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红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5-27,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西医目前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本文在河南信阳民间老中医周明军先生的指导下,探讨该病中医临床特点;学习相关文献,结合该病临床特点,提出对该病中医药防治特点,以期中医药及早介入并截断扭转病情传变,降低该病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西医目前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本文在河南信阳民间老中医周明军先生的指导下,探讨该病中医临床特点;学习相关文献,结合该病临床特点,提出对该病中医药防治特点,以期中医药及早介入并截断扭转病情传变,降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对肠道免疫稳态和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作用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彬 周红光 +2 位作者 邱雯莉 李文婷 周洪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078,共8页
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关系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参与了结直肠黏膜缓慢发展成腺瘤和息肉,最终演变成CRC的整个过程,CRC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CRC是宿主肠道免疫稳态失衡和表观遗传变异的积累... 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关系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参与了结直肠黏膜缓慢发展成腺瘤和息肉,最终演变成CRC的整个过程,CRC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CRC是宿主肠道免疫稳态失衡和表观遗传变异的积累。现全面回顾性分析最近的相关研究,探讨肠道微生态对肠道免疫稳态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及与CRC发生发展的关系,重点从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源代谢调节物2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更有效地对CRC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道免疫稳态 表观遗传修饰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miRNA与肺癌早期诊断及癌毒理论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天灏 周红光 +1 位作者 李黎 李文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69-1772,共4页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蛋白的小分子单链RNA,通过与信使RNA(mRNA)的序列互补来降解靶mRNA并抑制蛋白质翻译,在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国...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蛋白的小分子单链RNA,通过与信使RNA(mRNA)的序列互补来降解靶mRNA并抑制蛋白质翻译,在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60余年临床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学说,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了抗肿瘤有效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和癌痛平胶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iRNA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探讨miRNA与癌毒理论的相关性,并提出从miRNA调控基因角度进一步阐明癌毒病机的肿瘤生物学基础,进而尝试一定程度揭示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肺癌 早期诊断 癌毒理论
下载PDF
基于癌毒理论探讨肿瘤患者兼见不寐的相关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天灏 周红光 霍介格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0期1455-1457,共3页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许多肿瘤患者长期受失眠等症状困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经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形成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在癌毒病机理论体系中,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本文结合临床典型病...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许多肿瘤患者长期受失眠等症状困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经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形成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在癌毒病机理论体系中,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本文结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肿瘤患者兼见不寐的相关治疗,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毒理论 肿瘤 不寐 治疗 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基于癌毒理论浅谈虫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天灏 周红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3-1165,共3页
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六十余年临床实践,于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学说。周老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其创制了... 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六十余年临床实践,于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学说。周老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其创制了抗肿瘤有效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其中含有白僵蚕、蜈蚣两味虫类药。虫类药物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常为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结合导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虫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虫类药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毒理论 虫类药 肿瘤 扶正祛邪
原文传递
基于癌毒理论的恶性肿瘤的从湿论治 被引量:13
6
作者 桑天庆 周红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61-2463,共3页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癌毒创新性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由多种物质、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特殊病理产物,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肿瘤的基本病机,提出消癌解毒的根本大法。恶性肿瘤是病机复杂的综合型疾病,临床基于消癌解毒法运用复发大方...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癌毒创新性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由多种物质、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特殊病理产物,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肿瘤的基本病机,提出消癌解毒的根本大法。恶性肿瘤是病机复杂的综合型疾病,临床基于消癌解毒法运用复发大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取得较好疗效。文章介绍基于消癌解毒法从湿论治恶性肿瘤的临床辨证思路,并列举该理论指导下晚期肝癌伴腹腔积液验案一例,观察基于癌毒理论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为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毒病机理论 消癌解毒法 湿邪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医学生对医患沟通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天灏 周佳钰 周红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现状的了解及对医患沟通的认知,以期提高医学院校医患沟通教育,为有效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结构式网上调查问卷,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0.99%的受访者对现在的医... 目的通过调查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现状的了解及对医患沟通的认知,以期提高医学院校医患沟通教育,为有效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结构式网上调查问卷,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0.99%的受访者对现在的医患关系持消极观点,54.95%的受访者曾经接受过医患沟通教育,55.45%的受访者表示对医患沟通相关知识的了解一般。结论我国医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医学生虽然了解一些医患沟通知识,但仍应加强医患沟通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医学教育 医患信任
