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7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固体激光技术发展历程
1
作者 唐晓军 姜东升 +3 位作者 李兴旺 岳威 张冬燕 陈一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概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又称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十一所)自1964年以来在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前三十年,助力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定激光增益晶体自主可控基石,此后的发展,激光材料研究逐步聚焦... 概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又称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十一所)自1964年以来在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前三十年,助力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定激光增益晶体自主可控基石,此后的发展,激光材料研究逐步聚焦,投身产业发展,激光器件细分领域广泛涉足,激光应用重点突破。择要介绍了中国电科十一所完成的重点工程情况,重要的技术突破,开拓过的专业方向,现在的行业地位,探讨了中国电科十一所未来激光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技术 需求牵引 基础创新
下载PDF
红外光电系统多组件远程加载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李凯峰 史馨菊 于子涵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6-1290,共5页
光电系统设备通常由多个组件构成,那么对于各个组件软件的部署,程序的加载升级也成为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由于传统加载方法在加载方式和加载效率上存在许多缺点,所以开发出一种高效便捷的远程加载技术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 光电系统设备通常由多个组件构成,那么对于各个组件软件的部署,程序的加载升级也成为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由于传统加载方法在加载方式和加载效率上存在许多缺点,所以开发出一种高效便捷的远程加载技术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一种远程加载技术,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红外光电系统。远程加载功能主要通过上位机与远程加载板进行实现,上位机负责将升级文件远程发送至加载板,加载板成功接收到数据后,完成对于被加载组件的程序升级。为增加远程加载功能的可靠性,设计备份启动功能,如果出现加载失败的情况,能够实现程序的二次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系统 远程加载 备份启动
下载PDF
直线压缩机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穆宇 段燕波 +1 位作者 韩蓬磊 迟国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8,共9页
介绍了小型低温制冷机用直线压缩机的结构和动力学理论,结合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和报道,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研究单位的直线压缩机研究进展。对影响直线压缩机的关键因素如磁路设计、支撑结构、间隙密封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当前小型... 介绍了小型低温制冷机用直线压缩机的结构和动力学理论,结合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和报道,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研究单位的直线压缩机研究进展。对影响直线压缩机的关键因素如磁路设计、支撑结构、间隙密封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当前小型低温制冷机用直线压缩机的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压缩机 红外探测 发展现状 制冷机
下载PDF
机载光电雷达它机试飞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闯家亮 喻彪 +1 位作者 杨百剑 鹿嵩昊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8-730,共3页
机载光电雷达受平台及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它机试飞能有效规避研制风险,是产品研制的必经阶段。本文介绍了机载光电雷达它机试飞试验系统组成、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经工程验证,实施过程满足任务需求,对其他光电系统的它机及本机... 机载光电雷达受平台及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它机试飞能有效规避研制风险,是产品研制的必经阶段。本文介绍了机载光电雷达它机试飞试验系统组成、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经工程验证,实施过程满足任务需求,对其他光电系统的它机及本机试飞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雷达 飞行试验 坐标变换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基于FPGA的高分辨率红外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子涵 李凯峰 +1 位作者 黄静颖 黄成章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本次研究面向红外对空预警探测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高分辨率红外图像目标检测算法设计与工程化应用验证。文中研究设计了基于中值滤波、卷积滤波核形态学滤波等的目标检测算法,并基于FPGA平台进行硬件移植验证与测试。实验表明本文采用... 本次研究面向红外对空预警探测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高分辨率红外图像目标检测算法设计与工程化应用验证。文中研究设计了基于中值滤波、卷积滤波核形态学滤波等的目标检测算法,并基于FPGA平台进行硬件移植验证与测试。实验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以实现对高分辨率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功能,并且基于FPGA硬件提升算法的运算速度,使算法在FPGA硬件平台上完成实时运算传输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处理 FPGA 目标检测
