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医药文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张民庆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28-430,共3页
-
文摘
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要上一个新台阶,将愈来愈依赖于中医药文献研究及时提供古今中医药学术信息。同时,也对中医药文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机遇,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提高研究水平和社会效益,发挥中医药文献研究在中医科研和学术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更为有效地参与中医科研、临床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中医学术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
关键词
中国医药学
文献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本草纲目拾遗》“昭参”考释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华青
宋立人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3-55,共3页
-
文摘
《本草纲目拾遗》(以下简称《纲目拾遗》)是清·赵学敏为补《本草纲目》之遗而作。作者搜集经史百家、方志、笔记等各种书籍中有关医药的资料以及民间用药经验,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新增约物716种,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昭参”就是赵学敏新增药物之一。
-
关键词
本草纲目拾遗
三七
历史
-
分类号
R281.3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儿茶的古今应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华青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1-43,共3页
-
文摘
儿茶的记载和运用始于元代,本品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止泻、收敛止血等多种功能,广泛用于临床。本文综合古今古献,对儿茶在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儿茶
临床应用
中草药
-
分类号
R282.710.7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杏林耕耘七十载 名垂千古永流芳——缅怀吴考槃教授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民庆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60-61,共2页
-
文摘
1993年7月31日,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吴考槃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巨星殒落,万分悲痛,这是中医事业的重大损失,中医药学界从此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吴考槃教授1903年7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1922年1月海门中兴医学校毕业后即悬壶乡里,
-
关键词
考槃
中医事业
中医学家
杏林
医学成就
中医学界
伤寒论
特殊津贴
金匾要略
麻黄汤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常用成方考源(续完)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彭怀仁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50-51,共2页
-
文摘
二十九四生丸本方由生荷叶、生文叶、生侧柏叶、生地四味药物所组成。具有凉血止血的功能。关于本方的来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伤科学》等所载本方均注出《妇人良方》,《历代名医良方注释》于本方下又注出《济生方》。考本方,出自宋·杨(?)《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
关键词
方剂
历史
考证
-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柴胡和银柴胡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臧载阳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柴胡和银柴胡,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根据《药典》规定,柴胡是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柴胡B.seorzonerifolium Willd.等的根;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a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ata Bge.的根。但从本草文献考察,古代的银柴胡,是指银州所产的柴胡,是伞形科植物,并不是石竹科植物。兹将二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和变迁,探讨如下。
-
关键词
柴胡
银柴胡
药材志
-
分类号
R933.2
[医药卫生—生药学]
-
-
题名日本古方派简介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徐方镇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5-46,共2页
-
文摘
日本古方派简介徐方镇(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研究生210029)主题词经方派/历史,日本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初,在日本儒学界产生了复古思潮,以山鹰素行、伊藤仁斋、获生祖律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从对程朱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的怀疑出发,主张应回复到不...
-
关键词
经方派
历史
日本
-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罗晃子”名实考辨
- 8
-
-
作者
张敏
-
机构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518-519,共2页
-
文摘
通过研究古今文献及对实物考察,认为古代所称“罗晃子”应该是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 nobilis的果实,而不是豆科植物酸角Tamarindus indica。建议不应再将“罗晃子”收作酸角的别名,“Tamarindus”当称为“酸豆属”,而不是“罗望子属”,以澄清“罗晃子”的名实混乱。
-
关键词
罗晃子
苹婆
酸角
考证
-
Keywords
Luohuangzi
Sterculia nobilis
Tamarindus indica
textual research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