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微RNA-133b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刘少云 张红 +2 位作者 刘艳静 吴玮 刘志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微RNA-133b(miR-133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95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SACD)病人54例为SACD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目的 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微RNA-133b(miR-133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95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SACD)病人54例为SACD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41例为ACS组,另选同期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33b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3例)和预后良好组(未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62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清miR-133b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b水平对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SACD组、ACS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吸烟史及血脂异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3支占比高于SACD组(P<0.05)。ACS组、SACD组血清miR-133b(1.59±0.15比1.36±0.12比1.02±0.0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血清miR-133b水平高于SACD组(P<0.05)。SACD组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01),ACS组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与Gensini评分也呈正相关(r=0.57,P<0.001)。预后不良组病人Gensini评分、血清miR-133b水平及病变支数≥3支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miR-133b均为影响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33b水平预测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最佳截断值为1.55,灵敏度高达97.0%,特异度为64.5%。结论 冠心病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升高,对病人的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RNA-133b 相关性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法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玉君 王东颖 +7 位作者 董秋立 王忠明 胡靖 马潇潇 刘少云 孔立茶 张海涛 支立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871-6873,共3页
目的比较下游导管室内经冠状动脉和上游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10例急性STEMI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STEMI患者,分为上游静脉组(10... 目的比较下游导管室内经冠状动脉和上游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10例急性STEMI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STEMI患者,分为上游静脉组(105例,患者在急诊室经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替罗非班10μg/kg);下游冠状动脉组(105例,患者在导管室完成诊断性造影之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患者均后续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36 h。观察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 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指标。术后1个月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上游静脉组在各个初始造影指标均明显优于下游冠状动脉组,TIMI 3级血流(24%vs 10%;P=0.01),c TFC(78±30 vs 92±21;P=0.001),和MBG 2或3级(15%vs 6%;P=0.02)。而在术后心肌水平灌注指标下游冠状动脉组均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ST段回落>70%的比率(50%vs 35%;P=0.03);MBG 2 or 3级(79%vs 58%;P=0.001)左室功能恢复的指标显示下游冠状动脉组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P<0.05)。结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在导管室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介入术后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术后1个月左室功能恢复。这可能得益于冠状动脉内局部注射病变局部及病变远端的血管床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注射 静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海涛 邵辉 +1 位作者 董秋立 王忠明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3457-3459,共3页
目的研究研究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94)和比索洛尔组(n=93)。2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按照各自给药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心率... 目的研究研究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94)和比索洛尔组(n=93)。2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按照各自给药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心率、6 min步行试验,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6 min步行试验、LVEF、LVESD、LVEDD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索洛尔组心率下降较卡维地洛组明显,而卡维地洛组LVEF改善优于比索洛尔组。2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相似,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且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比索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血栓抽吸联合硝普钠预防无复流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玉君 马潇潇 +6 位作者 董秋立 刘少云 王东颖 张海涛 孔立茶 王忠明 胡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连续人选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TIMI血流≤2级...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连续人选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TIMI血流≤2级,行血栓抽吸之后,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先注射固定剂量100ug硝普钠,然后注射替罗非班10I-Lg/kg)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10ug/kg)。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完全sT段回落率(sTR)。二级终点包括TIMI血流分级、CK—MB峰值、6个月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靶血管重建、再次心梗、死亡)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累计人选病例121例,A组60例,B组61例。两组之间的基本临床情况和血管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比较:①术后cTFC水平明显低(22~6比28~7,P=-O.01);②STR明显高(75.0%比55.7%,P=O.04);③MBG2~3级比例较高(70.O%比52.6%,P=-O.03);④CK—MB峰值明显低(169±55比208±49,P=0.01);⑤随访6个月LVEF水平明显高(62±4比54±5,P〈0.0001)。胸痛到PCI时间、入门至PCI时间、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硝普钠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A组6个月的MACE事件发病率显示出降低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结论在直接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导管预防性注射硝普钠.不仅改善心肌水平灌注而且减少心梗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硝普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的再灌注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忠明 戴萌 +1 位作者 王淑萍 王东颖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0期1669-167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临床多表现为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有心肌损伤坏死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尽快抢救恢复心肌血液灌注,防止梗死心肌面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临床多表现为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有心肌损伤坏死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尽快抢救恢复心肌血液灌注,防止梗死心肌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意义重大[2]。溶栓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Sherry,80年代大量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证实了AMI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大大降低了AMI的病死率。溶栓药物通过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通过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Ⅸ、Ⅻ补体成分,防治血栓形成[3]。本文就AMI的溶栓药物再灌注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药物 再灌注 新进展
