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一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及分析
1
作者 李跃 张长春 +11 位作者 刘光裕 高梦源 符超俊 邢家宝 徐思佳 邝麒元 刘静 高校鹏 王衡 龚浪 张桂红 孙彦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79-3589,共11页
为了确定2023年春季广西贺州地区猪场仔猪腹泻病原,采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筛查该地区猪群发病和感染情况,为当地仔猪腹泻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采集2023年3月广西贺州地区10 km范围内6个相邻并同时暴发腹泻的猪场仔猪的肛拭子和粪便,运用M... 为了确定2023年春季广西贺州地区猪场仔猪腹泻病原,采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筛查该地区猪群发病和感染情况,为当地仔猪腹泻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采集2023年3月广西贺州地区10 km范围内6个相邻并同时暴发腹泻的猪场仔猪的肛拭子和粪便,运用MGISEQ 200测序平台进行宏转录组测序开展猪病原感染组学研究,系统性地筛查该区域仔猪腹泻的病原谱,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最主要病毒进行确认,定量分析各病原的丰度并选取鉴定到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Pearson分析解析病原混合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通过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这些样品中共检测到17种致病性细菌、12种病毒和3种寄生虫。病毒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代表的腹泻相关病毒为主,包括猪札幌病毒(porcine sapovirus, SaV)、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 PKV)、猪星状病毒(porcine astrovirus, PAstV)、猪猴禽猪肠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 PSV)、轮状病毒A(rotavirus, RVA)等;细菌主要包括3种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3种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2种芽胞杆菌科(Bacillaceae)等;寄生虫包括两种滴虫和碘阿米巴原虫。来自5个场区的PEDV刺突基因(spike gene,S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毒株均属于G2c簇群,毒株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99.99%,毒株S基因存在重组情况;其中,一发病猪场还检测到P[6]基因型的rotavirus A部分VP4序列,与人源轮状病毒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此外,在4个猪场检测到2种以上的仔猪腹泻相关病毒,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提示,此区域存在腹泻病原多谱系共同流行的情况。病原相关性分析显示,PEDV/PSV(P<0.001)、PEDV/猪环曲病毒(porcine torovirus, PToV)(P<0.001)和PEDV/PAstV(P<0.05)有显著的负相关,而PEDV/PKV(P<0.05)有显著的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在该地区相邻养殖区域中,仔猪腹泻的病原谱具有多样性,其中,直接致病病原是PEDV,同时,PEDV与样品中其他腹泻相关病毒之间存在关联。本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该地区仔猪腹泻病原的感染谱,并鉴定出导致腹泻发生最直接的病原体;同时也能分析小范围养殖区域内腹泻相关病原的相关性,为该区域仔猪腹泻疾病防控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转录组测序技术 仔猪腹泻疾病 病原识别 PEDV 遗传进化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gE/gI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慧 李艳华 +4 位作者 向柯宇 唐栋 程珍珠 罗永文 琚春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5,共7页
【目的】为研制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的疫苗提供候选毒株。【方法】构建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的gE/gI缺失重组转移质粒pMD-LA-RA及携带EGFP标记基因的重组转移质粒pMD-LA-EGFP-RA,将pMDLA-EGFP-RA与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PRV... 【目的】为研制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的疫苗提供候选毒株。【方法】构建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的gE/gI缺失重组转移质粒pMD-LA-RA及携带EGFP标记基因的重组转移质粒pMD-LA-EGFP-RA,将pMDLA-EGFP-RA与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PRV AH进行同源重组,利用EGFP为筛选标记,获得携带EGFP基因的gE/gI基因缺失突变株PRV AH gE~–/gI~–/EGFP^+,以此毒株与pMD-LA-RA进行第2次同源重组,筛选去除EGFP基因的gE/gI基因缺失突变株PRV AH gE~–/gI~–,并通过生长曲线、易感细胞连续传代和动物免疫评价其增殖能力、遗传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通过2次同源重组,结合荧光观察、空斑纯化和PCR检测,成功获得了PRV AH gE~–/gI~–,经PCR鉴定、荧光观察及测序鉴定,证实该毒株g E和g I基因被成功缺失,且不携带EGFP标记基因。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增殖能力与亲本毒株相当,遗传稳定性及免疫原性良好。