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研发机构院企研发平台建设实证研究——以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晓洁 李锋丽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建设院企研发平台是新型研发机构整合企业资源,提升自生能力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平台建设数量已形成一定规模且趋于稳定,资金呈波浪式增长且能力稳步提升。不同领域的平台建设过程呈现集中性与分散性并存,建设质量偏向消费性... 建设院企研发平台是新型研发机构整合企业资源,提升自生能力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平台建设数量已形成一定规模且趋于稳定,资金呈波浪式增长且能力稳步提升。不同领域的平台建设过程呈现集中性与分散性并存,建设质量偏向消费性领域。基于地方政府阶段性发展需求的变化,研究区域责任与自我造血要求的双提升和研发团队自生能力的提升需求3个主体层级的归因分析,得出注重层级主体的实质性评价,深化平台服务的支持性建设,偏重研发团队的匹配性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企研发平台 新型研发机构 能力建设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东莞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交易能力提升的考量--以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晓洁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9,共4页
推进提质增效,是新型研发机构总量与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内部结构优化、技术服务质量提升、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展的结构变迁的结果,而技术交易规模是其结构变迁后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东莞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交易总体达到了一定规模... 推进提质增效,是新型研发机构总量与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内部结构优化、技术服务质量提升、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展的结构变迁的结果,而技术交易规模是其结构变迁后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东莞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交易总体达到了一定规模,但存在产业偏向性,部分机构市场生存能力较弱。针对影响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交易规模的层级问题,需要从地方政府、合作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团队等多种因素入手,提升机构的技术交易能力,并且要根据时间迁移,进行政策的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交易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成果转移 能力建设
原文传递
PZT-4和PZT-5材料的热释电性能评价及测试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奥博 李屹 +2 位作者 钟文金 胡星 凌志远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4,共7页
针对目前PZT-4和PZT-5材料热释电性能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PZT-4和PZT-5材料,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SEM、XRD和介电温谱表征,应用静态和动态测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制备材料的热释电系数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正弦交变温... 针对目前PZT-4和PZT-5材料热释电性能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PZT-4和PZT-5材料,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SEM、XRD和介电温谱表征,应用静态和动态测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制备材料的热释电系数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正弦交变温度波振幅和频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热释电优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在频率为16 mHz时,PZT-4和PZT-5材料分别于2.8 V和2.5 V获得了热释电系数的最大值;在电压为2.5 V时,PZT-4和PZT-5材料分别于24 mHz和40 mHz获得了热释电系数的最大值;两种材料的探测率优值均高于目前常用的PVDF材料。研究结果为PZT-4和PZT-5材料在热释电能量收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定量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4 PZT-5 热释电系数 静态测量法 动态测量法
下载PDF
大豆浓缩磷脂脱杂规律及影响其透明度物质的研究
4
作者 方素琼 朱东奇 +1 位作者 陈文荣 杨继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目的:探究大豆浓缩磷脂的脱杂规律,分析、鉴定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物质。方法:以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透光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陶瓷膜孔径、料液比、溶剂体系(正己烷、正己烷—无水乙醇)及溶剂配比对大豆浓缩磷脂脱杂的影响... 目的:探究大豆浓缩磷脂的脱杂规律,分析、鉴定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物质。方法:以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透光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陶瓷膜孔径、料液比、溶剂体系(正己烷、正己烷—无水乙醇)及溶剂配比对大豆浓缩磷脂脱杂的影响;同时对收集到的杂质及脱杂前后的大豆浓缩磷脂进行脂质组学分析、鉴定。结果:在正己烷—无水乙醇双溶剂体系下,选用孔径为20 nm的无机陶瓷膜,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与正己烷—无水乙醇双溶剂的料液比(m大豆浓缩磷脂∶V双溶剂)为1∶3(g/mL)且V正己烷∶V无水乙醇为3∶1,可有效脱除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中影响其透明度的颗粒性和脂溶性杂质;同时,通过脂质组学分析鉴定了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脂溶性物质为糖酯类物质单半乳糖二酰甘油和衍生酯类物质二甲基磷脂酰乙醇胺。结论:选用纳米级陶瓷膜,在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下,可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有效脱杂,制备的产品透明度优于进口透明大豆磷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磷脂 陶瓷膜 溶剂体系 脱杂 脂质组学
