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国际背景下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创新——基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俄合作办学机构
1
作者 康佳 肖恒 +1 位作者 胡圣能 张琳琳 《教育进展》 2025年第2期483-487,共5页
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基于当前国际背景下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从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方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国际化创新教学理念三个方面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并据此对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提出进一步的创新方... 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基于当前国际背景下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从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方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国际化创新教学理念三个方面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并据此对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提出进一步的创新方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Sino-Russia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stitu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innovates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path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of foreign courses, and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s. Based on this, it puts forward further innovation direc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of talent cultivation, improves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enhances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ultivates international talents with global compe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 国际化路径
下载PDF
基于MPU6050六轴陀螺仪的高精度动态水平姿态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李娇 向洲 +3 位作者 陈华 张玉建 王聪 刘建南 《河南科技》 2025年第5期38-43,共6页
【目的】为满足机器人、无人机、航空航天和水利水电等领域对高精度动态姿态监测的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MPU6050六轴陀螺仪的动态水平姿态监测系统。【方法】首先,通过集成高精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感知并采集物体的运动信息和姿态信息;其... 【目的】为满足机器人、无人机、航空航天和水利水电等领域对高精度动态姿态监测的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MPU6050六轴陀螺仪的动态水平姿态监测系统。【方法】首先,通过集成高精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感知并采集物体的运动信息和姿态信息;其次,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如滤波与数据融合技术等)高效解算传感信息。【结果】该监测系统能实时获取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信息,响应精度可达到0.1°,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采样频率为1 Hz,动态响应能力出色。【结论】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该监测系统不仅满足了实时性和高精度的双重要求,还在实时监测和预警方面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U6050 高精度 姿态监测系统
下载PDF
地域性材料在低技与高技建造技术中的可持续创新与运用
3
作者 孙佳攀 范冰冰 +1 位作者 李彬 张忆萌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8期180-185,共6页
随着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重视及地方主义思潮的崛起,现代地域性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研究热点。地域性材料建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材料生产碳排放总量。文章主要针对地域性材料进行分类与总结,并对近年来地域性... 随着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重视及地方主义思潮的崛起,现代地域性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研究热点。地域性材料建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材料生产碳排放总量。文章主要针对地域性材料进行分类与总结,并对近年来地域性材料在低技建造技术研究与高技建造技术研究中的相关案例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对其在可持续创新与运用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总结。文章所总结的案例都在对地域性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利用这些地域性材料的建造技术,并最终在设计与建造阶段运用了相关研究成果。地域性材料建造技术研究将成为建筑业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与持续深入,相信未来将会对降低建筑业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材料 高技建造技术 低技建造技术 可持续建筑 节能减排
下载PDF
职业院校对接岗位体能素养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从云飞 李胜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7-52,共6页
我国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对接岗位体能素养的职业化改革势在必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接从业岗位体能素养要求,将岗位体能提升、职业心理管控、职业病防治能力训练融入体育教学,重构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 我国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对接岗位体能素养的职业化改革势在必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接从业岗位体能素养要求,将岗位体能提升、职业心理管控、职业病防治能力训练融入体育教学,重构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式方法,使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社会生活质量提升直接关联,全面优化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公共体育课必将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特殊而突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公共体育 教学 机制 改革
下载PDF