【结论】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免疫原性良好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gE/gI基因缺失突变株,为研制针对流行毒株的基因缺失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流行毒株 基因缺失 同源重组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噬菌体裂解酶Cp51在重组乳酸菌中的表达及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龙航宇 陶佳梦 +4 位作者 姜亚杰 李晓斌 邹佳汝 翁亚彪 林瑞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构建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裂解酶重组表达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并检测重组菌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效果。【方法】全基因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构建PNZ8148-Cp51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电转化至乳酸菌NZ9000... 【目的】构建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裂解酶重组表达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并检测重组菌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效果。【方法】全基因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构建PNZ8148-Cp51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电转化至乳酸菌NZ9000,经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可溶性Cp51蛋白;用比浊法检测表达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利用细菌液混合培养检测重组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在乳酸菌中成功表达,为1268 bp;质量浓度1μg·mL^−1以上的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重组乳酸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混合培养后使产气荚膜梭菌活菌数从9×10^9 CFU·mL^−1下降到约9×10^8 CFU·mL^−1。【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重组乳酸菌构建成功,为后续优化表达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乳酸菌 裂解酶 重组蛋白 抗菌活性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吕梦娜 龙航宇 +3 位作者 王丽梅 唐陶 陈冰冰 林瑞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原核表达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并研究其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并构建了pET-32a-Cp5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 【目的】原核表达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并研究其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并构建了pET-32a-Cp5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终浓度为0.5 mmol·L^(-1)的IPTG诱导以及镍柱纯化后,获得了可溶性的Cp51重组蛋白;用比浊法检测Cp51重组蛋白的杀菌活性。【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能够有效降低7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浊度,裂解酶质量浓度在5μg·m L^(-1)以上、作用30 min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杀菌率可达到99.99%以上,而对其他种类细菌无杀菌效果。【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为后续裂解酶Cp51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噬菌体 裂解酶 蛋白表达 杀菌活性
下载PDF
广东地区口蹄疫病毒VP1和3A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琪 谢增胜 +8 位作者 石庆伟 陈耀 孙彦阔 冯松林 汪志 冀池海 刘艺兴 邢秀琳 张桂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口蹄疫病毒(FMDV)的遗传变异情况,为我国FMDV流行病学的研究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5—2016年间收集的广东地区猪的病料进行FMDV VP1和3A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1株O型FMDV均属耿马谱系毒...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口蹄疫病毒(FMDV)的遗传变异情况,为我国FMDV流行病学的研究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5—2016年间收集的广东地区猪的病料进行FMDV VP1和3A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1株O型FMDV均属耿马谱系毒株,7株A型FMDV均属Asia型毒株。11株O型FMDV的VP1基因与流行毒株相比,GD-MM-3株与O/BY/CHA/2010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5.3%;GD-1株、GD-MM-1株和GD-MM-3株与O/MYA/1/98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0.8%。7株A型FMDV的VP1基因与流行毒株相比,A/GDMM/CHA/2013株与GD-3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8%;A/HuBWH/CHA/2009株与GD-3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1.4%。11株O型FMDV的3A蛋白不存在氨基酸的缺失,7株A型FMDV的3A蛋白存在较多氨基酸的缺失。