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雪 章亚成 +1 位作者 季建敏 沈群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5期442-445,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其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邪毒内蕴,瘀血阻络,痰湿内停,治疗上以补肾填精、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痰祛湿为基础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提高机体免疫,促进骨髓造血,抗肿瘤,镇痛,抗菌抗炎,抗凝溶栓等效果。西医多采用化疗治疗,但常... 多发性骨髓瘤,其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邪毒内蕴,瘀血阻络,痰湿内停,治疗上以补肾填精、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痰祛湿为基础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提高机体免疫,促进骨髓造血,抗肿瘤,镇痛,抗菌抗炎,抗凝溶栓等效果。西医多采用化疗治疗,但常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产生。结合中医治疗,既可促使化疗药到达骨髓病变部位,增加化疗敏感性,又可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痹 补肾填精 活血通络 骨髓造血
下载PDF
以病案为导入的逆向思维与点面结合的联系思维模式培养中医临床实践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季建敏 沈群 +2 位作者 朱光荣 孙雪梅 孔祥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中医病案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临床典型的病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病名诊断、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治疗方案,然后组织讨论,带教老师做适当的指导与... 中医病案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临床典型的病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病名诊断、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治疗方案,然后组织讨论,带教老师做适当的指导与引导,并对病案的分析研究过程、讨论情况和方案进行评论的中医临床教学方法,即所谓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中医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临床实践规律的总结,其理论融合了古代哲学文化的底蕴,较为抽象,只有通过接触具体的患者和病证的结合(即病案)才会发现问题,才能体会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并指导进一步临床实践。而要有序地完成这一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案 逆向思维 教学模式 点面结合 临床实践能力
下载PDF
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bcr/abl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戴海萍 沈群 +3 位作者 周建伟 汤唯艳 朱光荣 夏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09-811,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及JWA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随药物作用浓度升高,K562细胞逐渐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bcr/abl及JWA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青黛复方能部分抑制K562bcr/abl及JWA基因的表达,其对CML的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复方 K562细胞 BCR/ABL JWA
下载PDF
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及p210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盛晓静 沈群 +2 位作者 朱光荣 季建敏 姜鹏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调亡、Bcr/Abl融合基因及p210蛋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青黛复方(0、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210Bcr/Ab... 目的探讨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调亡、Bcr/Abl融合基因及p210蛋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青黛复方(0、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210Bcr/Abl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药物作用浓度升高,K-562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Bcr/Abl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浓度依赖性下调,尤以10mg/ml和20mg/ml处理组更为显著。结论青黛复方能部分抑制K-562细胞Bcr/Abl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其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复方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BCR/ABL融合基因 p210蛋白
下载PDF
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沈群 周建伟 +3 位作者 盛瑞兰 朱光荣 曹海霞 陆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04-808,共5页
为了研究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FCM检测HL60细胞经ATRA(10-6mol/L)、AraC(10ng/ml)、TPA(10-8mol/L)作用后2、4、6、8天CD13、CD14、CD15、CD11b改变及细... 为了研究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FCM检测HL60细胞经ATRA(10-6mol/L)、AraC(10ng/ml)、TPA(10-8mol/L)作用后2、4、6、8天CD13、CD14、CD15、CD11b改变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趋势以及相关凋亡因子Bcl2、HSP27和HSP70的表达。结果表明:经上述药物分别处理HL60细胞后,不同时段FCM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证明其分别向粒、单核、巨噬细胞样分化。JWA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Bcl2则呈时间依赖性下降;HSP70在ATRA及TPA组与JWA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呈负相关,而各组HSP27并无表达。ATRA处理HL60细胞后JWA基因表达趋势与原代细胞相反,且不需要ATRA诱导分化作为前提。分别以AraC10ng/ml和AraC20ng/ml处理HL60细胞后,JWA基因的表达呈反向变化,即前者呈时间依赖性增加,而后者则下降。