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通过P53-HIF1α/CDKN1A-VEGFA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免疫浸润
1
作者 余清 汪小蓉 +1 位作者 张莉莉 滕凤猛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GEPIA和KMPLOT数据库)预测白藜芦醇调控乳腺癌的靶基因,验证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免疫细胞...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GEPIA和KMPLOT数据库)预测白藜芦醇调控乳腺癌的靶基因,验证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水平,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相关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TP53 、VEGFA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Z分别为-4.181,-8.763,P<0.05)。在GEPIA数据库中乳腺癌组织 CDKN1A 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Z=-2.135,P<0.05),在KMPLOT数据库中乳腺癌组织 HIF1α 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Z=-2.269,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TP53 基因的表达与B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artial.cor=0.102,P<0.01);HIF1α 基因的表达与CD8^(+)T细胞、CD4^(+)T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artial.cor分别为0.39,0.159,0.284,0.325,0.294,P<0.01);VEGFA基因的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artial.cor=0.141,P<0.01);CDKN1A 基因的表达与CD8^(+)T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artial.cor分别为0.081,0.209,0.11,0.09,P<0.01)。白藜芦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在其作用48 h后乳腺癌细胞IC_(50)和IC_(25)值分别为150μmol/L和50μmol/L;此外,白藜芦醇还可将乳腺癌细胞阻滞于G_(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抑制其迁移。白藜芦醇处理乳腺癌细胞24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5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 TP53 和 HIF1α 基因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作用48 h时VEGFA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53、HIF1α、VEGFA 和 CDKN1A 基因是白藜芦醇调控乳腺癌的作用靶点,主要参与调控乳腺癌的免疫细胞浸润。白藜芦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凋亡以及抑制细胞迁移,是通过调控P53-HIF1α/CDKN1A-VEGFA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白藜芦醇 细胞周期 迁移 凋亡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朱芝娴 李思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不同射血分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HFpEF组(30例)、HFmrEF组(30例)和HFrEF组...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不同射血分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HFpEF组(30例)、HFmrEF组(30例)和HFrEF组(30例),选取同时期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但无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收集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的R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DW与左房内径(LAD)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不同LVEF心力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预测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7(95%CI:0.765~0.909),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80.0%,最佳临界值为13.15(P<0.001)。结论:RDW在不同LVEF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并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力衰竭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重度勃起功能障碍1例报告
3
作者 王健 滕凤猛 +2 位作者 卢阳 吴岩橙 章茂森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0-92,共3页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男性无法维持勃起或获得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的一种疾病,病程达3个月以上[1]。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与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食饮不节,起居无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男性无法维持勃起或获得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的一种疾病,病程达3个月以上[1]。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与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食饮不节,起居无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故宗筋早衰而不用也。临床治疗ED,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为首选用药,但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引起视力障碍、面部潮红甚至出现阴茎纤维化等不良反应[2]。此外,部分患者服用西药后效果不佳[3],中医药治疗ED有着独特的优势。章茂森教授通过四诊合参搜集病史,辨证论治,治愈重度男性ED 1例。本研究通过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伦审第13号),且经患者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勃起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残余胆固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天扬 周慧 程迎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41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269例,早期DN(E...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41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269例,早期DN(EDN)组80例,临床DN(CDN)组61例。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TyG指数与RC。采用Spearman分析UACR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Urea、Cr、TyG指数和RC对DN的诊断效能。结果与SDM组相比,EDN组糖尿病病程、SBP、Urea、UA、TG、TC、TyG指数、RC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DM组相比,CDN组糖尿病病程、SBP、DBP、Urea、Cr、UA、TG、TC、LDL-C、TyG指数、RC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RC(r=0.278,P<0.001)和TyG指数(r=0.239,P<0.001)呈显著正相关;RC与TyG指数(r=0.562,P<0.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Urea、Cr、TyG指数(OR=2.815,95%CI:1.481~5.349,P=0.002)、RC(OR=2.179,95%CI:1.038~4.574,P=0.04)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RC和TyG指数预测DN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70(95%CI:0.616~0.725)和0.620(95%CI:0.564~0.676)。