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100A9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瑞萍 张川西 +1 位作者 吴宜铃 杨洁 《生物医学》 2025年第1期198-206,共9页
纤维化疾病是多种慢性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特点是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积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S100A9作为S100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和癌症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阐... 纤维化疾病是多种慢性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特点是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积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S100A9作为S100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和癌症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S100A9在肺、肝、肾、心脏及皮肤等主要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其在细胞信号通路、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旨在为纤维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Fibrosis is the terminal stage of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in tissues, leading to organ structural damage and loss of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S100 protein family, the role of S100A9 in various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cancer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but its role and mechanism in fibrotic diseases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100A9 in major fibrotic diseases such as lung, liver, kidney, heart, and skin, with a focus on exploring its role in 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immune regula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iming to provide new research idea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ibroti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9 纤维化 炎症
下载PDF
生活习惯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窦娜 李丹 +1 位作者 马素慧 杨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8-440,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瘙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城乡、年龄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市市区及农村老年人1 000例,进行皮肤瘙痒评定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具有经常吃辛辣海鲜类食物、饮水少、经常喝咖啡... 目的调查老年瘙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城乡、年龄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市市区及农村老年人1 000例,进行皮肤瘙痒评定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具有经常吃辛辣海鲜类食物、饮水少、经常喝咖啡喝浓茶、洗澡温度较高、洗澡次数多、经常用碱性洗涤物洗澡、不用保湿类护肤措施、经常用碱性洗涤品洗涤衣物、内衣着装较紧等生活习惯的老年人瘙痒症的发生率高(P均<0.05),反之则低。结论老年人应少吃辛辣海鲜类食物,多饮水,减少碱性清洁剂对皮肤的刺激,注意保湿和护肤,降低瘙痒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皮肤瘙痒症
下载PDF
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平 汤园园 高晓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6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产妇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麻醉护理组和助产护理组,每组各50例。助产护理组分娩镇痛时给予分娩产房护理常规,麻醉医师按照预...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产妇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麻醉护理组和助产护理组,每组各50例。助产护理组分娩镇痛时给予分娩产房护理常规,麻醉医师按照预先设置实施镇痛,无麻醉护士参与;麻醉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进行围生期镇痛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疼痛情况、镇痛满意度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护理组在潜伏期、活跃期、宫口近全时、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助产护理组(P<0.05);麻醉护理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助产护理组(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助产护理组(P<0.05)。结论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可降低产妇的分娩时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对镇痛管理的满意度,确保了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镇痛管理 分娩镇痛
下载PDF
专职护士程序化管理麻醉无菌耗材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平 汤园园 +1 位作者 高晓增 韩晓亮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专职护士程序化管理麻醉无菌耗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医师自行准备手术所需的麻醉无菌耗材模式作为对照组(n=100);由专职护士程序化管理麻醉无菌耗材,于手术前30 min发放麻醉无菌耗材模式作为观察组(n=100),比较2组不同... 目的:探讨专职护士程序化管理麻醉无菌耗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医师自行准备手术所需的麻醉无菌耗材模式作为对照组(n=100);由专职护士程序化管理麻醉无菌耗材,于手术前30 min发放麻醉无菌耗材模式作为观察组(n=100),比较2组不同麻醉方式的无菌耗材准备时间、麻醉医师满意度、在岗率、耗材有效期合格率、漏费率。结果:观察组不同麻醉方式的无菌耗材准备时间、漏费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医师满意度、在岗率、耗材有效期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职护士程序化管理麻醉无菌耗材提高了麻醉医师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麻醉准备时间,保证无菌耗材数量齐全、质量完好,无丢失、无漏记、无少记及无过期情况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无菌耗材 程序化管理 专职护士
下载PDF
Ac-SDKP调节Rac1信号抑制皮肤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和迁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姗 张巧丹 +3 位作者 李世峰 徐洪 杨方 杨洁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12,22,共5页
目的研究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通过阻断小G蛋白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Rac1)信号,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皮肤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 目的研究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通过阻断小G蛋白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Rac1)信号,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皮肤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诱导组及Ac-SDKP预处理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Rac1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α-SMA、血清应答因子(SRF)、心肌蛋白相关转录因子(MRTF-A)、Ⅰ型胶原(ColⅠ)及Rac1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划痕实验显示,TGF-β1诱导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至中央划痕区的距离明显增大,Ac-SDKP预处理组与TGF-β1诱导组比较,细胞迁移至中央划痕区的距离减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TGF-β1诱导组α-SMA和Rac1的阳性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而Ac-SDKP预处理组可明显抑制α-SMA和Rac1的阳性表达。TGF-β1诱导组的α-SMA,SRF,MRTF-A,ColⅠ及Rac1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Ac-SDKP预处理组的蛋白表达较TGF-β1诱导组下降(P<0.05)。结论 Ac-SDKP能够阻断Rac1信号,抑制TGF-β1介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提高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成纤维细胞 细胞运动 蛋白质类
下载PDF
microRNA在皮肤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紫嫣 徐洪 +4 位作者 高学敏 兰海龙 金慧 杨洁 王姗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第2期91-94,共4页
