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2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T国际认证项目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游丽君 李晓玺 +3 位作者 陈谷 刘冬梅 赵振刚 韩忠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6期98-100,103,共4页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校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的工作重心之一。为此,借鉴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更好地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之一。IFT国际本科认证课程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具有...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校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的工作重心之一。为此,借鉴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更好地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之一。IFT国际本科认证课程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食品行业认证课程项目。简要介绍了该课程认证项目,并讨论其对高校本科教学中思维方式、课程改革理念、课程设置理念、学生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的启示,旨在为更好地培养"三创""三有"人才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IFT认证 课程改革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食品科学的发展动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志英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4年第1期4-5,共2页
食品科学是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与当代生物工程相交叉,彼此关系紧密.食品是人类赖于绵繁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民以食为天”。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发展 生物技术 酶学
下载PDF
交叉融合探索性实验在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琳 杨丽 《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优质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为新设立的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开设不同功效成分软胶囊生产和质量检测实验课。该课程为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融合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优质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为新设立的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开设不同功效成分软胶囊生产和质量检测实验课。该课程为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融合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合作,包括设计配方、生产、包装、质量检测和撰写报告。实验内容贴合日常保健和健康,涵盖知识点多,可操作性强,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培养综合能力。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学生认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健康 探索性实验 软胶囊 蜂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阿斯巴甜风波”的科学问题与法律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建仙 黄寿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1公众焦点:阿斯巴甜风波再起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将阿斯巴甜Aspartame列入“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列在2B类致癌物名单中。而在同一天,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世界食品... 1公众焦点:阿斯巴甜风波再起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将阿斯巴甜Aspartame列入“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列在2B类致癌物名单中。而在同一天,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世界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宣布:维持阿斯巴甜原风险评估结论,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阿斯巴甜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粮农组织 阿斯巴甜 食品添加剂 ASPARTAME FAO 致癌物 健康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17β-雌二醇
5
作者 韦庆益 林轩然 +2 位作者 张佩瑶 孙大文 蒲洪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8-376,共9页
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以及适配体对靶标的特异性亲和能力构建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优化条件下(AuNPs粒径39 nm、AuNPs添加量... 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以及适配体对靶标的特异性亲和能力构建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优化条件下(AuNPs粒径39 nm、AuNPs添加量200μL、猝灭时间20 min、荧光恢复时间60 min),该传感器的荧光恢复程度与E2浓度(2×10^(-5)~2×10^(-9)mol/L)的对数值符合线性关系y=58.50x+558.95,决定系数R^(2)为0.992,得到E2检出限为3.4×10^(-10)mol/L。最后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牛奶和环境水样中E2的加标检测,得到良好的回收率89.67%~113.36%,展现出实际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金纳米粒子 17Β-雌二醇 适配体传感器 牛奶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植物乳杆菌及其发酵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婉诗 刘欣桐 +6 位作者 麦婉 赖淑琴 陈小榕 刘冬梅 曾新安 汪跃华 黄燕燕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6-385,共10页
