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和随访附17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生爱 陈振强 +4 位作者 张辉 赵扬 杨海基 程亮 张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对17例巨大左心室(EDD>80mm)瓣膜替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围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治疗,评估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施行瓣膜替换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平均EDD96.1mm,ESD86.1mm,EF0.38,FS0.20;心功能Ⅲ级9例,Ⅳ... 目的:对17例巨大左心室(EDD>80mm)瓣膜替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围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治疗,评估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施行瓣膜替换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平均EDD96.1mm,ESD86.1mm,EF0.38,FS0.20;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8例。MVR8例,AVR5例,AVR+MVR4例。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早期发生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3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室上性心律失常6例,1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低心排。术后3个月~3年随访超声心动图。1例患者术后3年死亡。目前生存的16例患者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1例;其中12例1年后患者左心室EDD、ESD均较术前有显著缩小,EF和FS显著增高至正常范围;4例患者左心室EDD、ESD虽较术前有所缩小,EF和FS提高,但未达到正常范围,3例患者一般体力活动无不适,1例患者术后3年又出现左心衰竭,一般体力活动受限。结论:合理选择患者、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加强左心功能的保护和支持对中远期存活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左心室 心脏瓣膜替换
下载PDF
胸腔镜亚肺叶手术后持续性漏气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亮 邹浩生 +3 位作者 于裕 施义 虞林湘 章斌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腔镜辅助亚肺叶手术后发生持续性肺漏气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辅助下亚肺叶手术患者675例。接受肺楔形手术203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472...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腔镜辅助亚肺叶手术后发生持续性肺漏气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辅助下亚肺叶手术患者675例。接受肺楔形手术203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472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发生持续性肺漏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一共出现54例(8%)患者发生肺持续性漏气。经过组间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胸腔粘连(OR=1.23,95%CI:0.97~1.56)、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OR=1.61,95%CI:1.39~1.86)、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OR=1.63,95%CI:1.39~1.91)以及低体重指数(OR=0.73,95%CI:0.57~0.93)是术后出现持续性漏气的危险因素。结论肺持续性漏气也是胸腔镜亚肺叶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围术期应注意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肺段切除术 楔形切除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对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丽娟 丁敏 +1 位作者 王霞 薛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体外循环(CPB)术后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体外循环(CPB)术后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T1)、CPB结束后即刻(T2)、2h(T3)、6h(T4)、24h(T5)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浕),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含量。结果CPB结束后两组TNF-浕、IL-8、MDA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实验组IL-8含量在CPB后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NF-浕、MDA含量在体外循环后即刻、3h及6h较对照组为低(p<0.05、<0.01),在24h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可以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CPB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细胞因子 体外循环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8(IL-8) 丙二醛(MDA)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程亮 章斌 +1 位作者 于裕 张颖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2053-2055,共3页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7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7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2,ANGPTL2)水平。并应用ROC/AUC分析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NSCLC患者血清ANGPTL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342±2048对3600±1748 pg/m L,P<0.0001)。ANGPTL2水平的升高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血清ANGPTL2是临床上潜在有效的诊断NSCLC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下载PDF
成人重度肺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程亮 陈振强 +3 位作者 赵扬 叶生爱 张辉 宋建萍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重度肺动脉狭窄手术围术期的治疗经验。方法 11例成人肺动脉狭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均行补片右室流出道拓宽,同时矫治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结果 1例因术后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死亡,另1例因右心功能不全死亡;余9例顺利痊愈出院... 目的总结成人重度肺动脉狭窄手术围术期的治疗经验。方法 11例成人肺动脉狭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均行补片右室流出道拓宽,同时矫治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结果 1例因术后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死亡,另1例因右心功能不全死亡;余9例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手术仍然是治疗成人重度肺动脉狭窄的最有效手段,术后出现的右心功能不全和(或)肺栓塞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狭窄 肺栓塞 右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H2S浓度变化及与肺损伤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裕 陈振强 +4 位作者 叶生爱 赵扬 张辉 程亮 张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血浆硫化氢(H2S)浓度的改变,并探讨(H2S)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开始前、结束时、手术结束后1h、6h、12h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H2S浓度,并测定动脉...