下载PDF
锑化铟焦平面器件背面的湿法腐蚀技术研究
6
作者 米南阳 刘园园 +2 位作者 李忠贺 吴卿 赵建忠 《红外》 CAS 2024年第8期18-23,共6页
湿法腐蚀可以有效地去除芯片在背减薄过程中因机械作用产生的损伤,提升器件的量子效率。为了获得一种合适的湿法腐蚀方法,研究了以氢氟酸、盐酸和乳酸为主的3种不同体系的酸性锑化铟腐蚀液。通过金相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结果选... 湿法腐蚀可以有效地去除芯片在背减薄过程中因机械作用产生的损伤,提升器件的量子效率。为了获得一种合适的湿法腐蚀方法,研究了以氢氟酸、盐酸和乳酸为主的3种不同体系的酸性锑化铟腐蚀液。通过金相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结果选取最优的腐蚀液体系。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了氢氟酸腐蚀液的浓度和配比,研究了腐蚀液的腐蚀速率和一致性。最后,使用优化后的腐蚀液处理锑化铟芯片,研究了该芯片在77 K温度下的性能。电平图结果显示,该腐蚀液可以有效地去除芯片表面的损伤,而且器件电压信号Vs达到485 mV。湿法腐蚀技术成功应用于芯片背减薄后的表面处理,对于锑化铟背面处理技术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化铟 化学腐蚀 背面处理
下载PDF
拼接红外探测器技术研究
7
作者 闫继伟 袁羽辉 王冠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3,共5页
红外探测器作为空间红外预警卫星的核心部件,随着红外探测器性能的不断提升,采用更大规模,更多谱段的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是未来预警用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趋势。通过多芯片,多谱段集成拼接制备出线列规模更长的红外探测器,以满足红外预... 红外探测器作为空间红外预警卫星的核心部件,随着红外探测器性能的不断提升,采用更大规模,更多谱段的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是未来预警用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趋势。通过多芯片,多谱段集成拼接制备出线列规模更长的红外探测器,以满足红外预警卫星大视场、高分辨率以及多光谱探测的能力。本文对国内外多芯片,多谱段拼接红外探测器组件发展现状以及技术路线进行对比,对小型化拼接探测器在其他领域的使用前景展望,最后点出大尺寸拼接红外探测器研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接技术 多谱段拼接红外探测器 大面阵拼接红外探测器
下载PDF
关于激光大气传输的仿真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焕然 朱辰 +3 位作者 王超 李松山 吕坤鹏 贾佑权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仿真对各种激光器的实际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激光器实际试验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主要介绍激光大气传输仿真中大气衰减、湍流、热晕对激光束的影响仿真及相关工作,在大气衰减方面,通常需要计算大气透过... 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仿真对各种激光器的实际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激光器实际试验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主要介绍激光大气传输仿真中大气衰减、湍流、热晕对激光束的影响仿真及相关工作,在大气衰减方面,通常需要计算大气透过率,目前已有成熟的仿真软件;在大气湍流方面,目前有相位屏法可以等效相位和折射率的扰动来模拟随机湍流,进行激光光束在湍流中的传输仿真,不能实际的对湍流进行仿真;在大气热晕方面,因热晕具有随机性和瞬时性,目前大多数学者只进行了稳态热晕研究。激光大气传输仿真还需要在湍流和热晕耦合以及对线性非线性效应联合建立仿真系统,激光大气传输仿真平台搭建等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大气传输 衰减 湍流 热晕 仿真
下载PDF
低缺陷3 in中波InAs/InAsSb材料分子束外延工艺研究
9
作者 闫勇 周朋 +3 位作者 游聪娅 刘铭 胡雨农 金姝沛 《红外》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通过改变材料源的束流大小和材料生长温度对3 in数字合金(Digital Alloy,DA)-nBn型InAs/InAs_(1-x)Sb x Ⅱ类超晶格材料进行分子束外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Sb束流大小为3×10^(-7)torr、生长温度为470℃时生长的材料质量最好,材... 通过改变材料源的束流大小和材料生长温度对3 in数字合金(Digital Alloy,DA)-nBn型InAs/InAs_(1-x)Sb x Ⅱ类超晶格材料进行分子束外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Sb束流大小为3×10^(-7)torr、生长温度为470℃时生长的材料质量最好,材料表面上直径在3 m以上的缺陷密度为64 cm^(-2),总厚度偏差为8.16 m,材料相对于基准面的粗糙度均方根值为0.339 nm,-1级衍射卫星峰的半高宽为16 arcsec。所生长的材料平整均匀,具有较好的晶格质量。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结果显示,材料在75 K下的发光峰位于4.69 m处;随着温度的升高,峰位产生红移。研究Sb束流大小与实验工艺的对应关系以及材料生长温度与材料缺陷的影响规律,对于生长高质量3 in InAs/InAs_(1-x)Sb xⅡ类超晶格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InAs/InAsSb GaSb衬底
下载PDF
HOT器件用旋转式斯特林制冷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10
作者 耿利红 饶启超 +2 位作者 段燕波 刘湘德 迟国春 《真空与低温》 2025年第2期239-247,共9页
HOT(High Operation Temperature)红外探测器成为第三代红外探测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HOT红外探测器用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的应用需求,对HOT器件用旋转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结构参数和... HOT(High Operation Temperature)红外探测器成为第三代红外探测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HOT红外探测器用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的应用需求,对HOT器件用旋转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范围内,随着回热器丝网目数的增加,制冷机的制冷量增大,制冷机的热力学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回热器长度、回热器单位冷端质量流量的气体流通面积、密封间隙、运行频率和充气压力使制冷机的热力学效率最大;当压缩活塞与气缸的间隙大于7μm时,制冷机的制冷量和热力学效率急剧减小,而当排出器与冷指的间隙为80~90μm时,制冷机性能达到最优;加工并装配的制冷机样机降温时间为2.73 min@150 K@23℃,制冷机降温过程中最大功耗为14.4 W,稳态功耗为4.8 W@150 K@23℃,制冷量为0.65 W@150 K@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林制冷机 旋转式 高工作温度 红外探测器
