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交活动在慢性病共病(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CCs)与抑郁关联中的多重平行中介作用。方法: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目的:探讨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交活动在慢性病共病(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CCs)与抑郁关联中的多重平行中介作用。方法: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选取45~99岁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共纳入17318例研究对象,中老年人MCCs患病率为58.10%,抑郁患病率为37.56%,88.88%的中老年人对生活满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6.53±1.50)分,社交活动评分的中位数为0(0,2.00)分。多重平行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在全部研究对象和各亚组中MCCs与抑郁症状关联的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满意度和ADL评分在该关联中的中介效应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交活动的中介效应仅在老年人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Cs在直接影响抑郁症状的同时,还可通过生活满意度和ADL间接影响抑郁症状。因此,应关注中老年慢性病群体,预防与延缓慢性病进展的同时要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满意度,鼓励和帮助慢性病较多的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并验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persons living with HIV or AIDS,PLWHA)发生AIDS相关性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基于2003—2019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符合条件的PLWHA...目的建立并验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persons living with HIV or AIDS,PLWHA)发生AIDS相关性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基于2003—2019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符合条件的PLWHA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随机过采样少数类(random over-sampling minority examples,ROSE)技术和随机生存森林算法建立和验证AIDS相关性死亡的预测模型,通过时间依赖Brier评分和时间依赖ROC曲线下面积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根据训练集预测风险值的三分位数对验证集进行风险分层,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三组的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0例研究对象,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72(10.62,60.69)个月,120例研究对象发生AIDS相关性死亡。根据候选预测因子的重要性,选择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Hb和HCV感染建立预测模型1;在预测模型1的基础上,剔除变量重要性较低的HCV感染,建立预测模型2。在验证集中,两个预测模型预测1~5年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的Brier评分均低于0.15,预测18~42个月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的AUC均高于0.70,两者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均较好。预测模型2的区分度优于预测模型1。基于预测模型2预测的风险值进行风险分层,死亡风险值<2.37为低风险组,2.37~<26.83为中风险组,≥26.83为高风险组,低、中和高风险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IDS相关性死亡预测模型包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b共3个预测因子,预测1~3年AIDS相关性死亡的校准度和区分度较好,对预测PLWHA个体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及早期干预有潜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交活动在慢性病共病(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CCs)与抑郁关联中的多重平行中介作用。方法: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选取45~99岁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共纳入17318例研究对象,中老年人MCCs患病率为58.10%,抑郁患病率为37.56%,88.88%的中老年人对生活满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6.53±1.50)分,社交活动评分的中位数为0(0,2.00)分。多重平行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在全部研究对象和各亚组中MCCs与抑郁症状关联的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满意度和ADL评分在该关联中的中介效应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交活动的中介效应仅在老年人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Cs在直接影响抑郁症状的同时,还可通过生活满意度和ADL间接影响抑郁症状。因此,应关注中老年慢性病群体,预防与延缓慢性病进展的同时要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满意度,鼓励和帮助慢性病较多的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文摘目的建立并验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persons living with HIV or AIDS,PLWHA)发生AIDS相关性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基于2003—2019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符合条件的PLWHA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随机过采样少数类(random over-sampling minority examples,ROSE)技术和随机生存森林算法建立和验证AIDS相关性死亡的预测模型,通过时间依赖Brier评分和时间依赖ROC曲线下面积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根据训练集预测风险值的三分位数对验证集进行风险分层,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三组的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0例研究对象,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72(10.62,60.69)个月,120例研究对象发生AIDS相关性死亡。根据候选预测因子的重要性,选择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Hb和HCV感染建立预测模型1;在预测模型1的基础上,剔除变量重要性较低的HCV感染,建立预测模型2。在验证集中,两个预测模型预测1~5年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的Brier评分均低于0.15,预测18~42个月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的AUC均高于0.70,两者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均较好。预测模型2的区分度优于预测模型1。基于预测模型2预测的风险值进行风险分层,死亡风险值<2.37为低风险组,2.37~<26.83为中风险组,≥26.83为高风险组,低、中和高风险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IDS相关性死亡预测模型包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b共3个预测因子,预测1~3年AIDS相关性死亡的校准度和区分度较好,对预测PLWHA个体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及早期干预有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