【结论】广东部分地区FMDV基因型复杂,预防控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3A基因 序列相似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强、弱毒株糖蛋白调节Ⅰ型干扰素作用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宇 吴凡 +5 位作者 张宝石 徐孟磊 龙家慧 罗均 郭霄峰 罗永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目的】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Ⅰ型干扰素(IFN-I)通路在抵抗RAB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RABV可通过磷蛋白及核蛋白的功能逃逸IFN-I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对RABV的致... 【目的】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Ⅰ型干扰素(IFN-I)通路在抵抗RAB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RABV可通过磷蛋白及核蛋白的功能逃逸IFN-I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对RABV的致病性有重要影响的糖蛋白(Glycoprotein,G)在调节IFN-I通路方面扮演怎样的角色。【方法】将RABV弱毒株Hep-Flury的G基因替换成致病株CVS-11的G基因,拯救得到重组病毒HepG,分析Hep-Flury、CVS-11和HepG这3种毒株在体内和体外感染对IFN-I通路激活和调控的差别,比较它们在神经细胞中对抗IFN-I抗病毒作用的差异性。【结果】替换了CVS-11的G基因后,重组病毒HepG致病力增强,能够100%致死小鼠,在鼠脑中的增殖水平显著高于亲本株Hep-Flury。在感染鼠脑早期及体外神经细胞时,弱毒株Hep-Flury能够较快地激活IFN-I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重组病毒HepG的激活能力介于HepFlury和CVS-11之间。利用Poly(I:C)激活神经细胞的IFN-I通路后,Hep-Flury的增殖被显著抑制,CVS-11和HepG的复制几乎不受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抵抗能力。【结论】RABV的G蛋白在调节和抵抗IFN-I通路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为进一步探究RABV致病毒株的G蛋白如何协助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逃逸IFN-I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 Ⅰ型干扰素 糖蛋白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ST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永生 张昆丽 +1 位作者 张建峰 贺东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4,共9页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可导致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死亡,严重危害猪的健康。为研究PDCo 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初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本研究提取PDCo V感染组和不感染该病毒的阴性对照组ST细胞样品总RNA,构建二者的c...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可导致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死亡,严重危害猪的健康。为研究PDCo 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初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本研究提取PDCo V感染组和不感染该病毒的阴性对照组ST细胞样品总RNA,构建二者的cDNA文库后采用Illumina Hi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测序错误率均≤0.03%;Q20/%和Q30/%分别达98%和94%以上;GC含量在51.09%~55.1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及感染组细胞样品各组内的R值均>0.9,上述结果表明测序数据可靠,可用于后续转录组学数据分析。采用ggplot2软件分析两组细胞组内测序结果的相关性,并以相关系数R>0.9判定各组内测序数据的准确性;采用DESeq2软件并以P<0.05和log2(Fold change)>1为条件筛选两组细胞中转录显著差异基因;采用ClusterProfiler R软件对转录显著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Pheatmap软件对各组ST细胞中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显著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随机选择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经RT-q PCR验证RNA-Seq的结果。筛选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共筛选出571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其中3573个转录显著上调基因,2146个转录显著下调基因。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转录显著上调的基因与ST细胞的免疫应答、防御反应等功能有关;转录显著下调的基因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和新陈代谢等功能有关;转录显著上调的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天然免疫反应相关、肿瘤坏死因子等的信号通路;转录显著下调的基因与细胞物质代谢信号通路有关,包括氨基酸代谢、脂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PDCo V感染的S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基因(IL-1R1、1L-6、IL-10RB、IL-15和IL-12A等)、抗病毒基因(MX1、OAS)和干扰素基因(INFAR1、IFN-ALPHAOMEG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PDCo V感染后,ST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被激活,但细胞的代谢反应降低,这更有利于减弱病毒在ST细胞中的复制,起到一定的抗病毒效果。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的RT-q PCR结果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PDCo V的感染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转录组测序 转录显著差异基因
