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矿深井开采独头巷道热环境模拟技术研究
1
作者 贾敏涛 周伟 +4 位作者 居伟伟 张明峰 吴冷峻 赵旭 张昊 《现代矿业》 2025年第3期219-223,共5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高温热害逐渐成为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独头巷道掘进因难以形成贯穿风流,使得高温问题尤为突出。以独头掘进巷道为对象,建立数学计算模型,运用热力学与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掘进巷道内风流能量方程,...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高温热害逐渐成为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独头巷道掘进因难以形成贯穿风流,使得高温问题尤为突出。以独头掘进巷道为对象,建立数学计算模型,运用热力学与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掘进巷道内风流能量方程,求解得到独头掘进巷道内关键点的风流温度预测公式;运用VisualBasic语言编程技术,编制了高温矿井独头掘进巷道风流温度预测计算程序,有效解决了风温预测的计算工作量大和参数选取循环的问题;运用FLUENT对独头掘进巷道进行巷道内温度场分布模拟,为制冷降温热负荷计算提供依据。以某金矿掘进巷道为实例,计算温度平均误差在0.88~1.77℃,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掘进巷道 矿井热源 热害控制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国外某多金属伴生铁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2
作者 张凛 骆洪振 +3 位作者 徐健 杨含蓄 高春庆 王海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236,共8页
为尽可能综合回收国外某多金属伴生铁矿中的有用矿物,首先进行了原矿的矿石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主要可回收的目的矿物为磁铁矿,其次为铁闪锌矿、方铅矿和石榴石;原矿中磁铁矿主要呈较易回收的粗粒斑状嵌布,铁闪锌矿嵌布粒度较粗,主... 为尽可能综合回收国外某多金属伴生铁矿中的有用矿物,首先进行了原矿的矿石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主要可回收的目的矿物为磁铁矿,其次为铁闪锌矿、方铅矿和石榴石;原矿中磁铁矿主要呈较易回收的粗粒斑状嵌布,铁闪锌矿嵌布粒度较粗,主要被方铅矿交代,两者共生关系紧密,石榴石粒度较粗,主要呈不规则粒状及其集合体嵌布,其中包裹细粒磁铁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回收试验,最终确定了弱磁选铁-混合浮选铅锌-强磁+摇床+酸浸回收石榴石的选矿工艺,该工艺获得了含铁66.08%、铁回收率79.57%的铁精矿,含铅锌分别为20.69%和30.48%、铅锌回收率分别为79.68%和83.59%的铅锌混合精矿,石榴石品位为93.45%、回收率为21.54%的石榴石精矿,实现了矿石中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伴生铁矿 工艺矿物学 选矿工艺 综合回收 石榴石提纯
下载PDF
某尾矿库销库工程回采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张众华 曾霄祥 +3 位作者 刘涛 曹其光 郭国潇 尹清海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92-95,99,共5页
对销库尾矿库进行尾矿回采,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而滑坡、溃坝等灾害事故在销库工程中频发。为探究出高效经济的回采方式,以多雨潮湿地区某尾矿库销库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技术条件进行方案设计,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稳定性... 对销库尾矿库进行尾矿回采,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而滑坡、溃坝等灾害事故在销库工程中频发。为探究出高效经济的回采方式,以多雨潮湿地区某尾矿库销库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技术条件进行方案设计,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尾矿库宜采用坝前干式+库内湿式的联合回采工艺,按由内到外、先库后坝、从上至下、单层开采的顺序进行回采,在回采过程中坝体稳定性均符合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库回采 坝体稳定性 外排式回采
下载PDF
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采场西帮剩余资源的开采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末琳 陈能革 张西良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8期18-19,共2页
根据凹山铁矿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从采矿方法、开采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该矿采场西帮剩余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区域中满足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回收利用的矿产资源量为409.70万t,该资源的利用可增加企业... 根据凹山铁矿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从采矿方法、开采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该矿采场西帮剩余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区域中满足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回收利用的矿产资源量为409.70万t,该资源的利用可增加企业利润4 568.70万元,社会效益明显,对于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帮剩余资源 回收利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马钢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祖飞 何孝磊 宣良瑞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6期42-44,共3页
