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玄静 盛梅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1117-1119,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表现为肾小球结节性硬化或弥漫性硬化,临床以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特征,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 肾小球基底膜 微血管并发症 系膜基质增生 弥漫性硬化 结节性硬化 大量蛋白尿
下载PDF
中医药对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利均 盛梅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关键词 残余肾功能 中医药治疗 透析患者 大分子物质 尿毒症患者 内分泌功能 RRF 酸碱平衡
下载PDF
中医药改善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玲 孙雪松 +2 位作者 俞曼殊 朱羿霖 盛梅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85-87,共3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全球发病率9.1%,患病人数6.975亿,我国患病率10.8%,患病人群1.323亿[1]。随着疾病进展,营养和代谢障碍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国际肾脏营...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全球发病率9.1%,患病人数6.975亿,我国患病率10.8%,患病人群1.323亿[1]。随着疾病进展,营养和代谢障碍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国际肾脏营养和代谢学会(ISRNM)首次用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 PEW)来反映CKD患者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患病人群 疾病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 代谢障碍 营养状况 能量消耗 中医药
下载PDF
试谈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5
4
作者 盛梅笑 孙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通过探讨中医“肾”的概念及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指出中医内科肾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各种肾脏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点阐述上述疾病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其预后的一门临床学科。同时对该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作... 通过探讨中医“肾”的概念及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指出中医内科肾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各种肾脏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点阐述上述疾病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其预后的一门临床学科。同时对该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界定 ,提出该学科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中医肾脏病学 内涵 外延
下载PDF
中医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玲 盛梅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75-77,共3页
从改善营养状况、保护残肾功能和保护腹膜功能几方面着重探讨中医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中医药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药防治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艾全玲 李峰 盛梅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腹膜透析(PD)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退出PD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随透析时间延长PD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在我国由心血管并发症导致的患者死亡占PD总死亡率的40%~50%[1]。PD心血管并发症主... 腹膜透析(PD)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退出PD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随透析时间延长PD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在我国由心血管并发症导致的患者死亡占PD总死亡率的40%~50%[1]。PD心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血管钙化、左心室肥厚、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其发生除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脂代谢异常)外,还涉及容量超负荷、残余肾功能丢失、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糖脂矿物质代谢障碍、尿毒症毒素及透析处方等。本文旨在探讨导致PD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并发症 腹膜透析 传统危险因素 血管钙化 脂代谢异常 容量负荷 尿毒症毒素 心血管疾病 微炎症状态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试谈老年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7
作者 李安岚 盛梅笑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5期3155-3158,共4页
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上早期监测并进行干预治疗对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意义重大。中医药治疗老年CKD具有潜在优势,其病机以肾元虚衰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为标,为本虚标实证,主要病位在脾肾,治当重视培补肾... 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上早期监测并进行干预治疗对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意义重大。中医药治疗老年CKD具有潜在优势,其病机以肾元虚衰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为标,为本虚标实证,主要病位在脾肾,治当重视培补肾气,健运脾气,泄浊化瘀。对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当病证结合,控制原发疾病,改善症状;对于外在因素致病情加重者,应急则治标,以泄浊祛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肾脏病 中医药疗法 临证经验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疾病预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安岚 盛梅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住院病因,也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和新增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DKD具有起病隐匿,知晓率低,病情持续进展,预后差等特点,目前仍缺乏治疗的特效药物及方法。准确评估和识别DKD临床预后...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住院病因,也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和新增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DKD具有起病隐匿,知晓率低,病情持续进展,预后差等特点,目前仍缺乏治疗的特效药物及方法。准确评估和识别DKD临床预后不良的高风险患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提高DKD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DKD预后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分型、临床指标、数学模型以及生物标志物,多种方法为DKD预后的早期预测及干预提供了手段,但各有利弊。本文对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深入剖析各种DKD预后评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方法间的联合潜能,为优化诊疗流程及未来DKD预后评估方法的探索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预后 评估 方法学 综述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类型及治则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静 陈继红 +6 位作者 严谨 朱泓 束阳 王旭方 朱玮玮 李青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类型及治则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探索慢性肾脏病中医病因病机规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专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肾气虚、血瘀证和水湿证是常见证候类型,补脾益肾、活血化瘀、利湿泄浊是常用治法原则。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专家问卷 中医证候 治则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机与治法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盛梅笑 王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55-57,共3页
结合临床对狼疮性肾炎的病机与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 ,热毒为重要诱因 ,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 ,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 ,水湿、湿浊和溺毒则是病变进展之危象。在病变活动期以热毒、湿热为主 ,缓解期以... 结合临床对狼疮性肾炎的病机与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 ,热毒为重要诱因 ,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 ,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 ,水湿、湿浊和溺毒则是病变进展之危象。在病变活动期以热毒、湿热为主 ,缓解期以脏腑虚损为主 ,而在疾病后期则是虚中挟瘀、挟湿浊。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护肾化瘀活血为大法 ,活动期强调解毒清利湿热 ,缓解期重视扶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病机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病案导入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名家水肿案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斯凡 陈继红 +3 位作者 王旭 何晓瑾 孙伟 赵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3期15-17,共3页