结论TyG指数、RC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风险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更早地识别和管理处于DN风险中的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残余胆固醇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清肠化湿方调控Nrf2/ARE通路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程迎迎 刘志琴 +2 位作者 郑凯 张洁 徐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7,共12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类特发性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该病易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使用构建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氧化应激途径为重点,探讨清肠化湿方缓解UC的作用机制.主要以DSS(Dext...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类特发性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该病易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使用构建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氧化应激途径为重点,探讨清肠化湿方缓解UC的作用机制.主要以DSS(Dextran Sodium Sulfate)作为诱导剂,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每日测量小鼠体重,观察并记录小鼠粪便性状及出血情况.实验结束后,留取小鼠结肠组织并记录结肠长度,分别从基因、蛋白和病理水平检测相关指标.采用q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HO-1、NQO-1、Keap1和Nrf2的表达;核磁代谢组学分析各组结肠代谢物的变化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制备结肠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HE染色后评估结肠病理炎症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Keap1和Nrf2的表达.结果显示,清肠化湿方(Qingchang Huashi Recipe,QHR)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生存率;与正常对照组(Ctrl)相比,DSS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结肠长度变短(P<0.05),结肠组织病理炎症评分较高(P<0.05),抗氧化反应元件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HR给药后,与DSS组相比,小鼠体重升高,结肠长度变长(P<0.05),结肠组织病理炎症评分较低(P<0.05),结肠组织中HO-1、NHO-1、Nrf2表达升高,Keap1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现,QHR通过升高Nrf2从而上调ARE相关分子的表达,进而缓解过度氧化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化湿方 溃疡性结肠炎 氧化应激 抗氧化反应元件
下载PDF
不同血液学指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滕凤猛 李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TNF-α、IL-2L、IL-6和IL-8)、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多种血液学指标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患者疾...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TNF-α、IL-2L、IL-6和IL-8)、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多种血液学指标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患者疾病活动度分析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AS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2L、IL-6和IL-8)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MMP3和CRP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魏氏法检测ES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AS患者血清IL-6、IgG、MMP3和VEGF水平与ESR和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S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gG、ESR、CRP、MMP3和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TNF-α、IL-2L、IL-8、IgA和IgM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6、MMP3和VEGF分别与ESR和CRP呈高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96、0.85、0.88和0.88、0.80、0.82,P<0.05);而IgG与ESR和CRP的相关性较差(r分别为0.62、0.59,P<0.05)。结论血清IL-6、MMP3和VEGF可作为评价AS疾病活动和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IgG可作为AS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上述指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白细胞介素6 免疫球蛋白 疾病活动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传染病八项报告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和优化
7
作者 周慧 顾万建 +1 位作者 季明德 梁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78-784,共7页
目的建立和优化传染病八项报告的自动审核系统。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AUTO-15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WS/T 616-2018,基于中间件(infinity)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建立传染病八项结果的自动审核规则体系。采用质量控... 目的建立和优化传染病八项报告的自动审核系统。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AUTO-15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WS/T 616-2018,基于中间件(infinity)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建立传染病八项结果的自动审核规则体系。采用质量控制、标本状态、仪器报警、灰区范围、常规模式以及历史数据对比(Delta check)六大规则对传染病八项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审核判断。通过人工审核与自动审核相互比对,验证自动审核系统的有效性,并对该系统进行再次优化和验证,以实现该项目的自动审核。结果建立包括质量控制、标本状态、仪器报警、灰区范围、常规模式以及历史数据对比共六部分的自动审核规则体系。自动审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和95%。调整审核规则后,2022年传染病八项报告审核通过率从39%上升至85%,周转时间(TAT)从原来的209(52,215)min缩短到141(83,149)min,审核人员由2名减至1名,将因仪器异常导致的两对半结果、HIV和TP阳性被误发等错误率降低至0.04%。结论传染病八项检测结果自动审核系统可减轻审核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TAT,降低报告差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审核 规则体系 传染病八项报告
下载PDF
TyG指数、RC及Non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周慧 郭天扬 梁鑫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3期328-331,376,共5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及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7例经PCI术治疗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及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7例经PCI术治疗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使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依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轻度组(4≤Gensini评分≤16,n=52)和中重度组(Gensini评分>16,n=9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CS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RC、NonHDL-C和TyG指数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评估RC、TyG指数及NonHDL-C水平对ACS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NonHDL-C、RC和TyG指数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C(OR=7.673,P=0.012)、TyG指数(OR=2.537,P=0.013)和NonHDL-C(OR=2.144,P=0.001)水平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C、TyG指数、NonHDL-C水平的AUC为0.653、0.671、0.711。TyG指数与NonHDL-C水平的联合AUC为0.739。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TyG指数、RC和Non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RC、TyG指数和NonHDL-C的水平升高可能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对日后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