下载PDF
3英寸CdTe/Si复合衬底外延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立庆 刘铭 +3 位作者 巩锋 董瑞清 折伟林 常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报道了采用分子束外延法,在3 in硅衬底上通过As钝化、ZnTe缓冲层生长、CdTe生长、周期性退火等工艺进行CdTe/Si复合衬底制备技术研究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高分辨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傅里叶光谱仪和湿化学腐蚀等手段对碲化... 报道了采用分子束外延法,在3 in硅衬底上通过As钝化、ZnTe缓冲层生长、CdTe生长、周期性退火等工艺进行CdTe/Si复合衬底制备技术研究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高分辨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傅里叶光谱仪和湿化学腐蚀等手段对碲化镉薄膜进行了表征,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碲化镉薄膜的晶向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孪晶得到了抑制,且具有较好晶体结构质量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镉 硅基 分子束外延
下载PDF
多光束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玲 赵鸿 +2 位作者 杨文是 张大勇 周寿桓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在相干合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多光束激光相干合成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几种条件下多光束激光相干合成的强度分布情况,讨论了相干合成系统各参数变化对相干合成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多光束激光 相干合成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荣刚 张兴德 +3 位作者 孙昌锋 刘琳 李江勇 王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具有大口径、宽光谱,高分辨率等特点,在空间与远程探测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的复杂性加大了其设计与工程化的难度。本文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对其设计方法、波前探... 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具有大口径、宽光谱,高分辨率等特点,在空间与远程探测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的复杂性加大了其设计与工程化的难度。本文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对其设计方法、波前探测、计算机辅助装调、光学零件加工检测、轻量化等技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 波前探测 计算机辅助装调 轻量化
下载PDF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铭 程鹏 +4 位作者 肖钰 折伟林 尚林涛 巩锋 周立庆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6-1259,共4页
InSb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一直是军事领域重要的红外探测器材料。而高温工作是InSb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发分子束外延InSb材料是实现高温工作的基础。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工艺生长获得了高质量的InSb薄膜,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双... InSb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一直是军事领域重要的红外探测器材料。而高温工作是InSb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发分子束外延InSb材料是实现高温工作的基础。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工艺生长获得了高质量的InSb薄膜,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双晶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SEM和EDX等检测手段对InSb外延膜进行表面缺陷、晶体质量表征和分析,并采用标准的InSb器件工艺制备128×128焦平面探测器芯片进行材料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材料性能可以满足制备高性能器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b外延膜 分子束外延 晶体质量 128×128
下载PDF
机载光电设备红外窗口技术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兴德 刘琳 李荣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1-606,共6页
随着机载红外设备的发展,红外窗口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技术领域。根据机载窗口和地基窗口的基本差别,讨论了机载光电设备红外窗口的选型及设计方案。在叙述了红外窗口典型材料的特点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对窗口的机械强度进行了计算... 随着机载红外设备的发展,红外窗口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技术领域。根据机载窗口和地基窗口的基本差别,讨论了机载光电设备红外窗口的选型及设计方案。在叙述了红外窗口典型材料的特点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对窗口的机械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讨论了轴向温度梯度和径向温度梯度对光学窗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机载光电设备窗口设计应着重考虑空气动力负载,进行工程核算;在考虑热辐射的解决措施时,应对径向温度梯度重点控制。选型方案和设计方法对工程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设备 热光学 光学窗口
