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血清γ干扰素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表达水平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1
作者 武巧云 丁维强 +3 位作者 李慧萍 武彦梅 师玉贤 王云辉 《安徽医药》 2025年第5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表达水平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82例即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华北医...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表达水平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82例即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未进行气管插管病人82例为对照组;气管插管7 d后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疾病转归进行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预后不良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和CXCL10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IFN-γ、CXCL10表达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IFN-γ、CXCL10对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FN-γ[(14.46±1.79)μg/L比(10.52±1.60)μg/L]、CXCL10[(7.27±1.09)μg/L比(5.02±0.63)μg/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IFN-γ、CXCL10表达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S)=0.47、0.39,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IFN-γ、CXCL10水平以及CPIS评分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预后不良的AUC高于IFN-γ、CXCL10单独预测的AUC值(Z=11.25,P<0.001;Z=10.0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FN-γ、CXCL10表达水平是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IFN-γ、CXCL10与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病人疾病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转归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气管插管 Γ干扰素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转归
下载PDF
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血清GM-CSF和HMGB1水平及其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
2
作者 李慧萍 武巧云 +3 位作者 王云辉 李宁 丁维强 武彦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830-2834,284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收治的156例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作为颅... 目的探讨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收治的156例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作为颅脑外伤组,根据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将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将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重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并选取同期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GM-CSF、HMGB1水平;分析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GM-CSF、HMGB1水平与CPIS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M-CSF、HMGB1对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脑外伤组患者血清GM-CSF、HMGB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GM-CSF、HMGB1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重度感染组21例,轻度感染组45例。与轻度感染组患者相比,重度感染组患者血清GM-CSF、HMGB1水平及CPIS均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血清GM-CSF、HMGB1水平与CPIS均呈正相关(r=0.408、0.4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GCS评分≥6分、合并糖尿病、GM-CSF水平升高、HMGB1水平升高均是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M-CSF、HMGB1联合预测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0.860~0.963),明显大于GM-CSF、HMGB1单项预测的AUC[0.826(95%CI:0.756~0.895)、0.819(95%CI:0.743~0.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72,P=0.049;Z=1.984,P=0.047)。结论血清GM-CSF、HMGB1水平在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升高,是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进行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肺部感染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相关性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25-(OH)D3、FGF23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金城 于冬 +1 位作者 孟现军 李慧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25羟维生素D3[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T2DM合并PVD患者为病变组(n=95)、T...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25羟维生素D3[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T2DM合并PVD患者为病变组(n=95)、T2DM未合并PVD患者为未病变组(n=95),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9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25-(OH)D3、FGF23表达水平;对T2DM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病变组和未并病变组高频超声参数;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FGF23表达水平对T2DM患者合并PVD的预测效能,四表格法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血清25-(OH)D3、FGF23对T2DM患者合并PVD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未病变组、病变组血清25-(OH)D3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血清FGF23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25-(OH)D3、FGF23预测T2DM患者合并P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3、0.7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81μg/L、54.86 pg/mL;病变组IMT、斑块面积、RI均高于未病变组,PI、足背动脉血管腔直径、PSV均低于未病变组(P<0.05);高频超声联合血清25-(OH)D3、FGF23诊断T2DM患者合并PVD的灵敏度为96.84%,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T2DM合并PV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FGF23水平升高,二者联合高频超声能够较好的预测T2DM患者PV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 周围血管病变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PG和G-17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秋杰 贾红丽 +2 位作者 商书霞 赵军魁 段丽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患者血清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邯郸院区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H.pylori感染者(H.pylori+T2DM组)...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患者血清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邯郸院区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H.pylori感染者(H.pylori+T2DM组)、同期H.pylori感染患者(H.pylori组)及健康者(健康组)各100例。所有患者H.pylori检测均采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G-17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且计算PGR=PGⅠ/PGⅡ的值。对比分析H.pylori阳性人群在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的不同状态下,患者血清PGⅠ、PGⅡ、PGR与G-17的差异性,以及2型糖尿病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病程对血清PGⅠ、PGⅡ、PGR与G-17的影响。结果三组血清PGⅠ水平,H.pylori+T2DM组与H.pylori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Ⅱ水平,H.pylori+T2DM组较H.pylori组和健康组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T2DM组PGR值明显低于H.pylori组和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17的水平H.pylori+T2DM组>H.pylori组>健康组,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病人合并H.pylori感染胃部炎症更加显著,因此临床中应注重T2DM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的H.pylori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侯蕊 李涛 +1 位作者 宋亚岚 武巧云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931-935,共5页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收治的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收治的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将4.5g本品以稀释液充分溶解后,立即加入1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次给药时间≥30min,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按体质量1mL/kg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CURB-65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咯痰、胸闷痛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之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OI均显著增高,而CURB-65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CURB-65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NLR及血清SAA、PCT水平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NLR及血清SAA、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表现消除及呼吸功能改善,抑制机体炎症状态及肺部感染程度,利于加快病情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社区获得性肺炎 氧合指数 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经鼻烟壶动脉穿刺实施动脉测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亚楠 赵军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探讨对常规择期手术患者在麻醉期间行经鼻烟壶动脉测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邯郸市中医院收治的拟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动脉测压的患者... 目的:探讨对常规择期手术患者在麻醉期间行经鼻烟壶动脉测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邯郸市中医院收治的拟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动脉测压的患者,在取得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经桡动脉穿刺组和经鼻烟壶动脉穿刺组。常规经桡动脉穿刺组于患者桡骨茎突处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经鼻烟壶动脉穿刺组则选择鼻烟壶动脉,即手背桡骨窝(鼻烟窝)处,以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进行穿刺置管测压。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穿刺导管留置时间、动脉测压值及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动脉穿刺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共25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30例接受常规经桡动脉穿刺,122例接受经鼻烟壶动脉穿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经桡动脉穿刺组与经鼻烟壶动脉穿刺组动脉穿刺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n:3.4±0.3比3.6±0.3, P>0.05);经鼻烟壶动脉穿刺组测得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高于常规经桡动脉穿刺组〔SBP(mmHg,1 mmHg≈0.133 kPa):162.3±14.3比156.6±12.5,DBP(mmHg):85.3±12.6比82.9±11.3,均 P<0.05〕。两组动脉痉挛、动脉闭塞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鼻烟壶动脉穿刺组血肿形成发生率较常规经桡动脉穿刺组明显降低(2.5%比4.6%, P<0.05)。基于动脉穿刺难度考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优势比( OR)=0.643,95%可信区间(95% CI)为0.525~0.967〕、年龄( OR=2.481,95% CI为1.442~4.268)及BMI( OR=0.786,95% CI为0.570~0.825)均为影响择期手术患者麻醉期间动脉穿刺置管结局的相关因素(均 P<0.05)。 结论:经鼻烟壶动脉穿刺置管可以作为常规动脉测压的一种可行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 动脉穿刺 动脉测压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