下载PDF
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诱导HSPs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明明 吴勉华 +3 位作者 李文婷 李沐涵 王文海 史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S01期137-141,共5页
目的观察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热休克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求消癌解毒方治疗肝癌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设置模型组及消癌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顺铂阳性对照组共5组,药物干预治疗后,观察各组瘤体比,病理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增殖情况,... 目的观察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热休克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求消癌解毒方治疗肝癌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设置模型组及消癌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顺铂阳性对照组共5组,药物干预治疗后,观察各组瘤体比,病理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增殖情况,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SP27、HSP60、HSP70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11 d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瘤重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0.01),且以高浓度组差异最为明显;病理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肿瘤细胞的核分裂现象减少;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HSP27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及HSP60、HSP70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上调,其中以消癌解毒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消癌解毒方可显著抑制H22型肝癌细胞的增殖情况,这一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HSP27表达,上调HSP60、HSP70表达相关,且抑瘤作用呈现药物浓度依赖性,即药物浓度越高,抑瘤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消癌解毒方 H22荷瘤小鼠 热休克蛋白
原文传递
太冲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余豹 周红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2期2260-2263,共4页
太冲穴是六阴经中足厥阴肝经的输穴以及原穴,具有疏通肝气、养血明目、通经活络等功效。近年来,针灸等绿色疗法受到国内外广大医者以及患者的广泛推崇与接受,诸多医者在太冲穴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该文总结了太冲穴文献记载... 太冲穴是六阴经中足厥阴肝经的输穴以及原穴,具有疏通肝气、养血明目、通经活络等功效。近年来,针灸等绿色疗法受到国内外广大医者以及患者的广泛推崇与接受,诸多医者在太冲穴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该文总结了太冲穴文献记载规律和临床相关适应症,以期为我们进行穴位研究提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穴 针刺 古代文献 临床疾病
下载PDF
浅析消癌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焱霞 周红光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11期77-79,共3页
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的消癌解毒法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介消癌解毒法,随后列举临床广泛应用的几种消癌解毒法,最后结合临床典型案例,介绍消癌解毒法辨治子宫内膜癌临床案例... 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的消癌解毒法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介消癌解毒法,随后列举临床广泛应用的几种消癌解毒法,最后结合临床典型案例,介绍消癌解毒法辨治子宫内膜癌临床案例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法 恶性肿瘤 辨证论治 子宫内膜癌 医案
下载PDF
浅析肿瘤患者常见治疗方式下的沟通思路
11
作者 余豹 周红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53-55,共3页
近年来,肿瘤疾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其常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及姑息治疗等多种疗法,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是保证患者治疗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值得每位临床医生和管理者去思考与实践。本文从肿瘤患者所采取的手术、化疗... 近年来,肿瘤疾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其常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及姑息治疗等多种疗法,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是保证患者治疗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值得每位临床医生和管理者去思考与实践。本文从肿瘤患者所采取的手术、化疗、放疗、姑息治疗等措施着手,阐述肿瘤患者常见治疗方式下医患沟通的思路方法,以提高肿瘤科医患沟通的有效性,促进肿瘤科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放疗 姑息治疗 医患沟通
下载PDF
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黎 吴勉华 +5 位作者 周红光 李沐涵 李文婷 季漪 马艳霞 雒慧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 探讨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蛋白的影响。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腹水瘤株体内移植肿瘤模型,空白组每日生理盐水灌胃,消癌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每日10,30,90g·kg-1灌胃,顺铂组每日1 g·kg-1腹... 目的 探讨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蛋白的影响。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腹水瘤株体内移植肿瘤模型,空白组每日生理盐水灌胃,消癌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每日10,30,90g·kg-1灌胃,顺铂组每日1 g·kg-1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10 d,记录瘤体体积及移植鼠体重。给药结束,取瘤体组织,称重,计算各给药组的肿瘤抑制率;通过肿瘤组织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Elisa、qRT-PCR、Western-blot观察各给药组对移植瘤的血管生成因子及相关基因STAT1、VEGF、MMP2、TGF-β、CXCL2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顺铂组及消癌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小鼠瘤体重量显著降低(P <0.05),VEGF、MMP2、TGF-β、CXCL2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 <0.05);qPCR、western-blot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各剂量组STAT1基因及蛋白表达能够显著升高,VEGF、MMP2、TGF-β、CX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癌解毒方能够有效抑制H22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其中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方 H22荷瘤小鼠 血管生成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究化铁丸抗结肠癌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辉 周红光 +4 位作者 李黎 李沐涵 李文婷 周洪立 陈海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从肠道菌群探讨化铁丸抗结肠癌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化铁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皮下接种的方法构建裸小鼠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32只SPF级雄性BALB/c裸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化铁... 