结论:JWA基因在实现ATRA及TP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可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JWA基因表达的高低与AraC诱导分化作用及细胞毒作用有关;HL60细胞与原代白血病细胞在诱导分化机制方面可能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WA基因 HL-60细胞 ATRA ARA-C TPA 定向分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DC疫苗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学军 姜鹏君 +6 位作者 孔祥图 张文曦 夏雯 范振芳 于菊华 孙雪梅 李晓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0-793,共4页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化疗联合美罗华免疫治疗使NHL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原发耐药或者缓解后复发而无法获得治愈,因此研发新的淋巴瘤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化疗联合美罗华免疫治疗使NHL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原发耐药或者缓解后复发而无法获得治愈,因此研发新的淋巴瘤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免疫治疗各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给患者免疫接种携带肿瘤抗原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阳利 张苏江 +7 位作者 乔纯 戴丹 孙雪梅 徐燕丽 钱思轩 徐卫 王季石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35-1139,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表明:131例初治AML患者中,21例(16.0%)FLT3-ITD突变阳性,3例(2.3%)FLT3-TKD点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两种突变。FLT3-ITD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FLT3-ITD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47.6%,显著低于FLT3-wt88.1%(p<0.05)。20例M3患者中,FLT3-ITD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3FLT3-ITD阳性组患者CR率为37.5(6/16例),显著低于非M3FLT3-wt组患者CR率90.6%(48/53例)(p<0.0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后14个月(2-20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50%(3/6),高于FLT3-wt组29.2%(14/48例)。由于FLT3-TKD阳性患者仅3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FLT3-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有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差;FLT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早期FLT3基因突变检测对AML患者今后的靶向治疗及了解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FLT3基因突变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首发血小板显著增多 被引量:3
8
作者 沈群 周建伟 +5 位作者 朱光荣 杨月艳 仇海荣 朱广荣 夏雯 姜鹏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7-2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表明,骨髓增生活跃,以巨核系异常增生为主,血小板大片成堆,可见圆形核小巨核细胞,中等度白细胞增多,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证实存在有Ph染色体和(或)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对此类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甚至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干预;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则不宜过多地使用化疗药物,否则反而诱致白血病的发生。结论:对血小板明显增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这对于ET及C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下载PDF
国外开业护士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及对我国开业护士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娟 李明子 +1 位作者 江华 陆悦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9期1803-1807,共5页
本文就国外开业护士的相关概念及其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拟阐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开业护士在慢病患者管理的作用研究,为我国培养慢病开业护士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开业护士 慢病管理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肿瘤抗原冲击的DC联合CIK细胞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鹏君 朱学军 +4 位作者 范振芳 于菊华 夏雯 孙雪梅 李晓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05年3月至2014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2例复发...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05年3月至2014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2例复发性MM患者的骨髓瘤细胞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自体DC-CIK细胞,然后回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免疫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DC联合CIK细胞治疗复发性MM总体疗效为,完全缓解(CR)2例,接近完全缓解(n CR)5例,部分缓解(PR)7例,轻微治疗反应(MR)3例,疾病进展(PD)5例,总体反应率(CR+n CR+PR)为63.64%(14/22)。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22.26±9.67)%vs(12.61±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含量[(166±41)%vs(112±21)%]和β2-MG含量[(5.11±2.33)%vs(2.65±1.6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CIK细胞联合治疗复发性M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进一步在骨髓瘤及其他B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骨髓纤维化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祖琼 孙雪梅 +1 位作者 陈敏 刘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骨髓纤维化患者JAK2V617F突变与外周血常规的关系。