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赜索隐、推本溯源——NUT癌的临床诊疗进展
1
作者 陈石 王谦 《循证医学》 2024年第5期257-264,共8页
NUT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与15q14号染色体上的NUT癌家族成员1(NUT midline carcinoma family member 1,NUTM1)基因重排密切相关,其中以BRD4::NUTM1融合基因多见[1]。NUT癌侵袭性高、分化程度低,往往具有较差的生存及预后。由于... NUT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与15q14号染色体上的NUT癌家族成员1(NUT midline carcinoma family member 1,NUTM1)基因重排密切相关,其中以BRD4::NUTM1融合基因多见[1]。NUT癌侵袭性高、分化程度低,往往具有较差的生存及预后。由于其与鳞状细胞癌的同源相似性,存在较高的误诊率。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现疾病处于晚期阶段[2]。目前,以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初筛为主,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等为辅的检测手段大大提高了NUT癌的检出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曙光破晓,晨曦初现——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治展望
2
作者 王谦 《循证医学》 2023年第5期257-263,共7页
间皮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其中81%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又称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少部分发病于睾丸鞘膜、腹膜、心包等[1⁃2]。MPM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且隐蔽性强,在组织学上展现多样性,这些因素共... 间皮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其中81%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又称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少部分发病于睾丸鞘膜、腹膜、心包等[1⁃2]。MPM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且隐蔽性强,在组织学上展现多样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MPM的确诊率较低,而误诊的情况则相对较高。通常情况下,MPM在首次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这使得治疗过程面临挑战,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近年来全球及区域性合作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的临床研究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结果,中国数据作出不少贡献,加之免疫治疗和电场治疗在临床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为MPM的临床诊治带来了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未良好控制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丽君 黄楠馨 +3 位作者 罗家麒 祁永健 刘兰英 王和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未良好控制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特点,以及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与哮喘持续期患者控制水平、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3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应用哮喘控制... 目的探讨未良好控制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特点,以及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与哮喘持续期患者控制水平、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3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应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对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水平评定,分为良好控制组和未良好控制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分析两组相关参数差异并观察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CPET中运动通气功能指标与PFT指标、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PET结果显示未良好控制组哮喘患者VE/VCO_(2)斜率、无氧阈时二氧化碳当量(anaerobic threshold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EqCO_(2)@AT)、峰值运动时生理无效腔(VD/VTpeak)高于良好控制组(均P<0.05);未良好控制组患者峰值运动时分钟通气量(peak minute ventilation,VEpeak)、潮气量(peak tidal volume,VTpeak)低于良好控制组(均P<0.05);两组峰值运动时呼吸频率(peak respiratory rate,BFpeak)、呼吸储备(peak respiratory reserve,BR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VE/VCO_(2)斜率、EqCO_(2)@AT、VD/VTpeak与ACT评分呈负相关;VEpeak与常规肺功能中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VC)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BRpeak与常规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E/VCO_(2)斜率、VD/VTpeak的增加是哮喘未良好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未良好控制的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峰值运动时通气量和潮气量减少、生理无效腔增加、通气效率下降。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运动通气功能与控制水平、常规肺功能有一定相关性,CPET中通气效率相关指标对未良好控制哮喘具有提示性意义,有必要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行CPET来完善对哮喘病情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运动通气 心肺运动试验 肺功能 通气效率
原文传递
恶性肺小结节371例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
4
作者 陆晓旻 王晓 +2 位作者 镇海文 孙怡 朱际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总结恶性肺小结节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以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行肺小结节手术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分子病理学特征。... 目的 总结恶性肺小结节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以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行肺小结节手术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分子病理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患者371例,原位癌39例,微浸润腺癌164例,浸润腺癌168例;女性69.8%,男性30.2%,女性占多数;87.6%患者不吸烟;右肺上叶的恶性结节最多(37.5%),其次为左肺下叶(18.6%)。不同病理类型比较,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4.1±10.9)、(52.2±12.6)和(59.1±9.9)岁(F=16.05,P<0.01),吸烟率分别为10.3%、3.7%和21.4%(χ^(2)=24.31,P<0.01),瘤体直径中位值分别为0.55、0.60、0.80 cm(H=76.13,P<0.01),均以浸润腺癌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浸润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21外显子、肿瘤抑制蛋白p53(TP53)的突变频率高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P<0.05),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外显子20in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2K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的突变频率低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可能有下列特性:女性、不吸烟、位于右肺上叶多见。三种病理类型的恶性结节中,年龄、吸烟率、瘤体直径和驱动基因突变频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恶性 原位癌 微浸润腺癌 浸润腺癌 分子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陆晓旻 朱际平 +1 位作者 陈扬 戴海宁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由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和迪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分别为数据集Ⅰ(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和数据集Ⅱ(2019年4月至2...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由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和迪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分别为数据集Ⅰ(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和数据集Ⅱ(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包括:鹦鹉热衣原体检测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在城市、检测标本种类、检测时间、检测鹦鹉热衣原体的DNA序列数以及相应时间段内进行mNGS检测的肺炎患者病例数。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标本11514例,阳性患者132例,检出率为1.1%(132/11514)。春季和夏季共44例,占总病例数的33.3%。秋季和冬季88例,占总病例数的66.7%。北方患者群感染鹦鹉热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为0.5%(9/1756),南方患者群阳性检出率为1.3%(123/9758)。132例阳性病例主要由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感染科收治,占总病例数的94.7%(125/132)。来源于阳性病例的标本数量179个,其中肺泡灌洗液、血液和痰液共172个,占96.1%(172/179)。肺泡灌洗液标本阳性率高,数据集Ⅰ和数据集Ⅱ分别为100%和96.8%;而血液标本的阳性率稍低,分别为81.3%和67.6%。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在秋冬季,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检出率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用于检测的标本,首选为肺泡灌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CURB-65评分联合血镁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晓 杨涛 +1 位作者 陈石 徐巍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5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CURB-65评分联合血镁预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526例T2DM合并CAP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状况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CURB-65评分联合血镁预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526例T2DM合并CAP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86例和死亡组40例。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入院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住院期间治疗措施、住院期间生存结局、CURB-65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CURB-65评分、血镁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合并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意识障碍者占比、尿素氮、低镁血症发生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URB-65评分高于存活组,PaO_(2)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低镁血症、CURB-65评分升高是T2DM合并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URB-65评分、血镁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合并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AUC分别为0.771〔95%CI(0.707,0.833)〕、0.712〔95%CI(0.639,0.785)〕、0.892〔95%CI(0.846,0.93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分、0.7 mmol/L、2.36,灵敏度分别为75.51%、65.00%、80.00%,特异度分别为72.50%、63.99%、78.60%。结论CURB-65评分和血镁是T2DM合并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且二者联合可较好地预测其死亡风险,以快速筛选危重症患者,进而辅助临床决策及个体化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CURB-65评分 血镁 死亡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