目的:从肠道菌群探讨化铁丸抗结肠癌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化铁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皮下接种的方法构建裸小鼠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32只SPF级雄性BALB/c裸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化铁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化铁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82 g/(kg·d)、3.64 g/(kg·d)、14.56 g/(kg·d)化铁丸药液灌胃,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 d,观察各组裸小鼠一般情况及移植瘤体积变化,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检测各组裸小鼠粪便菌群的差异。结果:实验期间,化铁丸各剂量组裸小鼠精神状况良好,遇刺激反应灵敏,饮食饮水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裸小鼠体质量变化幅度小,化铁丸低、中、高剂量组裸小鼠体质量升幅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各组瘤体积呈增长趋势,自第13天起,化铁丸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体积生长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21天时,化铁丸中剂量组肿瘤体积最小,对照组肿瘤体积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铁丸中剂量组抑瘤率最高,为44.0%,化铁丸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6.0%、32.1%。化铁丸中剂量组裸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提高,梭菌目Clostridiales、梭菌纲Clostridia、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Ruminiclostridium_5、Lachnoclostridium、Parasutterella的丰度增加,条件致病菌属Enterobacter丰度降低。结论:化铁丸能够抑制结肠癌发展,且中剂量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为提高裸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增加Clostridiales丰度,降低条件致病菌Enterobacter的丰度,抑制结肠癌瘤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铁丸 结肠癌 肠道菌群 裸小鼠 菌群多样性 致病菌 菌群丰度
下载PDF
猪苓汤在癌性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洪立 周红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54-56,共3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仍在上升,在生理、心理方面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但其治疗尚属难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希望攻克的目标。癌性水肿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存在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进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治疗上...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仍在上升,在生理、心理方面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但其治疗尚属难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希望攻克的目标。癌性水肿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存在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进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治疗上又是一个难题。现代医学针对癌性水肿采取对症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传统医学在医学的发展之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作用温和、治法全面,在该病的治疗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猪苓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临床经典方剂,张仲景创之以治水热互结之证。随着医学发展,对于猪苓汤的应用在临床中也更为广泛,文章学习总结相关文献,结合经方猪苓汤在临床中的运用,从临床有效案例入手,展示了猪苓汤在癌性水肿治疗中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借鉴,证实中医药在疑难病症中的疗效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水肿 经方 猪苓汤 有效案例
原文传递
基于“阳郁”理论的恶性淋巴瘤论治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婷 周红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96-2197,共2页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中医认为其病位涉及肝脾肺肾,多以寒痰瘀论治,寒痰瘀均可致阳气郁滞。文章首先从“阳郁”探讨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然后结合临床典型案例,提出“阳郁”是恶性淋...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中医认为其病位涉及肝脾肺肾,多以寒痰瘀论治,寒痰瘀均可致阳气郁滞。文章首先从“阳郁”探讨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然后结合临床典型案例,提出“阳郁”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重要机制,“通阳”是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为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郁 恶性淋巴瘤 医案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蚕梅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亚秋 周红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84-1793,共10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蚕梅方(Canmei Decoction,CMF)治疗结直肠癌潜在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化学成分数据库、文献挖掘等方法收集CMF的活性成分,经ADME筛选获得候选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蚕梅方(Canmei Decoction,CMF)治疗结直肠癌潜在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化学成分数据库、文献挖掘等方法收集CMF的活性成分,经ADME筛选获得候选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人类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有关结直肠癌的靶点,抽取交集网络获得候选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将共同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化合物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对接验证,并对核心化学成分进行实验验证。体外实验验证:采用MTT、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Western blot法行体外实验验证不同浓度槲皮素对HCT116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得到CMF所含化合物对应靶点166个、结直肠癌对应靶点1028个,两者交集的关键靶点79个。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609条,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41条,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123条;关键靶点的KEGG富集通路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细胞转录、细胞凋亡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MF核心成分与结直肠癌关键靶点亲和力良好。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干预HCT116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BAX表达。综上结果表明,CMF防治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细胞增殖及凋亡等过程有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系统的机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梅方 结直肠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槲皮素
