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杨白梅 鲁猛 +4 位作者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赵耀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Ara-C组(加入0.5μmol/LAra-C)、ATRA组(加入2μmol/LATRA)、ATRA+Ara-C组(加入2μmol/LATRA和0.5μmol/LAra-C),继续培养24、48、72h,采用CCK8检测HL-60细胞活力,AnnexinV双染法检测HL-60细胞凋亡,qRT-PCR检测PI3K、AKT-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均P<0.05)。Ara-C+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HL-60细胞胞体多呈圆形,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多为类圆形,Ara-C组、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部分胞核变小,Ara-C+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结论:Ara-C+ATRA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促进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HL-60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2
作者 梁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95-0098,共4页
该研究旨在调查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具有影响的相关因素,并研究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以期通过这项研究来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进展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 该研究旨在调查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具有影响的相关因素,并研究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以期通过这项研究来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进展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了同一时间段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常规降糖,而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措施。根据数据结果对两组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发病的因素。同时,还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降糖水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以评估观察组的特殊治疗措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 根据数据显示,在嗜甜食、嗜荤食、吸烟、饮酒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两组患者具有很大的不同。总体来说,观察组患者整体嗜好上较为健康,低血糖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经过相同治疗措施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及观察组,分别为81.2%和97.9%。上述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总之,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结合适当的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从而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诊治中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梁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65-0068,共4页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10例,其中,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10例,其中,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间内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人数相同,也为55例。进入我院治疗和检测期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都进行了血脂检验。通过两组检验结果,对治疗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DL-C、TC、TG和LDL-C等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较低,而TC、TG和LDL-C等指标则较高。这些发现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证据,说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此外,相比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脂指标上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RBC)聚集指数和RBC变形性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上述指标的改变表明治疗对于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并在患者血脂水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血脂检验 脂质代谢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平方 王鑫 +6 位作者 张宇 张辉 马蒲阳 何杨 王建民 郭启 赵宇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28±11.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9.38±12.22)min(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8.36±14.98)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7.27±10.28)mL(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13.20±4.87)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01±8.27)d(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骨折 假体植入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老年人
下载PDF
FLAG-IDA方案可改善高危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初始诱导缓解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鲁猛 赵耀顺 +4 位作者 杨白梅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采用FLAG-IDA方案[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初始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廊坊市中医医院...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采用FLAG-IDA方案[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初始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诊治的80例AML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FLAG-IDA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FLAG-IDA组予甲氧柔红霉素、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初始诱导缓解治疗,对照组予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组成的IA/DA(3+7)方案进行初始诱导缓解治疗,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在第一次诱导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在患者第一次初始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疾病复发或进展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FLAG-IDA组第一次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缓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部分缓解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FLAG-IDA方案用于高危AML患者初始诱导缓解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近期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G-IDA方案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巨R波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丽双 车秀英 +1 位作者 周延云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患者女性,76岁。因胸闷30min、呼吸停止10min急诊入院。0.5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突感胸闷伴大汗,无胸痛,自服硝酸甘油5mg后由家人送至医院,途中呼吸停止。既往有高血压史20年,糖尿病史10余年。体检:BP、P均未测到。意识丧... 患者女性,76岁。因胸闷30min、呼吸停止10min急诊入院。0.5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突感胸闷伴大汗,无胸痛,自服硝酸甘油5mg后由家人送至医院,途中呼吸停止。既往有高血压史20年,糖尿病史10余年。体检:BP、P均未测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口唇发绀。颈动脉无搏动。双侧瞳孔散大,直径5mm,对光反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巨R波型 呼吸停止 双侧瞳孔散大 急诊入院 硝酸甘油 高血压史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被引量:8
7
作者 车秀英 闵庆红 +1 位作者 李改仙 刘君君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3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并评估出血风险。方法将14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每日一次;氯比格雷75 mg/次,每日一次...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并评估出血风险。方法将14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每日一次;氯比格雷75 mg/次,每日一次;治疗组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基础上皮下注射LMWH钠5 000U,每日两次;连续治疗2周。在治疗前14 d和治疗后14 d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评定,并且统计出血情况,包括颅内出血、牙龈出血、上下消化道出血、皮下严重出血等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DS均降低,并且治疗组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LMWH三联用药治疗PCI比阿司匹林合用氯吡格雷二联用药疗效更显著,而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决策曲线分析
8
作者 赵耀顺 杨白梅 +4 位作者 鲁猛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4期574-577,共4页
目的耐药性和复发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除遗传、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组学的改变导致恶性克隆存在的抗死亡作用外,铁死亡也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探讨铁死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 目的耐药性和复发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除遗传、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组学的改变导致恶性克隆存在的抗死亡作用外,铁死亡也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探讨铁死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AML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铁死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AML预后高度相关的铁死亡相关mRNA,绘制决策曲线对比分析ELN风险分类和铁死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对AML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随访观察24个月,35例患者出现死亡、复发、疾病进展终点事件定义为预后不良组,其余53例为预后良好组。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PHKG2、STEAP3、ARNTL和DPP4共4个mRNA标志物的预后模型;ELN风险分类评价49例预后良好,其余39例为预后中等及预后不良。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范围内0~1.0,PHKG2、STEAP3、ARNTL和DPP4 mRNA预测模型预测AML患者预后的净收益率较ELN风险分类高。结论铁死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AML患者预后有关,基于决策曲线分析铁死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对AML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铁死亡 预后 决策曲线
下载PDF
米勒-费希尔综合征1例报告
9
作者 檀伯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4-185,共2页
1病历资料患者男,17岁。主因"腹胀,双侧下肢无力3d"入院。患者主诉入院前1周工作时不小心头顶被机器砸伤,感觉当时伤势不重,随后回家休息,砸伤后无头痛、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3d后感觉腹胀,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病历资料患者男,17岁。主因"腹胀,双侧下肢无力3d"入院。患者主诉入院前1周工作时不小心头顶被机器砸伤,感觉当时伤势不重,随后回家休息,砸伤后无头痛、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3d后感觉腹胀,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双侧下肢无力,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能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瞳孔 格林巴利综合征 米勒-费希尔综合征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抑郁症3例报告
10
作者 檀伯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67-168,共2页
1病历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9岁、38岁、43岁,病程分别为2年、3年、3年半,确诊前均有在综合医院和精神转科医院就诊经过,其中19岁和43岁患者有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经过。确诊前均口服文拉法辛胶囊,舒必利,西酞普兰等药物治... 1病历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9岁、38岁、43岁,病程分别为2年、3年、3年半,确诊前均有在综合医院和精神转科医院就诊经过,其中19岁和43岁患者有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经过。确诊前均口服文拉法辛胶囊,舒必利,西酞普兰等药物治疗,均未取得良好效果,于我院就诊时化验甲状腺功能均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标准,3例患者均进行颅脑MR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抑郁症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