下载PDF
绣球菌功能食品对敏感性皮肤人群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叶鹏 徐晓飞 何瑞琪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目的:考察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饮品对敏感性皮肤人群的作用。方法:34名敏感性皮肤志愿者服用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配方饮品连续8周,在基线、第4周、第8周评估皮肤敏感性症状,测量皮肤状况。结果:在第4周、第8周,受试者自我报告中的皮肤瘙痒、... 目的:考察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饮品对敏感性皮肤人群的作用。方法:34名敏感性皮肤志愿者服用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配方饮品连续8周,在基线、第4周、第8周评估皮肤敏感性症状,测量皮肤状况。结果:在第4周、第8周,受试者自我报告中的皮肤瘙痒、灼热、疼痛、紧绷评分均显著下降;皮肤仪器测量显示,与基础值相比,第4周、第8周志愿者皮肤色差a*值分别下降了9.4%、10.8%,皮肤水合度增加了21.7%、38.2%,皮脂下降了19.6%、28.2%,经皮水分流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下降了30.9%、35.7%,皮肤粗糙度Ra值降低了3.5%、6.5%,皮肤弹性增加了3.6%、4.7%,皱纹评分减少了15.4%、22.4%,紫质评分减少了6.6%、18.1%,除皮脂外,其他检测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且各指标改善程度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结论:绣球菌胶原蛋白肽饮品能改善敏感性皮肤症状和提高皮肤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胶原蛋白肽 皮肤屏障功能 皮肤 水合度 经皮水分流失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生物转化及其隐蔽型毒素的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语谦 潘药银 +1 位作者 刘晨迪 杨继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81-289,共9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粮食作物中由于霉变产生的分布最为广泛、影响较大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DON在植物、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形成各种隐蔽型毒素,且这些生物转化往往并不彻底,使中毒症状更加复杂,从而增...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粮食作物中由于霉变产生的分布最为广泛、影响较大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DON在植物、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形成各种隐蔽型毒素,且这些生物转化往往并不彻底,使中毒症状更加复杂,从而增加了粮食及其副产品的风险。本文主要综述各类生物对DON的转化模式及其对所形成的隐蔽型毒素类型、分布及毒性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今后DON及其隐蔽型毒素的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植物转化 微生物降解 体内代谢 隐蔽型真菌毒素
下载PDF
呕吐毒素降解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唐语谦 刘晨迪 +1 位作者 潘药银 杨继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呕吐毒素在玉米、小麦和大麦等谷物和禽畜饲料中检出率很高,是污染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去除呕吐毒素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生物降解法因具有高效、对环境友好和特异性... 呕吐毒素在玉米、小麦和大麦等谷物和禽畜饲料中检出率很高,是污染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去除呕吐毒素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生物降解法因具有高效、对环境友好和特异性强等优势而广受关注。作者概述了生物降解呕吐毒素的方法,重点总结了降解菌株的种类、降解酶及其基因,并且阐述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生物降解 降解菌株
下载PDF
神经酰胺功能物质在舒缓修护性能化妆品中的应用
8
作者 邓燕柠 陆丽杰 +3 位作者 吴丹清 黄始茵 伦建华 陈文珊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试验通过斑马鱼试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研究了含质量分数0.5%神经酰胺功能物质乳霜的舒缓、修护功效。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0.5%神经酰胺功能物质的乳霜可显著抑制斑马鱼中性粒细胞数量、促进尾鳍面积修复;结合人体功效评价的组胺建模舒... 试验通过斑马鱼试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研究了含质量分数0.5%神经酰胺功能物质乳霜的舒缓、修护功效。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0.5%神经酰胺功能物质的乳霜可显著抑制斑马鱼中性粒细胞数量、促进尾鳍面积修复;结合人体功效评价的组胺建模舒缓试验、SLS斑贴损伤模拟试验及人体保湿功效评价试验结果,含质量分数0.5%神经酰胺功能物质的乳霜可舒缓人体皮肤应激后产生的瘙痒与红斑,并显著提升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和降低经皮水分流失。上述结果提示含质量分数0.5%神经酰胺功能物质的乳霜具有一定的舒缓、修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 修护 舒缓 敏感 组胺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9
作者 赵静 谢晓洁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76-81,共6页
