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定量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原理模型 被引量:143
1
作者 吴启堂 Morel,JL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76,共9页
本文根据土壤重金属向植物体转移的机理,提出了一个土壤-植物系统中元素解吸、迁移、吸收的联合数学模型,推导出植物吸收量与土壤溶液浓度、缓冲能力系数、扩散系数、根系总长度、平均半径、植物蒸腾量、生长时间等参数的定量关系式... 本文根据土壤重金属向植物体转移的机理,提出了一个土壤-植物系统中元素解吸、迁移、吸收的联合数学模型,推导出植物吸收量与土壤溶液浓度、缓冲能力系数、扩散系数、根系总长度、平均半径、植物蒸腾量、生长时间等参数的定量关系式。用该模型计算的植物吸镉量与盆栽黑麦草实际吸镉量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和较好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作用 数学模型 土壤-植物
下载PDF
用同位素稀释法研究土壤-植物系统镉的迁移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启堂 J.L.Morel A.Guckert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本试验用^(109)Cd标记土壤,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以水溶性盐和以污泥形式进入土壤的镉,以及土壤原有镉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实际迁移率,并用同位素放射性比度比较的方法分析了0.1MCaCl_2、DTPA和0.1N HCl浸提镉与植物吸收镉的关系。结果表... 本试验用^(109)Cd标记土壤,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以水溶性盐和以污泥形式进入土壤的镉,以及土壤原有镉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实际迁移率,并用同位素放射性比度比较的方法分析了0.1MCaCl_2、DTPA和0.1N HCl浸提镉与植物吸收镉的关系。结果表明,以水溶性镉盐处理的土壤,大大提高了黑麦草植株的镉浓度。在加镉处理的土壤中,植物主要吸收外加镉,外加镉向植物地上部的实际迁移率大子土壤原有的镉。以水溶性盐进入土壤的镉的迁移率。为污泥镉的2~3倍。0.1M CaCl_2浸提镉与植物吸收镉的放射性比度较为接近,0.1N HCl则浸提出了一部分植物难以吸收的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法 迁移率 土壤 植物
下载PDF
一个测定土壤元素生物有效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启堂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前表征土壤元素生物有效性有强度、容量和数量指标。这些指标需分别测定,比较费时。而且数量和容量指标通常用化学试剂浸提法和吸附等温线法,不一定能真正反映土壤的供给能力。本文旨在找出一种能同时测定这些指标又比较简单的方法。... 目前表征土壤元素生物有效性有强度、容量和数量指标。这些指标需分别测定,比较费时。而且数量和容量指标通常用化学试剂浸提法和吸附等温线法,不一定能真正反映土壤的供给能力。本文旨在找出一种能同时测定这些指标又比较简单的方法。 1 原理和方法 称取一定量风干、过1mm孔径筛的土壤,加蒸馏水使水土比为1:1、2:1、5:1、10:1,振荡半小时,静置24h(在静置期间摇匀1~2次),再摇匀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水土比 土壤 元素 测定
下载PDF
田菁及其与硫铵混合施用时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利用
4
作者 黄志武 廖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应用标记15_M的田菁和硫铵进行一季水稻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田菁和硫铵单独施用,田菁氨素的17.6%和41.8%分别为稻秆和谷粒利用,硫铵氨素的分别为15.1%和29.0%。这两种肥料氮在谷粒中分布的比例较大,稻杆和谷粒对田菁氨的利用率都... 应用标记15_M的田菁和硫铵进行一季水稻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田菁和硫铵单独施用,田菁氨素的17.6%和41.8%分别为稻秆和谷粒利用,硫铵氨素的分别为15.1%和29.0%。这两种肥料氮在谷粒中分布的比例较大,稻杆和谷粒对田菁氨的利用率都高于硫铵氮.2.施用硫铵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比不施氨对照增加71.8%;相反,施用田菁减弱了水稻对土壤氨的吸收,比对照减少37.1%。3.田菁和硫铵混合施用,除了可使水稻对田菁氨的吸收增加(5.2%)。对硫铵氨的吸收减少(5.3%)外,亦有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氨素的作用,4.与硫铵单独施用的结果相比,这两种肥料混合施用,可以在消耗较少量土壤氨素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氨营养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田菁 硫酸铵 施肥
下载PDF
应用^(32)P 稀释法研究土壤磷和磷肥的有效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启堂 《核农学通报》 1991年第4期178-182,共5页
本试验用^(32)P 稀释法研究土壤磷素状况和磷肥的实际利用率。在供试土壤上,植株中磷主要吸自土壤原有的磷,磷肥实际利用率小于10%。在酸性土壤上,磷的活性差,施用碱性改土剂或含碱基丰富的磷肥效果较好。
关键词 ^32P稀释法 土壤 有效性
下载PDF
有机、无机态氮肥及施用方法对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影响
6
作者 黄志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8,共8页