马钢矿山以国家级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在低品位矿石开发利用、残矿回收、复杂地质情况下的矿石开采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丰硕。全面总结了马钢矿山在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供相关研... 马钢矿山以国家级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在低品位矿石开发利用、残矿回收、复杂地质情况下的矿石开采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丰硕。全面总结了马钢矿山在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供相关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残矿回收 矿石开采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大冶新矿种尾砂综合利用研究
6
作者 陈小霞 黄春源 +2 位作者 熊韶运 王靖 刘培正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7期197-199,232,共4页
大冶铁矿尾矿产出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大量堆积存在安全风险。通过对大冶新矿种尾砂性能进行研究,提出尾砂综合利用方向。结果表明:尾砂密度为3.20g/cm^(3),松散密度为1.25 g/cm^(3),密实密度为1.47 g/cm^(3),松散孔隙率为61%,密实孔隙率... 大冶铁矿尾矿产出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大量堆积存在安全风险。通过对大冶新矿种尾砂性能进行研究,提出尾砂综合利用方向。结果表明:尾砂密度为3.20g/cm^(3),松散密度为1.25 g/cm^(3),密实密度为1.47 g/cm^(3),松散孔隙率为61%,密实孔隙率为54.1%,尾砂平均粒径为2.626μm,级配不佳;尾砂富含大量Fe和SiO_(2),有害元素S、P含量较少,均少于0.1%,尾砂无放射性污染,同时富含Ti、V、Cr、Ni等多种伴生元素,在种类上属低钙、镁、铝、硅酒钢型铁尾矿。尾砂充填时,采用阴离子1500万型絮凝剂,用量为40 g/t,推荐充填浓度为76%,灰砂比为1∶8。大冶新矿种尾矿通过有价元素及矿物回收、充填矿山采空区、用作元素肥料及土壤改良剂等方式进行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性能 料浆特性 尾砂综合利用
下载PDF
某排土场岩土体物料物理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周鹭 张众华 +2 位作者 黄广黎 尹清海 曾霄祥 《现代矿业》 202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以长江中下游某平原地区排土场为例,对岩土体物料的天然密度、颗粒级配、现场渗透、抗剪强度进行试验,探究其各项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堆排物料性能较优,天然密度差值较小,颗粒级配良好;渗透高度随时间呈现先快后慢下降趋势,... 以长江中下游某平原地区排土场为例,对岩土体物料的天然密度、颗粒级配、现场渗透、抗剪强度进行试验,探究其各项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堆排物料性能较优,天然密度差值较小,颗粒级配良好;渗透高度随时间呈现先快后慢下降趋势,渗透系数为5.3×10^(-2)cm/s;天然状态变为饱和状态时,物料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显著下降,且两者无明显关联。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天然密度 颗粒级配 渗透系数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南山矿区含铁围岩资源化利用选矿工艺技术研究
8
作者 张志华 王炬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11期91-93,共3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采场、和尚桥采场在开采过程中剥离出的大量低品位含铁围岩,马钢矿业公司委托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对南山矿区含铁围岩进行了合理入选品位的选矿工艺技术研究... 为合理开发利用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采场、和尚桥采场在开采过程中剥离出的大量低品位含铁围岩,马钢矿业公司委托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对南山矿区含铁围岩进行了合理入选品位的选矿工艺技术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采用原矿(含铁围岩)—中碎(50~0 mm)干式磁选—细碎(20~0 mm)干式磁选—高压辊磨(6~0mm)—湿式预选抛废—阶段磨矿(2段或3段)—弱磁选流程作为南山矿区含铁围岩综合利用的工艺流程方案,同时还确定了含铁围岩可资源化利用的最低铁品位,重新圈定了可利用的最大资源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围岩 低品位矿 磁性铁 综合利用 高压辊磨 干式预选 湿式预选
下载PDF
金属矿山采场爆破尘毒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6
9
作者 金龙哲 郭敬中 +5 位作者 李刚 王天暘 刘建国 欧盛南 巩琦 王嘉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34,共15页
金属矿山爆破尘毒防控是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系统研究金属矿山采场爆破尘毒污染问题与防控措施,从粉尘理化特性、水炮泥降尘、在线监测系统、云雾除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金属矿山爆破尘毒防控是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系统研究金属矿山采场爆破尘毒污染问题与防控措施,从粉尘理化特性、水炮泥降尘、在线监测系统、云雾除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现阶段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为:金属矿山尘毒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受重视程度不够;尘毒防控机理不完善;尘毒防控技术手段贫乏;尘毒危害分级监管、接触限值、检测方法等标准落后;矿尘监测设备精度不高;尘毒防控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力度不足。