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刚 代小菊 +1 位作者 徐卫国 王文雅 《中国医药》 2006年第9期574-576,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刚 赵三平 +4 位作者 朱海燕 邹玉环 王明军 吴禹铮 徐卫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ER-2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与...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ER-2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与癌旁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与未转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组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TNM分期Ⅲ期组中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组。结论:HER-2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细胞计数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癌胚抗原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珊 刘运秋 +5 位作者 高竟生 张慧莉 尹素凤 毛迪生 王东军 邹吉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癌胚抗原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比较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患者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42~78...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癌胚抗原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比较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患者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42~78岁。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肺癌,并同意参加此研究。鳞癌33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20例。早期肺癌23例,晚期肺癌5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滴度,经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吸光度值A450,计算P53抗体指数以判定血清P53抗体阴阳性。采用免疫分析仪检测癌胚抗原水平。阳性:P53抗体指数>0.428;癌胚抗原>10μg/L(正常值0~5μg/L)。阴性:P53抗体指数<0;癌胚抗原<0。结果: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9%(37/76)。单独检测:①早期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65%(15/23)明显高于癌胚抗原阳性率30%(7/23)(χ2=5.58,P<0.05);晚期肺癌P53抗体阳性率42%(22/53)与癌胚抗原阳性率28%(15/53)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15%(5/33)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48%(16/33)(χ2=8.45,P<0.01)。非小细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29%(16/56)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54%(30/56)(χ2=7.23,P<0.01)。联合检测:在早期肺癌中:P53抗体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8%(18/23)明显高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P53/血液 肺肿瘤/血液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阳 王刚 +3 位作者 徐卫国 宋纪宁 杨小青 王文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687-16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0%(22/100)、33.3%(5/15)、56.0%(14/25)和70.5%(62/88),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乳腺癌组最高,4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00);乳腺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15),VEGF在Ⅱb期+Ⅲ期组中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Ⅱa期组(P=0.006),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6),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7);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MVD值(个)分别为14±4、18±4、20±6和23±15,良性病变组中MVD值最低,乳腺癌组中MVD值最高,4组MVD值呈逐步升高趋势(P=0.000),其中在乳腺癌组中发现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6);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00),乳腺癌组中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0)。结论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VEGF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缸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刚 王明军 +3 位作者 王贺永 史小丹 焦鹏飞 徐卫国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癌旁乳腺组织(A组)、51例乳腺囊性增生(B组)、22例乳腺不典型增生(C组)、30例乳腺原位癌(D组)以及79例乳腺浸润性导...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癌旁乳腺组织(A组)、51例乳腺囊性增生(B组)、22例乳腺不典型增生(C组)、30例乳腺原位癌(D组)以及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E组)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A、B、C、D、E组标本中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依次升高(P<0.01)。D、E组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高于未转移组(P<0.05)。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P<0.05)。结论 VEGF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VEGF与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尘肺并发肺癌的疗效
6
作者 付占昭 顾涛 +4 位作者 张绍华 曹晓艳 邹玉环 张庆怀 董立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尘肺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尘肺组(尘肺并发)19例,对照组(肺癌未并尘肺)32例,均采用重复定位缩野3D—CRT,处方剂量66~72Gy。放疗后随访并在1个月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及肺功能复查。结...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尘肺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尘肺组(尘肺并发)19例,对照组(肺癌未并尘肺)32例,均采用重复定位缩野3D—CRT,处方剂量66~72Gy。放疗后随访并在1个月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及肺功能复查。结果尘肺组完全缓解3例(15.8%),部分缓解12例(63.2%),稳定3例(15.8%),进展1例(5.3%),有效率为78.9%;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12.5%),部分缓解21例(65.6%),稳定5例(15.6%),进展2例(6.3%),有效率78.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1,P=0.810)。不良反应均以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为主,但均可耐受。尘肺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26.3%、10.5%和59.4%、31.3%和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925)。结论应用重复定位缩野3D-CRT治疗尘肺肺癌的疗效与无尘肺肺癌的疗效相同,不良作用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肺肿瘤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