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细胞因子及脂多糖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志旭 周同甫 +5 位作者 廖清奎 徐学聚 罗春华 李钦伯 王树人 李丰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3-897,共5页
目的 :探讨炎症过程诱生的一氧化氮 (NO)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黄递酶法及Griess法检测可诱导性NO合酶 (iNOS)活性、NO-2 /NO-3 水平 ,RT -PCR技术分析iNOS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NO产生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IL ... 目的 :探讨炎症过程诱生的一氧化氮 (NO)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黄递酶法及Griess法检测可诱导性NO合酶 (iNOS)活性、NO-2 /NO-3 水平 ,RT -PCR技术分析iNOS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NO产生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IL - 1β 2× 10 5U/L、TNF -α 5× 10 5U/L、γ -INF 2× 10 5U/L联用LPS(10mg/L)可诱导出高浓度NOS合成及NO产生 ,比单用这些细胞因子或LPS诱导的量高两倍多 ,iNOS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 ;同时MDA及LDH释放率明显增加 ,细胞存活率下降 ,并伴随细胞受损的形态学改变。而单用上述细胞因子或LPS ,以及降低剂量或缩短处理时间 ,其诱生的NOS及NO与正常对照相比P >0 0 5 ;但MDA及LDH释放率仍增加明显。使用 2倍剂量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或延长处理时间到 48h ,与标准剂量及 2 4h组相比NOS和NO的增加虽不显著 ,但细胞生长受限更明显。NOS抑制剂能阻止NO的产生及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及脂多糖可激活iNOS大量表达诱生高浓度的N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活素类 脂多糖类 内皮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人体 诱导型 血管病变 细胞损伤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景冬樱 王树人 +3 位作者 杨志梅 顾玲 沈学宁 郝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为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系统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培养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加入兔天然低密度脂蛋白后分为七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叶酸组;四氢喋呤(BH4)组,一氧化氮供体药SIN-1组;同型半胱氨... 为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系统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培养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加入兔天然低密度脂蛋白后分为七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叶酸组;四氢喋呤(BH4)组,一氧化氮供体药SIN-1组;同型半胱氨酸组;同型半胱氨酸加叶酸组和同型半胱氨酸加四氢喋呤组。共孵育24h后结果发现,同型半胱氨酸组内皮细胞逐渐漂浮起来,部分内皮细胞发生死亡,显示脂质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及一氧化氮生成量明显低于叶酸组和四氢喋呤组(P<0.05),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具有强大的毒性作用及明显的促脂质过氧化作用,同型半胱氨酸的上述作用可能部分与其对一氧化氮系统的损伤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加叶酸组和同型半胱氨酸加四氢喋呤组各项检测指标相似,较同型半胱氨酸组有所好转,提示叶酸和四氢喋呤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上述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细胞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中国强毒力赖型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对大肠杆菌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鲍朗 晏菊芳 +3 位作者 胡昌华 谢勇恩 邱洪宇 张会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 :构建表达致病性赖型 0 17株钩端螺旋体OmpL1外膜蛋白的真核 -原核穿梭表达载体 ,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出目的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从 0 17株钩体基因组中钓出OmpL1蛋白基因 ,酶切纯化后与质粒pBK -CMV连接 ,通过电泳、限制性内切... 目的 :构建表达致病性赖型 0 17株钩端螺旋体OmpL1外膜蛋白的真核 -原核穿梭表达载体 ,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出目的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从 0 17株钩体基因组中钓出OmpL1蛋白基因 ,酶切纯化后与质粒pBK -CMV连接 ,通过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PCR鉴定筛选出正确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提取总蛋白以SDS -PAGE检测表达情况 ,同时监测目的蛋白表达前后各时段宿主菌OD6 0 0值的变化。