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星歌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廖文 文小武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
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践行立德树人,把握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确立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先导的课程目标,依托办学理念与区域特色资源,创新研发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星歌课程... 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践行立德树人,把握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确立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先导的课程目标,依托办学理念与区域特色资源,创新研发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星歌课程”,通过跨学科整合、研学体验、家庭实践凸显对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支持,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素养 校本课程 星歌课程
下载PDF
培根育魂,促名师专业成长——华南师范大学中原名师培育基地之设计与行动
2
作者 陈燕 王红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3年第5期18-19,共2页
中原名师培育项目是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的摇篮。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层面来看,这些历经层层选拔、经验丰富的名师都是专家型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专业影响力。如何培育这些名师?名师专业发展之“根”在哪儿?自2021年成... 中原名师培育项目是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的摇篮。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层面来看,这些历经层层选拔、经验丰富的名师都是专家型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专业影响力。如何培育这些名师?名师专业发展之“根”在哪儿?自2021年成功申报中原名师培育基地以来,华南师范大学培育基地从名师的胜任力特征和未来专业发展需求入手,基于教师学习理论深度探索,设计形成了适合名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主题课程、特色形式等,全方位助力这批中原名师的综合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师范大学 专家型教师 培育基地 社会声望 主题课程 名师培育 专业影响力 理论深度
下载PDF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共育新时代大国良师--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暨2018年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年会综述 被引量:16
3
作者 童汝根 刘妍 张云婷 《教师发展研究》 2018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2018年11月23日至24日,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暨2018年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新时代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 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2018年11月23日至24日,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暨2018年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新时代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教师教育体系重塑和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师范类专业认证与师范专业建设、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等问题进行重点研讨,共议教师职前培养4年与教师职后发展40年,目的在于探索形成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培训 教师发展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探索
4
作者 朱雨思 刘文森 童宏保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35-40,共6页
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探索阶段,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力推动我国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文献研究与调查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诉求、数字化时代需求、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等共同驱... 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探索阶段,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力推动我国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文献研究与调查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诉求、数字化时代需求、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等共同驱使着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此外,在后疫情环境为其转型创造便利的同时,在职教师也面临着数字鸿沟等困境。为推进教师教育数字化顺利转型,需要探索干预措施,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构建理论框架,指导转型推进方向;以实践为指向,发展转型试点项目;完善测评体系,引领转型阶段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师教育 教育变革
下载PDF
“新师范”建设:打造校地协同伙伴关系——以华南师范大学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红 夏瑞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新师范”建设是广东省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行动,其中,构建有效的校地协同伙伴关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华南师范大学在该行动中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实践探索为案例,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五维嵌入”的构建机理... “新师范”建设是广东省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行动,其中,构建有效的校地协同伙伴关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华南师范大学在该行动中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实践探索为案例,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五维嵌入”的构建机理。“新师范”建设高校要打造校地协同伙伴关系,应在结构嵌入上形成发展共同体,组织与推动人员互聘以链接信息、资源和利益相关者;在政治嵌入上通过签订具有契约性质的合作协议筑牢校地政治关系;在文化嵌入上融独创理念于培训和打造品牌文化论坛以实现先进文化传播和分享;在业务嵌入上以具有标识性的独特模式创新整合校地资源和优势进入各方主导的教育业务供应链;在技术嵌入上通过传递与应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以满足地方教师教育智能化需要并为校地教育合作过程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建设 校地协同 教师教育 嵌入
原文传递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历史逻辑、时代要求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建平 曾姝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事业,并领导教师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经过百年奋斗,我国教师教育在目标定位、层次结构及教育模式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教师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当代使命。面对中国式教师教育现... 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事业,并领导教师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经过百年奋斗,我国教师教育在目标定位、层次结构及教育模式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教师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当代使命。面对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任务,应不断提升新时代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回应新时代中国式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应当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经验,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教师教育“立交桥”,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完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城乡教师一体化模式,实现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中学者的“陪伴式引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红 白宏太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8期33-39,共7页
教师培训中高校学者是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力量,但在实践中学者常陷入“角色困境”,专业引领作用受到局限,理论与实践的隔膜未能有效突破。深入分析学者陷入“角色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着眼于学者与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理解、角色... 教师培训中高校学者是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力量,但在实践中学者常陷入“角色困境”,专业引领作用受到局限,理论与实践的隔膜未能有效突破。深入分析学者陷入“角色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着眼于学者与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理解、角色定位、空间重构以及精神陪伴,更全面地认识学者的价值与贡献,构建学者对中小学教师“陪伴式引领”的理念及行为模型,是破解理论引领与实践落地相互割裂的瓶颈问题的关键。“陪伴式引领”以学习型组织理论、道德领导理论以及“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建构以倾听(Listen)、赋责(Oblige)、走访(Visit)、共历(Experience)为核心要素的“LOVE行为模型”,并通过“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营造中小学教师与高校学者共创共生的培训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高校学者 陪伴式引领 LOVE行为模型
