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地区儿童血清抗弓首线虫幼虫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仲金 陈盛文 +4 位作者 疗琳 罗春华 毛萌 李强 阳崇礼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4,共3页
用犬弓首线虫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ES-Ag)ELISA检测了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抗弓首线虫(Toxocara spp)幼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家隹成都市区儿童2.1%(4/186);成都市郊县农村儿童17.7%(59/333);近期有人蛔虫感染的成都市区儿童2.6... 用犬弓首线虫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ES-Ag)ELISA检测了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抗弓首线虫(Toxocara spp)幼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家隹成都市区儿童2.1%(4/186);成都市郊县农村儿童17.7%(59/333);近期有人蛔虫感染的成都市区儿童2.6%(1/38)。从有弓首线虫幼虫感染临床表现的病儿血清检出抗弓首线虫幼虫抗体阳性者10人。ELISA抑制试验结果表明TES-Ag对抗弓首线虫幼虫抗体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用此TES-Ag作ELISA检测受检者血清抗弓首线虫幼虫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积极开展弓首线虫幼虫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等研究,对保护儿童健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首线虫 ELISA 抗体 抗原
下载PDF
过量胸苷对细胞周期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沈青 杨存明 +2 位作者 张国成 姚裕家 付雪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 :探讨过量胸苷干扰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时相表达的特点 ,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周期转化以及细胞周期素与DNA合成的关系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二次过量胸苷阻断法进行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同步化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 ;然后... 目的 :探讨过量胸苷干扰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时相表达的特点 ,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周期转化以及细胞周期素与DNA合成的关系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二次过量胸苷阻断法进行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同步化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 ;然后分别进行G1/S,S及G2 期细胞CyclinA ,B ,D1mAb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 :二次过量胸苷阻断法可获取G1/S界面细胞为 (99 5± 0 8) % ,S期细胞为(90 5± 0 7) % ,G2 期细胞为 (93 5± 2 2 ) % ,G2 /G1=2 2 0 .G1/S ,S,G2 细胞CyclinA表达特点为G2 期大于G1/S和S期 (目标灰度值 :13 6 3± 2 7,14 5 0± 1 4 ,14 7 5± 1 8,P <0 0 1) ,CyclinB表达特点为G1/S期小于S和G2 期 (目标灰度值 :15 5 6± 1 6,14 8 8± 2 2 ,13 6 6± 2 6,P <0 0 1) ,CyclinD1的表达特点为G2期大于G1/S期 (目标灰度值 :13 2 .6± 1.9,14 6.7± 1.3 ,P <0 .0 1) ,S期小于G1/S期 (目标灰度值 :15 8 8± 1 1,14 6 7± 1 3 ,P<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 细胞周期蛋白类 肾小管 上皮细胞
下载PDF
住院患儿家长需求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陶庆芬 王玉琼 雷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559-559,共1页
为了解住院患儿家长对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康复的需求 ,以帮助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教育资料 ,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宣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 2 0 0例住院患儿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住院期间 98%的家长有欲得到相关疾病知识指导的需求 ,医... 为了解住院患儿家长对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康复的需求 ,以帮助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教育资料 ,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宣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 2 0 0例住院患儿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住院期间 98%的家长有欲得到相关疾病知识指导的需求 ,医药咨询、对各种检查及注意事项的了解、参与医疗护理等 ;出院后 95 %的家长有得到相关疾病护理方法的需求及到家庭访视指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家长 需求 调查
下载PDF
新生儿住院死亡病例245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瑟 胥晓慧 +1 位作者 熊英 陈娟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7-268,共2页
新生儿住院死亡病例245例分析唐瑟,胥晓慧,熊英,陈娟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分析新生几死亡因素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的初步措施,为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保证人口质量,现将华西医大附二院儿科1990年1月~199... 新生儿住院死亡病例245例分析唐瑟,胥晓慧,熊英,陈娟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分析新生几死亡因素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的初步措施,为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保证人口质量,现将华西医大附二院儿科1990年1月~1994年12月,5年中共死亡245例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死亡 住院 临床分析
下载PDF
VD及CaBP─Ds在肠道和肾脏钙转运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毛萌 王道聪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9-292,共4页
钙经上皮的转运有两种机制,即细胞内转运和细胞旁路吸收。维生素D(VD)、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aBP─Ds)及三磷酸腺苷依赖性浆膜钙泵(PMCA)积极参与钙转运的过程。推测肠道上皮细胞钙转运的模式同样发生在肾远... 钙经上皮的转运有两种机制,即细胞内转运和细胞旁路吸收。维生素D(VD)、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aBP─Ds)及三磷酸腺苷依赖性浆膜钙泵(PMCA)积极参与钙转运的过程。推测肠道上皮细胞钙转运的模式同样发生在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机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转运 维生素D 钙结合蛋白 钙泵 肠道 肾脏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金仲和 华益民 +1 位作者 王泽蓉 张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55-256,共2页