结果 :筛选出 5株带重组质粒菌 ,其中有 4株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37kD的特异蛋白 ,而且随着该外源蛋白的表达 ,宿主菌生长各时段的OD6 0 0值下降。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钩体OmpL1蛋白的穿梭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OmpL1融合蛋白 ,该异源蛋白的表达导致宿主菌的活力降低。本工作为OmpL1蛋白用于钩体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基因表达 质粒 克隆 大肠杆菌 外膜蛋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牙周可疑致病菌抗菌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德钰 吴琦 +4 位作者 杨美薷 王伯瑶 俞汝佳 张蕴惠 李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8,T001,共4页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和两种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1,NP2)对放线共生放线杆菌(FDCY4)、牙龈卟啉菌(47A-1)、中间普氏菌(ATCC25261)、产黑色素普氏菌(ATCC1...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和两种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1,NP2)对放线共生放线杆菌(FDCY4)、牙龈卟啉菌(47A-1)、中间普氏菌(ATCC25261)、产黑色素普氏菌(ATCC13040)、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ATCC33612)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上述牙周可疑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随着浓度增高,抗菌活性增大。除产黑色素普氏菌和中间普氏菌外,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抗菌活性均超过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而且NP2均大于NP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牙周可疑致病菌 抗菌活性 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2 位作者 王伯瑶 王偕秀 李成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人中性粒细胞分离胞浆颗粒,以5%乙酸从中提取酸溶性组分,经SephadexG100及Bio-gel P10凝胶过滤层析后获得纯化的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纯化的HNP经AU-PAGE分析不含杂质蛋白区带,SDS—PAGE分析为一条分子量约3 000的带。氨基酸组... 从人中性粒细胞分离胞浆颗粒,以5%乙酸从中提取酸溶性组分,经SephadexG100及Bio-gel P10凝胶过滤层析后获得纯化的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纯化的HNP经AU-PAGE分析不含杂质蛋白区带,SDS—PAGE分析为一条分子量约3 000的带。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在被检测的17种氨基酸中,HNP含12种,各种氨基酸残基的推算数与文献报道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一致。HNP在体外实验中表现较强杀白色念珠菌活性,在浓度为100μg/ml时,白色珠菌死亡率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提纯
下载PDF
口腔链球菌摄取生物素与口内白色念珠菌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肖国衡 王伯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60-265,共6页
为了探讨口腔细菌生态平衡机制,本文体外检测了4株口腔链球菌(S.salivarius,S.sanguis,S.mutans和S.mitior)和白色念珠菌生长对生物素的依赖性。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和口腔链球菌的生长绝对... 为了探讨口腔细菌生态平衡机制,本文体外检测了4株口腔链球菌(S.salivarius,S.sanguis,S.mutans和S.mitior)和白色念珠菌生长对生物素的依赖性。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和口腔链球菌的生长绝对依赖生物素,前者最大半数生长需要生物素约10pMol/L,其最大生长率所需生物素约为100pMol/L;而后者最大半数生长需生物素为525pMol/L。正常人血清和唾液中生物素的含量约为212294pMol/L。生物素饥饿状态下的白色念珠菌和口腔链球菌,以及唾液离心沉淀物(绝大多数为细菌)摄取生物素具温度依赖性,而代谢抑制剂(叠氮化合物、氰化物和醋酸碘)和某些抗生素(杆菌肽、短杆菌肽、万古霉素和二性霉素)具选择性抑制效应,提示生物素的摄取和跨膜转运是一依赖能量的主动过程。用唾液沉淀物和口腔链球菌吸收培养基中的生物素或与白色念珠菌共同培养,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本文首次提供实验证据显示口腔优势菌可能通过竞争生物素等营养成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以维持口腔微生物之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态 生物素 链球菌 白色念球菌 竞争
下载PDF
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HL-60细胞毒性及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3 位作者 李成梁 王伯瑶 郑国瑛 陈立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54-757,共4页
