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粉磨活化河北某磷矿粉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单志伟 李国峰 +1 位作者 李凤久 刘立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本文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河北省某地磷矿粉进行干式粉磨,考察了不同磨矿时间条件下粉磨产品的颗粒形貌、结晶程度、比表面积以及表面自由能,系统分析了超细粉磨过程中磷矿粉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枸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由0mi... 本文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河北省某地磷矿粉进行干式粉磨,考察了不同磨矿时间条件下粉磨产品的颗粒形貌、结晶程度、比表面积以及表面自由能,系统分析了超细粉磨过程中磷矿粉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枸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由0min延长至180min,粗粒级磷矿粉逐渐粉碎为细小颗粒,磷灰石结晶程度明显降低、无定形化增加,磷矿粉比表面积与表面自由能分别由0.67m^2/g和24.08mN/m增加至5.06m^2/g和38.69mN/m。磷矿粉比表面积及表面自由能与枸溶率呈较强正相关,枸溶率由9.14%大幅增加至61.68%。上述研究结果对丰富超细粉磨活化磷矿粉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粉 超细粉磨 活化机理 枸溶率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促进煤自燃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福生 孙玮 +3 位作者 张渝 张朝阳 高东 卓建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7-2359,共13页
为研究低温氧化条件下典型过渡金属离子对煤自燃的影响,对褐煤(HM)、气煤(QM)、肥煤(FM)进行过渡金属离子的测定,选取过渡金属离子中含量较多且氧化性较强的Fe(Ⅲ)、Mn(Ⅲ)和Cu(Ⅱ)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了电荷分布、... 为研究低温氧化条件下典型过渡金属离子对煤自燃的影响,对褐煤(HM)、气煤(QM)、肥煤(FM)进行过渡金属离子的测定,选取过渡金属离子中含量较多且氧化性较强的Fe(Ⅲ)、Mn(Ⅲ)和Cu(Ⅱ)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了电荷分布、前线轨道和拉普拉斯键级,证明了活性位点的存在。探究了有无过渡金属离子情况下,Ar—CH_(2)—CH_(3)到Ar—CO—CH_(3)的2种反应历程进行模型优化、过渡态计算和IRC验证,得到热力学相关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无过渡金属离子参与的反应决速步的活化能垒为164.18 kJ/mol,有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决速步活化能垒为158.72 kJ/mol,过渡金属离子对总反应速度影响效果不显著。Fe(Ⅲ)、Mn(Ⅲ)和Cu(Ⅱ)参与下,反应的总放热量分别为1535.52、1834.97、365.93 kJ/mol,其数值均大于氧气分子氧化脂肪烃所放出的热量(319.93 kJ/mol),氧化脂肪烃中C—H的自由能垒分别为42.79、4.30、117.29 kJ/mol,其值都小于氧气分子氧化C—H反应的活化能值(146.38 kJ/mol),过渡金属离子对C—H氧化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为Mn(Ⅲ)、Fe(Ⅲ)和Cu(Ⅱ),反应过程中伴随着·OH和H_(+)的生成,在后续反应中,会进一步与煤结构发生反应,加快煤自燃过程;为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仪对4种不同煤样的CO气体产物出现的时间和体积分数进行测定,发现4种煤样出现CO气体产物的温度点相近,添加锰离子的煤样在90℃时产生了CO,其余3种煤样在100℃出现CO气体产物,CO气体产物体积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n(Ⅲ)、Fe(Ⅲ)、Cu(Ⅱ)和原煤样,这与计算得到的结果相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Mn(Ⅲ)对于提高CO生成速率效果逐渐减弱,铁离子和铜离子催化煤自燃效果逐渐显著,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比于氧气分子,煤中过渡金属离子更容易与C—H发生氧化反应,不仅使自由基链式反应更早发生,还增加了反应的放热量和·OH和H_(+)的生成量,从而促进煤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煤自燃 量子化学 活化能 自由能
下载PDF
研山铁矿顺倾含水岩质边坡稳定性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宇鑫 严加驹 +2 位作者 赵森 夏冬 吴朝松 《采矿技术》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顺倾边坡是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的重点与难点区域,为实现顺倾含水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与快速复绿,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不同饱水时间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技术进行生态修复。结果表明:长期饱水对岩体的... 顺倾边坡是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的重点与难点区域,为实现顺倾含水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与快速复绿,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不同饱水时间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技术进行生态修复。