植物乳杆菌作为公认普遍安全的微生物,其具有免疫、抗氧化、降胆固醇、降解亚硝酸盐、抑菌、吸附重金属等功能,在发酵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化,加快了益生菌的研究向定量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发... 植物乳杆菌作为公认普遍安全的微生物,其具有免疫、抗氧化、降胆固醇、降解亚硝酸盐、抑菌、吸附重金属等功能,在发酵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化,加快了益生菌的研究向定量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发现益生菌在遗传水平上的特征。该研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技术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植物乳杆菌研究进展及其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综合利用组学技术,可从遗传、表达、代谢等多个方面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地研究,以期为植物乳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基因组学 比较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滕晖 曾新安 蔡锦林 《现代食品》 2016年第3期7-10,共4页
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通过发酵工程,才能使基因工程或者细胞工程获得的特殊性状的细菌实现工业化生产,最终获得生物技术的生产效益和经济价值,即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基础。发酵技术虽然古老,但是由于现代物技... 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通过发酵工程,才能使基因工程或者细胞工程获得的特殊性状的细菌实现工业化生产,最终获得生物技术的生产效益和经济价值,即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基础。发酵技术虽然古老,但是由于现代物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使传统的发酵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微生物发酵制品的品种不断增加。基于此,简要综述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食品领域 应用
下载PDF
食品中D-氨基酸的形成机制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立 徐飘 任娇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6-267,共12页
自然界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其他19种氨基酸均具有两个互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D型和L型)。传统观点认为L-氨基酸是参与生命活动的主体,而D-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及生理活性未被重视。随着氨基酸手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从... 自然界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其他19种氨基酸均具有两个互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D型和L型)。传统观点认为L-氨基酸是参与生命活动的主体,而D-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及生理活性未被重视。随着氨基酸手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发现大量D-氨基酸及含有D-氨基酸的生物活性肽。D-氨基酸具备独特的生理活性,主要表现在神经信号传导、激素调节、抗菌、免疫调节等方面。日常膳食是人体D-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其为人类日均提供约100 mg D-氨基酸。食品中的D-氨基酸主要在发酵、高温及一定的pH值等加工条件下产生,少量来自食品原料本身。目前市场上已开始出现以D-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新兴功能性食品,其蕴含的巨大潜力仍有待深入挖掘,并有望成为未来新型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酸 手性氨基酸 消旋 加工条件 生理功能 功能性食品
下载PDF
烘焙食品健康与营养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季杏迪 金冬冬 +3 位作者 曾繁濠 潘振辉 黄灿庆 王兆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3-410,共8页
烘焙食品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其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特点不符合人们对健康膳食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配方改良赋予烘焙食品营养均衡和保健的功能,从而促进我国烘焙产业升级。本文提出烘焙食品的营养缺陷... 烘焙食品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其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特点不符合人们对健康膳食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配方改良赋予烘焙食品营养均衡和保健的功能,从而促进我国烘焙产业升级。本文提出烘焙食品的营养缺陷健康安全风险,分析实施烘焙食品的减脂、减糖、减盐和营养功能强化策略所面临的技术瓶颈,探讨在健康烘焙食品中优化营养标签、补充健康因子的可行性,展望未来烘焙食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为新型健康烘焙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烘焙食品 配方改良 减控策略 营养强化
下载PDF
数字PCR法在食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宏博 蔡永洪 +5 位作者 李月玥 黄满英 张力玲 马婷婷 胡松青 胡良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2-478,共7页
食品检测标准物质是保证食品检测量值溯源性、互认性和准确性的测量标准,其研制需要精准的定值方法。数字PCR法是灵敏、准确和抗基质干扰强的核酸绝对定量方法,已在医疗诊断、转基因检测和动物疫病检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数字PCR法... 食品检测标准物质是保证食品检测量值溯源性、互认性和准确性的测量标准,其研制需要精准的定值方法。数字PCR法是灵敏、准确和抗基质干扰强的核酸绝对定量方法,已在医疗诊断、转基因检测和动物疫病检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数字PCR法进行介绍,综述其在转基因食品检测、动植物源性分析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标准物质研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检测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食品检测 标准物质 数字PCR
下载PDF
三类传统发酵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状况研究
11
作者 冼佳露 李理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7,共5页