9
作者 张洁 程迎迎 +1 位作者 王瑶 曹慧玲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4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四氯化碳(tetrachloromethane,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研究于2018年1—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开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小鼠分为3组,...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四氯化碳(tetrachloromethane,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研究于2018年1—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开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矿物油对照组(Oil组)、CCl_(4)损伤组(CCl_(4)组)和治疗组(BM-MSCs组),每组6只。单次腹腔注射矿物油或10%的CCl_(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经尾静脉输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或BM-MSCs。第4天采集小鼠血液和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活性,观察组织大体观和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血清ALT和AST结果显示,CCl_(4)组小鼠ALT活性为(67.40±5.79)U/L,AST活性为(110.70±39.58)U/L,均高于Oil组ALT(51.53±9.52)U/L和AST(73.65±9.77)U/L,而输注BM-MSCs后,两者活性均较CCl_(4)组降低,即ALT(54.18±17.19)U/L、AST(78.73±14.9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组织大体观和病理切片显示,CCl_(4)组呈典型的氧化损伤表现,而BM-MSCs组可见明显的缓解。结论输注外源性小鼠BM-MSCs能够有效促进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四氯化碳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分析
10
作者 朱芝娴 史恒芳 +1 位作者 邓亚静 李思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202-0205,共4页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的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ANCA检测的患者85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荧光核型,免疫印迹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的核型分布及疾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ANCA检测的患者85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荧光核型,免疫印迹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 855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共581例,阳性率6.79%。女性患者阳性率(8.26%)高于男性患者阳性率(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34,P<0.05)。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20,P<0.05)。ANCA阳性患者中主要临床病变特征为炎症性肠炎(23.75%)、肾脏病变(18.93%)和肺部病变(16.01%)。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病和间质性肺炎患者ANC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8.05%、20.57%和9.63%。结论 ANCA检测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炎症性肠炎,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病变,间质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病变的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蛋白酶3抗体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下载PDF
人类PLOD2基因的表达与透明细胞肾癌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11
作者 张洁 程迎迎 +1 位作者 钱世宁 王恒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人类PLOD2基因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KIRC)的生物信息学相关性。方法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数据,分析PLOD2基因的表达,运用GEPIA2数据库分析PLOD2基因与KIRC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CGA肿瘤... 目的研究分析人类PLOD2基因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KIRC)的生物信息学相关性。方法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数据,分析PLOD2基因的表达,运用GEPIA2数据库分析PLOD2基因与KIRC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CGA肿瘤组织中筛选出16种与PLOD2基因相关的肿瘤,其中10种肿瘤与PLOD2的表达呈正相关,6种肿瘤与PLOD2的表达呈负相关;PLOD2在KIRC中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KIRC的基因表达变化及预后相关因素能够为疾病的分子诊断与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预后 肿瘤标记物 PLOD2基因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γ-干扰素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评石 陈美云 滕凤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2689-2694,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IFN-γ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分析其与健康人(体检组)和肺炎患者(肺炎组)间的差异;分析肿瘤患者IFN-γ及上述肿瘤标志物对sPD-1、sPD-L1的影响;分析sPD-1与sPD-L1,sPD-L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消化道肿瘤组和肺癌组CEA水平高于肺炎组和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125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CA153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CA199水平高于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724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消化道肿瘤组Cyfra211水平高于体检组和肺炎组(P<0.01);肺癌组NSE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肿瘤患者sPD-1和sPD-L1水平相对肺炎患者和体检者有升高趋势,其中消化道肿瘤组sPD-1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sPD-L1/IFN-γ高于肺炎组(P<0.01)。