原文传递
中波碲镉汞p-on-n高温工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慧卿 史春伟 +3 位作者 胡尚正 孙海燕 王成刚 孙浩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38,共4页
针对碲镉汞中波p-on-n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注入后及退火后As离子在碲镉汞材料中的浓度分布,使用透射电镜表征激活退火后离子注入损伤修复状态,通过半导体参数测试仪评价pn结的IV特性,将探测器芯片装在变温杜瓦中测试其... 针对碲镉汞中波p-on-n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注入后及退火后As离子在碲镉汞材料中的浓度分布,使用透射电镜表征激活退火后离子注入损伤修复状态,通过半导体参数测试仪评价pn结的IV特性,将探测器芯片装在变温杜瓦中测试其不同温度下的焦平面技术指标。研究结果表明,As离子注入后在碲镉汞体内形成大量缺陷,经过富汞退火后缺陷得到修复,同时As离子进一步向内扩散,制备的pn结工作稳定表明As离子得到有效激活,制备的中波p-on-n探测器芯片在120 K温度下有效像元率可以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p-on-n As注入 高温工作
下载PDF
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费佩燕 郭宝龙 章正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由于图像二进小波变换在每次分解时不进行下抽样,所以其表示同小波级数相比是冗余的,且图像二进小波变换的部分系数扰动不会带来重构图像的严重失真.因此,在相同的误判概率下,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效果会好于基于小波级数变换的... 由于图像二进小波变换在每次分解时不进行下抽样,所以其表示同小波级数相比是冗余的,且图像二进小波变换的部分系数扰动不会带来重构图像的严重失真.因此,在相同的误判概率下,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效果会好于基于小波级数变换的图像去噪效果.基于这个思想,文中将基于小波级数的图像去噪方法推广到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提出了二进小波的去噪方法,比较了该方法和基于小波级数方法的去噪效果.实验表明,二进小波的去噪比小波级数去噪效果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二进小波变换 小波级数 门限估计 小波系数域
下载PDF
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池娟 孙昌峰 +1 位作者 孟凡波 孟小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41-1343,共3页
介绍了单点金刚石车削原理,分析了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中影响光学零件面形精度和粗糙度的重要技术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在光学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单点金刚石车削(SPDT) 面形精度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高亮度固体激光器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晓军 王钢 +2 位作者 刘娇 耿林 姜东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5,共7页
激光推进、激光传能等重大科研方向对高亮度固体激光器技术提出了重大需求,使得相关研究持续成为国际关注焦点。本文阐述了高亮度固体激光器技术的宏观需求,梳理国内外的技术研究现状并总结发展趋势,凝练技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据... 激光推进、激光传能等重大科研方向对高亮度固体激光器技术提出了重大需求,使得相关研究持续成为国际关注焦点。本文阐述了高亮度固体激光器技术的宏观需求,梳理国内外的技术研究现状并总结发展趋势,凝练技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据此完成高亮度固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分析,并结合国情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板条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由于具有突出优点成为研究热点,在单台激光器输出功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可配合光束合成方法来实现高亮度激光输出。研究表明,应着重推动新型激光材料、高端半导体激光泵浦源、高精度封装工艺、自适应光束控制、光束合成关键器件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尽快形成核心技术体系;科学布局以表层增益板条激光器技术为代表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固体激光器技术研究课题,加强共用基础技术研究与积淀,为未来固体激光器输出亮度、转换效率、功率质量比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高亮度 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激光二极管泵浦1319nm单频可调谐激光器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严 高春清 +5 位作者 王青 杨苏辉 曹一磊 李家泽 魏光辉 洪冬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4-487,共4页
采用激光二极管泵浦单块非平面环形腔Nd:YAG激光器,获得了1319nm的单频可调谐激光输出,输出功率为99mW,斜效率为29%.用扫描F-P法和狭缝扫描法分别测量了激光器的纵模、横模特性,激光器为单纵模、基横模运转.用温度调谐方法研究了激光器... 采用激光二极管泵浦单块非平面环形腔Nd:YAG激光器,获得了1319nm的单频可调谐激光输出,输出功率为99mW,斜效率为29%.用扫描F-P法和狭缝扫描法分别测量了激光器的纵模、横模特性,激光器为单纵模、基横模运转.用温度调谐方法研究了激光器的频率调谐特性,结果是调谐范围为14GHz,连续温度调谐系数为2.1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面环形腔 1319nm单频激光器 频率调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