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 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施用尿素和豆科绿肥箭舌豌豆(1987)后,水稻吸收的土壤氮素,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不断增加。从六叶期到完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土壤氮占其吸收全氮的百分数,施用尿素的从21.9增至31.0,施用箭舌豌豆的从26.4增至40.8。3.在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和箭舌豌豆的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绝对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箭舌豌豆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优于尿素。4.淹水植稻,不论有否施用化学氮肥或施用何种形态的氮,都会发生土壤原始氮素的损失;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原始氮素的维持,以及土壤的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箭舌豌豆 土壤 氮素 营养
下载PDF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硫酸盐的研究
7
作者 游植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研究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硫的一种新方法.紫红色溶液光谱特性在540nm时有最大吸收值.适宜酸度为0.18mol L^(-1)(1/2H_2SO_4),在2h内溶液吸收值基本不变,测定线性范围0~2.0μg SO_4—S/ml,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17μg SO_4—S/... 本研究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硫的一种新方法.紫红色溶液光谱特性在540nm时有最大吸收值.适宜酸度为0.18mol L^(-1)(1/2H_2SO_4),在2h内溶液吸收值基本不变,测定线性范围0~2.0μg SO_4—S/ml,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17μg SO_4—S/ml,精密度好,主要干扰离子为磷酸根,可以加入CaCl_2消除.实际测定样品SO_4—S含量与参比法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光光度法 测定 硫酸盐
下载PDF
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
8
作者 刘树基 邓家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3-61,共9页
本文研究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采取田间调查研究与分析化验相结合的办法,结果表明:水稻土的养分含量较高,如有机质、氮素和全钾量均较高,伹速效磷和钾均偏低,冲积土和堆叠土的养分含量则较低(全钾量除外);土... 本文研究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采取田间调查研究与分析化验相结合的办法,结果表明:水稻土的养分含量较高,如有机质、氮素和全钾量均较高,伹速效磷和钾均偏低,冲积土和堆叠土的养分含量则较低(全钾量除外);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活性铁、锰和有效锌含量均较高,符合一般作物的需要;耕层土壤多属强酸性,pH多为4.5~5.1;土壤质地偏粘(冲积土除外),粘粒含量达30~45%;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不良,容易发生涝害,生产没有保证。因此,土壤利用改良的主要措施应是:继续整治水利,改善土壤生态条件;适施石灰,每亩一造约施25kg,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要注意早造施磷肥,晚造施钾肥;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养鱼(塘与基的面积比例以3:2为宜)、种植甘蔗、花生和水果等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理化性质 改良 渍水地区
下载PDF
电导法测定广东土壤可溶盐方程式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游植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2-25,共4页
电导法测定广东沿海咸田、咸酸田可溶盐方程式,可按直线方程式或幂数方程式对盐分和相应电导率进行统计。统计盐分范围以0.4%盐含量为分界点较适宜。本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方程式。各方程式在应用范围内所得结果与干残渣法测定量比较... 电导法测定广东沿海咸田、咸酸田可溶盐方程式,可按直线方程式或幂数方程式对盐分和相应电导率进行统计。统计盐分范围以0.4%盐含量为分界点较适宜。本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方程式。各方程式在应用范围内所得结果与干残渣法测定量比较,符合方法误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溶盐 数值 电导法 测定
下载PDF
苗儿山土壤的矿物组成
10
作者 曾维琪 殷细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7-76,共10页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岭石不断减少。所有土壤都出现埃洛石和三水铝石,后者在剖面中有由下往上减少的倾向。14A过渡矿物多分布在山的中部消下土壤中。混层矿物出现普遍。 花岗岩发育土壤原生产矿物的风化指数,从山脚到山顶逐渐变小。本文还讨论了三水铝石的转化条件,并对土壤富铝化与土壤风化、红壤化的关系提出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山地 三水铝石 矿物 红壤
下载PDF
根际中硅、铁、锰和铝的状况与水稻生长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建林 廖宗文 刘芷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32-237,共6页