结果表明:长期饱水对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和边坡稳定性均产生显著影响,黑云变粒岩、白云母片岩的黏聚力由天然状态时的221.2 k Pa、92.2 k Pa下降到饱水90 d时的192.3 k Pa和66.4 k Pa,内摩擦角由38.3°、37.1°下降到33.2°和31.2°;饱水15 d、30 d、45 d、60 d、75 d和90 d后,在安全系数为1.25的情况下,最终边坡角分别为37.5°、36.8°、36.1°、35.7°、35.4°和35.2°。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坡面岩体结构特征,提出适宜于顺倾含水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钻孔-钢管植藤生态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岩质边坡 水岩耦合 稳定性分析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范各庄矿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巷道布置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胜 赵春景 +1 位作者 贺健宇 薛福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了保证范各庄矿7、8、9、12煤近距离煤层开采中上下煤及邻近工作面巷道支护稳定及优化采面布置,通过底板滑移线理论计算,得出上下层工作面巷道合理内错距离为2~3倍巷宽,12煤3125S面与上覆面间距较大,经受采动破坏较小,8煤2285S面和9煤... 为了保证范各庄矿7、8、9、12煤近距离煤层开采中上下煤及邻近工作面巷道支护稳定及优化采面布置,通过底板滑移线理论计算,得出上下层工作面巷道合理内错距离为2~3倍巷宽,12煤3125S面与上覆面间距较大,经受采动破坏较小,8煤2285S面和9煤3191S面受采动影响较大。UDEC模拟显示,7煤首采后形成显著的煤柱应力区,底层煤中峰值应力可达原岩应力的3~4倍,下层工作面巷道应内错避开布置,8煤至12煤开采可对上覆煤柱区大幅卸压,应力峰值为2~2.5倍原岩应力。临近工作面巷道采用6~12m煤柱,上下工作面巷道内错9.8~11.0m,实现了巷道和采面支护稳定,从而为近距离煤层工作面设计优化与衔接规划提供了关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工作面巷道布置 采动影响 煤柱应力区
下载PDF
水对粉砂岩渐进破裂过程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林 梁鹏 +1 位作者 张艳博 田宝柱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8,共7页
通过对干燥、自然和饱水粉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基于声发射方法确定岩石渐进破裂指标—损伤强度σcd,研究水对粉砂岩渐进破裂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两者与含水率的... 通过对干燥、自然和饱水粉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基于声发射方法确定岩石渐进破裂指标—损伤强度σcd,研究水对粉砂岩渐进破裂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两者与含水率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相关度在0.8左右,残余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粉砂岩破裂前声发射事件率密集的程度降低,破坏时的累计声发射事件数减少,水降低了岩石的破裂程度;粉砂岩破裂失稳前声发射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累计声发射事件数ΣAE的增长模式符合Exponential函数,含水率增加,其增长的速率降低;水对粉砂岩渐进破裂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含水后粉砂岩损伤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σcd/σc)增加,粉砂岩裂纹开始不稳定扩展的应力水平提高,水可以加速粉砂岩从裂纹不稳定扩展到宏观失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声发射 渐进破裂 损伤强度
下载PDF
软岩巷道锚注卸支护技术应用与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树弟 刘建庄 +1 位作者 杨拓 李准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23,共4页
针对开滦矿区深部软岩存在地应力高、构造复杂、围岩软碎、水解软化快的典型特征,通过地应力实测、岩性强度测试、微观成分测试、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明了围岩弱化物理机制和支护失稳力学机制,通过对分次锚杆、分次注浆和卸压槽的技术优化... 针对开滦矿区深部软岩存在地应力高、构造复杂、围岩软碎、水解软化快的典型特征,通过地应力实测、岩性强度测试、微观成分测试、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明了围岩弱化物理机制和支护失稳力学机制,通过对分次锚杆、分次注浆和卸压槽的技术优化,形成了多层锚杆、分次注浆和底角卸压强化为一体的支护技术,摸索了以表面收敛测试为节点的动态施工工法,在开滦各矿的工程应用表明,巷道表面收敛在150mm以内,锚杆承载效能发挥50%~80%,为强水化高应力软岩巷道的稳定支护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锚注卸 支护技术 水解软化
下载PDF
密集锚注支护技术在孤岛区石门套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金广 刘建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7,共4页