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叶片进口安放角影响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金保 肖志怀 +3 位作者 李延频 胡晓 刘东 张利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1,84,共8页
针对转轮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对超低比转速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认识不足的问题,在超低比转速范围内,考虑液力透平水力性能,取不同β1建立超低比转速混流式转轮三维模型,配合过流部件构建超低比转速水轮机模式二级液力透平模型... 针对转轮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对超低比转速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认识不足的问题,在超低比转速范围内,考虑液力透平水力性能,取不同β1建立超低比转速混流式转轮三维模型,配合过流部件构建超低比转速水轮机模式二级液力透平模型,采用ANSYS FLUENT仿真软件对液力透平内部流动特性和能量特性进行计算,对比数值模拟结果,探求β1对超低比转速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超低比转速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的扬程和效率与β1有密切关系,当β1增大时,扬程增高,效率降低;随着β1增大,转轮叶片弯曲程度增大,导致叶片高压区面积增大、转轮内部流体流态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转速 液力透平 水轮机 转轮 数值模拟 原动机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源 张启超 +6 位作者 张忠孝 郭欣维 孔成栋 徐嘉叶 叶妮娜 黄林鹏 乌晓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0-447,共8页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关键。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燃煤机组的安全、深度、灵活调峰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煤电机组智能灵活调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关键。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燃煤机组的安全、深度、灵活调峰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煤电机组智能灵活调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被控对象建模和灵活运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辅以机器学习和其他智能系统辨识方法的混合建模方式,以及融合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多目标智能寻优等先进控制技术更加适合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的需要,是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灵活调峰 建模方法 运行控制 协调控制系统
下载PDF
双吸离心泵叶轮内泥沙磨损非定常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自超 李延频 陈德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48,191,共10页
双吸离心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沿岸的泵站中,其主要部件叶轮普遍存在磨损问题。叶轮是高速旋转的部件,存在动静干涉作用,导致叶轮内的磨损特性是非定常的。采用欧拉欧拉方法对双吸离心泵进行固液两相流非定常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壁... 双吸离心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沿岸的泵站中,其主要部件叶轮普遍存在磨损问题。叶轮是高速旋转的部件,存在动静干涉作用,导致叶轮内的磨损特性是非定常的。采用欧拉欧拉方法对双吸离心泵进行固液两相流非定常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壁面上的磨损率、冲击角、固相体积分数和速度的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叶轮表面磨损率、冲击角、固相体积分数和速度均具有周期性,等于叶轮旋转周期;定常计算的磨损率远小于非定常结果,定常计算不能准确预测磨损率。磨损最大部位为叶片头部和尾部。冲击角对磨损损失具有增强或减弱的作用,冲击角脉动曲线与磨损率脉动曲线相似。固相体积分数对磨损脉动特性影响较小,对磨损率有所影响。固相速度对磨损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吸离心泵 叶轮 泥沙磨损 非定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330 MW机组煤粉炉还原区喷入水煤浆热解气还原NO_(x)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昊 张忠孝 +3 位作者 李子祥 郭欣维 张健 乌晓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4,共9页
以330 MW机组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煤浆热解气的脱硝作用,重点讨论了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α1和热解气比例β对炉内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β保持不变时,随着α1减小,主燃区温度降低,燃尽区... 以330 MW机组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煤浆热解气的脱硝作用,重点讨论了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α1和热解气比例β对炉内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β保持不变时,随着α1减小,主燃区温度降低,燃尽区及炉膛出口温度升高;同时,α1的减小增强了主燃区的还原性气氛,有利于提高热解气的脱硝速率,从而降低炉膛出口的NO_(x)质量浓度,但α1的减小会影响煤粉的燃烧性能并使得炉膛出口CO增多;随着β的增加,炉膛火焰中心上移,热解气对NO_(x)的还原速率升高;当β从5%增至20%时,炉膛整体的NO_(x)质量浓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β=15%时NO_(x)质量浓度最低,热解气的NO_(x)还原效率为4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热解气 燃烧特性 NO_(x)排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压力脉动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自超 李延频 陈德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1-178,共8页
压力脉动是影响水泵水轮机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更多关注高频压力脉动的频域和传播特性,而小于叶频的低频也是压力脉动的主要来源。采用试验方法研究压力脉动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不易遗漏主要频率成分。通过从蜗壳到尾水管... 压力脉动是影响水泵水轮机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更多关注高频压力脉动的频域和传播特性,而小于叶频的低频也是压力脉动的主要来源。采用试验方法研究压力脉动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不易遗漏主要频率成分。通过从蜗壳到尾水管布置不同的压力脉动监测点,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泵水轮机分别在水轮机和水泵工况时,过流部件内压力脉动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的上下游传播特性。结果表明,水轮机和水泵工况下,无叶区压力脉动幅值最大,主频为叶频及其倍频,向上下游传播时,急剧减少,传播性较弱;压力脉动幅值较小的转频,向上下游传播时衰减较少,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其它监测点处小于叶频的频率成分增加。水轮机工况时,形成于蜗壳进口和锥管处小于转频的低频频率,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而转轮可以削减其传播能力。水泵工况时,小于叶频的频率成分大多在无叶区最大,向上下游传播时有所衰减;低频f/f_(n)=0.006具有较强的上下游传播特性,偏离最优工况时,向上游传播会有所增强;转频的倍频f/f_(n)=3的压力脉动幅值较小,但在整个流道中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压力脉动 传播特性 试验
