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血小板增多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瑛 段和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伴血小板(platelets,PLT)增多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依据患者术前PLT水平分为观察组(PLT≥400×... 目的分析伴血小板(platelets,PLT)增多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依据患者术前PLT水平分为观察组(PLT≥400×109/L)51例和对照组(PLT<400×109/L)49例。结果观察组肿瘤大小>5 cm、临床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血管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d-dimer,D-D)及纤维蛋白原(fibrnogen,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71%vs 83.67%,χ~2=4.439,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伴血小板增多、年龄、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HR=1.135,95%CI:1.077~1.196,P<0.001)、伴PLT增多(HR=1.443,95%CI:1.298~1.604,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化疗(HR=0.822,95%CI:0.754~0.896,P<0.001)则是保护因素。结论伴PLT增多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伴PLT增多胃癌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进展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小板增多 凝血功能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不同腰围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珊 佟博 +4 位作者 张海玲 蒋晓忠 张杰 段和力 吴寿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3219-3225,共7页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不同腰围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55358例无NAFLD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观察队列,...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不同腰围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55358例无NAFLD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观察队列,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36978例,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2012-2013年度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按基线腰围四分位数分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3.5%、26.0%、31.6%和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3.4%、24.7%、30.3%和38.9%,女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3.6%、28.8%、36.5%和36.0%;(2)影响NAFLD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及多种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腰围第二、三、四分位组NAFLD的发病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1.72、1.91和2.04.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男性OR值分别为1.66、1.87和2.19,女性OR值分别1.60、1.80、1.46.结论:腰围增加会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腰围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体质量正常者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珊 朱国玲 +4 位作者 王谦 佟博 张海玲 张艳敏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正常的开滦研究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27 979例无NAFLD且体质指数(BMI)<24 kg/m2的开滦集团员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2006-2007年度与20... 目的:探讨体质量正常的开滦研究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27 979例无NAFLD且体质指数(BMI)<24 kg/m2的开滦集团员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2006-2007年度与2012-2013年度健康体检腰围变化将观察对象分为持续正常组、降低组、升高组及持续高组,比较4组NAFLD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变化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持续正常组、降低组、升高组及持续高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0.6%、15.3%、23.6%和31.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1.5%、15.7%、25.6%和31.7%,女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8.5%、14.5%、19.6%和31.2%。(2)影响NAFLD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持续正常组比较,升高组及持续高组NAFLD的发病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1.33和1.39,而降低组与持续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男性与总人群结果一致,OR值分别为1.38和1.35,女性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围升高和持续高腰围可使体质量正常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增加,在男性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腰围变化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广鉴 姚淑文 +1 位作者 于艳辉 蒋晓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对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500 mg,1...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对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疗程10天。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000 mg,2次/d)加甲硝唑(400 mg,2次/d),疗程10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Hp根除率,并比较治疗前及停止根除Hp治疗后4周空腹血氨水平。结果 (1)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1.7%和75.0%,A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2)Hp根除治疗前,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82.8±8.1)μmol/L,B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83.9±9.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治疗后,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34.3±6.3)μmol/L,B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48.7±7.4)μmol/L,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Hp根除率越高,血氨水平降低越明显,因而提高Hp根除率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Hp阳性的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硬化 血氨 肝性脑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姚淑文 蒋晓忠 +5 位作者 张艳敏 张杰 段和力 张海玲 佟博 王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并NAFLD)和对照组(非合并NAFLD),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并NAFLD)和对照组(非合并NAFLD),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存在血糖升高、超重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唐山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对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霍红秋 侯婧悦 +2 位作者 蒋晓忠 张杰 刘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唐山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271例亲身经历大地震的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调查问卷、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PTSD检查表平民... 目的探讨唐山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271例亲身经历大地震的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调查问卷、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PTSD检查表平民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亲历地震的肝硬化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平均分为(53. 47±8. 32)分,处于偏低水平;PTSD患病率为11. 8%(32/2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肝硬化家族史、文化程度、病程、Child-Push分级和PTSD有关(P <0. 05,P <0. 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短和PTSD为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独立不利影响因素(P均<0. 01)。结论 PTSD合并肝硬化患者存在特殊的心理状况,健康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应加强心理干预,体现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肝硬化 自我健康管理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体质量指数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珊 张海玲 +4 位作者 佟博 王谦 张艳敏 朱国玲 吴寿岭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者101510人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未合并NAFLD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者101510人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未合并NAFLD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847例,根据基线BM1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随访各组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度体检时NAFLD的发病情况,比较各组NAFLD的累积发病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NAFLD的影响。结果(1)NAFLD的累积发病率随着基线BMI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69%、73%、9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超重组、肥胖组NAFLD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体质量组的2.00(1.76~2.29)、2.87(2.42~3.40)倍(P〈0.01);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混杂因素后,超重组及肥胖组NAFLD发病风险仍为正常体质量组的1.73(1.49~2.00)、2.12(1.73~2.60)倍(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BMI增加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体质量指数 2型糖尿病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汪海涛 张杰 +1 位作者 蒋晓忠 段和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经^(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且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647例患者,以12日艾普拉唑联合胶体果... 目的探讨影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经^(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且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647例患者,以12日艾普拉唑联合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作为初次根除治疗方案,根据Hp根除结果分为根除成功组及根除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四联方案Hp根除率为89.5%。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及依从性与Hp根除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吸烟、依从性是影响Hp根除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吸烟及依从性是影响Hp根除率的不利因素,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不利因素 四联方案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二线根除方案比较
9
作者 张杰 蒋晓忠 +3 位作者 汪海涛 段和力 石丽霞 张仲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8日含铋剂序贯方案、10日含铋剂序贯方案、10日序贯方案、10日铋剂四联方案,补救(二线)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40例初次(一线)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分为四组。A组:前4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 目的比较8日含铋剂序贯方案、10日含铋剂序贯方案、10日序贯方案、10日铋剂四联方案,补救(二线)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40例初次(一线)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分为四组。A组:前4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果胶铋300mg;后4日,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奥硝唑500mg、果胶铋300mg。B组:前5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果胶铋300mg;后5日,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奥硝唑500mg、果胶铋300mg。C组:前5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后5日,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奥硝唑500mg。D组:雷贝拉唑10mg、果胶铋30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疗程10d。各种药物每日服用2次。比较各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采用按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和按符合方案(PP)分析,对HP根除率进行比较。A、B、C、D四组的根除率ITT分析分别为:89.4%、90.6%、76.5%、77.6%,PP分析分别为:92.7%、93.9%、78.3%、81.5%。2种分析方法均显示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7.3%、6.0%、18.5%,A组、B组、C组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日含铋剂序贯方案可作为一线根除HP失败后安全有效的短疗程二线根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序贯方案 四联方案 二线根除 根除率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含呋喃唑酮及四环素四联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海涛 张杰 +1 位作者 蒋晓忠 段和力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中辅助应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 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中辅助应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34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初次根除Hp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116例)给予14 d艾普拉唑、果胶铋、呋喃唑酮、四环素方案治疗;B组(116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116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二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根除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3组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按意向性治疗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0.2%、84.5%和82.3%,按符合方案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8.6%、90.7%和89.7%,3组两种分析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意向性治疗分析:χ^2=0.755P=0.685,按符合方案分析:χ^2=0.271P=0.873);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6.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1,P=0.023),且B组显著低于A组(χ^2=5.570,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37)。结论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根除率 补救治疗 双歧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