基于吕家坨矿-950二采运输石门处于深井孤岛煤柱区域,通过采用原岩应力实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评定石门周边采动应力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石门侧方留设50m煤柱可避开应力叠加影响。同时运用FLAC^3D模拟分析了初掘架棚支护失效机制和密集锚... 基于吕家坨矿-950二采运输石门处于深井孤岛煤柱区域,通过采用原岩应力实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评定石门周边采动应力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石门侧方留设50m煤柱可避开应力叠加影响。同时运用FLAC^3D模拟分析了初掘架棚支护失效机制和密集锚注支护方案可靠性,结果显示后者在收敛位移、塑性区发育方面效果明显。通过工程实践表明,"两层次锚杆+锚索+注浆"支护方案最大收敛位移13.5cm,实现了套修安全和支护稳定,为类似条件软岩支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锚注 支护技术 孤岛煤柱 石门套修 高应力
下载PDF
基于改进EMD的爆破振动信号降噪方法研究
8
作者 闫鹏 张云鹏 +1 位作者 周倩倩 杨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存在端点效应和降噪效果不佳的问题,依据延拓—分解—聚类—降噪—重构思想,提出了改进EMD的爆破振动信号降噪方法。该方法联合了综合相似指数同时兼顾延拓信号的形状和幅值相似性的特点、K-means算法的聚类...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存在端点效应和降噪效果不佳的问题,依据延拓—分解—聚类—降噪—重构思想,提出了改进EMD的爆破振动信号降噪方法。该方法联合了综合相似指数同时兼顾延拓信号的形状和幅值相似性的特点、K-means算法的聚类特性以及小波包的降噪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端点效应,也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仿真信号端点效应抑制试验中,与多项式拟合和边界局部特征延拓方法相比,改进EMD方法的能量误差和均方误差最小。在实测爆破振动信号降噪中,与EMD和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相比,改进EMD方法的信噪比(20.94 dB)最大,均方根误差(0.0031)最小。改进EMD方法不仅可以较好保存中低频(0~200 Hz)信号能量,对200 Hz以上高频噪声也具有良好滤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EMD) 爆破振动信号 端点效应 K-MEANS算法 小波包 降噪
下载PDF
基于岩体质量评价与分区的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杨 夏冬 +2 位作者 梁冰 贾淯斐 杨意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33-2142,共10页
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岩质边坡极端恶劣的立地条件制约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为研究对象,... 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岩质边坡极端恶劣的立地条件制约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该边坡地层分布特征、岩性、结构面产状及风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东帮边坡DTM模型,在三维激光扫描结果与地质平面图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东帮边坡划分为北、中、南3个区域;根据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结合各区域岩体结构面空间几何信息,采用BQ分类法对上述各区域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为:北、中、南区岩体质量等级分别为Ⅳ级、III级和II级,以矿区公路为同区上、下半区的分界线,下半区岩体质量好于上半区;根据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结果,在不同区域采用与该区域岩体质量等级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相适应的生态重建方案,其中,北区上、下半区分别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和厚层基材喷播技术,且下半区喷播基材中的黏结剂和团粒剂含量高于上半区,中区上、下半区均采用以铁尾矿为基质的人工土壤喷播技术,南区上、下半区均采用爆破燕窝、植生孔与高保水绿化喷播相结合的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方案;边坡平台在前期采用林地、草地相结合的生态重建技术,待平台上土壤熟化后,采用林地、中药种植地相结合的生态重建技术;根据边坡最终境界与新河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疏干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同时,设计了边坡生态重建所需的滴灌系统。研究成果为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方案选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岩体分区 露天矿 岩质边坡 生态重建
下载PDF
花岗岩巷道岩爆声发射信号及破裂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艳博 杨震 +3 位作者 姚旭龙 田宝柱 刘祥鑫 梁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以声发射能量、振铃计数、上升时间和主频作为特征参数,对巷道岩爆实验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类声发射信号。深入分析3类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挖掘其对应的物理意义,揭示其反映的破裂特征。基于能量释放率,确定驱动岩爆灾害形成... 以声发射能量、振铃计数、上升时间和主频作为特征参数,对巷道岩爆实验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类声发射信号。深入分析3类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挖掘其对应的物理意义,揭示其反映的破裂特征。基于能量释放率,确定驱动岩爆灾害形成的主要岩石破裂类型。利用该类破裂对应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巷道岩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1类信号具有高能量、高振铃计数、低上升时间和低主频的"两高两低"特征,对应高强度、大尺度裂纹稳定扩展;第2类信号具有高能量、高振铃计数、高上升时间和低主频的"三高一低"特征,对应高强度、大尺度的裂纹非稳定扩展;第3类信号具有低能量、低振铃计数、低上升时间和低主频的"四低"特征,对应低强度、小尺度的裂纹非稳定扩展。