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血清SIRI、SII与NLR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何素瑞 张令博 +2 位作者 王向朝 王俊召 张晓彤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2期342-345,34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血清SIRI、SII、NL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3例老年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n=93),另选同期94例术后无感染的老年骨科患者...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血清SIRI、SII、NL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3例老年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n=93),另选同期94例术后无感染的老年骨科患者为非感染组(n=94)。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特征;检测两组血清SIRI、SII、NLR表达;分析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IRI、SII、NLR表达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80株(83.33%),革兰阳性菌16株(16.67%)。感染组血清SIRI、SII、NLR表达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0 d、留置导尿管、有糖尿病史血清SIRI高表达、SII高表达及NLR高表达均是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I、SII、NLR表达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8、0.938、0.938、0.965,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SIRI、SII、NLR表达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煤矿井下冒顶事故致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致病菌培养及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秦宝聚 李朝争 +1 位作者 杨哲 宋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煤矿井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骨组织和分泌物中致病菌的种类分布,以及多重耐药细菌(MDRO)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纳入2011年1月—2020年1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96名因煤... 目的研究煤矿井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骨组织和分泌物中致病菌的种类分布,以及多重耐药细菌(MDRO)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纳入2011年1月—2020年1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96名因煤矿井下冒顶事故所致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男性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感染情况被归为2个不同的类别:一组是由40例患者构成的感染组,另一组则是有56例未发生此类感染的非感染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骨组织和术后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研究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MDRO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在96例患者中,细菌培养共分离出152株致病菌,包括38株革兰阴性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114株革兰阳性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单变量分析表明,医院感染、复发次数、感染性窦道形成、脓肿形成、住院次数、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更换抗菌药物种类数目以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数目等因素与MDRO感染风险增加相关(P<0.05)。手术清除病灶和局部冲洗引流被认为是预防MDRO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医院感染、感染性窦道形成、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数目、更换抗菌药物种类数目和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是MDRO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清除病灶则是MDRO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术后骨组织和伤口分泌物中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处理窦道感染、尽快清除感染病灶以及降低医院内部感染率是减少MDRO感染的关键措施;此外,矿井下工人早期的自救互助措施,如保护创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对降低感染风险、减少预后不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大力倡导从灾难现场到院内康复“全链条”救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冒顶事故 创伤性胫骨骨髓炎 致病菌 多重耐药细菌
下载PDF
术前三酰甘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石纯倩 冯杰 +1 位作者 张旭 高艳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fragments,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与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 目的探讨术前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fragments,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与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5例、肺良性结节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血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CLC组的TG水平低于良性结节组(Z=-2.295,P=0.022),SOD、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Z=-3.298、-2.611,P=0.001、0.00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TG对NSCLC的预测优于良性结节组(OR=0.557),SOD、CYFRA21-1是NSC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54、1.850。ROC曲线分析显示,TG、SOD、CYFRA21-1鉴别诊断两者的灵敏度分别为0.762、0.448、0.419,特异性分别为0.389、0.815、0.796,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9、0.653、0.619,3者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性、AUC分别为0.657、0.815、0.763。结论联合检测术前血清TG、SOD和CYFRA21-1,可以提高NSCLC与良性结节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良性结节 三酰甘油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及其美学效果分析
4
作者 辛鑫 张雨茵 +3 位作者 白利广 程瑜 陈迎宾 焦晓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及其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及其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术,观察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4 h后的口腔咬合功能及牙周指数,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的龈沟液中因子水平、牙齿美学效果,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正畸矫治后满意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4.3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 h后两组咀嚼次数、咀嚼效能及最大咬合力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龈沟液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Ⅰ类牙齿美学效果的患者占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Ⅱ类牙齿美学效果及两组Ⅲ类牙齿美学效果的患者占比均降低,且观察组Ⅱ类牙齿美学效果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舒适性、语言功能、修复体形态、修复体与邻牙协调程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牙周指数并改善口腔咬合功能障碍,改善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相关因子水平,提高牙齿美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 龈沟液 咬合功能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围绝经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5
作者 马慧娟 李会芳 +2 位作者 石纯倩 岳美 秦庆芬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糖脂代谢及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明确SCH对机体的危害。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治疗的78例围绝经期SCH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同龄健康体检女性8...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糖脂代谢及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明确SCH对机体的危害。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治疗的78例围绝经期SCH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同龄健康体检女性80名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及左侧髋部、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及腰椎L_(2-4)处的BMD,分析SCH与糖脂代谢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为(5.12±0.63)mU/L,高于对照组的(3.28±0.48)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稳态模式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侧髋部、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及腰椎L_(2-4)BMD、平均BM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与TC、LDL-C呈正相关(r=0.719,0.580,P=0.003,0.015);TSH与BMD呈负相关(r=-0.341,P=0.036)。FT_(3)、FT_(4)与TC、LDL-C、BMD不相关(r均=0.000,P均=1.000)。结论围绝经期SCH患者TSH与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及BMD下降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SCH不仅易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还易导致BMD下降,增加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代谢 脂代谢 骨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