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其学习效果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标尺,体现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的测量、政治性的落实与价值性的实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存在知识测评单一化、情感测评主... 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其学习效果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标尺,体现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的测量、政治性的落实与价值性的实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存在知识测评单一化、情感测评主观性与内在测评模糊化的问题,需要实行知行合一的效果评价方式、采用数量化的外部指标进行评价与量表式的心理测量,以达到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操作性评价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交联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区晓阳 曾英杰 +4 位作者 彭飞 倪子富 熊隽 宗敏华 娄文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0,共8页
碱性蛋白酶在食品、医药、酿造、丝绸、皮革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备了碱性蛋白酶交联体,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90%叔丁醇作为沉淀剂,沉淀时间为15min,交联剂浓度为33mmol/L,交联时间为6h),交联酶的酶活回收率... 碱性蛋白酶在食品、医药、酿造、丝绸、皮革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备了碱性蛋白酶交联体,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90%叔丁醇作为沉淀剂,沉淀时间为15min,交联剂浓度为33mmol/L,交联时间为6h),交联酶的酶活回收率为22.6%。与游离酶相比,交联酶的最适pH值向碱性方向变化,由7.5变为8.0,最适温度由60℃变成65℃。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交联酶对酪蛋白的催化水解能力(4.3min-1)比游离酶(3.7min-1)更高。尽管交联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9.8mg/(mL·min))低于游离酶(13.3mg/(mL·min)),但交联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2.3mg/mL)比游离酶(3.6mg/mL)有所增加,而且其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重复使用5和8批次后,交联酶还能保持82.5%和56.5%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无载体固定化 交联酶聚集体 酶学性质 重复使用稳定性
下载PDF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星汶 徐晓飞 +4 位作者 刘玮 赵云鹏 张尚微 沈艺楠 杨继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178,共7页
真菌多糖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且生物活性广泛。茯苓多糖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菌核,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能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功能活性、作用... 真菌多糖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且生物活性广泛。茯苓多糖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菌核,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能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功能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安全性研究进展,最后对茯苓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提取工艺 功能活性 构效关系 安全性研究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冯燕茹 刘玮 杨继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3期67-74,共8页
目的:研究分子量对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化得到了一种取代度为0.90±0.007的羧甲基茯苓多糖(CMP-1),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CMP-1的分子量为60.9×10~4u。利用H_2O_2对其进行氧化降解后,得到... 目的:研究分子量对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化得到了一种取代度为0.90±0.007的羧甲基茯苓多糖(CMP-1),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CMP-1的分子量为60.9×10~4u。利用H_2O_2对其进行氧化降解后,得到了分子量分别为10.7×10~4 u、3.22×10~4 u和1.09×10~4 u左右的降解产物CMP-1-1,CMP-1-2和CMP-1-3。应用铁氰化钾还原法、DPPH自由基测定法和Fenton法来测定CMP-1及其低分子量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性。结果:随着分子量的降低,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增强,并且多糖对Fe^(3+)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其中CMP-1-3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羧甲基茯苓多糖作为一种成分单一的多糖,其分子量的降低能有效地增强其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降解 分子量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浑浊红球菌PD630对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阴佳璐 唐语谦 +1 位作者 任杰 杨继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2期39-46,共8页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食品和饲料中污染最为严重且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之一,对人和动物具有肝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B1污染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测定了浑浊红球菌PD630降解AFB1的能力,研究了菌株接种量...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食品和饲料中污染最为严重且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之一,对人和动物具有肝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B1污染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测定了浑浊红球菌PD630降解AFB1的能力,研究了菌株接种量及培养基初始AFB1浓度对降解的影响,同时对PD630菌株降解AFB1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实验表明,浑浊红球菌PD630在AFB1终浓度为0.4μg/mL的培养基培养72h后,AFB1的降解率可高达93.24%,AFB1对浑浊红球菌PD630菌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AFB1的降解效果与菌株接种量及培养基初始AFB1浓度密切相关。浑浊红球菌PD630培养上清液的降解率为81.67%,而细胞内提取物降解率仅为9.82%,说明降解活性成分是由菌株分泌到胞外的,并且上清液具有优秀的耐热性,热处理后仍然可以保持高降解活性。浑浊红球菌PD630易于适应各种生存环境,作为生物降解污染物和合成生物能源的潜力菌株,可以成为食品和饲料工业中AFB1解毒的优秀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浑浊红球菌 生物降解 生物脱毒