据此指出加强水炮泥降尘、云雾除尘、尘毒在线监测等技术研究,是现阶段缓解金属矿山爆破尘毒污染的有效措施。同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有:①开展典型金属矿尘理化特性与其润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为物理化学方法降解尘毒提供基础数据及技术支撑;②多组份水炮泥降尘消毒机理及配方优化研究,从源头上减少尘毒产生量;③巷道云雾除尘机理与参数优化研究,净化污染风流中的尘毒,减少排向地面的空气污染物;④研制高精度、多点连续测量、耐污染、使用寿命长的粉尘浓度检测技术和在线浓度监测装备,研发适用于工矿潮湿、冲击等复杂环境的高精度粉尘监控体系,实现粉尘监控自动化、智能化;⑤开展标准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完善粉尘监管强制性标准体系,加快标准的整合精减和"立、改、废"工作,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⑥注重一线作业人员实操技术培养,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在一线的适用性研究,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改善金属矿山的作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爆破尘毒 在线监测 多组份水炮泥 巷道云雾除尘
下载PDF
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45
10
作者 于先坤 杨洪 华绍广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冶金固废,但由于处理技术落后,大量冶金固废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回收处理,而造成土壤、水重金属污染等环保问题。针对我国冶金行业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冶金固废的种类、来源以及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现状,介... 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冶金固废,但由于处理技术落后,大量冶金固废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回收处理,而造成土壤、水重金属污染等环保问题。针对我国冶金行业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冶金固废的种类、来源以及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现状,介绍了冶金渣在钢渣磁选除铁、钢渣返烧结、钢渣水泥、钢渣、矿渣、复合微粉、钢渣矿渣建材制品等方面的回收利用途径和优缺点,分析了高炉尘泥和炼钢尘泥的来源、特性及回收技术,并总结了国内各钢厂在冶金过程中钢渣处理和冶金尘泥回收方面的处理技术,指出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冶金固废的资源化处理的发展趋势,如拓展到海洋生态保护、显热发电工程等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固废 资源化利用 利用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金属非金属矿业减碳路径与工程科技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运敏 张松波 +3 位作者 代碧波 赵福刚 王星 潘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能源消耗和CO_(2)排放的剧增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促进碳减排成为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自公布“双碳”战略目标后,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并大力开展降碳研究,尤其是矿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受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 能源消耗和CO_(2)排放的剧增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促进碳减排成为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自公布“双碳”战略目标后,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并大力开展降碳研究,尤其是矿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受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日益趋紧的影响,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产量明显下降,但资源需求量与对外依存度仍在持续增长。我国有着巨大的碳减排空间,从结构控碳、技术减碳和管理降碳3个减碳路径出发,论述了我国金属非金属矿业的减碳关键共性技术与减碳重大工程技术与装备,并从减碳机制体制优化、节能减碳政策和提升减碳管理3个方向提出了节能减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非金属矿山 碳中和 碳达峰 节能降碳 减碳路径
下载PDF
公路工程爆破对尾矿库安全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嘉辰 汪斌 寿震宇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1期173-175,共3页
为研究周边工程爆破施工对运行中尾矿库安全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明确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接线工程K26+260~K27+195段爆破不会对凹山总尾矿库坝体产生影响,该研究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公路工程 爆破施工 尾矿库 安全运行
下载PDF
尾矿库闭库再利用工程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嘉辰 朱君星 +2 位作者 寿震宇 曾霄祥 高亚辉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4期173-177,共5页