本研究从新西兰家兔腹腔渗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提取酸溶性组分,经制备性AU-PAGE获得纯化的防御素(NP_1和NP_2),SDS-PAGE测定分子量为3kd左右。以HL-60细胞作靶细胞,当NP_1或NP_2在100μg/ml浓度时,可杀死60%以上的HL-60细胞。NP_1(26μ... 本研究从新西兰家兔腹腔渗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提取酸溶性组分,经制备性AU-PAGE获得纯化的防御素(NP_1和NP_2),SDS-PAGE测定分子量为3kd左右。以HL-60细胞作靶细胞,当NP_1或NP_2在100μg/ml浓度时,可杀死60%以上的HL-60细胞。NP_1(26μg/ml)还可直接灭活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分别使病毒感染滴度降度98.2%和90%。本研究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肿瘤细胞毒性和抗病毒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中性 白细胞 细胞毒性 免疫学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防御素体外杀钩端螺旋体活性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2 位作者 王偕秀 李胜富 王伯瑶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从人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提取防御素(HNP)粗品,经Sephadex G-100和BlogelP10柱层析得到纯化的HNP。从家兔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提取防御素粗品,经制备性AU-PAGE获得NP_1。HNP和NP_1都能杀灭黄疸出血群赖型017株钩体,在NP_1浓度为1μg/ml时,... 从人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提取防御素(HNP)粗品,经Sephadex G-100和BlogelP10柱层析得到纯化的HNP。从家兔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提取防御素粗品,经制备性AU-PAGE获得NP_1。HNP和NP_1都能杀灭黄疸出血群赖型017株钩体,在NP_1浓度为1μg/ml时,017株钩体死亡率达99%以上,HNP浓度为50μg/ml时,017株钩体死亡率达90%以上,HNP杀钩体作用还需有葡萄糖存在的条件。本文结果提示吞噬细胞不依赖氧杀菌作用参与了机体抗钩体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钩端螺旋体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免疫细胞化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1 位作者 王伯瑶 刘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6-338,共3页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肽抗原偶联技术,制备了免抗人防御素多克隆抗血清。并以此抗血清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查了一系列正常白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株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正常人中性粒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G1和HL-60...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肽抗原偶联技术,制备了免抗人防御素多克隆抗血清。并以此抗血清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查了一系列正常白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株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正常人中性粒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G1和HL-60细胞呈现强阳性反应。在正常人单个核白细胞、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及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株中均为阴性反应,甚至在健康家兔及豚鼠中性粒细胞中亦呈阴性反应。本实验提示防御紊可能作为粒系白细胞分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心肌挫抑发生机理的实验探讨及高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洪斌 王树人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以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探讨了低流缺血(0.2ml/min) 15分钟及再灌10分钟后心肌形态学、含水量、钙的变化及高镁(2.4mmol/L)对心肌挫抑的影响。发现:①缺血组心肌间质有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糖原颗粒减少。而高镁组和对照... 以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探讨了低流缺血(0.2ml/min) 15分钟及再灌10分钟后心肌形态学、含水量、钙的变化及高镁(2.4mmol/L)对心肌挫抑的影响。发现:①缺血组心肌间质有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糖原颗粒减少。而高镁组和对照组心肌结构正常;②缺血组心率—左室发展压乘积在再灌注后仅恢复至缺血前的77%,且心肌含水量与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镁可明显改善缺血后心功能,减轻挫抑心肌的钙超载及心肌水肿。本结果表明:心肌钙超载及心肌水肿参与了心肌挫抑的发生,高镁可明显改善挫抑心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挫抑 钙超载
下载PDF