本文以根盒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淀浆白土、第四纪红土和赤红壤植稻后根际微生态系统中Si、Fe、Mn和Al等元素的状况及其与水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垦红壤植稻后根际中活性Fe和Al富集;活性Mn量降低,但亏... 本文以根盒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淀浆白土、第四纪红土和赤红壤植稻后根际微生态系统中Si、Fe、Mn和Al等元素的状况及其与水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垦红壤植稻后根际中活性Fe和Al富集;活性Mn量降低,但亏缺率小;活性Si则亏缺不明显,有时甚至富集。而熟化水稻土植稻后根际中活性Fe和Al则出现亏缺;Mn的亏缺较大,且差值明显;活性Si的亏缺现象更为显著。由于新垦红壤植稻后Fe和Al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富集,根茎叶中累积量较高,从而使Si、P和Mn等元素的吸收受阻,导致新垦红壤上水稻生长明显比熟化水稻土上的水稻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元素 水稻 生长
下载PDF
污泥混合基质栽培生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廖宗文 王卫红 +1 位作者 江东荣 欧伟雄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9-52,共4页
通过基质盆栽生某试验研究污泥用量,基质容量和采收期对生菜重金属Zn、Ni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用量与生菜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因基质容量大小而变化。在小基质容量条件下,污泥用量高者重金属含量低而产量高。生菜重金属含量随... 通过基质盆栽生某试验研究污泥用量,基质容量和采收期对生菜重金属Zn、Ni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用量与生菜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因基质容量大小而变化。在小基质容量条件下,污泥用量高者重金属含量低而产量高。生菜重金属含量随采收期不同而变化。本文讨论了上述结果的原因及其在生产、科研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基质栽培 生菜 蔬菜
下载PDF
广州市污泥垃圾农用资源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廖宗文 林东教 +2 位作者 江东荣 陈俊坚 韦照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把污泥和垃圾配成有机复肥及培养土基质,对稻、生菜进行肥效试验及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若措施得当,污泥垃圾有较高的增产效果而重金属不致超标。并讨论了影响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因素并就污泥垃圾作农用资源提出建议。
关键词 污泥 垃圾 有机复肥 肥料 资源化 广州市
下载PDF
营养土的组分和细度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健安 云永利 傅显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用泥炭、河砂和煤渣分别组成花卉营养土的试验表明,泥炭与河砂以75∶25或50∶50容积比例组成的基质对黄菊和万寿菊的效果最好,肥料效率也最高,煤渣的效果明显低于河砂;从组分的细度看,河砂以粒径2—0.15mm最好,煤渣在使用前除去过细部... 用泥炭、河砂和煤渣分别组成花卉营养土的试验表明,泥炭与河砂以75∶25或50∶50容积比例组成的基质对黄菊和万寿菊的效果最好,肥料效率也最高,煤渣的效果明显低于河砂;从组分的细度看,河砂以粒径2—0.15mm最好,煤渣在使用前除去过细部分会大大提高其利用价值。花卉对栽培基质的通气性要求比一般作物高,生长前期通气孔度达38—46%,以后下降为28—33%。因而必须注意植前营养土的合理调制,以获得良好的物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土 组分 细度 花卉 生长
下载PDF
芥兰营养生理的研究 Ⅰ.养分吸收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关佩聪 李智军 胡肖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62-68,共7页
芥兰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氮其次,两者差异不大,磷最少。钙的吸收比氮、钾少而比磷、镁多。镁的吸收比磷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因生长期而不同。花芽分化前氮钾比例较高,且钾明显大于氮,菜薹形成期间氮钾比例缩小,采收时氮磷钾比例为5... 芥兰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氮其次,两者差异不大,磷最少。钙的吸收比氮、钾少而比磷、镁多。镁的吸收比磷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因生长期而不同。花芽分化前氮钾比例较高,且钾明显大于氮,菜薹形成期间氮钾比例缩小,采收时氮磷钾比例为5.3:1:5.5,植株的氮磷钾含量随着生育过程逐渐降低。吸收量则随着生育过程而逐渐增加,菜薹形成期间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3/4以上。氮磷钾等养分的分布随生育过程而变化。花芽分化前95%以上的养分分布在茎叶,花芽分化后的菜薹形成期间分布在茎叶的养分比例逐渐减少,而菜薹占的养分比例则迅速增加,采收时占氮3/4,占磷、钾、钙和镁的2/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兰 养分吸收 菜苔 形成
下载PDF
水稻黄叶生理病与硅肥施用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宗文 林东教 +2 位作者 江东荣 王卫红 温志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5-19,共5页