课程思政是将德育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程中,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主体课程。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融入思政内容,将会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临床实习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课程思政是将德育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程中,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主体课程。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融入思政内容,将会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临床实习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此文以水肿为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将病案导入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图突破教学瓶颈。这对于专业课教师提升素质修养、发挥育人职能,对于中医院校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树立专业自信均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病案导入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 水肿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强 麻金木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1-461,47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包括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总结多篇关于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的报道,得出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的一般性共识。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特优势。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肾病/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肾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麻金木 《甘肃中医》 2007年第11期51-52,共2页
从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培养、临床实践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等5个方面阐述肾内科硕士研究生应如何培养。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肾内科
下载PDF
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14
作者 倪杰 赵静 +2 位作者 江燕 孙伟 李青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458-1463,共6页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9例CKD 3~5期患者,采用随...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9例CKD 3~5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总积分、肾脏疾病相关指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蛋白(Albumin,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total protein,UTP)]、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介素-12P70(Interleukin-12P70,IL-12P70)、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γ-干扰素(Interleukin-γ,INF-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4.09%(37/44)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Scr、UT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ALB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N、Scr、UT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eGFR、ALB及H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BUN、Scr、UT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ALB及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促炎因子IL-2、IL-12P70、IL-17、IFN-γ及纤维化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抗炎因子IL-4、IL-5、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促炎因子IL-2、IL-12P70、IL-17、IFN-γ和纤维化相关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炎因子IL-4、IL-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相关性胃肠道症状及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可有效改善CKD 3~5期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调节外周血炎症及纤维化细胞因子,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用药经验及体会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郝佳慧 盛梅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证,脾肾气虚为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治当益肾健脾培其本,并予活血利水、清利湿热、祛风胜湿通络、摄精固涩、搜风剔络等法以治其标,合理使用杜仲与山茱萸...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证,脾肾气虚为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治当益肾健脾培其本,并予活血利水、清利湿热、祛风胜湿通络、摄精固涩、搜风剔络等法以治其标,合理使用杜仲与山茱萸、菟丝子与枸杞子、黄芪与当归、汉防己与黄芪、六月雪与积雪草、蝉蜕与僵蚕等药对,辨证论治结合辨病选药,增进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治疗 临床经验 治法用药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解析及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佳怡 胡孔法 +2 位作者 谢佳东 夏平 杨涛 《软件导刊》 2020年第8期122-125,共4页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中医医案是中医诊疗过程的记录,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基于Java EE结合模式匹配技术,设计开发了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解析与管...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中医医案是中医诊疗过程的记录,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基于Java EE结合模式匹配技术,设计开发了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解析与管理系统,实现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信息、诊断信息、住院信息、出院信息、理化检查信息等记录的解析、存储与管理。该系统有利于中医医疗人员对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的分析、利用与管理,促进中医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医医案 模式匹配 文本挖掘 Java EE
下载PDF
基于2种模型的终末期肾脏病直接经济负担预测分析
17
作者 武丹 陈波 +2 位作者 陈静 霍长亮 陈李豪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7期3045-3048,共4页
目的对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的终末期肾脏病进行直接经济负担预测分析。方法用2012-2022年HD、PD患者例数分别乘相应年均直接经济负担作为2种透析方式2012-2022年的经济负担,以此为初始时间序列,建立灰色预测GM(1,1)、Holt线性指... 目的对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的终末期肾脏病进行直接经济负担预测分析。方法用2012-2022年HD、PD患者例数分别乘相应年均直接经济负担作为2种透析方式2012-2022年的经济负担,以此为初始时间序列,建立灰色预测GM(1,1)、Holt线性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3-2027年2种透析方式的直接经济负担的动态发展趋势。结果HD、PD患者2023-2027年的直接经济负担均呈增长趋势,HD、PD直接经济负担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17%、7.37%。2种模型均能很好地进行预测,平均误差率为4.234%,预测效果良好。预计到2025年透析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将突破1000亿。结论透析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较重,是一大公共卫生挑战。应加强慢性肾病的宣传教育,做好预防工作,减少透析患者的增长。同时,可适当提高PD的报销比例,对部分地区试行“腹透优先”政策,向医护人员普及宣传PD知识,鼓励更多的患者选择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直接经济负担 灰色预测GM(1 1)模型 Holt线性指数平滑模型
下载PDF
邹燕勤国医大师从虚、毒、湿、瘀论治狼疮性肾炎经验
18
作者 陈正 王文腾 高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19-121,151,共4页
狼疮性肾炎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以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累及肝脾,多脏同病;湿热、热毒、瘀血为致病之标,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应以维护肾气、补益肾元为主,兼顾肝脾,并运用清热利湿解毒、... 狼疮性肾炎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以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累及肝脾,多脏同病;湿热、热毒、瘀血为致病之标,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应以维护肾气、补益肾元为主,兼顾肝脾,并运用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等法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中医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人参皂苷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作用及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治疗潜力
19
作者 韦缘 周恩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87-3092,共6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足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焦亡会导致肾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加速DN的进...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足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焦亡会导致肾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加速DN的进展。研究表明,多种人参皂苷在抑制细胞焦亡相关通路方面具有潜力,从而为DN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人参皂苷化合物K、Rg5、Rg1、Rh2和Rb1等可通过调节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炎症小体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如胱天蛋白酶1、核因子κB、焦孔素D蛋白氮端片段、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等),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焦亡,从而发挥对DN的干预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动物模型,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人参皂苷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还需深入探索不同个体对人参皂苷的反应差异,以及人参皂苷针对细胞焦亡途径的精细调节机制,以优化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糖尿病肾病 细胞焦亡 作用机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