其中,高强度、大尺度的裂纹非稳定扩展是岩爆灾害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该种破裂类型对应的"三高一低"特征信号,能够为岩爆提供早期预警信息,是岩爆灾害预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岩爆 声发射 破裂特征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识别的岩爆预警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艳博 杨震 +3 位作者 姚旭龙 梁鹏 田宝柱 孙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9-98,共10页
开展巷道岩爆室内模拟声发射监测实验,对岩爆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种类型声发射信号,优选具有岩爆前兆演化异常、能量大、数量小等特征的信号类型作为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岩爆发生前,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开始密集出现,明显... 开展巷道岩爆室内模拟声发射监测实验,对岩爆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种类型声发射信号,优选具有岩爆前兆演化异常、能量大、数量小等特征的信号类型作为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岩爆发生前,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开始密集出现,明显的前兆异常。运用时间窗函数对岩爆前兆特征信号的时间密集性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衡量信号时序演化特征的量化指标即时间密集度f_t。岩爆发生前,前兆信号密集出现,出现了f_t≥3值,可将首次f_t≥3作为岩爆前兆信息,可将岩爆预警阈值a划定为3。基于岩爆前兆特征信号优选和预警阈值提取,借助BP神经网络,智能识取岩爆前兆特征信号,利用时间窗函数计算岩爆前兆特征信号f_t值,当岩爆前兆特征信号f_t值开始达到岩爆预警阈值(f_t≥a)时则进行岩爆灾害预警,建立了基于巷道岩爆模拟实验声发射数据的岩爆实时预警方法,为工程现场岩爆预警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AE) 聚类分析 神经网络 岩爆预警
原文传递
深井破碎围岩巷道协同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东启 刘建庄 +2 位作者 王盛川 李准 薛福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解决煤炭资源进入深部开采时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所面临的变形大、易失稳、难支护等问题,提出“架棚+锚杆(索)+注浆”协同支护方案,运用钻孔窥视确定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裂隙发育特征,FLAC3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 为解决煤炭资源进入深部开采时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所面临的变形大、易失稳、难支护等问题,提出“架棚+锚杆(索)+注浆”协同支护方案,运用钻孔窥视确定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裂隙发育特征,FLAC3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及棚锚注协同支护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较另两种方案表现出更好的支护效果,塑性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得以缓解,支护巷道模拟变形量与工程监测较为接近。工程试验表明:采用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巷道仍存在较大变形,不能保持长期稳定,棚锚注协同支护巷道变形明显降低,应用期间顶板下沉量较常规锚网喷支护降低了68%,两帮位移降低了52%,满足巷道支护稳定要求。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效果显著,尤其在掘进影响期控制围岩作用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注浆锚杆 协同支护 破碎围岩 深部开采
下载PDF
裂隙几何特征对岩石强度影响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艳博 王科学 +2 位作者 姚旭龙 梁鹏 刘祥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148,共8页
为探究裂隙几何特征(倾角、长度、位置)的综合作用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对含单裂隙岩石进行单轴压缩的数值模拟实验,分析裂隙倾角、长度、位置对岩石强度特性和破裂特征的影响,同时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三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性... 