方法利用Taqman-MGB探针联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JAK2V617F突变情况,并比较JAK2V617F突变与无突变患者的外周血常规改变。结果 30例中12例JAK2V617... 目的分析骨髓纤维化患者JAK2V617F突变与外周血常规的关系。方法利用Taqman-MGB探针联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JAK2V617F突变情况,并比较JAK2V617F突变与无突变患者的外周血常规改变。结果 30例中12例JAK2V617F突变,突变率为40%。JAK2V617F突变12例外周血白细胞平均(13.07±3.71)×109/L显著高于JAK2V617F无突变18例外周血白细胞平均(4.37±2.59)×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纤维化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高于JAK2V617F无突变者,这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血细胞计数 JAK2基因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雪梅 徐祖琼 +5 位作者 于慧 赖仁胜 谢玲 顾香芳 夏珺 李建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照检测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用基因测序验证两种结果。结果: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84例Ph(-)CMPD患者,42例存在JAK2V617F,突变率为50%;其中PV、ET、IMF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76.7%(23/30)、25.9%(7/27)、42.5%(9/20),经RFLP检测84例Ph(-)CMPD总的突变率为33.3%,测序结果验证了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结果。结论:Taqman-MGB探针联合RealtimePCR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突变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亚群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鹏君 朱学军 夏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5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初步了解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11C+和DC2/CD123+)。结果 DC1/CD11C+[男:(0.303±0.070)%,女:(0.255±0.079... 目的初步了解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11C+和DC2/CD123+)。结果 DC1/CD11C+[男:(0.303±0.070)%,女:(0.255±0.079)%]和DC2/CD123+[男:(0.138±0.056)%,女:(0.109±0.039)%]亚群及DC1/DC2[男:(2.701±0.861)%,女:(2.508±0.989)%]在男与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快速准确,可能为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提供大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流式细胞术 健康人
下载PDF
铁负荷过载患者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祛铁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海风 季建敏 《护理学报》 2012年第2期37-39,共3页
总结17例铁负荷过载患者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祛铁治疗的护理。做好安全留针,防止折针,选择儿科使用的4.5号静脉头皮针进行皮下注射;通过患者尿液、血清铁蛋白、输血间隔时间及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祛铁效果;观察有无注射部位皮下硬结、水... 总结17例铁负荷过载患者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祛铁治疗的护理。做好安全留针,防止折针,选择儿科使用的4.5号静脉头皮针进行皮下注射;通过患者尿液、血清铁蛋白、输血间隔时间及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祛铁效果;观察有无注射部位皮下硬结、水疱等不良反应发生;祛铁治疗期间对饮食进行指导,限制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进行自我注射祛铁技能的培训,指导院外继续携带微量注射泵祛铁治疗。本组17例患者中4例治疗过程中因原发病恶化死亡,2例中途退出治疗,5例完成治疗,6例持续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负荷过载 祛铁治疗 微量注射泵 携带式 护理
下载PDF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群 季建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7期1099-1100,共2页
医学临床实践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医学临床实践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多年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系统接受正规临床技能训练的必备时期.也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的重要... 医学临床实践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医学临床实践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多年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系统接受正规临床技能训练的必备时期.也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的重要过渡时期。然而.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师资力量相对紧缺;部分教师知识老化;相关行医法规的细化以及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等,致使临床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下降。新时期如何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教学模式.强化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长.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基本技能 医学生 医学临床实践 临床技能训练 临床教学质量 培养 高等医学教育 基础理论知识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
16
