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1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四线”联动,引领青年红心向党
1
作者 《福建青年》 2024年第2期29-29,共1页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聚焦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四线”联动,推动团的工作高质量发展,引领青年红心向党。
关键词 华侨大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成长成才 团委 引领青年 团的工作 联动
原文传递
竹质纤维形态对聚乳酸基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新怀 黄垚焜 +3 位作者 葛良望 蔡佳栩 金富露 肖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高值化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资源,以聚乳酸(PLA)为基体,竹粉纤维(BF)、竹屑纤维(BS)、竹原纤维(BN)与竹浆纤维(BP)为填料,采用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四种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竹质纤维种类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BP与BN纤维... 为高值化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资源,以聚乳酸(PLA)为基体,竹粉纤维(BF)、竹屑纤维(BS)、竹原纤维(BN)与竹浆纤维(BP)为填料,采用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四种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竹质纤维种类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BP与BN纤维长径比更大,BS中颗粒形态较多,BF与BS质地较刚硬。BF、BN与PLA共混熔体的混炼扭矩更大,PLA/BP复合材料吸水率最大。BF,BS,BN与PLA的界面相容性较好,其添加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BP添加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PLA相比,在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PLA/BF,PLA/BS与PLA/BN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7.85%,13.6%,11.89%,冲击强度分别提高24.33%,18.70%,35.57%,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9.45%,21.45%,4.99%。PLA/BF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其次为PLA/BS复合材料,PLA/BP复合材料最差。研究可为竹塑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塑复合材料 竹纤维 聚乳酸 微观形态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材料检测人才培养实践项目设计
3
作者 杜振波 吴儒雅 +1 位作者 杨乐 陈晶玲 《福建建材》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以在高等学校中培养具有材料和化学背景的建材检测行业人才为目标,探讨了以CDIO理念设计相关建材检测实践课程的方案。以水泥化学成分分析为蓝本,设计了有关实践课程,通过设计合理的考评体系,以期实现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和人际... 以在高等学校中培养具有材料和化学背景的建材检测行业人才为目标,探讨了以CDIO理念设计相关建材检测实践课程的方案。以水泥化学成分分析为蓝本,设计了有关实践课程,通过设计合理的考评体系,以期实现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的提升,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材检测 CDIO 实践教学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下载PDF
理论与实验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马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19期45-48,共4页
材料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学科方向之一,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这门课程在高等院校材料学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指出该课程在教... 材料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学科方向之一,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这门课程在高等院校材料学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指出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形式上关联性弱的问题,提出理论课堂与实验课程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打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壁垒、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基于实验现象总结理论知识、建立理论与实验相融合的考核机制,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验融合
下载PDF
《粉体材料工程》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及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东旭 张海连 陈晓闽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0期195-196,共2页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是大学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粉体材料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蕴含诸多思政元素。在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对于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入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一定程度...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是大学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粉体材料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蕴含诸多思政元素。在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对于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入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一定程度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对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教育 教学改革 粉体材料工程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精细化工 被引量:1
6
作者 翁建新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文章讨论了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工的相互促进关系,首先介绍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工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精细化工中与材料科学关系较为密切的部分,然后论述材料科学对精细化工的促进作用,以及精细化工对材料科学的促进作用,从而指出材料科学与... 文章讨论了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工的相互促进关系,首先介绍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工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精细化工中与材料科学关系较为密切的部分,然后论述材料科学对精细化工的促进作用,以及精细化工对材料科学的促进作用,从而指出材料科学与精细化工密切相关,互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工 材料科学 相互促进 基本情况
下载PDF
《粉体材料与工程》课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东旭 《科技视界》 2014年第20期176-177,共2页
《粉体材料与工程》是我校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之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有助于掌握对应的粉体学知识与技术,了解粉体学的发展与重要作用,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更快地熟悉就业环境、掌握科研技能。
关键词 粉体材料与技术 教学相长 科技前沿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金属材料》课程思政实践与教学反思
8
作者 陈晓闽 陈晓虎 李东旭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208-209,216,共3页
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工科建设中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以《金属材料》为例,以家国情怀、伦理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主要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知识点;以“学生中心... 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工科建设中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以《金属材料》为例,以家国情怀、伦理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主要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知识点;以“学生中心”为教学理念,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教学反思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功能材料专业实验改革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连 李东旭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4期163-164,183,共3页