原文传递
“目的适切性”:师范类专业认证何以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的转变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红 罗小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0,205,共11页
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对教师教育课程起着统领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国以往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是"知识本位"的质量观,虽有助于师范生夯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功底,但较少考虑师范生... 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对教师教育课程起着统领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国以往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是"知识本位"的质量观,虽有助于师范生夯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功底,但较少考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难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能力的需求。师范类专业认证推动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向"目的适切性"发展。在这一质量观指导下,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实践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梳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政策文件,有助于深入理解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从"知识本位"向"目的适切性"转变的潜在趋势及其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目的适切性 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师教育质量观的演变、问题及策略
9
作者 王红 闫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3,207,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师教育质量观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合需要性质量观、合发展性质量观的不同阶段,其演进在质量目标、关注焦点、思维方式等层面呈现出从合格到卓越、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的特点。教师教育质量观在演进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师教育质量观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合需要性质量观、合发展性质量观的不同阶段,其演进在质量目标、关注焦点、思维方式等层面呈现出从合格到卓越、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的特点。教师教育质量观在演进过程中表征出一些问题,一是师范性观念弱化,陷入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二是本土性观念不强,难以彰显中国特色;三是靶向性观念不足,无法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对于教师教育质量观在演进过程中表征出的问题,需要变革教师教育观念,回归教师教育本体,重新审视与思考教师教育的师范性要求;转换认识,辩证理解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澄清教师教育的存在价值,切实构建指向基础教育服务贡献的教师教育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质量观 基础教育 教师教育质量
下载PDF
师范教育与教师培训并举:教师教育的体系变化与“双重心”模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红 张云婷 《教师发展研究》 2019年第3期62-72,共11页
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对教师的能力素质、功能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职前师范教育为重心的教师培养传统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教师培育由以职前培养为主的“单重心”模式演变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重... 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对教师的能力素质、功能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职前师范教育为重心的教师培养传统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教师培育由以职前培养为主的“单重心”模式演变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重的“双重心”模式。“双重心”模式不仅体现在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这一概念的迭代上,更体现在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体系的变化上。教师培训在教师培育与成长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凸显及在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中学术地位的提升,使教师教育从学科理论到实践体系均表现出“双重心”的特征,这也是多年来呼吁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教育 教师培训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政策感知、职业认同与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
11
作者 王建平 张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共10页
教师对交流轮岗政策的遵从意愿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成效。为探析政策感知、职业认同是否及如何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比分析1487份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师整体上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处于中... 教师对交流轮岗政策的遵从意愿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成效。为探析政策感知、职业认同是否及如何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比分析1487份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师整体上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政策感知、职业认同对政策遵从呈多通道的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政策感知方面,政策了解和认可程度高的教师更倾向于遵从交流轮岗政策;职业认同方面,工作回报、角色价值和工作成就感对政策遵从有正相关性,而工作保障和工作氛围则对政策遵从有负相关性。深入分析后认为: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氛围可能强化了教师对稳定性的期望,减少了对人事变革的接受度,进而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感知 职业认同 政策遵从 交流轮岗政策
下载PDF
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目标倒推范式建构
12
作者 王红 张云婷 张倩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的信念,决定了科学研究与实践者的内在理念及外在行为。我国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由于缺乏范式引领,导致了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不相对应、课程内容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课程形式重理论学习轻行为转变等现象。根据范...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的信念,决定了科学研究与实践者的内在理念及外在行为。我国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由于缺乏范式引领,导致了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不相对应、课程内容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课程形式重理论学习轻行为转变等现象。根据范式理论,从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人工范式等由内至外的层面构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范式,以胜任特征理论为形而上学层面的理念引领,目标倒推为社会规则层面的设计原则,差距培训包为操作层面的设计工具,旨在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性指引,规范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课程设计 范式 胜任特征理论 目标倒推
下载PDF
AI时代,中小学教师如何调适角色
13
作者 左璜 武敏玉 《师道(人文)》 2025年第4期11-13,共3页
当前,AI的迅猛发展正深刻而全面地渗入教育的世界,推动着教育的系统性重构:教育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体系则逐步打破学科壁垒向综合化、实践化演变,AI工具的应用正推动着教学场景的虚实融合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核... 当前,AI的迅猛发展正深刻而全面地渗入教育的世界,推动着教育的系统性重构:教育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体系则逐步打破学科壁垒向综合化、实践化演变,AI工具的应用正推动着教学场景的虚实融合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核心的教师角色重构已成必然。很显然,当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彰显其优秀的类人智能水平并逐渐渗透进入教育生活中时,我们的教师有必要立刻做出响应,并迅速调适我们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生成式人工智能 角色调适 教育重构 教师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的精准定位与高效执行策略——基于PMC指数模型分析
14