作者 姜鹏君 孙雪梅 +3 位作者 朱学军 徐祖琼 李建勇 陈军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36-3138,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蛋白水平的应用。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应用P-Tyr-100抗体标记胞浆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细胞)和Bcr-Abl阴性细胞系(HL60细胞)磷酸酪氨酸水平,并以...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蛋白水平的应用。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应用P-Tyr-100抗体标记胞浆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细胞)和Bcr-Abl阴性细胞系(HL60细胞)磷酸酪氨酸水平,并以同样的方法分析20例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和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以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磷酸酪氨酸水平。结果:HL60细胞和K562细胞的MFI分别为170.89±23.42和838.25±56.59,20例正常人、CML慢性期患者和CML加速/急变期患者的MFI分别为250.39±115.78、1549.66±453.55和1879.29±533.19,CML患者的MFI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CML加速/急变期患者的MFI明显高于CML慢性期的患者(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理想的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的方法,且快速、敏感,有望用于CML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慢性 磷酸酪氨酸 流式细胞术 Bcr—Abl
下载PDF
AIDS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17
作者 朱光荣 季建敏 沈群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92-1192,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IDS 血栓性 并发 全血细胞减少 四肢皮肤 活动后心悸 出血点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分析
18
作者 姜鹏君 朱学军 孙雪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AA患者外周血DCs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1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AA患者外周血CD11c+DCs百分率为0.3...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AA患者外周血DCs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1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AA患者外周血CD11c+DCs百分率为0.353±0.084,比健康对照组0.264±0.087明显增高(P<0.05),CD123+DCs百分率为0.187±0.067,与健康对照组的0.140±0.0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患者外周血中DC1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1样免疫反应偏移,可能与AA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树突状细胞 亚群
下载PDF
靶向抑制BCR-ABL肿瘤蛋白表达的药物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雪梅 姚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63-765,782,共4页
反义核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及核酶技术等靶向抑制BCR-ABL mRNA的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缺乏体内研究资料,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影响BCR-ABL肿瘤蛋白稳定性的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以克服突... 反义核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及核酶技术等靶向抑制BCR-ABL mRNA的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缺乏体内研究资料,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影响BCR-ABL肿瘤蛋白稳定性的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以克服突变细胞株的耐药,并显示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干细胞的抑制效应,在BCR-ABL阳性白血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抑制剂 BCR—ABL 肿瘤蛋白 表达
下载PDF
二陈汤及其不同组方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子卿 李燕 +6 位作者 王芬 江洋 张弘 王玥慧 张燕娜 黄璐璐 杜倩倩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463-1470,共8页
目的探讨二陈汤其不同组方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陈汤组、二陈汤益气养阴组(二陈汤加生黄芪、知母)、二陈汤解毒散结组(二陈汤加山慈菇、姜黄)、二陈汤破血逐瘀... 目的探讨二陈汤其不同组方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陈汤组、二陈汤益气养阴组(二陈汤加生黄芪、知母)、二陈汤解毒散结组(二陈汤加山慈菇、姜黄)、二陈汤破血逐瘀组(二陈汤加三棱、莪术)、顺铂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二陈汤及其组方分别灌胃二陈汤及相应组方溶液,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溶液,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2天。测量小鼠重、脾重和胸腺重,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测定外周血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CK-8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陈汤及其组方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显著升高,顺铂组明显下降,二陈汤组脾指数、胸腺指数、外周血细胞及CD3^+、CD4^+、CD8^+显著增高,益气养阴组脾指数、白细胞、血小板及CD4^+升高,解毒散结组外周血细胞及CD3^+、CD4^+显著增高,破血逐瘀组胸腺指数、外周血细胞及CD3^+、CD4^+增高,顺铂组红细胞、血小板及CD4^+/CD8^+增高;与顺铂组相比,二陈汤及其组方脾指数、刺激指数及白细胞均显著升高,二陈汤组红细胞及CD3^+、CD4^+、CD8^+显著升高,破血逐瘀组CD8^+升高,CD4^+/CD8^+方面,二陈汤组、益气养阴组、破血逐瘀组均降低;二陈汤及其组方间比较,二陈汤组胸腺指数及CD3^+、CD4^+均显著高于益气养阴组,二陈汤组CD3^+高于解毒散结组,二陈汤组CD3^+、CD4^+高于破血逐瘀组,破血逐瘀组胸腺指数高于益气养阴组,解毒散结组CD4^+/CD8^+高于破血逐瘀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二陈汤及其不同组方均对Lewis肺癌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其中,以二陈汤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二陈汤不同组方 LEWIS肺癌小鼠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器官指数 外周血细胞 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