下载PDF
中药渣制备发酵饲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晓燕 任杰 +2 位作者 葛亚中 刘瑜彬 杨继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1期41-44,共4页
以药食同源中药渣为试验材料,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中药渣转变为可在养殖行业使用的发酵饲料,实现中药渣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结果表明,中药渣制备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外源添加15%~20%蔗糖,按照0.5‰~5‰的接种量(混合菌剂,包括... 以药食同源中药渣为试验材料,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中药渣转变为可在养殖行业使用的发酵饲料,实现中药渣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结果表明,中药渣制备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外源添加15%~20%蔗糖,按照0.5‰~5‰的接种量(混合菌剂,包括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安琪啤酒酵母),与高湿药渣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25~37℃)密闭发酵2d后即可使用或长期存放。发酵过程及密闭存放过程中(1~60d)未出现明显的染霉菌等杂菌的情况。中药渣经过发酵,降低了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同时增加了粗蛋白、各种有机酸等有益成分的含量,可作为发酵饲料在养殖行业中部分替代普通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混合菌种 发酵饲料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云鹏 徐晓飞 +3 位作者 刘星汶 张尚微 沈艺楠 杨继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2期112-116,共5页
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食品中甲醛源自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添加。因此,准确定量食品中甲醛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食品中甲醛检测方法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色谱法、荧光法等。由于食品种类多样,干扰... 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食品中甲醛源自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添加。因此,准确定量食品中甲醛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食品中甲醛检测方法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色谱法、荧光法等。由于食品种类多样,干扰因素复杂,不同的甲醛检测方法适用条件差异很大。综述了食品中甲醛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快速、准确的食品中甲醛定性和定量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检测方法 食品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荔枝皮原花青素及其高聚体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兆雯 杨继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为提高荔枝皮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和进一步阐明其高聚体组成,本文以糯米糍荔枝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荔枝皮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proanthocyanidins,LPC),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条件,将分离所得的高聚原花青素(litchi per... 为提高荔枝皮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和进一步阐明其高聚体组成,本文以糯米糍荔枝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荔枝皮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proanthocyanidins,LPC),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条件,将分离所得的高聚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polymeric proanthocyanidins,LPPC)用薄层层析色谱(TLC)初步定性,然后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07W,时间17min,温度46℃,料液比1∶31g/mL,额定超声频率50kHz,优化后得率为8.10%;LPPC以四至六聚体为主,检测到最高聚体为十二聚体,没食子酸酰化程度低且富含A型键,由检测结果可见,各聚合度LPPC至少含有一种含A型键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皮 原花青素 超声-微波协同法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结构表征
下载PDF
