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红花素缓解野百合碱诱导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损伤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盛艳玲 宫小薇 +3 位作者 李志娟 张旋 田涛 袁雅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能否缓解野百合碱(MCT)诱导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右心室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ormal组、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每组10只。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大鼠皮...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能否缓解野百合碱(MCT)诱导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右心室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ormal组、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每组10只。PAH组、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大鼠皮下注射MCT(50 mg/kg)建立PAH模型。自注射MCT之日起,crocin组大鼠给予藏红花素(200 mg/kg)、sildenafil组大鼠给予西地那非(30 mg/kg)、PAH组及normal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和右心室质量指数(RVMI);组织染色观察右心室病理变化;检测右心室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p38 MAPK/NF-κB炎性通路、CCL2、CCR2及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的表达。结果:与PAH组相比,crocin组及sildenafil组大鼠RVSP、mPAP、RVHI和RVMI降低(P<0.05);右心室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p38 MAPK/NF-κB通路和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下调(P<0.05);CCL2/CCR2通路表达及CD68+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均P<0.05)。结论:藏红花素可显著缓解MCT诱导PAH大鼠的右心室损伤,其作用与本实验剂量下西地那非的作用相当;藏红花素的部分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对炎症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巨噬细胞 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CCL2/CCR2信号通路
下载PDF
低剂量CT结合SHOX2、RASSF1A甲基化在肺癌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志娟 董红 +2 位作者 田涛 于哲 李晓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合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甲基化在肺癌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90例拟行肺结节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学分为肺良性结节组和肺癌组。2组均于术前行...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合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甲基化在肺癌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90例拟行肺结节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学分为肺良性结节组和肺癌组。2组均于术前行低剂量CT检查、SHOX2、RASSF1A甲基化检测,采用Kappa指数分析上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一致性,分析低剂量CT、SHOX2、RASSF1A甲基化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对肺癌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低剂量CT检查、SHOX2、RASSF1A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低剂量CT、SHOX2、RASSF1甲基化及三者联合分别确定40例、43例、46例、58例肺癌,三者联合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肺癌效能一致性Kappa值为0.951;三者联合诊断肺癌敏感度96.67%、准确度97.78%均高于三者单一诊断效能(P<0.05);肺癌患者血清CEA、SCC、NSE、CYFRA2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患者(P<0.05);低剂量CT联合SHOX2、RASSF1甲基化诊断肺癌效能的AUC为0.983,近似于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效能的AUC 0.933;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肺癌患者低剂量CT检出率及SHOX2、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低剂量CT检出率、SHOX2及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组织学分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剂量CT联合SHOX2及RASSF1A甲基化可用于肺癌早期预警中,临床可通过其进行早期诊断、评估病情进展程度,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矮小同源盒基因2 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COPD患者CD4^(+)/CD8^(+)、CD8^(+)CD28^(+)T淋巴细胞检测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燕 李红 +2 位作者 朱爱萍 盛艳玲 李丽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8个月,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5例与死亡组13例,采用...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8个月,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5例与死亡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应用ROC曲线分析CD4^(+)/CD8^(+)及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所占比、CD4^(+)/CD8^(+)以及CD8^(+)CD28^(+)T淋巴细胞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CD4^(+)/CD8^(+)、CD8^(+)CD28^(+)是COP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CD8^(+)、CD8^(+)CD28^(+)T淋巴细胞水平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6%、7.85%,二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CI:0.862~0.947),明显高于单项CD4^(+)/CD8^(+)的AUC值(0.784,95%CI:0.602~0.850)及CD8^(+)CD28^(+)的AUC值(0.795,95%CI:0.596~0.861)。结论COPD患者CD4^(+)/CD8^(+)、CD8^(+)CD28^(+)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预后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T淋巴细胞 检测意义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