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
1
作者 张浩良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0年第1期34-37,共4页
《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以下均简称《分册》)由中医大辞典编委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共约91万字,选收古今方剂约7000余首。搜罗广博,取材亦佳,在临床应用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学术上影响颇巨,且笔画分类,... 《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以下均简称《分册》)由中医大辞典编委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共约91万字,选收古今方剂约7000余首。搜罗广博,取材亦佳,在临床应用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学术上影响颇巨,且笔画分类,查阅便利,优点不少。然而经笔者仔细阅读后,发现该书错误过多,为此,特提出一二评正,以冀编者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大辞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方剂组成 木香匀气散 使君子丸 杂病源流犀烛 《太平圣惠方》 此方 牛黄八宝丹 如神白虎汤
下载PDF
祛暑方剂配伍方法述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飞 柴瑞霁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祛暑方剂是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等作用,治疗暑病的方剂。祛署方剂的源流和发展,与中医对暑病的认识过程密切相关。早在秦汉之际,即认为暑病乃暑邪伤人所致,因暑邪由火热所化,故其病因特点。
关键词 祛暑剂 中药 配伍
下载PDF
开窍方剂配伍方法述要
3
作者 李飞 柴瑞霁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35-37,共3页
开窍方剂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等作用,治疗神昏窍闭病证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开之发之”,这是开窍方剂的立论根据。汉·张仲景《伤寒论》对热结阳明之神昏谵语论述甚详,所立寒凉攻下之剂,对后世... 开窍方剂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等作用,治疗神昏窍闭病证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开之发之”,这是开窍方剂的立论根据。汉·张仲景《伤寒论》对热结阳明之神昏谵语论述甚详,所立寒凉攻下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然于开窍之剂,则未曾涉及。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外台秘要》载用紫雪、吃力伽丸(苏合香丸)、还魂散等有效方剂。宋金元时期,《和剂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开窍方 配伍 凉开 湿开
下载PDF
蝉蜕的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 被引量:132
4
作者 马世平 瞿融 杭秉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42-45,共4页
蝉蜕可减轻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明显降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显著抑制小鼠耳异种PCA和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税颗粒.对DNCB所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关键词 蝉蜕 免疫抑制 抗过敏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马世平 杨汉祥 +2 位作者 杭秉蒨 李佩珍 瞿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6,共3页
本文比较了当归补血汤及其组成药物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复方能非常显著地提高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并能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而单味药当归、黄芪的作用明显不如全方。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C3b受体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强身丹对蝌蚪变形与小白鼠耐寒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戴慎 薛建国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31-32,共2页
强身丹是以方剂配伍理论为指导,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历代384首延年益寿方的整理分析所得药理模式和常用药物,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优化组合的新方。通过对蝌蚪变形与小白鼠耐寒实验的观察,发现强身丹具有明显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作用和... 强身丹是以方剂配伍理论为指导,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历代384首延年益寿方的整理分析所得药理模式和常用药物,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优化组合的新方。通过对蝌蚪变形与小白鼠耐寒实验的观察,发现强身丹具有明显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作用和提高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的耐受力而显现出的强身健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药理学 强身丹 药物作用
下载PDF
延年益寿方发展史述要 被引量:6
7
作者 戴慎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本文整理分析了汉至清七个朝代32部古医籍中384首延年盖寿方,考察延年益寿方组方构成模式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历史时期各类延年益寿方使用频率,以揭示延年益寿方的形成、发展史,反映中医延年学术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变革。
关键词 补肾药 补气剂 方剂学
下载PDF
论《千金要方》对仲景泻下剂的继承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浩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1-13,共3页
唐·孙思邈氏所著《千金要方》,内容丰富,搜罗广博,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的辨证处方和预防医学、急救处理、养生长寿等均有论述,然就其贡献之巨者,拙见以为还在于对仲景学术的继承发展方面。本文不作全面论述,仅就其... 唐·孙思邈氏所著《千金要方》,内容丰富,搜罗广博,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的辨证处方和预防医学、急救处理、养生长寿等均有论述,然就其贡献之巨者,拙见以为还在于对仲景学术的继承发展方面。本文不作全面论述,仅就其对仲景泻下剂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作一粗浅讨论。一、治法方面的发展仲景泻下剂,归纳其主要者,当以三承气为核心,其配伍特点大体有三:一是泻下配理气,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均用硝黄或大黄配伍枳、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 孙氏 千金要方 泻下剂 攻里剂 方剂 继承发展
