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鹏 张国志 +2 位作者 陈建立 王长友 李曙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7年5月181例急腹症应用腹腔镜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66例,急性阑尾炎78例,腹部闭合性外伤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例,粘连性肠梗阻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7年5月181例急腹症应用腹腔镜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66例,急性阑尾炎78例,腹部闭合性外伤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例,粘连性肠梗阻16例。结果168例(93%)在腹腔镜下完成诊断和治疗,其中术前不能明确诊断11例;13例(7%)转并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微创的特点,尤其在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急腹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付爱军 朱军 +1 位作者 李建珉 刘清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 显微手术 CT表现 脑胶质瘤 脑脓肿
下载PDF
医院文化与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践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桂芝 张新华 张郢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56-657,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文化 人性化服务 实践
下载PDF
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训练教学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凤宏 康绍叁 +3 位作者 韩晓艳 董秀芝 朱军 张炎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93-593,共1页
关键词 手术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5
作者 付爱军 朱军 +1 位作者 李建珉 程爱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30侧)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30侧)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上、下枕下三角是保护椎动脉第三段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确认颈静脉孔后外侧缘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是保护面神经的标志。枕髁后1/3~1/2的磨除可获得对枕骨大孔腹侧和腹外侧的满意显露。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对于增加枕骨大孔上方病变的显露非常重要。结论颅颈交界区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该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和解剖学标志,可增加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增加手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椎动脉 枕髁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普通外科病房不同房间空气细菌学质量评价
6
作者 陈迁 赵彬 +1 位作者 裴银辉 贺房勇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12期1234-1235,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感染预防 切口感染 微生物检验 普通外科病房 空气细菌学质量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应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于国渊 朱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502-50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肺气肿的外科治疗进展
8
作者 段明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肺气肿 肺减容手术 LVRS 手术指征 术式 疗效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9
作者 段明科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在外科皮瓣成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国军 张松林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13-315,共3页
关键词 整形外科 皮瓣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合并脑外伤的骨折愈合过程中PDGF的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姜小华 张柳 +2 位作者 孙晓新 刘志奎 穆树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内PD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356±25)g,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A1、B1、C1、D1组分别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2、3、4...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内PD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356±25)g,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A1、B1、C1、D1组分别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2、3、4周组,制作脑外伤和股骨干骨折模型;A2、B2、C2、D2组分别为单纯骨折1、2、3、4周组,制作单纯股骨干骨折模型作对照。各组摄CR片后截取骨痂,行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DGF表达,原位杂交检测PDGFmRNA表达。结果CR片示在同一时间点A1、B1、C1、D1组较A2、B2、C2、D2组骨折端骨痂形成早,骨痂多,骨折愈合快。HE染色示A1组可见较多早期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A2组骨折间隙可见成纤维细胞,仅夹杂有少量的早期软骨细胞;B1组骨折端有新生骨小梁长入,B2组未见骨小梁形成;C1组骨折端有大量编织骨形成且骨小梁间有少量成熟软骨细胞,C2组少量骨小梁向骨折端长入;D1组编织骨向板层骨转化,D2组骨折端为不成熟骨小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实验均可见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早期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胞浆出现广泛的强阳性反应,A1、B1、C1、D1组PDGF和PDGFmRNA阳性细胞百分数均高于同一时间点A2、B2、C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脑外伤后PD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脑外伤 PDGF表达 原位杂交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愈合过程中TGF-1β的作用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守君 张柳 +1 位作者 孙良智 赵文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血清TGF-β1水平,探讨TGF-β1与骨折合并脑外伤时愈合加快的关系.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骨折组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各16只.建立大鼠脑外伤和... 目的:研究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血清TGF-β1水平,探讨TGF-β1与骨折合并脑外伤时愈合加快的关系.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骨折组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各16只.