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附与艾叶对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范恺磊 蔡皓 +5 位作者 刘晓 段煜 裴科 乔凤仙 汪小琦 徐洋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43,共5页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香附"、"艾叶"、"子宫"、"原发性痛经"、"镇痛"、"Cyperus rotundus L."、"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香附"、"艾叶"、"子宫"、"原发性痛经"、"镇痛"、"Cyperus rotundus L."、"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Primary Dysmenorrhea"和"Uterus"为关键词,系统检索、整理和归纳了1977~2016年间与"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香附与艾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理"相关的实验研究文献45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显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PGs、β-EP、5-HT、血管加压素、Ca2+和NO等生物因子分泌水平相关。香附与艾叶各部位对镇痛均有活性作用,但其活性强弱有一定差异。α-香附酮已被证明为镇痛和抗子宫痉挛的活性化合物,其机制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治疗痛经的药物机制研究主要是针对可生成前列腺素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然而,药物对疼痛信号传导的影响研究较少。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而香附与艾叶常配伍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有待学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艾叶 原发性痛经 作用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川芎硫磺熏蒸前后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 被引量:7
2
作者 裴科 蔡皓 +4 位作者 刘晓 娄雅静 宋晓庆 乔凤仙 蔡宝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3-1399,共7页
目的:评价硫磺熏蒸对川芎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川芎硫磺熏蒸前后的醇提物及水提物进行分析。红外光谱图采用Omnic 8.0软件采集;二阶导数图谱采用OPUS 6.5软件对红外光谱图进行平滑及求导处理;吸收波数采用... 目的:评价硫磺熏蒸对川芎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川芎硫磺熏蒸前后的醇提物及水提物进行分析。红外光谱图采用Omnic 8.0软件采集;二阶导数图谱采用OPUS 6.5软件对红外光谱图进行平滑及求导处理;吸收波数采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川芎经过硫磺熏蒸之后,在波数2 000-750 cm-1区间内变化明显,某些吸收峰削弱或消失,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吸收峰出现。结论:硫磺熏蒸对川芎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阶导数和主成分分析可有效、直观、快速地鉴别硫熏和非硫熏川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熏蒸 川芎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二阶导数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