下载PDF
双流体湍流模型对固液两相流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自超 李延频 陈德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6-383,共8页
为了研究固液两相流双流体模型的控制方程进行封闭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模化产生的不同双流体湍流模型对固液两相流的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了3种双流体湍流模型在不同固相条件和不同进口液相速度时对圆管内固相浓度和速度计算结果的影... 为了研究固液两相流双流体模型的控制方程进行封闭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模化产生的不同双流体湍流模型对固液两相流的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了3种双流体湍流模型在不同固相条件和不同进口液相速度时对圆管内固相浓度和速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时,3种双流体湍流模型的固相浓度计算结果在壁面附近的误差较大,都更适合计算流速大、含沙浓度高的固液两相流场;3种模型会显著影响含大粒径颗粒的固液两相流场的计算结果,而对小粒径颗粒影响较小;k_(m)-ε_(m)模型适用的固相浓度和流体速度的范围较广,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综合考虑固液两相流场各参数计算的准确性,当颗粒粒径大于165μm时,k_(l)-ε_(l)-A_(s)模型更优,当颗粒粒径小于165μm时,k_(m)-ε_(m)模型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 固液两相流 双流体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长短叶片泵轮对液力变矩器性能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安然 李延频 石祥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6,共5页
基于CFD对某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叶片做长短配置情况进行研究,并与原泵轮流场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变矩比和效率均有提升,在转速比i在0.519~0.692之间效率增幅1.31%~2.72%,启动工况变矩比k由3.91提高到4.10。泵轮短叶片... 基于CFD对某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叶片做长短配置情况进行研究,并与原泵轮流场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变矩比和效率均有提升,在转速比i在0.519~0.692之间效率增幅1.31%~2.72%,启动工况变矩比k由3.91提高到4.10。泵轮短叶片能改善流场,减小长叶片脱流范围,将泵轮最高效率提升至97%以上。长短叶片泵轮有利于系统性能提升,拓宽一级涡轮高效区范围并增加输出扭矩,转换点工况略有延后。将长短叶片泵轮用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叶片泵轮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CFD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茹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36,共3页
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进入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的新时期,高校相关院系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力量,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建设标准、更强的治理能力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中国高... 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进入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的新时期,高校相关院系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力量,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建设标准、更强的治理能力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中外高校之间中心—外围的不平衡局面正在逐渐扭转,把握后发优势,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培养干部队伍、开展特色教育、创新管理模式、重视统战工作、抓好作风建设等六个方面措施,着力探索以高水平党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党建工作
下载PDF
价值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胜机 佘振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3-38,共6页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恒久关切点。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教育普及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之一。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吸收和推广,任...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恒久关切点。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教育普及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之一。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吸收和推广,任务迫切而价值重大,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以“四个自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价值与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文化管理视阈下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胜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文化管理理论深刻揭示组织管理的内在客观规律,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超越和替代。它将人和组织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主要矛盾,通过文化管理使人、组织和社会三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实现发展趋势的同向性,并最终实现人的... 文化管理理论深刻揭示组织管理的内在客观规律,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超越和替代。它将人和组织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主要矛盾,通过文化管理使人、组织和社会三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实现发展趋势的同向性,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是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国家合作建设的办学机构,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文化管理理论提供了强大的指导作用。中俄合作办学机构要在本土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顺应时代潮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管理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长距离蒸汽管网设计软件研究
15
作者 商永强 葛学文 +2 位作者 易祖耀 郑毫楠 王为术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期143-148,共6页