“新工科”时代,适应国家发展新常态,加强专业人才教育,是巩固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为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分析目前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融入工程内涵、模块化实验内容、引入新型教学方法... “新工科”时代,适应国家发展新常态,加强专业人才教育,是巩固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为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分析目前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融入工程内涵、模块化实验内容、引入新型教学方法以及建立综合型评价方法等措施对实验教学进行提升,落实“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保障学生工程实践、领域整合等相关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学生为中心 课程改革 跨学科整合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定向导液复合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鉴澄 林骏 +2 位作者 赵小敏 陈丹青 陈国华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72-278,共7页
如何实现液体的定向传导和快速蒸发在功能性非织造材料领域颇具研究价值。人们对智能水分管理不断增长的需求促使相关学者探索如何实现液体的定向移动,进而实现对人体微气候的智能调节以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研究人员过去通常采用后整... 如何实现液体的定向传导和快速蒸发在功能性非织造材料领域颇具研究价值。人们对智能水分管理不断增长的需求促使相关学者探索如何实现液体的定向移动,进而实现对人体微气候的智能调节以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研究人员过去通常采用后整理的方法对材料进行亲水或疏水化改性,使材料获得一侧亲水而另一侧疏水的双侧结构来实现定向导液功能,但这类方法存在工艺流程复杂、对环境不友好和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其产品具有质轻、形貌均一、比表面积大且孔隙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疏水性和亲水性材料之间的湿润性差异来构建复合材料的湿润性梯度,使液体可以从疏水侧渗透但在亲水侧受阻。因此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定向导液复合纤维材料成为颇具价值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定向导液的作用机理,概括了定向导液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定向导液复合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并对其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定向导液 湿润性梯度 多层结构
下载PDF
核壳结构SiC@Ti(C,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绍锋 甘志伟 +2 位作者 胡宁飞 陆静 李东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16,426,共8页
目的 碳化物陶瓷材料因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精加工和切削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特定结构的碳化物复合材料能够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 通过化学法在SiC表面包覆纳米Ti(C,N),无压烧结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C@Ti(C,N)复合材料。采用... 目的 碳化物陶瓷材料因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精加工和切削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特定结构的碳化物复合材料能够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 通过化学法在SiC表面包覆纳米Ti(C,N),无压烧结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C@Ti(C,N)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和EDS等方法,研究退火温度和原料配比对复合材料的成分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同步热分析(TG-DSC)比较单相和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差异。使用显微维氏硬度计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构建核壳颗粒致密化模型,分析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机制和增韧机理。结果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其显微硬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SiC比例的增大,其显微硬度、压缩强度和断裂韧性均先增大后减小。在1250℃下,制备的原料质量比为11:1的SiC@Ti(C,N)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显微硬度、压缩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 273HV、434 MPa、4.38MPa·m^(1/2)。结论 通过比较复合材料和单一碳化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具有核壳结构的SiC@Ti(C,N)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得到提升。纳米Ti(C,N)填充复合材料孔隙并促进致密化烧结,从而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强度;通过Ti(C,N)骨架的偏转裂纹实现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碳氮化钛 断裂韧性 核壳结构 显微硬度 增韧机理
下载PDF
石墨烯基气凝胶吸附材料在空气净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景威 陈国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61-670,共10页
综述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基气凝胶作为吸附材料在空气净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目前石墨烯气凝胶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烯气凝胶在空气净化吸附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结果表明: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具有大比表面积... 综述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基气凝胶作为吸附材料在空气净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目前石墨烯气凝胶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烯气凝胶在空气净化吸附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结果表明: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多吸附位点的良好空气净化材料,经改性后的石墨烯气凝胶对气体污染物具有可观的化学吸附能力,结合自身物理吸附性能,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空气净化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气凝胶 改性 吸附机理 空气净化
下载PDF
新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家璇 《继续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各行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人工智能正逐渐赋能各行各业,重塑劳动形态与劳动观念,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创新与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各行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人工智能正逐渐赋能各行各业,重塑劳动形态与劳动观念,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创新与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新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怎样实现自我创新,充分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背景下带来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清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当肩负起的新职责,这是现阶段劳动教育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科学有效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学生 劳动教育 意义 路径
下载PDF
浅谈高校理工科学院研究生会的困境,原因及对策研究
14
作者 周家璇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年第8期71-71,73,共2页