下载PDF
脾肾双补类与补脾类延年益寿方使用药物分析
9
作者 戴慎 许济群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5-16,共2页
衰老以肾虚为本,抗衰以补肾为先。补肾是抗老延年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前人认为:“人寿应百岁……其元气消耗,不得终其天年”。元气者先身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论》)。“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 衰老以肾虚为本,抗衰以补肾为先。补肾是抗老延年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前人认为:“人寿应百岁……其元气消耗,不得终其天年”。元气者先身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论》)。“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两天俱得其全者,耆艾无疑也”(《景岳全书》)。在对历代384首延年益寿方的统计中发现,除补肾方占60.7%外,脾肾双补、补牌方分别占18.8%与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健脾 抗衰老药 中药
下载PDF
涩剂亦可祛邪论
10
作者 张浩良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5期11-13,共3页
认为酸涩之剂多含苦味,苦能化能泄;仲景用酸涩之品,多与辛散之药相伍,使敛中有散。临床证明酸涩之品也具有祛邪作用。
关键词 涩剂 祛邪 药效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方证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学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7,共3页
半夏泻心汤是一首辛开苦降之剂,是泻心类方剂的主方,在《伤寒论》中,原为痞证而设。对于该方的组方原理以及汤证的病位病机问题,历代医家多有阐发,颇多争议。今就该方汤证的病位病机以及组方原理作初步探析。 1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位问题... 半夏泻心汤是一首辛开苦降之剂,是泻心类方剂的主方,在《伤寒论》中,原为痞证而设。对于该方的组方原理以及汤证的病位病机问题,历代医家多有阐发,颇多争议。今就该方汤证的病位病机以及组方原理作初步探析。 1 半夏泻心汤证的病位问题对于半夏泻心汤证的病位问题,历代医家看法不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认为病位在胃;二认为病位在胃肠,三认为病位在脾胃;四认为病位在胆或肝胆。从上述观点看病位不在心是公认的。那么病位究竟在哪儿?《伤寒论》149条指出:“伤寒五六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证候
下载PDF
桂枝汤证的病机实质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学华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8-9,共2页
桂枝汤证的病机实质探讨刘学华(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210029)导师李飞,孙美珍主题词桂枝汤,证候,中医病机桂技场是《伤$论·太阳清白》的一首名方,原为治疗大阳中同之证而设.对于该方的病机性质代有争议,各成其理... 桂枝汤证的病机实质探讨刘学华(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210029)导师李飞,孙美珍主题词桂枝汤,证候,中医病机桂技场是《伤$论·太阳清白》的一首名方,原为治疗大阳中同之证而设.对于该方的病机性质代有争议,各成其理,莫衷一是.本文就其汤证的病机实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证候 中医病机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巧珍 《临床荟萃》 CAS 1987年第11期493-495,共3页
血府逐瘀汤载于《医林改错》,系清·王清任所创,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为王氏活血化痰诸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方剂。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实质探... 血府逐瘀汤载于《医林改错》,系清·王清任所创,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为王氏活血化痰诸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方剂。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实质探讨的不断深入,血府逐瘀汤亦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现将近三十年来有关本方的应用与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赤芍 枳壳 活血祛瘀剂 枸桔 加减治疗 瘀血内阻
下载PDF
谈谈乌梅丸的归属问题
14
作者 刘学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9-60,共2页
乌梅丸是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方之一。该方由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等十味药组成,原书用治蛔厥之证。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多将此方作为... 乌梅丸是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方之一。该方由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等十味药组成,原书用治蛔厥之证。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多将此方作为驱虫之剂,但从该方的组成看,除川椒一味有轻微的驱虫作用外,其余诸药皆不专事杀蛔驱虫,并不象肥儿丸、布袋丸、化虫丸等方内含有杀虫之品。因此,将乌梅丸归在驱虫剂中显然是不太妥当的。那么乌梅丸究属何剂?功在何处呢?这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分类
下载PDF
痈疡消剂的组方配伍特点
15
作者 刘学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分析历代痈疡消剂的组方配伍特点,认为经常配伍的药物有疏风解表药、清热泻火药、温经散寒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软坚药、祛湿药、理气药、泻下通里药等。结合历代医家有关论述和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对上述配伍特点的理论依据和临... 分析历代痈疡消剂的组方配伍特点,认为经常配伍的药物有疏风解表药、清热泻火药、温经散寒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软坚药、祛湿药、理气药、泻下通里药等。结合历代医家有关论述和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对上述配伍特点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依据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痈疡消剂 组方特点 方剂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