霉菌毒素的生物脱除方法及机理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玮 徐晓飞 +1 位作者 任杰 杨继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7-282,288,共7页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易污染食物与饲料,危及人畜健康。长期暴露在霉菌毒素中会导致肝肾损伤、癌变、畸形和免疫抑制等问题。霉菌毒素的脱除已成为研究热点,脱除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特异...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易污染食物与饲料,危及人畜健康。长期暴露在霉菌毒素中会导致肝肾损伤、癌变、畸形和免疫抑制等问题。霉菌毒素的脱除已成为研究热点,脱除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特异降解、反应温和等特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脱除霉菌毒素的新进展,阐述了以微生物为手段对各种霉菌毒素的脱除效果、脱除/降解机理与特点,最后展望了生物脱毒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生物脱除 脱毒机理 特异降解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维生素C和钙软糖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晓飞 钟浩权 +2 位作者 刘玮 夏晚霞 杨继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88,274,共7页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对钙软糖和维生素C软糖功效成分的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对软糖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膳食成分对软糖功效成分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C软糖和钙软糖的崩解时限分别为155 min和22 min;维生素C软糖...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对钙软糖和维生素C软糖功效成分的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对软糖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膳食成分对软糖功效成分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C软糖和钙软糖的崩解时限分别为155 min和22 min;维生素C软糖功效成分,在2 h内逐步释放,2 h其功效成分释放93.6%,钙软糖功效成分30 min内释放率接近100%。微观结构显示,两种软糖胶体都呈现基本的胶体网状结构,但网络结构的形态并不相同。维生素C软糖的释放动力以Higuchi的拟合效果最好,符合骨架缓释制剂释放规律,而钙软糖则以一级动力拟合最佳。此外,胃液含5%淀粉会减缓维生素C软糖中功效成分的释放,而其它膳食成分对其释放无显著影响,钙软糖在模拟胃液中的消化释放特性不受膳食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片剂和硬胶囊剂相比,软糖的崩解时间和消化释放速度均较缓慢,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食品 体外模拟 消化 崩解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废电木粉填充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晴 胡青宇 +2 位作者 潘梓豪 刘伟 马文石 《中国胶粘剂》 CAS 2022年第12期8-14,共7页
开展了废电木粉填充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首先将废旧电木板粉碎球磨制备为废旧电木粉(SBP),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SBP进行表面处理,再将其作为功能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EP),并对SBP/EP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开展了废电木粉填充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首先将废旧电木板粉碎球磨制备为废旧电木粉(SBP),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SBP进行表面处理,再将其作为功能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EP),并对SBP/EP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KH-550改性可使SBP与EP的界面相容性更好,且当复合材料中w(KH550-SBP)=2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59.2 MPa,弯曲强度为92.59 MPa,弯曲模量为3029.7 MPa,冲击强度为13.19 kJ/m^(2),较纯环氧树脂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略有降低,但其热力学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SBP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残余质量,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刚性,且玻璃化转变温度(Tg)得到提升,并使其有更好的耐热变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木粉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玉米淀粉残渣中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与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高发 张俊浩 +2 位作者 张登辉 杨继国 郭新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116,共5页
研究通过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提取玉米淀粉残渣中的油脂,再将提取出的油脂经过预酯化过程、醇解过程,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在玉米淀粉残渣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过程中,适宜条件为提取温度40℃、每次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2、提取... 研究通过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提取玉米淀粉残渣中的油脂,再将提取出的油脂经过预酯化过程、醇解过程,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在玉米淀粉残渣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过程中,适宜条件为提取温度40℃、每次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2、提取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油脂得率为46.68%;预酯化过程的适宜条件:在真空条件下,反应温度190℃,甘油添加量为理论添加量的175%,催化剂用量为油脂质量的2%,反应时间3 h;经预酯化处理后进一步醇解得到生物柴油,醇解反应的脂肪酸甲酯产率为9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残渣油脂 亚临界流体提取 预酯化 生物柴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