作者 童宏保 熊宇彪 《教育评论》 2025年第4期24-41,共18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作为促进乡村学校师资配给的关键举措,其有效性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研究运用文本挖掘与内容分析法,通过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模型指标设计方法,构建了“目标导向—实施路径—成效评估”的三维分析模型,...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作为促进乡村学校师资配给的关键举措,其有效性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研究运用文本挖掘与内容分析法,通过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模型指标设计方法,构建了“目标导向—实施路径—成效评估”的三维分析模型,对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在内容、时效设定、目标、重点、激励措施及受体范围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差异性和优化空间。不同地区在政策设计与实施上各具特色,地域性差异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要打造全周期“激励生态”、构建公费师范生全程支持体系、增强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并加强省际政策交流与借鉴,以促进政策的优化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PMC指数模型 政策评价 量化研究
下载PDF
多中心治理视域下高质量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童汝根 林丽思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目前存在教师来源渠道受限,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充足;教师教育层次失衡,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衔接不到位;治理体系结构不健全,治理主体单一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探讨国际职...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目前存在教师来源渠道受限,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充足;教师教育层次失衡,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衔接不到位;治理体系结构不健全,治理主体单一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探讨国际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举措的基础上,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创建多渠道、灵活的职教教师供给体系;建设一体化、开放化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健全多元化、数字化的职教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建立公平的、可持续的职教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教育体系 高质量 多中心治理理论
下载PDF
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理性反思与专业表达
16
作者 陈洪义 陈燕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教育写作是以实践导向为价值特征的适切性学术表达,具有传递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的意义,能够帮助教师更深入系统地表达教育见解和观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写作应倡导“我手写我行”“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心”,以体现... 教育写作是以实践导向为价值特征的适切性学术表达,具有传递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的意义,能够帮助教师更深入系统地表达教育见解和观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写作应倡导“我手写我行”“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心”,以体现教师个体观点与社会影响的理性关联。要提升教育写作水平,教师应摆脱自我设限,尝试自我倒逼,加强自我积累,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为恰当,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写作 教师发展 教师教育生活
下载PDF
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测评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前瞻
17
作者 朱雨思 左璜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已有研究证明,发展教师的社会与情感素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意义重大,而测评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是深化这一领域研究的关键点。对已有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的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关于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的内涵结构,目前存在三种取向:学习取... 已有研究证明,发展教师的社会与情感素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意义重大,而测评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是深化这一领域研究的关键点。对已有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的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关于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的内涵结构,目前存在三种取向:学习取向、行动取向、情绪取向。基于三种不同取向,也形成了相应的测评工具,总体以问卷和量表为主。测评方法通常以量化研究进行,通过自我报告测量获取数据。展望未来,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的测评研究可朝着构建本土化的测评理论框架、推进测评工具的整合化、优化和创新测评方法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社会与情感素养 学习取向 行动取向 情绪取向 测评工具
下载PDF
区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测评体系研究--以经济特区的教育大区A区为例
18
作者 潘梅芳 陈寒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11期84-89,共6页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基石,监测评价是指引和检验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现行评价大多存在价值导向偏误、主体单一、内容僵化等问题,导致评价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基石,监测评价是指引和检验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现行评价大多存在价值导向偏误、主体单一、内容僵化等问题,导致评价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为此,本研究先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进行价值定位,运用CIPP评价模式拟定指标框架,然后对测评体系主体和对象等进行研究设计,再在实施应用中不断完成体系研究,旨在以评促青年教师发展,并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测评体系
下载PDF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何以培育与发展——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的研究
19
作者 邓同欢 艾嘉欣 郑海燕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3期53-60,共8页
乡村教师作为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其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研究,共梳理出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40篇主要实证研究文献,... 乡村教师作为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其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研究,共梳理出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40篇主要实证研究文献,对此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文献刊载、对象来源和研究设计等三个维度描述了实证研究文献发表的基本情况;其次,从框架构成、现状归纳和路径对策等三个方面评述了文献的研究状况;最后,依据对文献的整体归纳,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方法层面和价值层面展望了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实证研究的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数字素养 研究趋势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下载PDF
整体性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系统谋划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红 罗小丹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历经百年艰难探索提出的新时代国家命题,指向中国社会各领域全方位的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高质量教师教育作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事关...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历经百年艰难探索提出的新时代国家命题,指向中国社会各领域全方位的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高质量教师教育作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事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步伐。教师教育改革要抓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契机,从整体性建设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出发,系统谋划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进而强力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思辨,而应以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标准为抓手,在充分挖掘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内涵的同时,发挥标准的监督导向作用,以指引和倒逼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