加入氧化石墨烯的海藻酸钠-金刚石膜片的拉伸强度比纯海藻酸钠-金刚石膜片提高了63.13%;对于未加入石墨烯的膜片断口出现毛糙分层现象,而加入石墨烯的膜片断口呈现较为整齐的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 溶胶-凝胶技术 氧化石墨烯 增强
下载PDF
蓝宝石衬底湿法清洗工艺研究
14
作者 吴国安 胡中伟 +3 位作者 王振 徐翊翔 李瑞评 谢斌晖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蓝宝石衬底作为LED芯片衬底,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面型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对衬底表面清洁度也有严格要求。实验以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为对象,首先分析了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表面污染物主要元素。随后开展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的单因素湿法清... 蓝宝石衬底作为LED芯片衬底,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面型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对衬底表面清洁度也有严格要求。实验以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为对象,首先分析了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表面污染物主要元素。随后开展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的单因素湿法清洗实验,研究了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和清洗时间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开展正交实验,获得最佳清洗工艺参数。优化后的清洗工艺可有效提升蓝宝石衬底的表面清洁度和清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衬底 湿法清洗 清洗剂浓度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硬质合金刀片用粉末在型腔中填充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15
作者 郑文庆 谭援强 +2 位作者 刘超 李杰 李威 《硬质合金》 2024年第6期526-534,共9页
硬质合金刀片成型过程中,模具型腔内粉体填充质量将直接影响成型零件品质。实现模具型腔内粉末的密实填充,是提高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的关键。采用离散元法(DEM)研究了硬质合金刀片制备过程中模具型腔的填充过程,以RTP料(待压料)为研究对象... 硬质合金刀片成型过程中,模具型腔内粉体填充质量将直接影响成型零件品质。实现模具型腔内粉末的密实填充,是提高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的关键。采用离散元法(DEM)研究了硬质合金刀片制备过程中模具型腔的填充过程,以RTP料(待压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RTP颗粒及布粉过程的DEM模型。将布粉过程分为落料与颗粒填充两个阶段,以堆积密实度及颗粒偏析作为模具型腔内布粉质量的评价指标,分析了粉体物性、型腔几何结构、布粉工艺对布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分布系数、料管插入比例及料靴平移速度是影响模具型腔内粉末堆积密实度的关键因素。当颗粒分布系数n=0.5,料管插入比例为50%,料靴平移速度为100 mm/s时,可获得较佳的颗粒堆积密实度。通过仿真结果获得的关键参数提升了布粉效果,对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硬质合金刀片 模具填充 离散元仿真
原文传递
太阳能电池板支架6005铝合金腐蚀失效分析
16
作者 陈首虹 苏治钦 +3 位作者 范袁涛 黄身桂 姜峰 黄进益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研究太阳能电池板支撑部件局部腐蚀失效的原因,对6005铝合金支架腐蚀位置的宏微观形貌、基体材料和元素组成及质量分数进行能量色散光谱分析,并结合材料生产工艺的过程及运行环境,分析腐蚀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的金属挤压成... 为研究太阳能电池板支撑部件局部腐蚀失效的原因,对6005铝合金支架腐蚀位置的宏微观形貌、基体材料和元素组成及质量分数进行能量色散光谱分析,并结合材料生产工艺的过程及运行环境,分析腐蚀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的金属挤压成型加工液未清洗干净,造成成型加工液中氯化物的残留,是导致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在使用过程腐蚀失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5铝合金 太阳能电池板支架 金属挤压成型加工液 腐蚀
下载PDF
脆性材料亚表面损伤检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宁昌 姜峰 +1 位作者 黄辉 徐西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179,共10页
脆性材料加工过程中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对材料的使用寿命、性能、下道工序的移除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指导加工工艺,加强对加工过程的控制,对材料的亚表面损伤层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从破坏性检测技术和非破坏性检测技术两种不同类... 脆性材料加工过程中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对材料的使用寿命、性能、下道工序的移除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指导加工工艺,加强对加工过程的控制,对材料的亚表面损伤层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从破坏性检测技术和非破坏性检测技术两种不同类型的亚表面损伤层检测方式、理论模型预测和亚表面损伤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对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比较,并说明其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最后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材料 亚表面损伤 破坏性检测 非破坏性检测:预测模型
下载PDF
磁场辅助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峰 言兰 +1 位作者 黄阳 徐西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共9页
将高密度能量场(声、光、电、热、磁等)引入加工区域,辅助或直接形成材料去除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磁场辅助加工是能量场加工中出现较早的一个技术,其原位吸热和主动控制残余应力的特点,预示了这一技术在材料加工领域的... 将高密度能量场(声、光、电、热、磁等)引入加工区域,辅助或直接形成材料去除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磁场辅助加工是能量场加工中出现较早的一个技术,其原位吸热和主动控制残余应力的特点,预示了这一技术在材料加工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从加工过程的磁致效应、工具/工件磁化加工、磁场辅助加工基本理论三个方面对磁场辅助加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效应 刀具磁化 工件磁化 磁-热-变形转化机理
下载PDF
动态冲击载荷下无氧铜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清风 程鑫 +1 位作者 王宁昌 姜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612,共6页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装置(SHPB)对无氧铜进行了常温下不同应变率(2 500 s^-1-15 500 s^-1)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常温下无氧铜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并分别通过Power-Law本构模型和JohnsonCook本构模型对其进行...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装置(SHPB)对无氧铜进行了常温下不同应变率(2 500 s^-1-15 500 s^-1)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常温下无氧铜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并分别通过Power-Law本构模型和JohnsonCook本构模型对其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无氧铜在受到动态压缩载荷的作用时,其塑性流动应力对应变率并没有表现出敏感的趋势,但对于材料的屈服应力则在应变率高于14 000 s^-1时明显增加,同时材料的应变强化效果降低,另外,相较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Power-Law本构模型能够更准确的预测无氧铜在高应变率下的塑性流动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铜 SHPB 本构模型 冲击压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