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以根治性切除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二期切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俞武生 郭荣平 +4 位作者 石明 钟崇 韦玮 张亚奇 李锦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后肿瘤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癌残留率,以及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①A组经TACE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肿瘤坏死增多,周围子灶的检出率增加22.1%;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粘连增加,而肿瘤包膜形成增多、癌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②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时间均较B组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为88.2%、53.0%、36.1%和65.7%、37.7%、30.4%;B组分别为68.8%、36.9%、25.1%和46.2%、24.4%、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TACE使难根治性切除大肝癌肿瘤缩小、包膜形成和癌残留减少,有效地提高大肝癌根治性切除率,延长实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切除术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洪健 邹如海 +3 位作者 杨龙君 李斌奎 黄品助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8,225,共7页
【目的】脾酪氨酸激酶(SYK)有两种蛋白异构体的存在,全长型SYK(L)和缩短型SYK(S),两者在恶性肿瘤中功能不同;肝癌中SYK(L)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定制的SYK(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YK(L)表达与肝癌患... 【目的】脾酪氨酸激酶(SYK)有两种蛋白异构体的存在,全长型SYK(L)和缩短型SYK(S),两者在恶性肿瘤中功能不同;肝癌中SYK(L)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定制的SYK(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YK(L)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方法】定制SYK(L)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2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SYK(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定制SYK(L)抗体的特异性良好;肝癌组织中SYK(L)阳性率为64.8%(105/162),低于癌旁肝组织98.1%(159/162)(P<0.001);SYK(L)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肿瘤中SYK(L)蛋白阳性表达肝癌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与总体生存明显长于阴性表达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SYK(L)表达状态是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与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01)。【结论】肝癌组织中SYK(L)蛋白表达减低,与肿瘤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YK(L)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脾酪氨酸激酶(L) 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对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龙君 洪健 +3 位作者 廖亚帝 王莉 李斌奎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细胞学实验等方法,探讨SYK(L)对肝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1例肝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肝组织中SYK(L...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细胞学实验等方法,探讨SYK(L)对肝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1例肝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肝组织中SYK(L)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细胞学实验检测SYK(L)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并在临床标本中进一步验证SYK(L)与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211例肝癌组织中SYK(L)表达(41.2%,87/211)低于癌旁肝组织(92.4%,195/211)(P<0.001);肝癌SYK(L)表达与术前AFP水平(P=0.012)、肿瘤直径(P=0.034)、卫星结节(P=0.015)、血管侵犯(P=0.003)和细胞分化程度(P=0.005)相关。Transwell小室侵袭性实验提示SYK(L)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且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SYK(L)可下调MMP9和MMP2 mRNA的表达水平。在211例肝癌组织中,SYK(L)与MMP9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r=-0.601,P<0.001)。【结论】肝癌中SYK(L)蛋白表达降低;SYK(L)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YK(L) 侵袭 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严俨 潘家浩 +3 位作者 陈东泰 陈泳花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40,共8页
【目的】通过探讨多巴胺受体1(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DRD1的激动剂SKF38393和拮抗剂SCH23390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7例肝细胞... 【目的】通过探讨多巴胺受体1(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DRD1的激动剂SKF38393和拮抗剂SCH23390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DRD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同时使用SKF38393和SCH23390分别作用于肝癌细胞Hep G2,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在147例肝癌组织中DRD1阳性表达的有89例(6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D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以及血管侵犯相关(P<0.05)。DRD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0.05)与总生存期(P<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DRD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肝癌细胞Hep G2的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SCH23390明显抑制HepG2增殖(P<0.05);SKF38393明显促进HepG2增殖(P<0.05)。【结论】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与侵袭转移相关;DRD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DRD1可能与肝癌细胞的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巴胺受体1 肝癌细胞株HEPG2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细胞增殖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东泰 钟伟强 +4 位作者 邢蔚 黄洋 王美冰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 【目的】通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35例肝癌组织中NMDAR1阳性表达的有107例(79.3%),且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MDAR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NMDAR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0.05)与总生存期(P<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NMDAR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相关;NMDAR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MDAR1 肝切除术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检测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颖 石明 +5 位作者 张昌卿 胡业珠 叶永照 孙韻 邓玲 李锦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在肝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和TaqMan MGB探针法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在肝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和TaqMan MGB探针法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阳性率43.8%(46/105)高于健康对照10.0%(3/30),有显著性差异(P< 0.001)。术前血中AFP mRNA的表达与各项肿瘤侵袭性指标显著相关,包括肿瘤数目、大小、有无肉眼及镜下血管侵犯。AFP mRNA阴性患者1、2、3年生存率以及1、2、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比AFP mRNA阳性患者术后高(两者均P=0.004)。多因素分析也指出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与肿瘤侵袭性相关,对于预测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MRNA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氟比洛芬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婉 龙浴辉 +4 位作者 李毅 赖仁纯 王旭东 陈敏山 许梅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术中应用氟比洛芬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的发生。【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N组,每组各30例,其中K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50mg,N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均以...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术中应用氟比洛芬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的发生。【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N组,每组各30例,其中K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50mg,N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均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微量泵维持麻醉。使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暂停的例数。【结果】瑞芬太尼用量K组[(0.22±0.03)mg]显著少于N组[(0.51±0.07)mg,P<0.01]。术中体动K组(2例)少于N组(7例),呼吸暂停N组(12例)显著大于K组(2例)。【结论】氟比洛芬可以减少肝癌射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射频消融 瑞芬太尼 氟比洛芬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缺氧诱导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泳花 陈东泰 +3 位作者 潘家浩 严俨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肝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缺氧诱导肝癌细胞作用效应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的探讨。【方法】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分别使用化学(二氯化钴)及物理(1%O_2)这两种方法来建立缺氧状态下的肝癌细胞体外模... 【目的】通过建立肝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缺氧诱导肝癌细胞作用效应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的探讨。【方法】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分别使用化学(二氯化钴)及物理(1%O_2)这两种方法来建立缺氧状态下的肝癌细胞体外模型,均培养在含有或者没有100μmol/L的右美托咪定的培养基中。将以上处理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单克隆形成实验、小管形成实验来检测右美托咪定对缺氧条件培养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并同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α2A、HIF-1a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化学方法诱导的肝癌细胞缺氧可以加快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的增殖速度(二氯化钴组vs.对照组,MHCC97H和SMCC7721增殖效应分别为:第3天,142.2%和133.8%;第4天,134.7%和131.0%;第5天,133.5%和136.2%,均P<0.05),也诱导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加强。而右美托咪定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肝癌细胞的增殖效应(联合组vs.二氯化钴组,MHCC97H和SMCC7721增殖效应分别为:第3天,55.7%vs 60.7%;第4天,46.9%vs 58.1%;第5天,46.4%vs 57.0%,均P<0.05),减弱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而使用物理方法建立的肝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同样得到一致的结果。另外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下调缺氧诱导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的α2A、HIF-1a及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论】缺氧可以加快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的增殖,同时诱导血管生成能力加强,右美托咪定则可能通过激活α2A肾上腺受体,下调HIF-1a及VEGF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缺氧诱导的肝癌细胞的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 右美托咪定 缺氧 增殖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