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分别于2 wk和3 wk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中TGF-β1水平,骨折标本拍计算机X线摄像片,骨痂组织作HE染色和SP法免疫组化.结果:2 wk时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4.68±0.61)μg/L,脑外伤组(5.92±0.84)μg/L,骨折组(6.23±0.78)μg/L,与正常对照组(8.37±0.65)μg/L相比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与脑外伤组、骨折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3 wk时各实验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有所恢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有统计学差异.骨痂组织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骨折合并脑外伤组(85.2±9.2)%比骨折组(77.0±6.7)%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伴有脑外伤的骨折愈合加快,TGF-β1可能是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脑损伤 骨折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麝香乌龙丸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柳 刘锋 +3 位作者 梁春雨 赵文国 王志文 张爱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麝香乌龙丸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F+V)、卵巢切除+骨折+生理盐水对照组(OVX+F+V)、卵巢切除+骨折+麝香乌龙丸给药组(OVX+F+M),每组10只大鼠。所... 目的研究麝香乌龙丸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F+V)、卵巢切除+骨折+生理盐水对照组(OVX+F+V)、卵巢切除+骨折+麝香乌龙丸给药组(OVX+F+M),每组10只大鼠。所有需制造骨折的大鼠均采用右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髓内针固定;麝香乌龙丸给药组采用大鼠灌胃给药(1.2g.kg-1.d-1),于术后4周杀死,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分别进行CR摄片、组织形态学染色,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右股骨整体骨密度(tBMD)、远段骨密度(dBMD)和中段骨密度(mBMD)以及BMP-2免疫组化观察,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对BMP-2免疫组化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麝香乌龙丸给药组与OVX+F+V比较,前者骨痂mBMD和BMP-2的表达显著增高,骨小梁增宽、排列较整齐,板层骨形成,软骨组织可见。结论麝香乌龙丸对OVX大鼠股骨骨折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加快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演变过程,这与BMP-2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术 骨折愈合 麝香乌龙丸 骨形态发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饲生大黄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成杰 李新 +3 位作者 宋云华 毕金玲 田华 刘清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观察鼻饲生大黄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将79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留置胃管。观察组给予生大黄粉4.5 g加50 ml温开水搅拌均匀后鼻饲,2次/d,鼻饲后夹闭胃管1... 目的观察鼻饲生大黄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将79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留置胃管。观察组给予生大黄粉4.5 g加50 ml温开水搅拌均匀后鼻饲,2次/d,鼻饲后夹闭胃管1 h;对照组仅给予50 ml温开水鼻饲。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两周内腹胀的发生率、腹胀的持续时间、胃食管返流的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腹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鼻饲生大黄能有效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 高血压脑出血 腹胀 胃食管返流 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5
作者 付爱军 李建民 +4 位作者 朱军 张云鹤 刘刚 刘清军 陈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04,共2页
Abdullah等于1974年最早报道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随着高清晰CT和MRI应用,对该病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外科治疗方法也由传统开放手术发展为微创技术^[1,2]。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 Abdullah等于1974年最早报道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随着高清晰CT和MRI应用,对该病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外科治疗方法也由传统开放手术发展为微创技术^[1,2]。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FLLDH患者8例,分析和评价其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经皮 激光 减压术
原文传递
下肢步态康复机器人: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16
作者 丁敏 李建民 +1 位作者 吴庆文 沈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604-6607,共4页
背景:为解决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安全、定量、有效及可进行重复训练的新技术,康复机器人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目的:对如何使用康复机器人加强和恢复肌肉骨骼的功能,并改善其协调能力进行相应的探讨。分析以上... 背景:为解决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安全、定量、有效及可进行重复训练的新技术,康复机器人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目的:对如何使用康复机器人加强和恢复肌肉骨骼的功能,并改善其协调能力进行相应的探讨。分析以上新发展对康复领域的影响,局限性以及现在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方法: 以stroke,gait,biofeedback,rehabilitation,treadmilltraining,rehabilitationrobot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4/2009-12);以"脑卒中,步态,生物反馈,康复疗法,活动平板训练,康复机器人"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4/2009-12)。以与下肢步态康复机器人的相关文献为评价指标。纳入与下肢步态康复机器人相关的内容,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腿部驱动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牵引患者大腿和小腿协调摆动完成腿部步行动作,足底驱动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驱动患者足部模拟步行过程中踝关节的运动轨迹来进行步态训,从某种程度上解决很多临床问题。在探索脑卒中患者如何使用康复机器人的过程中发现: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各种康复机会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态 生物反馈 康复疗法 活动平板训练 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RNA干扰ABCE1基因后可增加肺癌95-D/NCI-H446细胞的E-钙黏附蛋白表达并减低细胞侵袭力(英文)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艾君 郑毛根 +5 位作者 王国臣 侯静朴 徐琪 王金凤 李作生 陈志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1-896,共6页