新垦红壤植稻后发生的黄叶生理病与铁毒缺硅有关。施用硅肥能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并提高土壤水溶性及活性Si/Fe值,抑制黄叶生理病症,改善水稻生长状况,提高水稻产量。电子探针分析根内元素表明:施用硅肥可减少铁在根表皮层的积累,增加... 新垦红壤植稻后发生的黄叶生理病与铁毒缺硅有关。施用硅肥能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并提高土壤水溶性及活性Si/Fe值,抑制黄叶生理病症,改善水稻生长状况,提高水稻产量。电子探针分析根内元素表明:施用硅肥可减少铁在根表皮层的积累,增加根内皮层硅钙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水稻 黄叶生理病
下载PDF
磷肥配施生石灰对赤红壤化学性质及花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锦龙 陆发熹 《土壤肥料》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7-19,共3页
花生生长要求弱酸性(pH5.5~6.2)的土壤环境和有适当的磷、钙养分。因此,在强酸性和缺磷,缺钙的土壤种植花生,施磷肥和石灰,产质显著提高。但在国内大面积酸性强,磷钙养分贫乏的赤红壤地区,鲜见这方面的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盆栽试验和... 花生生长要求弱酸性(pH5.5~6.2)的土壤环境和有适当的磷、钙养分。因此,在强酸性和缺磷,缺钙的土壤种植花生,施磷肥和石灰,产质显著提高。但在国内大面积酸性强,磷钙养分贫乏的赤红壤地区,鲜见这方面的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磷肥配施生石灰对赤红壤化学性质及花生生长的影响,为赤红壤的利用和改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磷肥 生石灰 赤红壤
下载PDF
花卉人工合成营养基质的研究 Ⅲ.合成基质对花卉根活力及肥料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健安 傅显华 云永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35-37,共3页
用合成基质裁培花卉与我省传统使用的塘泥比较,前者具有生长迅速、根系庞大、根活力强、吸肥多、肥料利用率高等优势。随着裁培时间的延长,根活力强度下降而逊于塘泥。肥料去向的研究表明,合成基质中氮素约2/3被植株吸收,其余分别在基... 用合成基质裁培花卉与我省传统使用的塘泥比较,前者具有生长迅速、根系庞大、根活力强、吸肥多、肥料利用率高等优势。随着裁培时间的延长,根活力强度下降而逊于塘泥。肥料去向的研究表明,合成基质中氮素约2/3被植株吸收,其余分别在基质中累积及流失;磷素1/3被植株吸收,其余均累积;钾素89%被植株吸收,其余流失,原基质所含钾亦遭淋洗。建议在使用合成基质时及时补充所消耗的大量养分,尤其是钾素,以利保持旺盛的根活力,使花卉稳生稳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基质 肥料
下载PDF
有机、无机改良剂对酸性硫酸盐土化学动力学与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金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6-23,共8页
研究了稻秆、碳酸钙和二氧化锰改良剂对淹水的酸性硫酸盐土的电化学、化学动力学、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用稻秆(干土重的0.25%)显著影响土壤的还原作用.高浓度的亚铁使水稻前期生长受阻;但亚铁的浓度随后逐渐降低,水稻生长繁茂,谷... 研究了稻秆、碳酸钙和二氧化锰改良剂对淹水的酸性硫酸盐土的电化学、化学动力学、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用稻秆(干土重的0.25%)显著影响土壤的还原作用.高浓度的亚铁使水稻前期生长受阻;但亚铁的浓度随后逐渐降低,水稻生长繁茂,谷粒和茎秆产量反较高,植株的含钾量也增高. 加入酸酸钙(相当于干土重的0.25%)明显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的Eh和EC值,并显著降低了水溶性亚铁、亚锰和铝的浓度.碳酸钙或碳酸钙加二氧化锰的处理,都能降低土壤溶液中亚铁的浓度,显著增加稻谷和稻杆的产量,此外,这两种处理都会降低生长前期植株中锌的含量. 加入二氧化锰(干土重的0.005%),使土壤溶液中的亚锰量增多,植株的铁锰比率降低,水稻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稻杆是一种改良酸性硫酸盐土较经济的改良剂,其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改良剂 酸性硫酸盐土
下载PDF
N_(98s)×特青(亚种间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生产及分配特点研究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之林 吴炎龙 +1 位作者 谢利昌 陈英取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2-27,共6页
对N×特青示范田中试区与肥料试验田各处理小区稻株分析结果表明:抽穗后,亚种间杂交稻N×特青比常规稻特青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灌浆速度快;地上部各器官占植株干重比例,前者叶片比重大于茎,后者茎比重大于叶。亚种间杂交稻对肥料... 对N×特青示范田中试区与肥料试验田各处理小区稻株分析结果表明:抽穗后,亚种间杂交稻N×特青比常规稻特青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灌浆速度快;地上部各器官占植株干重比例,前者叶片比重大于茎,后者茎比重大于叶。亚种间杂交稻对肥料反应敏感,抽穗后,干物质累积,植株高度,每穗总粒数和粒重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在高肥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但增施氮肥后,灌浆速度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抽穗 物质生产 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