一氧化氮系统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景冬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系统可能是一个内源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内皮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具有抑制多种血细胞对内皮的粘附和损伤,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调节血管张力等多种作用。一氧化氮系统功能障碍,使内源性抗动脉... 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系统可能是一个内源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内皮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具有抑制多种血细胞对内皮的粘附和损伤,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调节血管张力等多种作用。一氧化氮系统功能障碍,使内源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减弱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
下载PDF
不同血清群型钩端螺旋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卫华 戴保民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不同血清群型钩端螺旋体DNA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CfoI和Eco RI的消化酶谱分辨效果较好,各血清型钩体间多存在明显差异,但同血清型的不同株之间酶谱基本相同。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限制性内切酶 DNA
下载PDF
人血浆天然高密度脂蛋白在内毒素休克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英 顾玲 +3 位作者 王树人 康焰 吴淑红 崔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年第2期73-75,共4页
为探讨人血浆天然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内毒素休克中的治疗效果,采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大鼠血压、存活时间、内毒素、TN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输注HDL可明显提高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血压(P<0.01)、延长大鼠的存活时间(P<0.01... 为探讨人血浆天然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内毒素休克中的治疗效果,采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大鼠血压、存活时间、内毒素、TN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输注HDL可明显提高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血压(P<0.01)、延长大鼠的存活时间(P<0.01)并降低血浆TNF水平(P<0.05)。结果提示人血浆天然HDL不但可以抑制TNF的释放,而且还能提高机体对抗内毒素的能力,对内毒素休克具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内毒素 休克
下载PDF
大鼠膀胱粘膜抗菌蛋白的分离
14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1 位作者 王伯瑶 陈学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1%乙酸冲洗雌性Wistar大鼠膀胱粘膜获得膀胱粘膜酸溶性提取物,AU-PAGE分析表明,膀胱粘膜提取物含10余条主蛋白带,但不含已知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防御素样分子。利用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杀菌试验发... 以1%乙酸冲洗雌性Wistar大鼠膀胱粘膜获得膀胱粘膜酸溶性提取物,AU-PAGE分析表明,膀胱粘膜提取物含10余条主蛋白带,但不含已知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防御素样分子。利用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杀菌试验发现,膀胱粘膜提取物有两条主蛋白带对致病性大肠杆茵ML-35P耐药株有强杀菌活性,这两条杀菌蛋白带命名为RatBP-1和RatBP-2,分别占膀胱粘膜提取物蛋白质总量的5%和2%。本实验的结果首次提示,大鼠膀胱粘膜内存在的抗菌蛋白,可能是膀胱粘膜杀菌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防御机制 抗菌蛋白 粘膜
下载PDF
赖型钩端螺旋体内鞭毛蛋白基因的体外扩增、分子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及其编码33kDa内鞭毛蛋白对BALB/c小鼠的兔疫/保护作用
15
作者 戴保民 陈庄 +2 位作者 阎和平 赵慧业 李胜富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6期1-3,15,共4页
戴保民教授于1986年任博士导师,1981~1987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1986~1993年任国际细菌学会钩端螺旋体命名委员会协作委员,1992~1997年任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1990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 戴保民教授于1986年任博士导师,1981~1987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1986~1993年任国际细菌学会钩端螺旋体命名委员会协作委员,1992~1997年任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1990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鞭毛蛋白基因 小鼠 酶切位点 核苷酸序列测定 鞭毛基因 表达产物 编码 免疫保护作用 重组质粒 钩体病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摄取生物素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肖国衡 王伯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9-203,共5页