为探究裂隙几何特征(倾角、长度、位置)的综合作用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对含单裂隙岩石进行单轴压缩的数值模拟实验,分析裂隙倾角、长度、位置对岩石强度特性和破裂特征的影响,同时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三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倾角对新生裂纹的起裂位置与起裂时间作用明显,长度与岩石的完整性与稳定程度具有相关性,位置影响裂纹扩展规模和岩石破坏形态;裂隙倾角、长度与位置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区间内有所差异,从整体来看,由于位置影响因子较小被作为无关变量剔除,在小于45°区间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为长度>倾角>位置,长度与倾角的影响因子为0.82、0.36,在大于45°区间内,对岩石峰值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倾角>长度>位置,长度与倾角的影响因子为0.344、0.866,同时,建立的逐步回归模型可以有效评价岩石强度,对岩石初始损伤判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裂隙岩石 裂隙几何特征 峰值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胶结充填技术在金属矿山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光华 王玥 任伟成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2年第4期26-33,共8页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充分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山尾废的地表堆存,抑制采空区沉降,有效确保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得以在地下金属矿山广泛应用。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金属矿山开采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矿山生产诸多技术难...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充分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山尾废的地表堆存,抑制采空区沉降,有效确保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得以在地下金属矿山广泛应用。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金属矿山开采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矿山生产诸多技术难题。从不同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情况入手,重点论述胶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胶结充填技术实际应用成果分析,预测其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智能开采、绿色开采、深部开采的理念,展望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胶结充填技术 绿色开采 智能开采 深部开采
下载PDF
近距煤层群底板大巷掘前卸压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俊国 杨拓 +2 位作者 李准 耿清友 刘建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为合理设计钱家营矿近距煤层群底板岩石大巷层位和施工顺序,减缓动压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巷合理布置位置、减压开采工作面尺寸及减压开采效果技术论证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底板大巷应在上方采面回采结束底板稳定后掘... 为合理设计钱家营矿近距煤层群底板岩石大巷层位和施工顺序,减缓动压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巷合理布置位置、减压开采工作面尺寸及减压开采效果技术论证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底板大巷应在上方采面回采结束底板稳定后掘进,采面斜长至少为两倍的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巷道应布置在采面底板破裂影响范围外;钱家营矿采用180 m的9煤层卸压工作面开采,回风巷布置在12-1煤层底板岩层中,巷道两帮围岩应力降低明显,顶底板移近量为389 mm,两帮移近量为324 mm,减压开采效果良好,有利于巷道的长期维护和运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减压开采 数值模拟 塑性区分布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基于FFT的巷道岩爆红外温度场频域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旭龙 杨震 +3 位作者 张艳博 李昆 刘志超 李坛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4-279,共6页
开展室内花岗岩巷道岩爆模拟实验,利用红外热像技术监测岩爆演化过程中巷道围岩红外辐射温度场变化过程;采用二维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对红外辐射温度场矩阵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红外辐射温度场的二维频谱信号,通过计算红外辐射温度场... 开展室内花岗岩巷道岩爆模拟实验,利用红外热像技术监测岩爆演化过程中巷道围岩红外辐射温度场变化过程;采用二维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对红外辐射温度场矩阵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红外辐射温度场的二维频谱信号,通过计算红外辐射温度场二维频谱信号,定量描述岩爆过程红外温度场频谱演化特征,得到描述红外温度场频域演化特征的定量指标——红外温度场频域特征系数T。结果表明:特征系数T能够定量描述岩爆过程巷道围岩红外辐射温度场变化特征,在岩爆演化的各个时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岩爆平静期,T值在反复波动中小幅度增大;颗粒弹射期,T值小幅度减小;片状剥离和全面岩爆阶段,T值急速增大;岩爆发生前,T值普遍急速增大,并开始出现大于或等于0.2的值,故可将T大于或等于0.2作为岩爆即将发生的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岩爆 红外辐射 快速傅里叶变换 频域特征
下载PDF
基于HH-SLOPE分析软件的尾矿坝安全评价
17
作者 杨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29期47-47,共1页