目的了解小儿室性心动过速(VT)的诊治进展。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33例小儿VT,有原发疾病者27例,包括心脏病22例,心外疾病5例,8/33例不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死亡10例均与严重基础疾病相关。结论对静脉用胺碘酮... 目的了解小儿室性心动过速(VT)的诊治进展。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33例小儿VT,有原发疾病者27例,包括心脏病22例,心外疾病5例,8/33例不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死亡10例均与严重基础疾病相关。结论对静脉用胺碘酮治疗致命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安全性重新作了很好的评价。射频消融是当今治疗顽固快速心律失常最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NK细胞数量及其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刚 符仁义 +1 位作者 杨崇礼 罗春华 《广州医药》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测定西咪替丁对HSP患儿NK细胞数及杀伤活性的变化 ,探讨西咪替丁对天然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 ,用LDH改良释放法测NK杀伤活性。结果 :在HSP患儿NK细胞数下降 ,杀伤活性降低。西咪替丁治疗后NK... 目的 :测定西咪替丁对HSP患儿NK细胞数及杀伤活性的变化 ,探讨西咪替丁对天然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 ,用LDH改良释放法测NK杀伤活性。结果 :在HSP患儿NK细胞数下降 ,杀伤活性降低。西咪替丁治疗后NK细胞杀伤活性增加 ,而数量无改变。结论 :西咪替丁能增加NK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这种增强作用不是通过增加NK细胞数量 ,而是通过影响其周围微环境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过敏性紫癜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活性 药物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航雁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1,共3页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M-dependentproteinkinaseⅡ;C2+/CaMPKⅡ)是钙调素的重要靶酶之一。目前研究认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中该酶活性发生改变,并发现此酶对缺氧缺血性脑损...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M-dependentproteinkinaseⅡ;C2+/CaMPKⅡ)是钙调素的重要靶酶之一。目前研究认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中该酶活性发生改变,并发现此酶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极敏感。该酶的活性变化与神经元的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磷蛋白磷酸酶 蛋白激酶 脑缺血
下载PDF
钙神经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9
作者 王航雁 李炜如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5年第2期54-56,共3页
钙神经素(Calcineurin,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Phosphatase,CaN)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脑皮质中含量尤其丰富,是一种多功能钙调素兴奋性磷酸酶。在急... 钙神经素(Calcineurin,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Phosphatase,CaN)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脑皮质中含量尤其丰富,是一种多功能钙调素兴奋性磷酸酶。在急性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早期尚未发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改变时,CaN的含量就已发生变化,当脑损伤进一步发展为神经细胞坏死时,此酶的含量下降至消失。因此,CaN可以做为临床研究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缺氧缺血性 调钙蛋白
下载PDF
小儿中枢性尿崩症52例治疗观察
10
作者 范朝瑜 向承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尿崩症 丘脑 垂体激素类 后叶 垂体激素抑制激素类 氯碘丙脲 儿童
下载PDF
宫内发育迟缓儿体格发育指标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萌 陶于洪 +1 位作者 罗蓉 汪志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同期出生的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和足月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改变及其特点。 方法 测定并计算424 例早产小于胎龄儿、早产适于胎龄儿及足月小于胎龄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及其Z 积分,并探讨其关系。 结果 各组IUGR ... 目的 比较分析同期出生的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和足月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改变及其特点。 方法 测定并计算424 例早产小于胎龄儿、早产适于胎龄儿及足月小于胎龄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及其Z 积分,并探讨其关系。 结果 各组IUGR 儿出生时体重和身长均明显低于同胎龄儿,死亡儿组更明显( P< 0 .01) 。Z 积分更能直观反映测量值代表的生长状态。体重Z 积分和身长Z 积分呈直线相关关系。直线斜率显示存活儿和死亡儿身长比体重均更易受到宫内生长迟缓的影响。 结论 IUGR 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长均明显落后,以身长落后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发育迟缓 体格指标 Z积分 早产儿
下载PDF
Bcl-2 Bax基因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令 廖清奎 +2 位作者 罗春华 符仁义 郭文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组织化学、Northern杂交等方法。结果HL-60白血病细胞在高三尖杉酯碱的作用下,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形态学表现出细胞核裂解,染色...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组织化学、Northern杂交等方法。结果HL-60白血病细胞在高三尖杉酯碱的作用下,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形态学表现出细胞核裂解,染色质聚集,核碎裂,胞浆浓缩,有空泡形成,琼脂糖电泳出现典型DNA梯带。免疫组化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在用药后明显下降,促凋亡蛋白Bax无明显变化,Northern杂交发现Bcl-2mR-NA在用药后表达无明显降低。结论高三尖杉酯碱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是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Bcl-2蛋白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高三尖杉酯碱促进Bcl-2蛋白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 白血病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与疾病 被引量:3
13
作者 母得志 姚裕家 李炜如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许多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阐述与谷氨酸及其受体相关的疾病,包括癫痫、缺氧缺血性脑病、椎体外系疾病、神经性疼痛、早老痴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致... 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在许多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阐述与谷氨酸及其受体相关的疾病,包括癫痫、缺氧缺血性脑病、椎体外系疾病、神经性疼痛、早老痴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致脑病等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疾病。治疗其中一些顽固性疾病时,使用谷氨酸及其受体拮抗剂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 受体 神经病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海 王泽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1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干扰素 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下载PDF