下载PDF
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D2022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8
作者 邓可辉 王修武 +3 位作者 郭智轩 韩淑杰 孙守湖 贺东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了解广东省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1)流行情况,将RT-PCR检测PRRSV-1阳性的病料(肺脏和淋巴结)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以分离毒株核酸作为模板,对分离的PRRSV-1进行全基因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PRRSV-... 为了解广东省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1)流行情况,将RT-PCR检测PRRSV-1阳性的病料(肺脏和淋巴结)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以分离毒株核酸作为模板,对分离的PRRSV-1进行全基因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PRRSV-1和PRRSV-2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1株PRRSV-1,命名为GD2022株,其接种PAMs可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从出现病变的F5细胞中提取核酸,用PCR分段扩增出PRRSV-1 GD2022株10个基因组片段,分别连接到pCE2 TA/Blunt-Zero载体进行测序,拼接后获得PRRSV-1 GD2022株全基因组长15058个核苷酸(不包含polyA尾)。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与PRRSV-1参考毒株(LV株)和PRRSV-2参考毒株(VR2333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和59.7%。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全基因序列和ORF5基因与国内外PRRSV-1毒株为同一进化分支,且与疫苗毒分支较远,推断分离株为1株PRRSV-1,属于基因亚型1。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ORF3和ORF4重叠区域缺失3个核苷酸,导致GP3蛋白和GP4蛋白分别在第245和第65氨基酸位点缺失了1个氨基酸,且与LV株比对,GD2022毒株GP5的氨基酸序列在中和抗原表位第33氨基酸位点(D→A)出现点突变,在高变区第56氨基酸位点(D→A)和第63氨基酸位点(G→D)出现两处突变。重组分析显示,GD2022毒株未发生重组事件。成功分离鉴定1株PRRSV-1毒株,为国内PRRSV-1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材料,也为了解广东省内PRRSV-1流行情况及变异特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株主要糖蛋白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向柯宇 潘慧 +4 位作者 吉艺宽 王雨 张宝石 罗永文 琚春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猪伪狂犬病毒新流行株的遗传特征。【方法】对从安徽某猪场分离的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RV)AH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主要糖蛋白gB、gC、gD、gE的序列分析。【结果】PRV AH株与国内2011年以来的流行毒株非常相似,但与Bar... 【目的】进一步了解猪伪狂犬病毒新流行株的遗传特征。【方法】对从安徽某猪场分离的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RV)AH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主要糖蛋白gB、gC、gD、gE的序列分析。【结果】PRV AH株与国内2011年以来的流行毒株非常相似,但与Bartha株及其他国外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国内流行毒株与Bartha株及其他国外毒株相比,其主要糖蛋白均存在明显的连续氨基酸的缺失和插入,且部分突变位点位于这些糖蛋白的重要功能区。【结论】从分子水平上解析了PRV新流行株与疫苗株Bartha株的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artha株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新流行株 糖蛋白 分子特征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诱导猪红细胞凋亡并促进猪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
10
作者 杨云龙 冯永智 +4 位作者 高琦 郑佳琛 王衡 张桂红 龚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48-3955,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猪红细胞(RBCs)的作用以及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吞噬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FV侵染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s)和猪红细胞(RBCs)的能力,并检测ASFV诱导RBCs发生凋亡的百分比;同时采...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猪红细胞(RBCs)的作用以及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吞噬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FV侵染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s)和猪红细胞(RBCs)的能力,并检测ASFV诱导RBCs发生凋亡的百分比;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试验(Confocal)观察ASFV诱导RBCs发生凋亡是否影响PBMs的吞噬能力。