不同水平IFN-γ的患者其sPD-1和sPD-L1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D-1与sPD-L1在肺癌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和全部肿瘤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688、0.594、0.550,P<0.05);在肺炎患者中IFN-γ与sPD-L1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sPD-1与sPD-L1在晚期肿瘤患者外周循环中整体呈高表达并且具有同步变化趋势;IFN-γ水平会影响sPD-1和sPD-L1的分布,sPD-1、sPD-L1和IFN-γ的表达特征对反映晚期肿瘤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具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Γ-干扰素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106b-5p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鹏飞 吴锦萍 +2 位作者 高峰 李全 张春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68-672,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miR-106b-5p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IS分子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用miRNA表达谱芯片筛选4例急性IS及10例健康体检者(NC)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3例急性IS患者及50例N...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miR-106b-5p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IS分子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用miRNA表达谱芯片筛选4例急性IS及10例健康体检者(NC)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3例急性IS患者及50例NC血清中miR-106b-5p的含量。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miR-106b-5p在急性IS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IS组患者血清miR-106b-5p含量(67.13±4.13)fmol/L高于NC组(40.48±2.62)f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1)。miR-106b-5p诊断急性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5%CI:0.69-0.87)。当cut off值为40 fmol/L时,miR-106b-5p诊断急性IS的敏感性为79.25%,特异性为64.71%。结论 miR-106b-5p在IS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症状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芯片 miR-106b-5p 血清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程迎迎 张洁 +2 位作者 李鹏飞 高峰 赵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评估两者对U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87例UC患者纳入UC组,收集6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评估两者对U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87例UC患者纳入UC组,收集6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NLR和PLR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PLR与临床常用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和P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常用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UC组患者外周血NLR和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LR、PLR均与WBC、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N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2.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和62.6%,AUC为0.758,P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163.4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0.6%,AUC为0.759,两者均优于WBC(AUC:0.687)和PLT(AUC:0.745),稍逊于ESR(AUC:0.783)和CRP(AUC:0.830)。NLR联合CRP、PLR联合CRP对U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CRP单独检测。结论NLR和PLR在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NLR、PLR诊断UC的效能优于常用指标WBC和PLT,其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UC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系统性炎症指数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梦兰 梁宾 +1 位作者 曹树正 季明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329-2332,共4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在冠心病(CAD)及不同临床表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 目的探究系统性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在冠心病(CAD)及不同临床表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CAD患者(CAD组)311例和209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将CAD患者按常见临床表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03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02例)。比较4组NLR、PLR、MLR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与CAD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NLR、PLR、MLR是否可作为CA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PLR、MLR单项及联合检测对CAD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CAD组的NLR、PLR、ML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疾病进程呈现逐渐升高趋势;NLR、PLR、M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39、0.135、0.122,P<0.05)。单变量及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NLR、PLR、MLR可作为CA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MLR、PLR单项及三者联合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95%CI:0.778~0.850)、0.763(95%CI:0.722~0.804)、0.717(95%CI:0.673~0.761)、0.819(95%CI:0.783~0.854)。结论系统性炎症指数NLR、PLR、MLR与CA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CAD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良好的CAD诊断和监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炎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指数
下载PDF
痰涂片检出白细胞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曹慧玲 杭鸣 +4 位作者 赵苏瑛 杨琳 吴玲 李岷 汪小蓉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痰涂片检出白细胞(WBC)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175例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标本,通过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WBC和细菌之间的免疫病理现象(吞噬或伴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收集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痰涂片检出白细胞(WBC)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175例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标本,通过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WBC和细菌之间的免疫病理现象(吞噬或伴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痰涂片结果与患者临床情况、培养一致性对于鉴别致病菌和定植菌的辅助诊断作用。结果 175例患者中,56.6%年龄在70岁以上,85.1%具有一定的感染症状,而91.4%在留取痰标本之前接受过抗菌治疗,痰涂片可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51例(30%),与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84.3%)显著高于未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58.1%,P<0.05),且对致病菌的鉴别率(92.2%)也明显高于未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38.7%,P<0.05)。结论痰涂片检出WBC吞噬或伴行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涂片 白细胞吞噬细菌 细菌培养 病原菌 定植菌