短暂钳夹子宫卵巢动脉建立大鼠宫内生长迟缓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毛萌 赵肱 罗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的大鼠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并观察胎盘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方法 将SD大鼠分为2组:钳夹组于孕17天行双侧子宫及卵巢动脉钳夹术30分钟;假手术组同期行剖腹、关腹术,但不钳夹子宫及卵巢动脉。随...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的大鼠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并观察胎盘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方法 将SD大鼠分为2组:钳夹组于孕17天行双侧子宫及卵巢动脉钳夹术30分钟;假手术组同期行剖腹、关腹术,但不钳夹子宫及卵巢动脉。随机获得孕21日剖宫产及孕鼠自然分娩两队。[结果]剖宫产队中钳夹组胎仔、胎盘、肝脏重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01),脑重亦低于假手术组(P<0. 05),钳夹组胎盘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多(P<0. 05),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减少( P< 0. 05);自然分娩队生后第 6天钳夹组与假手术组的胎仔体重无明显差异( P>0.05),但脑重、肝重仍明显减少(P<0.05)。[结论]钳夹大鼠子宫及卵巢动脉30分钟能造成宫内生长迟缓(I-UGR)模型,且胎盘结构和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宫内生长迟缓 子宫胎盘缺血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及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母得志 姚裕家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6年第1期12-14,共3页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钙离子稳态失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自由基的产生、能量代谢障碍以及一些体液因子影响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HIE这些病理因素,在动物实验中...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钙离子稳态失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自由基的产生、能量代谢障碍以及一些体液因子影响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HIE这些病理因素,在动物实验中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近年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缺氧 病理生理 治疗
下载PDF
肥胖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萌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5年第2期59-61,共3页
遗传因素在肥胖症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一种复杂的基因表型,肥胖的确表现出十分复杂的遗传现象。BMI、皮褶厚度、局部脂肪分布、热量摄入、代谢率和热量消耗、休息时的代谢率、体力劳动等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些... 遗传因素在肥胖症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一种复杂的基因表型,肥胖的确表现出十分复杂的遗传现象。BMI、皮褶厚度、局部脂肪分布、热量摄入、代谢率和热量消耗、休息时的代谢率、体力劳动等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些遗传因素的影响来自多基因作用的结果,但也与主基因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病 遗传学 病因学
下载PDF
成都市市区学龄前期儿童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康敏 徐泳华 +5 位作者 李丽 姬巧云 郭贞美 倪素君 董仁威 邬瑞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了解成都市市区学龄前期儿童伤害发生现况 ,探讨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减少伤害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家长回答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了成都市市区 11个幼儿园 3~ 6岁儿童 1999年伤害发生的情况 ,伤害判断标准 :... 目的 了解成都市市区学龄前期儿童伤害发生现况 ,探讨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减少伤害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家长回答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了成都市市区 11个幼儿园 3~ 6岁儿童 1999年伤害发生的情况 ,伤害判断标准 :到医院或幼儿园医务室诊治 ,家长或老师的紧急处理 ,休息半天以上。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碰伤所致的皮下血肿及皮下瘀血≥ 1cm× 1cm ,抓伤≥ 3处 ,咬伤应见有牙咬血痕。结果  2 16 5名在园儿童伤害总发生率为 2 9 2 8% ,男女发生率分别为 32 2 9%及 2 5 91% ,伤害平均发生频率为 1 5 8次。仅 5岁~组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 ,其他年龄组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男女前 3位均是跌伤、烧烫伤及碰伤 ,其次为车辆伤及骨头卡喉。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及幼儿园内。发生伤害主要危险因素为 :走路、跑步、玩耍时被推、撞 ;重物、硬物砸伤、压伤、碰伤 ;热源及电伤 ;被刀具、棍棒、玩具、器皿划伤、戳伤等。结论 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创伤 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凝胶滞留法测定铁调节蛋白结合活性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学聚 廖清奎 +3 位作者 何志旭 汪凤兰 罗春华 李丰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51-552,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凝胶滞留法 铁调节蛋白结合活性 测定 细胞铁代谢
原文传递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谷氨酸受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毋得志 姚裕家 李炜如 《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64-66,共3页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选用健康新生猪24只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后2小时组(B组)及HIE后24小时组(C组)。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各级脑组织突触膜上谷氨酸受体(GluR),结果发现...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选用健康新生猪24只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后2小时组(B组)及HIE后24小时组(C组)。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各级脑组织突触膜上谷氨酸受体(GluR),结果发现HIE后24小时GluR的最大结合住点数(Bmax):12.4±2.1pmol/mg蛋白,显著低于A组(17.4±3.1pmol/mg蛋白)和B组,但各组间GluR的亲和力(Kd)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GlUR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新生猪HIE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谷氨酸受体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