皮肤纤维化组织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多。病理性瘢痕和系统性硬化症是皮肤纤维化中比较重要的两种疾病,它们的发病机制不明,且治疗效果不佳。研究显示microRNA(mi RNA)作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因子,在皮肤纤维化... 皮肤纤维化组织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多。病理性瘢痕和系统性硬化症是皮肤纤维化中比较重要的两种疾病,它们的发病机制不明,且治疗效果不佳。研究显示microRNA(mi RNA)作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因子,在皮肤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等各环节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mi RNA有望成为皮肤纤维化相关疾病的预防、监测指标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症 系统性 瘢痕 病理性 MICRORNA 纤维化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老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ES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康康 王生 +1 位作者 王婧 张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老年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老年PV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阿维A治疗,观察组52例在此...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老年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老年PV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阿维A治疗,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DQOL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干扰素(IFN-γ)、TGF-β1、ESM-1水平、不良反应、治疗后半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观察组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DQO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1、ES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与对照组(11.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46%,P<0.05).结论 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治疗老年PV,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疾病的复发,安全可靠,且下调TGF-β1、ESM-1可能是两种治疗方法发挥疗效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活血化瘀方加减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窄谱中波紫外线 寻常型银屑病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梓纲 林碧雯 +4 位作者 张美楠 李恒进 孙小强 金慧 杨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387-1391,共5页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教学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在思维导图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皮肤科临床思维教学的实际,阐述思维导图理论对皮肤科临床思维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临床教学 皮肤病学
原文传递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华 殷广 +2 位作者 丁潇 许媛媛 杨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针对目前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探索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解析临床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充分调动规培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塑造... 目的针对目前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探索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解析临床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充分调动规培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塑造他们知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期提高他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诊疗能力。目前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许能为我国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皮肤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对DNFB诱导的ICR小鼠慢性湿疹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洪彬 王媛 +1 位作者 施惠娟 薄开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1022-1025,1033,共5页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二硝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ICR小鼠慢性湿疹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5只ICR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30mg·kg^(-1)氧化苦参碱组(OMT Ⅰ组)、60mg·kg^(-1)氧化苦参碱组(...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二硝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ICR小鼠慢性湿疹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5只ICR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30mg·kg^(-1)氧化苦参碱组(OMT Ⅰ组)、60mg·kg^(-1)氧化苦参碱组(OMT Ⅱ组)、1mg·kg^(-1)地塞米松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其中前四组利用DNFB致敏和激发建立ICR小鼠慢性湿疹模型,致敏当天分别腹腔注射30mg·kg^(-1)氧化苦参碱、60mg·kg^(-1)氧化苦参碱、1mg·kg^(-1)地塞米松及PBS溶液,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溶液,每日1次,共6周。治疗前后对小鼠耳皮损进行评分,测量耳厚度变化;实验结束行耳部组织病理检查,利用HE染色对比观察各组小鼠耳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各组小鼠皮损中炎症细胞数量。结果从第2、3、4次激发后24h,OMT Ⅰ组、OMT Ⅱ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皮损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OMT Ⅱ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激发后24h,评分OMT Ⅱ组低于OMT Ⅰ组(P<0.05)。从第2、3、4次激发后24h,小鼠耳厚度OMT Ⅰ组、OMT Ⅱ组、地塞米松组均小于模型组(P<0.05),OMT Ⅰ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MT Ⅱ组小于地塞米松组(P<0.05),第4次激发后24h,OMT Ⅱ组小于OMT Ⅰ组(P<0.05)。OMT Ⅰ组、OMT Ⅱ组、地塞米松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炎细胞数均小于模型组(P均<0.05),OMT Ⅱ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MT Ⅱ组小于OMT Ⅰ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改善DNFB诱导的ICR小鼠慢性湿疹皮损,显著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慢性湿疹 二硝基氟苯 小鼠
下载PDF
评价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霞 孙小强 郑和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35例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组和无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每周治疗1次,共3次,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查...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35例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组和无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每周治疗1次,共3次,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转阴率。结果:治疗组17例中10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对照组18例中1例转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水肿、糜烂,治疗部位未发生感染、溃疡、瘢痕及畸形。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可以治疗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物性皮疹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赵淑娟 刘阳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8期146-147,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气道炎症增加、粘液分泌增加和气体陷闭明显等导致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但经常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占药物不良反应的60%[1]。在过敏反应中,皮疹是最常见的,皮疹患者发病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气道炎症增加、粘液分泌增加和气体陷闭明显等导致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但经常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占药物不良反应的60%[1]。在过敏反应中,皮疹是最常见的,皮疹患者发病后要接受小剂量治疗或停止治疗,这通常会延误治疗。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介素6(IL-6)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评估指标,其水平随着机体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药物性皮疹 炎症因子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丽昆 岳海龙 +2 位作者 毕廷民 孙小强 刘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0.62%)高于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2.50%)低于对照组(21.88%),两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好,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及抗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小强 毕廷民 +3 位作者 杨洁 刘阳 姜峰 金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抗凝血、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IL ACL9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9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管内皮、凝血及抗凝血各项指标并结合PAS... 目的研究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抗凝血、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IL ACL9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9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管内皮、凝血及抗凝血各项指标并结合PASI值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蛋白C抗原含量(PC: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PAI-1和vW因子(vWF)结果显示关节病型银屑病组和寻常型银屑病组AT:A、PC:A、AT:Ag、PC: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I-1和vW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病型银屑病组AT:A、PC:A水平均低于寻常型银屑病组,PAI-1和vW F高于寻常型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检测参数指标未发现和PASI存在相关性。结论关节病型银屑病存在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更严重的血管内皮损伤及这种损伤导致的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降低,可能提示关节病型银屑病存在比寻常型银屑病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关节病型银屑病 抗凝血酶 凝血因子 血管内皮