研究ABCE1对肺癌(95-D和NCI-H446)细胞的作用.使用RNA干扰技术,抑制ABCE1基因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及FACS检测,观察ABCE1基因对E-钙黏附蛋白在95-D/NCI-H446细胞表达的影响;运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M95-D/NCI-H446细胞侵袭力... 研究ABCE1对肺癌(95-D和NCI-H446)细胞的作用.使用RNA干扰技术,抑制ABCE1基因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及FACS检测,观察ABCE1基因对E-钙黏附蛋白在95-D/NCI-H446细胞表达的影响;运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M95-D/NCI-H446细胞侵袭力的变化.RNA干扰ABCE1基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48h后可显著抑制肺癌(95-D和NCI-H446)细胞ABCE1蛋白的表达,同时,伴随E-钙黏附蛋白的高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力的降低.ABCE1基因与E-钙黏附蛋白相关,抑制ABCE1基因可增加肺癌95-D/NCI-H446细胞的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减低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ABCE1基因 E-钙黏附蛋白 细胞侵袭力
原文传递
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血清和骨痂中的表达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孙良智 张柳 +1 位作者 王守君 赵文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60-62,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血清和骨痂中的表达,及其对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脑损伤...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血清和骨痂中的表达,及其对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建立大鼠脑损伤和股骨骨折模型。分别于2周和3周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8只,拍骨折股骨X射线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浓度,取骨折端上下5mm组织作组织形态学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骨折愈合情况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结果:①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同一时间点单纯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骨折组,单纯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相似,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骨折组相似d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2周时高于3周时,正常对照组在2周和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骨折组在2周和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周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414.74±81.32),(579.98±73.30),(397.37±70.68),(569.95±65.13),(350.07±41.10),(433.37±53.78),(328.13±49.27),(454.26±93.26)μg/L]。②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骨折端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高于单纯骨折组,单纯骨折组2周与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合并脑损伤组2周与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周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0.776±0.057),(0.853±0.044),(0.780±0.051),(0.851±0.039)]。结论:脑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能是脑损伤促进骨折愈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骨折
下载PDF
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及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刚 付爱军 +2 位作者 李建珉 朱军 陈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5-557,F0006,共4页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结构的动态病理变化,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模型致大鼠重型弥漫性脑损伤。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伤后1、2、4、8、12、24、48、7...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结构的动态病理变化,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模型致大鼠重型弥漫性脑损伤。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伤后1、2、4、8、12、24、48、72、168h9个时间点组。在光镜下检测对照组及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和宽度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κB在伤后不同时间点组中的表达。结果各致伤组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和宽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显示:各致伤组NFκB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光镜下即有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受损表现,损伤诱导细胞应激激活NFκB,这一作用可能参与肠道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弥漫性 组织形态学 核转录因子-ΚB 肠黏膜 Wistar大鼠 弥漫性脑损伤 肠黏膜屏障 脑损伤后 病理变化 动态观察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出血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秋艳 李倩 +4 位作者 姜进克 刘超 孙惠芳 何俊芳 张国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7-730,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干预作用,探讨EPO对出血性脑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EPO干预组。...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干预作用,探讨EPO对出血性脑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EPO干预组。每组各42只,分别为术后第3、6、12、24、48、72小时和第7天亚组,每亚组各6只。采用大鼠尾动脉自体不凝血50μl注入尾状核区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NF-κB及IκB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各时间点NF-κB、IκBα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出血第6小时后NF-κB及IκBα表达增高,第24小时明显增高,第72小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PO干预后NF-κB表达明显降低,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EPO干预后IκBα表达显著增多,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周围NF-κB及IκBα表达均有增多,EPO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促进IκBα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反应 核因子KB 抑制因子KBa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