高校研究生会是沟通和连接研究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高校研究生会的建立对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高校研究生会的建设和组织对高校研究生工作者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理工科学院研究生会建设面临的... 高校研究生会是沟通和连接研究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高校研究生会的建立对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高校研究生会的建设和组织对高校研究生工作者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理工科学院研究生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措施,以期为加强高校研究生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理工科学院 研究生会 困境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检测技术概述
15
作者 刘红 陈一瑜 +3 位作者 刘庆梅 张凌晶 曹敏杰 刘光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6,共13页
水产品因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水产品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过敏食物,其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外来过敏原的污染,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明确水产... 水产品因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水产品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过敏食物,其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外来过敏原的污染,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明确水产食品中的过敏原,并利用适当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监控,有利于预防水产食物过敏疾病的发生。本文概述水产食品中的主要过敏原,以及基于基因水平的核酸检测技术、蛋白水平的免疫检测技术及质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为丰富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检测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过敏原 核酸检测 免疫检测 质谱检测
下载PDF
“分析化学实验”中融合信息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16
作者 钟丽娜 骆耿耿 +6 位作者 于亚明 魏晓峰 沈江珊 杨传孝 方艳红 连惠婷 洪碧绿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生物等专业的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介绍了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能力、多元化...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生物等专业的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介绍了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能力、多元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信息化技术与分析化学实验的融合,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专业兴趣,培养了学生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应具备的能力,为其它实验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实验 信息化技术
下载PDF
高等化学动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
17
作者 杨卫华 郑云 +1 位作者 孙存发 陈亦琳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4期42-45,共4页
高等化学动力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创新尝试,旨在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通过提出“123456”教学设计模型,突出思维培养与科学素养的核心地位,实现了教育内容与方... 高等化学动力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创新尝试,旨在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通过提出“123456”教学设计模型,突出思维培养与科学素养的核心地位,实现了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课程强化实验技能训练、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加强跨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国际视野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发展与规划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就业竞争力。该课程不仅涵盖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成就,也包括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应用及科技前沿探索,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这种全面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展现了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化学动力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林松柏 林建明 +1 位作者 吴季怀 肖春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在高岭土的存在下 ,以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微晶纤维素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合成接枝纤维素 /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素与单体的配比、高岭土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 在高岭土的存在下 ,以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微晶纤维素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合成接枝纤维素 /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素与单体的配比、高岭土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结果表明 ,高岭土在接枝聚合物中能较好分散 ,复合材料吸水率达 1 1 66,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率达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高吸水性树脂 复合材料 高岭土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吸水率
下载PDF
层状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HNb WO_6/Pt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吴季怀 林煜 +4 位作者 黄妙良 林建明 黄昀昉 殷澍 佐藤次雄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出LiNbWO6,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HNbWO6;通过PrNH2 层间膨胀、Pt(NH3 ) 2 + 4层间插入和紫外光分解等反应 ,合成出一种新的层状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HNbWO6/Pt ,并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X射线衍射、漫反射... 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出LiNbWO6,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HNbWO6;通过PrNH2 层间膨胀、Pt(NH3 ) 2 + 4层间插入和紫外光分解等反应 ,合成出一种新的层状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HNbWO6/Pt ,并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X射线衍射、漫反射、ICP和比表面积测定等的表征结果表明 :该样品的层间高度为 0 .3~ 0 .5nm ,禁带能隙为 2 .2 5~ 3.10eV .用波长大于 2 90nm的 45 0W汞灯照射 5h ,1g样品可催化分解甲醇溶液 (10 % )产生氢气约 4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钨酸 光催化剂 纳米复合材料 层状化合物 插入反应 合成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AM-g-CMC/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林松柏 吴季怀 +2 位作者 蓝心仁 肖春妹 李云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4,共4页
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AM-g-CMC)/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酰胺的配比,以及引发剂、交联剂、高岭土和皂化碱用量对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 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AM-g-CMC)/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酰胺的配比,以及引发剂、交联剂、高岭土和皂化碱用量对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果表明,制得的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吸蒸馏水达1182g/g,吸氯化钠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9%)达92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g-CMC 高岭土 高吸水性复合材料 研究 硝酸铈铵 引发剂 水溶液聚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