为对尾矿坝稳定性进行合理分析,采用HH-SLOPE分析软件对尾矿坝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得到三种工况条件下的尾矿坝安全系数分别为1.1805、1.0641和1.0068,其满足规范要求。但安全余量较小,应对现状坝体采取削坡或压坡处理,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 为对尾矿坝稳定性进行合理分析,采用HH-SLOPE分析软件对尾矿坝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得到三种工况条件下的尾矿坝安全系数分别为1.1805、1.0641和1.0068,其满足规范要求。但安全余量较小,应对现状坝体采取削坡或压坡处理,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尾矿库闭库后长期稳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HH-SLOPE 安全评价
下载PDF
东欢坨软岩巷道破坏机理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健宇 刘建庄 +1 位作者 杨东启 闫闯 《采矿技术》 2022年第5期65-68,共4页
针对东欢坨-950 m水平石门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的问题,综合运用地应力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常规三轴压缩实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地应力达到35.28MPa,以水平应力为主,高地应力促使巷道发生破坏;巷道围岩黏土矿物含量达61%~71%,其中的... 针对东欢坨-950 m水平石门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的问题,综合运用地应力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常规三轴压缩实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地应力达到35.28MPa,以水平应力为主,高地应力促使巷道发生破坏;巷道围岩黏土矿物含量达61%~71%,其中的主要矿物蒙脱石遇水软化、崩解加剧了巷道的变形;围岩内部裂隙、孔洞发育,水分子极易入侵围岩内部,进一步降低了围岩的承载能力。依据以上研究,提出了二次高强锚杆和注浆锚杆补强支护的方案,该方法实施后锚杆托锚力在50~80kN,顶底板最大位移为132 m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93 mm,掘巷变形稳定期在26 d左右,新型支护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高地应力 围岩控制 注浆锚杆
下载PDF
厚大第四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文诚 张伟 +1 位作者 尹国新 杨曦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1期69-70,共2页
司家营铁矿西帮边坡第四系表土厚大,并且土层含水层富水性强,易发生近似圆弧型失稳破坏,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通过对破坏形态的分析,采用Bishop法对边坡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得出三个主要区域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100、1.032和0.781。... 司家营铁矿西帮边坡第四系表土厚大,并且土层含水层富水性强,易发生近似圆弧型失稳破坏,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通过对破坏形态的分析,采用Bishop法对边坡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得出三个主要区域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100、1.032和0.781。边坡安全系数均较小,尤以区域3处边坡的稳定性最差。通过对边坡进行削坡减载,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经Bishop法计算后,削坡后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别达到了1.391、1.461和1.149,基本满足边坡稳定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边坡 BISHOP法 稳定性分析 削坡减载
下载PDF
碱渣改性充填体早期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海宽 甘德清 +2 位作者 薛振林 刘志义 张雅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为探究碱渣改性充填体的早期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利用WHY-600压力机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破裂模式及能量变化,结合响应曲面法,对质量浓度、尾砂级配及碱渣添加量进行寻优分析。结果表明:随碱渣添加量增... 为探究碱渣改性充填体的早期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利用WHY-600压力机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破裂模式及能量变化,结合响应曲面法,对质量浓度、尾砂级配及碱渣添加量进行寻优分析。结果表明:随碱渣添加量增加,充填体失稳破坏位移量、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碱渣添加量为5%时,充填体抗压强度大,抵抗变形能力强;随碱渣添加量增加,充填体耗散能、弹性变形能、峰值强度下单位体积应变能及总能量均先增加后减小;单轴压缩条件下,碱渣改性充填体破坏模式为半贯穿或贯穿的斜剪切、平行双裂隙以及倒Y型裂隙,破坏程度随碱渣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建议采用质量浓度77%、细粗尾砂级配3:7、碱渣添加量5.35%的配比来制备碱渣改性充填体,经计算其抗压强度为5.3458 MPa,能满足矿山早期生产需求。研究结果为碱渣改性材料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改性充填体 单轴抗压强度 能量演化特征 破裂模式 配比参数寻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