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尿Dickkopf-3与远期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炎 李志云 +2 位作者 贾铁兵 廖华 田艳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评估诱导应激的Dickkopf-3(DKK3)可能与持续的肾损伤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相关。本研究旨在确定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尿DKK3水平与进一步eGFR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间... 目的评估诱导应激的Dickkopf-3(DKK3)可能与持续的肾损伤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相关。本研究旨在确定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尿DKK3水平与进一步eGFR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完善入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采用SPSS 21.00及GraphPad Prism 8.0.1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界值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SAKI患者。尿DKK3中位水平为843(765.0,998.0)pg/mg。基线eGFR的中位水平为75.3(72.1,77.6)mL/(min·1.73 m^(2))。根据ROC曲线及约登指数可知,当尿DKK3水平为862 pg/mg时,在eGFR下降的患者之间具有最高的鉴别准确性(约登指数0.78,敏感性77.8%,特异性100%);尿DKK3水平较高的患者与各阶段患者eGFR损失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8,17.900;P<0.05);在整个队列研究中,尿DKK3水平与基线eGFR、近3个月及近6个月eGFR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s=-0.128,-0.368,-0.254,-0.457,-0.218,-0.468,P<0.05),且在尿DKK3>862 pg/mg组,尿DKK3与基线、近3个月及近6个月eGFR呈强负相关(rs=-0.368,-0.457,-0.468,P<0.05)。结论在SAKI患者中,高水平的尿DKK3与患者随后较高的eGFR损失相关,这对于确定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风险较高的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3 慢性肾脏病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脑苷肌肽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sFas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彦丽 董自平 +4 位作者 李哲敏 胡洁 宋海红 宋建亭 李滨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00-3303,共4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蛋白的影响,同时评价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蛋白的影响,同时评价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2组患者均采用降颅压、抗感染、保护脑细胞、解痉挛等常规治疗。抽取患者入院时、治疗2 d、治疗7 d、治疗14 d时的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NSE、sFas蛋白的含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中NSE、sFas蛋白与对照组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CS评分改善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GCS评分改善更大、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采用高压氧联合脑苷肌肽的方法可取得更好的早期治疗结局,其机制与治疗方法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细胞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苷肌肽 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治疗经Fas/FasL信号通路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自平 孟彦丽 +4 位作者 宋建亭 李哲敏 胡洁 宋海红 李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 探究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的治疗方法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细胞Fas/FasL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9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亚低温联合脑苷肌肽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降... 目的 探究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的治疗方法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细胞Fas/FasL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9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亚低温联合脑苷肌肽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降颅内压、抗感染、保护脑细胞、解痉挛等常规治疗措施.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 d、治疗3 d、治疗7 d、治疗14 d的脑脊液样本,通过ELISA法分析患者脑脊液中TNF-α、Fas、FasL、Caspase9蛋白的含量.比较患者GCS评分差异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治疗3 d、7 d、14 d)TNF-α、Fas、FasL、Caspase9蛋白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同时,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治疗组患者GCS评分、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结论 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的治疗方案可以经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更好地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并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苷肌肽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凋亡
下载PDF
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早中期结果及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彦丽 董自平 +4 位作者 宋海红 李哲敏 胡洁 宋建亭 李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评价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早期、中期结果,研究不同治疗策略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例,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脑苷肌肽+亚低温治疗... 目的评价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早期、中期结果,研究不同治疗策略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例,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脑苷肌肽+亚低温治疗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降颅压、抗感染、保护脑细胞、解痉挛等常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经过外科手术的患者和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对所有出院后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患者早中期死亡率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院内死亡率和早中期生存分析中未产生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中,手术治疗组和手术对照组患者的生存分析与总体患者一致。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GCS评分提升上,显著短于并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患者中,治疗组患者在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院外生存质量上,治疗组患者在早期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之后并未产生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的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院外早期生存质量。