结果显示,ASFV不能入侵RBCs,但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RBCs发生凋亡。0.1 MOI ASFV接种RBCs后1、3、5和7 d可分别诱导1.27%、3.23%、7.39%和8.56%的RBCs发生凋亡;1 MOI ASFV接种RBCs后1、3、5和7 d可分别诱导1.54%、3.73%、8.46%和10.74%的RBCs发生凋亡;3 MOI ASFV接种RBCs后1、3、5和7 d可分别诱导2.65%、5.01%、12.44%和18.61%的RBCs发生凋亡。同时,凋亡的RBCs可以增加PBMs对黄绿色荧光微球的吞噬数量,ASFV诱导RBCs凋亡的百分比越高,PBMs吞噬黄绿色荧光微球的数量越多。综上所述,ASFV不能侵染猪RBCs,但可以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RBCs发生凋亡并增强PBMs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猪红细胞 细胞凋亡 吞噬
下载PDF
甲基吡啶磷在猪场的杀蝇效果观察
11
作者 李晓斌 蔡丽莹 +4 位作者 龙航宇 陈思彤 张杭 林瑞庆 刘丽丹 《养猪》 2021年第2期86-88,共3页
试验旨在观察杀虫剂甲基吡啶磷在猪场内的临床杀蝇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选取某规模化猪场的产房、怀孕舍和后备母猪舍各1个,以猪舍用药前3 d苍蝇数量为空白组数据,杀蝇药液按100 g甲基吡啶磷粉加1 kg红糖水配制,用药时将棉布条置... 试验旨在观察杀虫剂甲基吡啶磷在猪场内的临床杀蝇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选取某规模化猪场的产房、怀孕舍和后备母猪舍各1个,以猪舍用药前3 d苍蝇数量为空白组数据,杀蝇药液按100 g甲基吡啶磷粉加1 kg红糖水配制,用药时将棉布条置入甲基吡啶磷药液中泡湿,后悬挂在猪舍中诱杀苍蝇;连续用药22 d后,统计用药后猪舍存活苍蝇数量,与空白组数据比较,分析甲基吡啶磷的临床杀蝇效果。结果表明,甲基吡啶磷对苍蝇具有触杀作用,杀蝇效果与用药时间呈正相关,产房、怀孕舍和后备母猪舍的苍蝇杀灭率分别为87.0%、85.4%和87.5%,说明甲基吡啶磷的杀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吡啶磷 苍蝇
下载PDF
不同商品化病毒DNA提取试剂盒对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杨云龙 冯永智 +3 位作者 高琦 吴小仪 龚浪 张桂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检测方法,试验针对ASFV的晚期翻译p72蛋白基因构建了标准品质粒和标准曲线,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OIE和CADC提供的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性的比对及对多种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ASFV ...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检测方法,试验针对ASFV的晚期翻译p72蛋白基因构建了标准品质粒和标准曲线,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OIE和CADC提供的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性的比对及对多种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ASFV DNA检测效率进行了评价,为ASFV的高效检测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构建的ASFV晚期p72基因的标准品质粒和标准曲线中,p72标准品质粒的检测效率与灵敏度较优。通过使用OIE、CADC分别提供的引物、探针和多种DNA提取试剂盒进行ASFV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CADC提供的引物和探针对于ASFV的检测更加灵敏,Axygen品牌的DNA提取试剂盒对ASFV的检测性价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72 标准曲线 DNA提取试剂盒
下载PDF
2株H1N1猪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及其生物致病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俊明 蔡孟楷 +4 位作者 李琪 卜德新 方博 冀池海 张桂红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3-1839,共7页
对挑选的2株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BRT15/2016(H1N1,BRT15)和A/swine/Guangdong/YJ4/2014(H1N1,YJ4)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与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RT15与YJ4的HA、NA、M基因属于欧亚类禽猪源流... 对挑选的2株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BRT15/2016(H1N1,BRT15)和A/swine/Guangdong/YJ4/2014(H1N1,YJ4)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与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RT15与YJ4的HA、NA、M基因属于欧亚类禽猪源流感病毒分支,NP、PA、PB1和PB2基因属于pdm/09分支,NS基因属于北美三元重组分支。分别将BRT15与YJ4感染BALB/c小鼠进而比较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力,结果显示BRT15与YJ4毒株对小鼠具有不同的致病力,YJ4攻毒组小鼠死亡率高于BRT15组。肺部滴度检测显示,感染病毒后3d,YJ4组病毒滴度显著高于BRT15(P〈0.01),感染病毒后6d,YJ4和BRT15组病毒滴度无明显差异(P〉0.05);脑部滴度检测显示,感染病毒后3,6d,YJ4组和BRT15组病毒滴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猪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重组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