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血浆硫化氢(H2S)浓度的改变,并探讨(H2S)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开始前、结束时、手术结束后1h、6h、12h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H2S浓度,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结果在手术结束后1h及结束后6h血浆H2S浓度与CPB开始前(基础值)及CPB结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手术结束后1h血浆H2S浓度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12h后接近基础值;血浆H2S浓度与RI数呈高度正相关(r=0.49,P=0.006),与OI呈高度负相关(r=0.54, P=0.002)。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H2S浓度增高,且与肺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硫化氢 肺损伤
下载PDF
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扬 耿峻峰 +2 位作者 澹台冀澂 谷志涛 胡定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及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胸科医院收集的共100例使用术前CT引导...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及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胸科医院收集的共100例使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后行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类型、病灶最大直径、病灶形态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定位,定位成功率为100%,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定位并发症,平均定位耗时(21.3±4.5)分钟。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有分叶征、有血管穿行的小结节,其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最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小结节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OR=3.818,P=0.019)、病灶最大直径≥0.8 cm(OR=3.545,P=0.033)、有中心高密度(OR=4.091,P=0.011)及有血管穿行(OR=3.913,P=0.012)。结论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进行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像学表现中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及有血管穿行对鉴别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ok-wire定位技术 肺部小结节 CT
下载PDF
癌性恶液质骨骼肌蛋白降解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颖 王新颖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55-258,共4页
进行性的骨骼肌减少是癌性恶液质的重要特征,它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加及生存率下降等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骨骼肌的维持有赖于骨骼肌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平衡,而骨骼肌分解增加在骨骼肌减少的机制中起... 进行性的骨骼肌减少是癌性恶液质的重要特征,它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加及生存率下降等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骨骼肌的维持有赖于骨骼肌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平衡,而骨骼肌分解增加在骨骼肌减少的机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泛素蛋白酶系统和自噬溶酶体系统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内蛋白质分解系统。泛素蛋白酶系统可完全或部分降解细胞中半衰期短的、变性的、异常的蛋白质。它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中具有重要功能,并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存活、增殖、凋亡和其他关键细胞途径。自噬主要识别和清除细胞内大的蛋白质聚集体以及功能失调或多余的细胞器,是应对各种细胞应激的关键适应机制。既往人们认为泛素蛋白酶系统和自噬溶酶体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功能相关的系统,它们受某些共同的信号机制调控在降解细胞内容物方面起到协同和互补作用。本文将就泛素蛋白酶系统和自噬溶酶体系统在癌性恶液质骨骼肌分解机制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液质 骨骼肌减少 自噬 泛素
下载PDF
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于裕 叶生爱 +3 位作者 陈振强 赵扬 程亮 张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15-1816,共2页
目的:总结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原因、并发症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换瓣患者再次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均再次行正中切口。采用冷血高钾... 目的:总结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原因、并发症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10例人工心脏生物瓣膜换瓣患者再次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均再次行正中切口。采用冷血高钾心脏停搏液,辅以全身低体温〈30℃。行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备股动静脉插管。结果住院期间1例行二次开胸止血,术中探查未发现明显活动性出血,但心包粘连面广泛渗血。予电凝刀创面广泛止血,术后予氨甲环酸、血凝酶、冷沉淀、血小板加强止血治疗,二次手术后引流明显减少。无死亡病例。术后其他并发症:肺炎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住院天数25~50d。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6例,Ⅱ级4例。结论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广泛开展,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情况增多,其诊治是心脏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再次行瓣膜置换应掌握手术时机,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前需调整好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营养状态,术中快速细致轻柔操作,加强心肌保护治疗,掌握确切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再次置换术
下载PDF
黄芪多糖胶原的制备及评价
10
作者 虞林湘 李爱萍 姚昶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6期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胶原的制备并评价其可控性。方法用黄芪多糖的羧基团与胶原多肽共价结合,同时将胶原多肽链修饰交联制备;用体外释放和体外降解实验评价可控性。结果黄芪多糖胶原体外随交联剂比例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降解率与体外释放率。...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胶原的制备并评价其可控性。方法用黄芪多糖的羧基团与胶原多肽共价结合,同时将胶原多肽链修饰交联制备;用体外释放和体外降解实验评价可控性。结果黄芪多糖胶原体外随交联剂比例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降解率与体外释放率。结论黄芪多糖胶原理论上可以达到体外可控释放与降解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胶原制作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