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患者,治疗中采用脑苷肌肽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方案可以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苷肌肽 颅脑损伤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探讨再灌注时间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关系以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变化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健兵 阴丽 +3 位作者 万艳 马艳艳 刘颖 盛艳玲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68-73,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血管再通时间、再灌注治疗与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的关系及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成功行急诊冠...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血管再通时间、再灌注治疗与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的关系及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成功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或静脉溶栓再通的464例STEMI患者,根据再灌注治疗距发病时间分为3组:≤3 h组、>3~6 h组和>6~12 h组。观察再灌注治疗后3 h内RA的发生率、测定再灌注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OD,MDA浓度、hs-CRP,cTnI质量浓度。结果再灌注时间≤3 h患者RA发生率(87.4%)较> 3~6 h组(47.9%)和>6~12 h组(21.3%)明显升高(P<0.01),其中PCI者(89.7%)较静脉溶栓者(75.3%)更高(P<0.05);静脉溶栓发生RA者再灌注治疗后MDA浓度、hs-CRP,cTnI质量浓度较非RA者明显升高(P<0.05),SOD质量浓度较非RA者明显降低(P<0.05),PCI术发生RA者再灌注治疗后MDA浓度、hs-CRP,cTnI质量浓度较非RA者明显升高(P<0.05),SOD浓度较非RA者明显降低,2种再灌注治疗有相同趋势。结论再灌注时间≤3 h的STEMI患者RA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再灌注方式采用PCI者,临床应加强防范心律失常。RA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再灌注时间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过氧化物歧化酶 心肌肌钙蛋白I
下载PDF
DKK3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6
作者 王炎 李志云 +2 位作者 贾铁兵 廖华 田艳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295-1300,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Dickkopf相关蛋白3(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3,DKK3)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epsis-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患者疾病发生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在重症...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Dickkopf相关蛋白3(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3,DKK3)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epsis-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患者疾病发生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完善入组临床实验室资料,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检测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分期进行入组风险评估。采用SPSS 21.0及GraphPad Prism 8.0.1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分析有意义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预测模型的评估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脓毒症患者80例,其中SAKI患者31例(38.75%),脓毒症未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患者49例(61.25%);SAKI患者DKK3中位值显著高于脓毒症未发生AKI的患者(843(765.0,998.0),76(40.5,348.0);P<0.05);DKK3中位值随着SAKI患者KDIGO分期的增加而升高ROC(P<0.05);ROC曲线得出,DKK3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评估效能最优(AUC=0.978,P<0.05),且相较于DKK3联合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DKK3联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KI更优(AUC=0.989,P<0.05);预测SAKI患者疾病转归时,相较于单独使用DKK3,DKK3联合NGAL对SAKI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评估效能更优(AUC=0.979,P<0.05)。结论DKK3升高与脓毒症患者AKI的发生及AKI的严重程度相关,且DKK3与NGAL联合评估脓毒症患者发生AKI及疾病进展,能更好的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Dickkopf相关蛋白3 脂笼蛋白质类
下载PDF
尿Dickkopf相关蛋白3水平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王炎 李志云 +2 位作者 贾铁兵 廖华 田艳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2期42-47,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Dickkopf相关蛋白3(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3,DKK3)与脓毒症引起的AKI患者疾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Dickkopf相关蛋白3(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3,DKK3)与脓毒症引起的AKI患者疾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诊断为脓毒症有或没有AKI的患者80例,收集诊断时的患者血清及尿液样本以测量相关生物标志物。根据患者入院24h内最差值,应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估患者器官功能衰竭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入组的80例患者中,脓毒症相关AKI患者31例,脓毒症非AKI患者49例;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尿DKK3中位水平843pg/ml,脓毒症非AKI患者DKK3中位水平76pg/ml;入组患者尿SOFA评分8~12分,中位评分9分。患者年龄、体温、尿DKK3水平、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血浆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及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体温、尿DKK3水平、尿NGAL水平、血浆BNP水平,血Scr水平、血WBC水平与患者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尿DKK3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相关,并且尿DKK3水平越高,显示患者SOFA评分越高,预后越差,提示尿DKK3水平可能作为预测脓毒症AKI疾病发展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相关蛋白3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EB病毒衣壳抗原P18-23融合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咏梅 张玲 +3 位作者 王超男 胡纪文 张贺秋 冯晓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2451-2454,共4页
目的制备高活性EB病毒衣壳抗原P18-23融合抗原并初步评价该抗原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克隆表达获得纯化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步抗原的检测性能。结果获得了高效原核表达的衣壳抗原P18-23融合抗原... 目的制备高活性EB病毒衣壳抗原P18-23融合抗原并初步评价该抗原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克隆表达获得纯化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步抗原的检测性能。结果获得了高效原核表达的衣壳抗原P18-23融合抗原,建立了基于该抗原的IgA间接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7%和86.32%,抗VCA-IgA诊断NPC的AUC值为0.883。结论原核表达的衣壳抗原P18-23融合抗原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利用该抗原建立的VCA-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适合用于NPC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衣壳抗原 P18-23融合抗原 诊断 鼻咽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