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感诱发电位动态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葛玉元 贡志刚 蒋佩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中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异常变化时调整手术操作以改善SEP,评估发生各型变化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情况。分析对比术中...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中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异常变化时调整手术操作以改善SEP,评估发生各型变化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情况。分析对比术中、术毕SEP变化与术后肌力的改变,并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36例患者出现Ⅰ型SEP变化,其中34例患者术后肌力未见明显异常,2例患者肌力较前减退;7例患者出现Ⅱ型SEP变化,术后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5例患者出现Ⅲ型SEP变化,术后均出现肌力减退;6例患者出现Ⅳ型SEP变化,术后5例患者出现肢体完全偏瘫。术中术毕SEP无变化组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变化组。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动态监测SEP能实时发现神经功能损伤,便于术者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神经功能。根据SEP的改变还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脑深部病变导航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葛玉元 兰青 贡志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辅助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脑室和胼胝体11例,丘脑4例,基底核区2例,岛叶2例,额叶深部3例,顶叶深部1例。在应用导航指导病灶切... 目的初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辅助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脑室和胼胝体11例,丘脑4例,基底核区2例,岛叶2例,额叶深部3例,顶叶深部1例。在应用导航指导病灶切除的同时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调整或停止操作。结果病变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SEP正常19例,其中发生可逆性变化1例,术中无变化18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减退2例,术后肌力下降率10.5%。术中SEP发生不可逆性变化4例,其中波幅降低2例,波幅消失2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均减退,术后肌力下降率100%。术中SEP正常者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术中SEP发生不可逆变化者(P=0.002)。结论 SEP监测联合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安全、精确切除脑深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导航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贡志刚 吕丙波 +2 位作者 蒋佩龙 葛玉元 张荣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5-79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6例动脉瘤手术中开展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术中电生理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11例术中未出现电生理信号异常改变...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6例动脉瘤手术中开展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术中电生理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11例术中未出现电生理信号异常改变,5例术中出现了异常信号,其中信号未能恢复正常的4例术后均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诱发电位监测可实时了解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有无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指导手术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诱发电位 监测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外伤性前额头皮血肿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文斌 张荣俊 +1 位作者 邢涛 贡志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1,共4页
40%恶性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最常见的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区域是胃肠道,其次是皮肤。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年发病率是1/10万,然而头皮非霍奇金淋巴瘤却罕有发生,据我们检索,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中仅有23例报道... 40%恶性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最常见的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区域是胃肠道,其次是皮肤。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年发病率是1/10万,然而头皮非霍奇金淋巴瘤却罕有发生,据我们检索,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中仅有23例报道心,其中6例明确与外伤有关心。本文报告1例前额撞伤后局部出现头皮血肿,不吸收缩小反而进行性增大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头皮血肿 文献复习 外伤性 前额 淋巴组织 恶性淋巴瘤 进行性增大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疗效的可视化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贡志刚 张荣俊 +2 位作者 蒋文斌 付志辉 张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利用纤维束成像技术预测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三维重建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央前回手结区域的皮质脊髓束(CST)纤维,分析在不同CST受损情况下,针灸康复治疗前后患者NHISS评分以及Brunnstrom... 目的 利用纤维束成像技术预测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三维重建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央前回手结区域的皮质脊髓束(CST)纤维,分析在不同CST受损情况下,针灸康复治疗前后患者NHISS评分以及Brunnstrom手分级评分的变化差异.结果 CST未受损患者康复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Brunnstrom手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T部分断裂患者康复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CST完全断裂患者康复治疗前后两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维束成像技术能直观显示中央前回手结相关CST纤维受损情况,对于CST部分断裂的患者来讲,针灸能明显改善手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针灸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贡志刚 张荣俊 +1 位作者 蒋文斌 付志辉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2432-2434,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TI技术三维重建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央前回手结区域的皮质脊髓束(CST)纤维,分析CST受损情况与康复治疗前后患侧Brunnstrom手评分之间的...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TI技术三维重建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央前回手结区域的皮质脊髓束(CST)纤维,分析CST受损情况与康复治疗前后患侧Brunnstrom手评分之间的关系。观察不同CST受损情况下,手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结果 CST受损程度与DTI检查时的Brunnstrom手评分呈负相关(rs=-0.77,P<0.01),并且与3个月后的Brunnstrom手评分也呈负相关(rs=-0.75,P<0.01)。CST受损2级患者,康复治疗后Brunnstrom手评分高于康复治疗前的Brunnstrom手评分[(3.79±1.36)分vs.(2.53±1.58)分](P<0.05)。结论 DTI能直观反映中央前回手运动功能相关CST纤维受损情况,可用于预测康复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