为探究辣椒酱、酸汤、毛豆腐三类传统发酵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污染状况,采用国标GB 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方法测定样品的污染菌数及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 为探究辣椒酱、酸汤、毛豆腐三类传统发酵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污染状况,采用国标GB 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方法测定样品的污染菌数及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探究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谱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辣椒酱及4个酸汤样品的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均为100%,菌数在3.6~460 MPN/g之间。而7个毛豆腐的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28.57%,其中2个夏季样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数>7 lg(CFU/g),5个秋季样品未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差异可能与气温变化、运输方式有关,需要实地采样并进行季节性分析。从三类样品中分离的94个菌株均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生理生化特征,毒力基因均为腹泻型,且菌株多样性与样品差异性有关。综上,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特性具有明显的样品差异性,可能与发酵食品的原料、发酵工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蜡样芽孢杆菌 检出率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常用食品乳化剂对复合骨汤乳化稳定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张立彦 杜晓婷 +1 位作者 杨杨 张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以稳定系数R值、平均粒径D[4,3]及粒径分布系数PDI、Zeta电位和乳液黏度为指标,探究了不同食品乳化剂(蔗糖酯、单甘酯、吐温80、大豆卵磷脂和酪蛋白酸钠)及其添加量对复合骨汤乳化稳定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复合骨汤相比,添加... 以稳定系数R值、平均粒径D[4,3]及粒径分布系数PDI、Zeta电位和乳液黏度为指标,探究了不同食品乳化剂(蔗糖酯、单甘酯、吐温80、大豆卵磷脂和酪蛋白酸钠)及其添加量对复合骨汤乳化稳定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复合骨汤相比,添加乳化剂后复合骨汤乳液的稳定性都得到显著提高(P<0.05);5种乳化剂的最佳乳化效果添加浓度分别为蔗糖酯2.5%、单甘酯2.5%、吐温800.5%、大豆卵磷脂2.5%、酪蛋白酸钠2.0%;不同乳化剂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和机制不同,优劣次序为吐温80>大豆卵磷脂>蔗糖酯>单甘酯>酪蛋白酸钠;结合乳液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结果,复合骨汤中分别添加2.5%蔗糖酯和1.5%大豆卵磷脂时稳定性和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骨汤 乳液 乳化剂 乳化稳定性
下载PDF
瞄准需求搭平台 创新服务促发展——广东省食品学会科技服务站建设成效综述
13
作者 彭红梅 李汴生 《学会》 2023年第7期61-63,共3页
学会名片广东省食品学会成立于1983年,由全省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与食品工业有关的科技工作者,食品行业及相关单位自愿结合而成。学会旨在团结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促进食品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学会名片广东省食品学会成立于1983年,由全省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与食品工业有关的科技工作者,食品行业及相关单位自愿结合而成。学会旨在团结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促进食品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促进食品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促进食品科技人才的成长和素质技能的提高,维护食品科技工作者的权益,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服务;加强团体自身建设,为推动广东省食品科技事业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技术 食品科技 科技工作者 服务站建设 食品工业 自愿结合 可持续发展 食品行业
下载PDF
碳水化合物食品血糖生成指数值体外、体内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怀槟 彭星光 +1 位作者 刘宏生 余稳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07-417,共11页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评估碳水化合物食品餐后血糖反应的关键指标。低GI饮食不仅能帮助控制食欲和延缓饥饿,有助于控制体质量,更能改善糖尿病人的葡萄糖和脂质水平。开发低GI食品已成为国内外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当...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评估碳水化合物食品餐后血糖反应的关键指标。低GI饮食不仅能帮助控制食欲和延缓饥饿,有助于控制体质量,更能改善糖尿病人的葡萄糖和脂质水平。开发低GI食品已成为国内外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当前,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出台的人体规范测试ISO 26642:2010是各国家/地区测试食品GI值的“金标准”。但人体测试存在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影响明显、费用昂贵、耗时长且受伦理道德约束等缺点,不适合高通量食品GI值测试。为此研究者们又陆续开发了各种体外模型来预测食品GI值。本文重点讨论了当前可预测食品GI值的各种体外、体内方法,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及今后发展的着力点,旨在为低GI食品研发与推广提供新的思路和具有参考意义的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生成指数 碳水化合物 淀粉 检测 体外消化
下载PDF
生物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5
作者 彭志英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1992年第3期1-1,26,共2页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其发展引人注目,不仅在医药,化工、农业、环保等部门已得到有效的应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传统的食品加工,有赖于生物技术进行改造,才能有效地提高食品质量和...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其发展引人注目,不仅在医药,化工、农业、环保等部门已得到有效的应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传统的食品加工,有赖于生物技术进行改造,才能有效地提高食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食品工业 应用
下载PDF
化橘红在药品和食品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梁一柱 陈梅萍 +2 位作者 胡珍才 陈美桢 李丽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8期234-239,共6页