下载PDF
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曹慧玲 舒钊彻 +4 位作者 杨琳 朱小飞 赵苏瑛 史恒芳 李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评价多种抗生素及联合应用对耐碳青霉烯酶类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24株临床分离多重耐药KPN菌株,经改良Hodge实验验证其是否产碳青霉烯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对各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7... 目的:评价多种抗生素及联合应用对耐碳青霉烯酶类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24株临床分离多重耐药KPN菌株,经改良Hodge实验验证其是否产碳青霉烯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对各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7株多黏菌素MIC中介的KPN,应用棋盘法检测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等4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MIC值,计算ΣFIC值,判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受试菌均产碳青霉烯酶,多数对多黏菌素敏感,7株MIC为中介;联合药敏实验显示仅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时ΣFIC≤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礼昌 滕凤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期29-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我院肺腺癌25例(肺腺癌组)、肺鳞癌25例(肺鳞癌组)、小细胞肺癌50例(小细胞肺癌组)和同期肺部良性疾病50例(肺部良性疾病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EA、CA125、SCC-Ag、NSE、CYFRA21-1和ProGRP水平,以及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两两联合对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患者CEA、CA125、SCC-Ag、NSE、CYFRA21-1、ProGRP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患者(P<0.05,P<0.01)。肺腺癌患者CEA阳性率高于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鳞癌患者SCC-Ag、CYFRA21-1阳性率高于肺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高于肺腺癌、肺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SCC-Ag、NSE、CYFRA21-1、ProG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联合CA125诊断肺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为0.619,0.829;SCC-Ag联合CYFRA21-1诊断肺鳞癌的AUC为0.925,95%CI为0.840,0.973;NSE联合ProGRP诊断小细胞肺癌的AUC为0.904,95%CI为0.829,0.954。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Ag、NSE、CYFRA21-1、ProGRP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有明显差异,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医生预判肺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胚抗原 癌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梦兰 徐天 +2 位作者 李全 邓亚静 李鹏飞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复方丹参滴丸化学成分潜在靶基因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和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复方丹参滴丸化学成分潜在靶基因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CAD的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酮IIA、木犀草素、槲皮素、积雪草酸等56种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NF、IL6、AKT1、VEGFA、IL1B等66个核心靶点,调控脂蛋白及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炎、调节氧化应激及脂代谢紊乱、修复血管损伤等功效,从而达到治疗CAD的目的。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A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炎症
下载PDF
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UT OFF值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滕凤猛 贾宁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干扰因素分析和判读方式优化,建立该实验室的CUT OFF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对861例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定性检测;采用专用扫描分析软件... 目的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干扰因素分析和判读方式优化,建立该实验室的CUT OFF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对861例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定性检测;采用专用扫描分析软件判读结果并结合人工辅助判读,依据统计学方法建立该实验室的CUT OFF值。根据不同的判读方式结合试剂说明书提供的CUT OFF值,分别计算不同CUT OFF值条件下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比较两者之间有无差异。结果分析软件判读结果显示,蛋清、屋尘螨、屋尘和柏树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判读的CUT OFF值为0.29 IU/m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鳕鱼、虾、牛肉、芒果、花生、苦艾和猫毛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判读的CUT OFF值为0.21 IU/m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和点青霉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判读的CUT OFF值为0.25 IU/m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人工辅助判读结果显示,屋尘螨、屋尘、苦艾和点青霉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判读的CUT OFF值为0.27 IU/mL,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鳕鱼、虾、牛肉、芒果、花生和猫毛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判读的CUT OFF值为0.21 IU/mL,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和蛋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判读的CUT OFF值为0.19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柏树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判读的CUT OFF值为0.33 IU/mL。结论各实验室应建立各自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 CUT OFF值。采用人工辅助判读方式可以排除干扰因素,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过敏原 特异性IGE 酶联免疫吸附法 CUT OFF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