尾矿库作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要设施,占用了大量的城镇土地资源。针对目前大多数矿山尾矿库常规闭库后所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和废弃土地资源闲置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制约,阐述了尾矿库闭库后进行工程化再利用的意义;同时以岘山尾矿库为例,... 尾矿库作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要设施,占用了大量的城镇土地资源。针对目前大多数矿山尾矿库常规闭库后所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和废弃土地资源闲置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制约,阐述了尾矿库闭库后进行工程化再利用的意义;同时以岘山尾矿库为例,重点探讨了闭库再利用工程中尾矿坝坝体稳定性和工程设计中尾矿坝坝体排渗和库区排水等关键技术方案。通过坝体稳定性分析及排水、排渗相关设计方案的比选,在满足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的前提下最终选定了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案。通过闭库再利用工程手段,不仅消除了停用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更加盘活了尾矿库的废弃土地资源,给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闭库再利用 稳定性分析 排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我国金属矿山采—装—运过程中粉尘职业危害防控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刚 李胜 +7 位作者 张伟军 徐宇 陈彦亭 谢文茜 赵振兴 李万涛 荣辉 刘建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4,共14页
在高温、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金属矿山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由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在职业病病例中占比最大,为不断推进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研究,保障金属矿山人员、生产与环境安全,概述了金属矿山尘源与扩散理论以及粉尘职业健康职... 在高温、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金属矿山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由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在职业病病例中占比最大,为不断推进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研究,保障金属矿山人员、生产与环境安全,概述了金属矿山尘源与扩散理论以及粉尘职业健康职业防护研究现状,基于安全工程系统性原理,分别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以及个体防护3个维度分析了我国金属矿山采—装—运过程中粉尘职业危害防控技术进展。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认为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在于金属矿山粉尘控制理论体系尚未成熟,金属矿山粉尘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有待加强,不同粉尘治理技术交叉性、协同性研究与应用较薄弱,以及以现场人员舒适性为导向的个体呼吸防护设备研发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可从完善金属矿山粉尘控制理论体系,开发适用于金属矿山产尘特性的智能化防尘监测预警技术,注重粉尘治理技术的交叉性、协同性研究与应用,以及研发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个体防护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粉尘治理 职业健康 防护技术
下载PDF
大断面隧道掘进爆破分区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禹 张西良 +5 位作者 仪海豹 李龙福 崔正荣 杨海涛 吴林 王潮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50,共9页
某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均较复杂,采用原爆破设计施工方案(常规“两步”台阶法)常出现隧道断面超挖、冒顶等情况,严重制约了隧道工程建设,无法满足隧道工程建设目标,需对原设计方案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根据隧道断面规格、工程岩... 某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均较复杂,采用原爆破设计施工方案(常规“两步”台阶法)常出现隧道断面超挖、冒顶等情况,严重制约了隧道工程建设,无法满足隧道工程建设目标,需对原设计方案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根据隧道断面规格、工程岩性等条件,为控制隧道顶板暴露面积、防止顶板冒落及降低支护成本等,优选“CRD法”“三步台阶”及“两步台阶”作业法,开展隧道爆破分区掘进试验研究,并严格控制隧道顶板周边孔布置间距(400~450 mm)。为降低隧道爆破数码电子雷管使用量,隧道顶部周边孔采用导爆索与32 mm乳化炸药绑扎(胶布缠绕),各炮孔间通过导爆索传爆,取代传统光面爆破参数。现场施工结果表明:Ⅴ级围岩隧道采用“CRD法”施工,顶部超、欠挖量满足技术规范;Ⅳ级围岩隧道采用“三步台阶”施工,炮孔残留率达60%~72%;Ⅲ级围岩隧道采用“两步台阶”施工,炮孔残留率达84%~94%。优化传统光面爆破参数布置,利用导爆索实现顶部周边孔孔间传爆、孔内起爆,可总体降低数码电子雷管使用量,降低爆破成本约18.5%,该技术可为类似隧道工程及地下矿山巷道掘进爆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D法 台阶法施工 光面爆破 导爆索 数码电子雷管
下载PDF