对近年来化橘红在药品和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充分挖掘其价值,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化橘红提供参考依据。在药品领域,收集总结近年来以化橘红为君药的中成药,以药品样式为主要分类指标,将其归为丸类、颗粒类、煎膏类、糖浆类... 对近年来化橘红在药品和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充分挖掘其价值,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化橘红提供参考依据。在药品领域,收集总结近年来以化橘红为君药的中成药,以药品样式为主要分类指标,将其归为丸类、颗粒类、煎膏类、糖浆类、胶囊类、片剂类和其他类,并分析化橘红在药品发挥的功效及与其他复方成分复配所产生的药效。在食品领域,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现有研究集中在六大类产品形式,分别为饮片类、固体、液体饮料类、片剂食品类、糖类、茶类、口服液。通过归纳的方式,更系统地呈现化橘红的应用方向,以助力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 药品 食品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金属抗菌肽SIF_(4)对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活性及胞内核酸合成的影响
17
作者 李玉珍 肖怀秋 +4 位作者 周慧恒 李篮 匡燕 刘淼 赵谋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为系统阐明金属抗菌肽SIF_(4)基于DNA拓扑异构酶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抑菌机理,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对DNA拓扑异构酶I/II活性以及胞内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 为系统阐明金属抗菌肽SIF_(4)基于DNA拓扑异构酶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抑菌机理,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对DNA拓扑异构酶I/II活性以及胞内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可能以类似溴化乙锭嵌插方式与基因组DNA结合,对拓扑异构酶I有较强抑制活性,但对拓扑异构酶II影响较小,可通过影响DNA负超螺旋解链和RNA聚合酶结合催化RNA转录过程发挥抑菌活性。研究还发现,经金属抗菌肽SIF_(4)处理12 h后,大肠杆菌胞内总DNA和总RNA生物合成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1/2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组与对照组(0 MIC)相比,胞内DNA和RNA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MIC和2 MIC组与对照组相比,胞内DNA和RNA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可为金抗肽SIF_(4)在食源性大肠杆菌生物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菌肽 大肠杆菌 拓扑异构酶 核酸 抗菌剂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曾洲华 苏爱华 吕振岳 《现代食品》 2023年第6期94-98,共5页
本文介绍燕麦的营养价值和燕麦β-葡聚糖的功效作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营养价值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Taq DNA聚合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在探针法qPCR直扩体系中的应用
19
作者 胡松青 袁家惠 +1 位作者 刘光毅 侯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Taq DNA聚合酶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的核心组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q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耐抑制剂性能差、延伸性能不足。为获得具有高性能的Taq DNA聚合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链DN... Taq DNA聚合酶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的核心组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q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耐抑制剂性能差、延伸性能不足。为获得具有高性能的Taq DNA聚合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链DNA结合蛋白Sso7d或Sto7d融合在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N端或C端,构建了4个均可溶表达的改造体,再经过耐受性测试筛选较优的改造体,结果显示:改造体Taq-Sto的耐受性最高,其热稳定性不受影响,且在1 s/kbp的延伸条件下能成功扩增靶标,表明Taq-Sto具有增强的延伸性能,在TaqMan探针法qPCR体系中对腐殖酸、单宁酸、全血等抑制剂同样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EMSA实验发现:Taq-Sto对DNA模板的结合亲和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增强Taq-Sto对模板的竞争力;将Taq-Sto应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TaqMan探针法qPCR检测,与商品化试剂相比,Taq-Sto具有更低的ASFV检出限,且在体积分数为2%~6%的猪粪便样本或猪肉样本中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0%和85.4%,说明Taq-Sto在直扩qPCR检测领域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DNA聚合酶 双链DNA结合蛋白 耐受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青香蕉果肉多酚成分鉴定及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倩 王娟 +1 位作者 傅金凤 盛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以青香蕉为原料提取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酚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究青香蕉降血糖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青香蕉果肉... 以青香蕉为原料提取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酚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究青香蕉降血糖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青香蕉果肉多酚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21种多酚类化合物、2种有机酸、3种鞣花单宁代谢产物、以及香兰素和香豆素,检测到香蕉果肉中含有秦皮乙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3种多酚类化合物,此外,二甲基鞣花酸和尿石素A为主要色谱峰;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香蕉果肉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存在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76.25±3.79)%,半抑制质量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53 mg/mL;质量浓度为160μ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92.54±0.69)%,IC50为35.76μg/mL。因此,多酚可能是青香蕉能够降血糖的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多酚 成分鉴定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