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微RNA-133b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刘少云 张红 +2 位作者 刘艳静 吴玮 刘志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微RNA-133b(miR-133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95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SACD)病人54例为SACD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目的 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微RNA-133b(miR-133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95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SACD)病人54例为SACD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41例为ACS组,另选同期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33b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3例)和预后良好组(未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62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清miR-133b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b水平对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SACD组、ACS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吸烟史及血脂异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3支占比高于SACD组(P<0.05)。ACS组、SACD组血清miR-133b(1.59±0.15比1.36±0.12比1.02±0.0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血清miR-133b水平高于SACD组(P<0.05)。SACD组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01),ACS组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与Gensini评分也呈正相关(r=0.57,P<0.001)。预后不良组病人Gensini评分、血清miR-133b水平及病变支数≥3支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miR-133b均为影响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33b水平预测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最佳截断值为1.55,灵敏度高达97.0%,特异度为64.5%。结论 冠心病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升高,对病人的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RNA-133b 相关性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预后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癌吸烟患者围手术期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彦琦 郭水英 +2 位作者 刘志敏 田虹 郭丛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癌吸烟患者围手术期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老年肺癌吸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手术当日至术后5 d应用盐酸氨溴索,对照组手术当日至术后5 d应用0.9%氯化钠...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癌吸烟患者围手术期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老年肺癌吸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手术当日至术后5 d应用盐酸氨溴索,对照组手术当日至术后5 d应用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与费用。结果治疗组术后5 d时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速(PFE)、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与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0.00%(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以有效保证老年肺癌吸烟患者术后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盐酸 肺癌/老年 吸烟 围手术期 肺保护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水英 靳嵘 +1 位作者 朱明华 李彦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系指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位置异常,由SMA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导致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在需要应用石...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系指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位置异常,由SMA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导致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在需要应用石膏床固定的骨科手术患者,因躯干处于过伸姿势,常会发生急性SMAS,故又称为石膏综合征(Cast综合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诊断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和距离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水英 靳嵘 +3 位作者 朱明华 李彦琦 何敬堂 刘海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测量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rtery,AA)之间的夹角和距离,比较其在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其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测量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rtery,AA)之间的夹角和距离,比较其在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其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4例行腹部增强CT检查正常检查者,其CT资料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于CT动脉期进行矢状位重组,观察卧位状态下SMA-AA夹角、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测量其大小,比较其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504例检查者SMA-AA夹角平均为(55.6±23.6)°,范围15.1~114.0°。其中狭窄型(〈20°)20例(3.97%),垂直型(〉70°)156例(30.95%),正常型(20~70°)328例(65.08%);男性组SMA-AA夹角平均为(56.2±23.0)°,女性组SMA-AA夹角平均为(55.1±23.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为10.2~25.6mm,平均(17.8±4.3)mm。所有年龄组,SMA-AA夹角与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呈正相关(P〈0.05)。结论64排螺旋CTA可清晰显示SMA起始段、AA之间的解剖关系;能准确测量夹角以及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并为临床准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雪佳 张媛媛 +2 位作者 陈冉 吴玮 齐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6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二级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和心绞痛月发生次数等。结果治疗前...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二级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和心绞痛月发生次数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月平均发生次数为(18.52±2.63)次,观察组为(5.29±1.14)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常规以及肝脏功能检查均无异常。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效果,同时也可以全面对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相对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二级预防
下载PDF
探讨再灌注时间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关系以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变化趋势
6
作者 王健兵 阴丽 +3 位作者 万艳 马艳艳 刘颖 盛艳玲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68-73,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血管再通时间、再灌注治疗与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的关系及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成功行急诊冠...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血管再通时间、再灌注治疗与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的关系及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成功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或静脉溶栓再通的464例STEMI患者,根据再灌注治疗距发病时间分为3组:≤3 h组、>3~6 h组和>6~12 h组。观察再灌注治疗后3 h内RA的发生率、测定再灌注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OD,MDA浓度、hs-CRP,cTnI质量浓度。结果再灌注时间≤3 h患者RA发生率(87.4%)较> 3~6 h组(47.9%)和>6~12 h组(21.3%)明显升高(P<0.01),其中PCI者(89.7%)较静脉溶栓者(75.3%)更高(P<0.05);静脉溶栓发生RA者再灌注治疗后MDA浓度、hs-CRP,cTnI质量浓度较非RA者明显升高(P<0.05),SOD质量浓度较非RA者明显降低(P<0.05),PCI术发生RA者再灌注治疗后MDA浓度、hs-CRP,cTnI质量浓度较非RA者明显升高(P<0.05),SOD浓度较非RA者明显降低,2种再灌注治疗有相同趋势。结论再灌注时间≤3 h的STEMI患者RA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再灌注方式采用PCI者,临床应加强防范心律失常。RA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再灌注时间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过氧化物歧化酶 心肌肌钙蛋白I
下载PDF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误诊1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炎 成志勇 +4 位作者 张密 王哲 孙旭丽 谢旭磊 付建珠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8-280,共3页
伴有t(8;21)染色体移位,同时表达AML1/ETO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AML的5%~12%[1]。即使骨髓中原始细胞〈20%,也应该诊断为AML。该类型AML对化疗的反应好,缓解率高。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1例全血细... 伴有t(8;21)染色体移位,同时表达AML1/ETO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AML的5%~12%[1]。即使骨髓中原始细胞〈20%,也应该诊断为AML。该类型AML对化疗的反应好,缓解率高。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1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未见任何异常原始细胞的患者,最终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误诊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效果的对比
8
作者 张密 王萍 +2 位作者 王雪琪 罗美 王忠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08期255-256,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药物 效果对比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前列腺硬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付帅 张明博 +2 位作者 唐宇哲 张媛媛 唐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8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周围区弹性模量与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至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的男性患者221例。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和周围区弹性模量。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周围区弹性模量与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至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的男性患者221例。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和周围区弹性模量。比较不同年龄患者、不同前列腺增生程度患者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和周围区弹性模量差异,分析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周围区弹性模量与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0岁、30~60岁、〉60岁患者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弹性模量分别为(19.07±3.25)、(23.16±5.53)、(33.14±7.38)kPa,周围区弹性模量分别为(14.11±2.77)、(14.71±2.87)、(17.42±4.10)kPa。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周围区弹性模量均逐渐增加,而移行区弹性模量增加更为显著。正常前列腺、轻度、中度、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弹性模量分别为(20.79±4.31)、(24.53±7.16)、(30.50±7.82)、(35.08±6.65)kPa,周围区弹性模量分别为(14.59±3.07)、(14.31±2.99)、(16.50±3.22)、(18.59±4.92)kPa。随着患者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增加,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和周围区弹性模量均逐渐增加,而移行区弹性模量增加更为明显,而周围区弹性模量仅有少许增加。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弹性模量与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15、0.673,P均〈0.05),而前列腺组织周围区弹性模量与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相关性较弱(r值分别为0.375、0.383,P均〈0.05)。结论随着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发展,前列腺组织移行区弹性模量明显增高,并与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前列腺 年龄因素 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