本文进一步实验显示处于生物素饥饿状态的白色念珠菌摄取生物素具可饱合性和特异性。从饱合曲线测算出主动摄入生物素的半数最大初速率(1/2Vmax)所需生物素浓度,即Km值为079±011(平均数±标准差,n=... 本文进一步实验显示处于生物素饥饿状态的白色念珠菌摄取生物素具可饱合性和特异性。从饱合曲线测算出主动摄入生物素的半数最大初速率(1/2Vmax)所需生物素浓度,即Km值为079±011(平均数±标准差,n=8);叠氮钠(5mMol/L)处理后,其Km值增到239±064μmMol/L(平均数±标准差,n=3)。生物素之结构同源分子,如脱硫生物素、生物胞素、甲基酯生物素和对硝基苯酯生物素等竞争性抑制其主动摄取生物素,但是2亚氨基生物素却完全无抑制作用。在生物素摄入充足的白色念珠菌(在含20nMol/L生物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生物素主要通过简单的弥散方式进入菌体内。由于血清中的生物素含量在pMol/L到几个nMol/L之间,白色念珠菌在体内可能通过主动摄取生物素机制满足其营养代谢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物素 摄取机制
下载PDF
钙超载与心肌挫抑
17
作者 刘洪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40-441,共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一种“心肌挫抑(myocardial stunning)”现象,指心肌短暂缺血后,心肌不发生坏死,但其组织学、代谢及功能均有损害,且不能立即恢复,需经数小时、数天或几周后才能复原。这就是说。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钙超载
下载PDF
微量琼脂糖弥散法抗菌试验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罗玲 吴琦 +1 位作者 王伯瑶 刘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6-89,共4页
作者建立了两种微量而敏感的抗菌试验,可用于鉴定存在于细胞及组织中的抗菌蛋白或多肽。①琼脂糖弥散法,用其检测抗菌蛋白的抗菌活性,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ng水平)、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及定量检测等优点;②电泳... 作者建立了两种微量而敏感的抗菌试验,可用于鉴定存在于细胞及组织中的抗菌蛋白或多肽。①琼脂糖弥散法,用其检测抗菌蛋白的抗菌活性,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ng水平)、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及定量检测等优点;②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该法在微量样品来经纯化的情况下,可直接确定存在于PAGE凝胶中抗菌蛋白条带。应用这两种方法作者首次鉴定出大鼠膀胱粘膜、人膀胱粘膜以及大鼠子宫内膜存在抗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试验 琼脂糖弥散法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兔血浆NO和ET-1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刚 沈学宁 王树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与方法:用兔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浆NO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的相互影响。结果:LPS组血浆NO浓度于ivLPS后120min升高,180min达峰;ET-1升高较早,60min达峰,随... 目的与方法:用兔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浆NO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的相互影响。结果:LPS组血浆NO浓度于ivLPS后120min升高,180min达峰;ET-1升高较早,60min达峰,随后衰减。L-NMA抑制NO和ET-1生成,而phosphoramidon只抑制ET-1生成,两者均纠正LPS引起的SV下降。Dex组血浆NO与ET-1含量波动较小。结论:ET和NO是参与内毒素休克不同时相的体液因子,且一定浓度的NO是ET-1生成的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休克 脓毒性休克 内毒素
下载PDF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钩端螺旋体DNA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农英 程书秋 +1 位作者 李胜富 戴保民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作者选用钩体赖型56601株、017株、秋季型56606株、曼耗2型67020株、1987年分离株87112、87369株,用内切酶EcoR Ⅰ、Bgl Ⅱ、Hha Ⅰ和Hind Ⅲ消化分析其DNA,结果表明:钩体017株的四种内切酶图谱明显不同,在EcoR Ⅰ酶切图谱上,赖型、秋... 作者选用钩体赖型56601株、017株、秋季型56606株、曼耗2型67020株、1987年分离株87112、87369株,用内切酶EcoR Ⅰ、Bgl Ⅱ、Hha Ⅰ和Hind Ⅲ消化分析其DNA,结果表明:钩体017株的四种内切酶图谱明显不同,在EcoR Ⅰ酶切图谱上,赖型、秋季型、曼耗2型钩体DNA的主要差别在高分子区带,赖型强毒力株017较同型弱毒力株56601在10.5kb处染色较深;三型钩体的Hind Ⅲ酶切图谱仅有细小差异;分离株87112和87369的EcoR I 酶切图谱与赖型56601和017基本一致。在HindⅢ酶切图谱上,分离株87112与赖型56601株、017株相似。提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可以作为钩体分型和鉴定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核酸内切酶 DN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