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考虑蒸汽管道水力热力特性的相互影响和过热蒸汽热力参数的变化,建立了长距离蒸汽管网的水力热力耦合计算模型。以Qt5.10.0为开发平台,耦合IAPWS-IF97计算公式开发了蒸汽管网设计计算软件,介绍了程序设计流程、软件... 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考虑蒸汽管道水力热力特性的相互影响和过热蒸汽热力参数的变化,建立了长距离蒸汽管网的水力热力耦合计算模型。以Qt5.10.0为开发平台,耦合IAPWS-IF97计算公式开发了蒸汽管网设计计算软件,介绍了程序设计流程、软件的管网绘制及设计计算模块、散热计算模块和水蒸气参数计算模块。利用该软件对某实际工程长距离蒸汽管网进行了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管网 水力热力耦合计算 设计软件 管网绘制 散热损失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复合纤维结构开展自主建造的技术探索
16
作者 孙佳攀 范冰冰 张忆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31期1-5,共5页
近几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自动化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工业机械臂、机器人已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在现代自动化行业中无人机等移动工具也相继崛起,基于无人移动自主建造平台的现场建造技术成为数字建造领域的重要研究... 近几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自动化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工业机械臂、机器人已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在现代自动化行业中无人机等移动工具也相继崛起,基于无人移动自主建造平台的现场建造技术成为数字建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文以无人机群自主建造复合纤维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无人机自主建造复合纤维结构体系的可行性,探究适用于无人机自主建造的设计方法,建立无人机实时控制系统,搭建可视化界面平台,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复合纤维结构进行实地建造试验,从而论证并总结出适合于无人机复合纤维结构自主建造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建造 复合纤维 自主建造 数字建造 建筑机器人
下载PDF
国际合作办学对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推动
17
作者 李胜机 闻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学分制教学模式以其有利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提升等特点,顺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由于学分制在国内发展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惯性阻... 学分制教学模式以其有利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提升等特点,顺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由于学分制在国内发展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惯性阻碍、教学资源匮乏及对学分制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发展。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平台,不仅可以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教育制度、理念和优质资源,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不仅有利于国内高校学习国外经验,推动学分制向深入发展,而且倒逼国内高校学分制度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办学 学分制 选课制 教学资源 学分互认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装配式建筑应用探析
18
作者 赵淞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0期16-19,共4页
装配式建筑因其绿色低碳、施工效率、规划统一等优势,在当前普遍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度,对于开展乡村振兴下的人居环境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立足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阐述了装配式建筑与乡... 装配式建筑因其绿色低碳、施工效率、规划统一等优势,在当前普遍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度,对于开展乡村振兴下的人居环境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立足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阐述了装配式建筑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推广装配式建筑存在的理念、人才、技术等瓶颈,结合现有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乡村振兴 风险挑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燃煤锅炉再燃技术烃根浓度对NOx还原的影响
19
作者 闻猛 张凡 《技术与市场》 2022年第7期109-111,共3页
在环境保护大背景下,以NOx为主的污染物已严重制约燃煤锅炉的发展。从燃煤NOx生成机理及抑制机理角度出发,利用FLUENT软件进行影响因素模拟,理清燃煤锅炉再燃技术影响因素,为再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再燃技术 烃根浓度 氮氧化物
下载PDF
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流道式导叶的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延频 温梓斌 +1 位作者 张自超 陈德新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120,共9页
由于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级间导叶水头损失占比高达40%,需要对液力透平级间导叶进行研究。在可选的级间导叶中,流道式导叶正反导叶连为一体,流道相对独立,是一种水力性能较好的级间导叶。本文基于水力原动机理论,将水流环量概念贯穿液力... 由于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级间导叶水头损失占比高达40%,需要对液力透平级间导叶进行研究。在可选的级间导叶中,流道式导叶正反导叶连为一体,流道相对独立,是一种水力性能较好的级间导叶。本文基于水力原动机理论,将水流环量概念贯穿液力透平流道设计全过程,设计了与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转轮相匹配的流道式级间导叶,并采用正交试验的优化算法,对水头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导叶包角φ、正导叶出口角α3、反导叶宽度b_(5)、流道外壁最大直径D_(4),各取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方案的设计。通过CFD数值计算,分析各个方案的性能,找出了各因素对导叶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效率较高的导叶模型,并研究了水力性能、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及叶片内部流动规律。研究表明:各个参数对效率的影响力中,b_(5)最大,D_(4)最小;对水头的影响力中,b_(5)最大,φ最小。优化后的模型在设计工况点效率提高了5.83%,应用水头提高了7.15%,级间导叶损失降低了1.16%,导叶表面压力过渡更加均匀,叶片内部水流流态更加平稳,满足液力透平对于高余压液体的能量回收要求。本研究可以为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流道式导叶的选型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模式液力透平 流道式导叶 正交试验 效率 水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