下载PDF
红景天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峥嵘 张鸿雁 +3 位作者 凌鑫 宋光耀 刘淼 马艳艳 《河北中医》 2014年第10期1548-1550,155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红景天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20只,高脂模型组5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高脂模型... 目的观察中药红景天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20只,高脂模型组5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均喂养4周后2组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高脂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和高脂+红景天干预组,每组20只。高脂+红景天干预组给予红景天提取物1 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及高脂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其他饲养条件不变,继续喂养4周。观察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和灌胃4周后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的含量变化,并记录葡萄糖输注率(GIR)变化及PPAR-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FINS明显升高(P<0.05),GIR明显下降(P<0.05);高脂对照组灌胃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TC及FF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高脂+红景天干预组较高脂对照组TC、TG及FF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当(P>0.05);高脂对照组灌胃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FINS明显升高(P<0.05),GIR明显下降(P<0.05),高脂+红景天干预组较高脂对照组FPG、FINS水平明显下降(P<0.05),GIR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当相(P>0.05);高脂对照组灌胃4周后PPAR-γ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相当(P>0.05),高脂+红景天干预组较正常对照组及高脂对照组比较PPAR-γmRNA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红景天提取物对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有显著地改善作用,降低血清TG、TC及FFA明显降低,调节FPG平衡,降低FINS水平,增加GIR,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细胞PPAR-γ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抗药性 红景天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大鼠 动物 实验 RNA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忠明 马艳艳 +2 位作者 姜嫱芝 王淑萍 王东颖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3期480-481,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STE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溶栓药物 疗效比较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山莨菪碱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水平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玉君 董秋立 +6 位作者 马潇潇 刘少云 张海涛 傅向华 汪雁博 王东颖 孔立茶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山莨菪碱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改善心肌水平灌注的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行PCI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山莨菪碱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改善心肌水平灌注的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行PCI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行血栓抽吸后,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1 000μg山莨菪碱,n=72)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生理盐水5ml,n=71)。所有患者入选时即予静脉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以0.15μg.kg-1.min-1连续泵入36小时。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完全ST段回落率(STR)。次要终点包括TIMI血流分级,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PCI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cTFC水平较低(23±8)帧vs(28±7)帧(P<0.01);STR率较高(70.8%vs 53.5%,P<0.05);TMPG 2~3级比例较高(70.9%vs 53.5%,P<0.05);CK-MB峰值较低(170±49)U/L vs(198±51)U/L(P<0.05);两组之间TIMI 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vs 93.0%,P>0.05);术后2周LVEF水平较高(60±7)%vs(51±6)%(P<0.01)。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术中行血栓抽吸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山莨菪碱不仅改善心肌灌注而且改善术后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山莨菪碱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山莨菪碱预防无复流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玉君 马潇潇 +7 位作者 董秋立 傅向华 刘少云 汪雁博 王东颖 孔立茶 王忠明 胡靖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565-568,57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预防无复流的作用。方法:连续人选初始血管造影TIMI血流≤2级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预防无复流的作用。方法:连续人选初始血管造影TIMI血流≤2级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先注射1000p-g固定剂量的山莨菪碱,然后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患者均以0.15μg·kg-1·min。连续泵人替罗非班36h。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完全ST段回落率(STR)。二终点包括血流分级(TIMI)、CK—MB峰值、6个月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靶血管重建、再次心梗、心源性死亡)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累计入选病例143例,A组72例,B组71例。两组之间的基本临床情况和血管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与B组比较,A组:①术后cTFC水平明显低(P〈0.01);②STR明显高(P〈0.05);③MBG2~3级比例较高(P〈0.05);④CK—MB峰值明显低于B组(P〈0.05);⑤随访6个月LVEF水平明显高于B组(P〈o.01);⑥PCI术后两组之间TIMI3级血流比例无明显差异。胸痛到PCI时间、门一球囊扩张时间、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均无明显差异。A组6个月的MACE事件发病率显示出降低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山莨菪碱不仅改善心肌水平灌注、减少心梗面积,并改善术后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山莨菪碱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终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玉君 王东颖 +7 位作者 董秋立 王忠明 胡靖 马潇潇 刘少云 孔立茶 张海涛 支立梅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52-155,共4页
目的:比较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过程中经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和6个月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的收集了2008-03-2011-12140例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 目的:比较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过程中经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和6个月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的收集了2008-03-2011-12140例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所有患者的替罗非班负荷剂量均为10μg/kg经过冠脉内或静脉内给药,随后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内泵入36h。按照1∶1比例每组各70例分别入选冠脉内给药(IC)组和静脉内给药(IV)组,比较心肌酶峰值,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管重建)。统计学方法包括:Fisher's精确检验,Yates卡方检验,非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病史等基线特征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MACE发生率(IV组5.7%∶IC组10.0%,P=0.45)。两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组(55±30)U/L∶IC组(61±27)U/L,P=0.51)。结论:在行直接PCI的STEMI的患者中,经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同静脉内给药相比较并不能减少MACE事件发生率,有待于更大规模的关于大剂量替罗非班的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经静脉给药 经冠状动脉给药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