下载PDF
吸入异氟烷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对大鼠骨癌痛模型建立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恒舟 李文婷 吴勉华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比较骨癌痛模型造模过程中使用吸入麻醉剂异氟烷以及腹腔注射麻醉剂水合氯醛对癌痛模型造成的影响。方法 50只240~250 g左右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只。异氟烷组大鼠使用麻醉箱诱导麻醉后,使用面罩维持4%异氟烷及2 L/min... 目的比较骨癌痛模型造模过程中使用吸入麻醉剂异氟烷以及腹腔注射麻醉剂水合氯醛对癌痛模型造成的影响。方法 50只240~250 g左右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只。异氟烷组大鼠使用麻醉箱诱导麻醉后,使用面罩维持4%异氟烷及2 L/min氧气混合吸入麻醉。水合氯醛组大鼠采用10%的新鲜配置的水合氯醛按照0. 3 m L/100 g的标准进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后两组大鼠都实行胫骨骨癌模型手术,术中每隔3 min为1个时间点监测心率、氧合分压、呼吸频率及体温。术后放入37℃温箱麻醉复苏,术后两周观测大鼠存活以及模型成功情况。结果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及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短于水合氯醛组(P <0. 01)。在1~15 min内,异氟烷组与水合氯醛组在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T5时间点水合氯醛组大鼠心率低于异氟烷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异氟烷组骨癌痛模型的造模成功率比水合氯醛组高(P <0. 05)。结论异氟烷麻醉具有安全、可靠、效率高的优点,能够为骨癌痛模型的操作提供可靠麻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模型 麻醉 异氟烷 水合氯醛
下载PDF
温滋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红光 《湖北中医杂志》 2022年第5期52-56,共5页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后简称周老)根据6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癌毒病机理论[1-2],吴勉华教授等自80年代起,在推动癌毒病机理论临床应用的同时,围绕癌毒病机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如梳理和总结了消癌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药效特点和作用机制...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后简称周老)根据6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癌毒病机理论[1-2],吴勉华教授等自80年代起,在推动癌毒病机理论临床应用的同时,围绕癌毒病机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如梳理和总结了消癌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药效特点和作用机制等[3-5]……为更好推动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如何将癌毒病机理论与中医经典理论、如阴阳理论、补虚扶正理论相结合?笔者长期深入学习、应用和思考周老“癌毒”病机理论,根据恶性肿瘤的难治性、顽固性和凶险性等特点,在“癌毒”病机理论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滋解毒法 阴阳理论 补虚扶正理论 癌毒病机理论 理法方药
原文传递
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艳霞 李黎 +4 位作者 吴勉华 周红光 李沐涵 李文婷 季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40-145,共6页
目的:通过消癌解毒方(XAJD)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肿瘤组织全基因组芯片的检测以及对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探讨其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组,接种H22荷瘤小鼠腹水,移植瘤模型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XAJD低、... 目的:通过消癌解毒方(XAJD)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肿瘤组织全基因组芯片的检测以及对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探讨其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组,接种H22荷瘤小鼠腹水,移植瘤模型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XAJD低、中、高剂量组(10,30,90 g·kg^-1·d^-1),顺铂组(1 mg·kg^-1·d^-1)。给药结束,动物处死并取各组动物瘤体组织,无菌生理盐水洗去血渍,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取部分新鲜瘤体组织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部分瘤体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低、中、高剂量能够显著降低移植瘤瘤重(P〈0.05),消癌解毒方中剂量组与顺铂组效果优于消癌解毒方低、高剂量组(P〈0.01),抑瘤率分别达42.8%,58.6%;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分析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s)相关蛋白在消癌解毒方不同剂量组中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MMP-9 mRNA及蛋白在消癌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中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MMP^-12 mRNA及蛋白在消癌解毒方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中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TIMP2 mRNA及蛋白在消癌解毒方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中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消癌解毒方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可通过抑制MMPs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可能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方 H22荷瘤小鼠 移植瘤 全基因组芯片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
原文传递
消癌解毒方通过自噬抑制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季漪 李黎 +3 位作者 李文婷 朱恒舟 周红光 吴勉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7-1931,1840,共6页
目的:明确消癌解毒方(XAF)能否通过调控自噬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方法:建立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连续给药10d后,处死取瘤。对瘤体组织进行HE、TUNEL染色,并用Western Blot分析瘤体内LC3、p62、p-AKT、p-mTOR、Bax、Bcl-2、Cl... 目的:明确消癌解毒方(XAF)能否通过调控自噬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方法:建立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连续给药10d后,处死取瘤。对瘤体组织进行HE、TUNEL染色,并用Western Blot分析瘤体内LC3、p62、p-AKT、p-mTOR、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XAF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移植瘤生长(XAF低、中、高组IR分别为:19.80%,45.03%, 54.12%)。同时,硫酸羟氯喹(HCQ)降低了XAF的抑瘤作用(XAF+HCQ组IR:30.94%),而雷帕霉素(RAP)增强了XAF的抑瘤作用(XAF+RAP组IR:7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XAF能诱导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62、p-AKT及p-mTOR蛋白表达。TUNEL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提示XAF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而且该凋亡诱导作用被HCQ减弱而被RAP增强。结论:XAF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可能是其抑制移植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方 自噬 肝癌 移植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