下载PDF
咪唑斯汀联合超分子水杨酸对湿疹患者外周血Th_1/Th_2细胞功能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怡 刘颖 +2 位作者 汤园园 赵倩 杨洁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湿疹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咪唑斯汀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湿疹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3.896,P=0.048);治疗后,两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4及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0.71%比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7,P=0.297)。结论咪唑斯汀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湿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Th_1/Th_2细胞功能失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超分子水杨酸 湿疹 临床疗效 外周血 TH1/TH2细胞
下载PDF
咪唑斯汀或西替利嗪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怡 刘颖 +2 位作者 汤园园 赵倩 杨洁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5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与西替利嗪分别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5、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与西替利嗪分别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5、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各53例。咪唑斯汀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西替利嗪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结果咪唑斯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西替利嗪组的73.58%(χ~2=3.944,P=0.047);治疗后,两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咪唑斯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L-4,IL-5,IFN-γ,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咪唑斯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9.43%比7.55%)无显著差异(χ~2=0.121,P=0.727)。结论咪唑斯汀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优于西替利嗪联合超分子水杨酸,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IL-5,IFN-γ,TNF-α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西替利嗪 超分子水杨酸 特应性皮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品管圈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双 汤园园 +4 位作者 汪坤 庄雅娟 尹冰 张梅 黄海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治疗后出院,进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治疗后出院,进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2.50%,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对于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腹膜透析 腹膜炎
下载PDF
清金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柳国栋 刘阳 +3 位作者 张盼盼 解宝泉 李丽蕊 刘晨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42-42,共1页
目的:探查清金补肺汤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在我院进行门诊治疗的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吸入沙丁胺醇... 目的:探查清金补肺汤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在我院进行门诊治疗的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吸入沙丁胺醇、口服氨茶碱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金补肺汤治疗,治疗二个月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应用清金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常规治疗,建议向其他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金补肺汤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虚证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糖蛋白基因表达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19
作者 王丽昆 岳海龙 +5 位作者 孙小强 刘阳 姜峰 毕庭民 刘燕 何艳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353-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糖蛋白(GP)基因表达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aT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设计并合成3组GP130siRNA序列,转染HaCaT细胞,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筛选并验证最佳siRNA序列和浓度。分别于转染HaCaT细胞... 目的探讨糖蛋白(GP)基因表达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aT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设计并合成3组GP130siRNA序列,转染HaCaT细胞,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筛选并验证最佳siRNA序列和浓度。分别于转染HaCaT细胞24h、48h时,使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增殖周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印迹检测白细胞介素(IL)-6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培养24h时siRNA1组、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HaCaT细胞增殖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时siRNA1组HaCaT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P<0.05)。培养24h时G1期、S期、G2期的HaCaT细胞水平在siRNA1组、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时siRNA1组G1期HaCa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S期和G2期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P<0.01);培养48h时siRNA1组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培养24h时,G2期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培养24h时(P<0.01)。培养24h时siRNA1组、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IL-6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时siRNA1组IL-6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P<0.01);培养48h时siRNA1组IL-6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培养24h时(P<0.01)。结论下调GP130基因表达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6表达,经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3信号通路调控HaCa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糖蛋白130基因 白细胞介素(IL)-6
下载PDF
面部鳞癌伴巨大皮角一例
20
作者 常露 杨洁 +1 位作者 姜峰 毕廷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6期350-351,共2页
患者,女,85岁。左侧面部角状褐色肿物2年余。组织病理示:基底部分区域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免疫组化示P63(+)、Ki-67(局灶指数30%)。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面部鳞癌伴巨大皮角。全麻手术下行皮肤恶性肿物切除术,随访3个月... 患者,女,85岁。左侧面部角状褐色肿物2年余。组织病理示:基底部分区域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免疫组化示P63(+)、Ki-67(局灶指数30%)。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面部鳞癌伴巨大皮角。全麻手术下行皮肤恶性肿物切除术,随访3个月,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角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