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健康防控技术研究现状、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运敏 李刚 +1 位作者 刘建国 金龙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矿业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采矿过程伴随众多职业危害因素,给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造成极大影响。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访谈交流等方法,并基于团队已有研究积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煤矿山职... 矿业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采矿过程伴随众多职业危害因素,给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造成极大影响。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访谈交流等方法,并基于团队已有研究积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健康防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结果表明: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危害主要涉及粉尘、噪声、高温等7类因素,存在“点多、面广、源强”的显著特点,防治难度大;在7类职业危害因素中,粉尘危害最为突出,且爆破粉尘、强疏水性微细粉尘、井下喷浆粉尘与高寒、低气压、超大规模开采粉尘防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健康防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为健全非煤矿山职业危害监管体系、强化职业危害控制科技创新与实践、推行职业危害防控专业化社会服务、坚持职业危害个性化与综合防治、探索职业危害智能化防治技术,逐步形成以监管落实为驱动、科技创新为抓手、社会服务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模式,切实提高非煤矿山职业危害因素防治效果,保障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职业健康 尘肺病 粉尘防治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基于数码电子雷管起爆特性的预裂爆破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龙福 汪禹 +2 位作者 江东平 仪海豹 詹思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8,共7页
进路式充填采矿方法通过将矿体划分成矿房和矿柱,采取两步骤回采方式,即一步骤先回采矿柱并充填,待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二步骤矿房回采,在此种开采方式下,若矿岩条件比较差且钻爆参数不合理,不仅会导致矿房回采后采场边帮轮廓成... 进路式充填采矿方法通过将矿体划分成矿房和矿柱,采取两步骤回采方式,即一步骤先回采矿柱并充填,待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二步骤矿房回采,在此种开采方式下,若矿岩条件比较差且钻爆参数不合理,不仅会导致矿房回采后采场边帮轮廓成形效果差、超欠挖现象严重以及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较大,而且爆破振动有害效应比较大,充填体损伤垮塌严重,恶化了采场作业条件,严重制约了矿山机械化、规模化开采。为解决此类问题,以某地下矿山为例,利用高精度数码电子雷管的起爆特性,开展了一步骤回采下向孔预裂爆破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①采用数码电子雷管预控界面爆破试验方案后,采场边帮预控界面清晰可见,半壁孔痕率能达到60%以上,超欠挖量也可以控制在20 cm以内,为二步骤矿房回采创造了有利条件;②爆破振动峰值大幅降低,爆区附近的充填体得到有效保护,垮塌现象大幅减少;③避免了裸露的导爆索在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冲击波对爆破作业人员产生危害,有效保护了爆破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④民爆物品消耗量降低了0.46元/m^(3),有效降低了爆破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上述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矿山爆破 数码电子雷管 预裂爆破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我国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7
18
作者 李刚 吴将有 +1 位作者 金龙哲 郭敬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7,共14页
粉尘危害已经成为制约金属矿山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的突出问题,金属矿山除尘大多采用湿式除尘和袋式除尘技术,现有的除尘技术虽然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但仍然存在阻力大、能耗高和应用效果不佳的不足,因而有必要对金属矿山粉尘防治... 粉尘危害已经成为制约金属矿山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的突出问题,金属矿山除尘大多采用湿式除尘和袋式除尘技术,现有的除尘技术虽然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但仍然存在阻力大、能耗高和应用效果不佳的不足,因而有必要对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思考。为了进一步改善矿山作业环境,提高安全清洁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对国内外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梳理,从通风排尘、密闭控尘、喷雾除尘、抑尘剂降尘、除尘器捕尘、幕帘隔尘等6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适用场所,同时指出了现阶段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金属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我国金属矿山粉尘职业危害治理和防尘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应结合金属矿山粉尘分散度高、粒径小以及高湿、高浓度等特点,以高效率、低能耗、小型化、智能化为要求,采取集有效控尘、雾化凝集抑尘、过滤除尘等于一体的综合防尘控尘技术手段,实现金属矿山特殊环境空间微细粉尘有效通风控尘除尘技术和装备研发的突破,为未来金属矿山粉尘的科学防治提供思路,为实现科学采矿、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粉尘危害 粉尘防治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