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1
作者 陈杰 周正旋 +2 位作者 明兰 徐可 王飞 《山西中医》 2024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阴润肠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阴润肠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结肠动力变化、肠道菌群数量检测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VIP、5-HT水平、右半结肠通过时间、左半结肠通过时间、全结肠通过时间、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血清S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润肠方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可提高肠道动力,改善肠道菌群和胃肠激素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老年 养阴润肠方 针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毕信亚 刘坤 +2 位作者 周建英 王爱丽 陈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7月门诊治疗收集的4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7月门诊治疗收集的4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温脾通络开窍方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认知功能、肠道菌群相关指标、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均升高(P<0.05),但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5-羟色胺水平均升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浆5-羟色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探究温脾开窍通络方可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温脾开窍通络方 老年性痴呆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利心水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心肌纤维化、心肌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晓龙 宋俊 +2 位作者 潘仁友 伍德明 袁春玲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采用利心水方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及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纽约心... 目的:采用利心水方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及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肌纤维化指标:Ⅰ型胶原前体C前肽(PICP)、Ⅲ型胶原前体N前肽(PⅢ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端肽(ⅠCTP)、PICP/PⅢNP、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57.50%,中医证候总积分也有改善(P<0.05);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为84.62%,高于对照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VEDD、LVESD、LVEF、SV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VESD、LVEF、SV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ICP、PⅢNP、ⅠCT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ⅠCTP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ICP/PⅢNP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PICP/PⅢNP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M及LVMI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心水方可以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对心肌纤维化有一定作用,改善心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利心水方 心功能 心肌纤维化 心肌重构
下载PDF
利心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晓龙 宋俊 +3 位作者 潘仁友 孙伟新 伍德明 倪其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1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利心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运动耐量、生活质量、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医院2020年2月至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 目的观察利心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运动耐量、生活质量、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医院2020年2月至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常规西药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利心水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NT-proBNP、VEGF。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脱落2例(1例失访,1例胃肠不适退出),对照组脱落1例(失访),本研究最终纳入79例患者。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气短、畏寒肢冷、唇甲青紫、乏力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LHFQ评分、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6MWT距离、LVEF、VEGF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MLHFQ评分、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6MWT距离、LVEF、VEG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心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血管新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心水方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行祛邪,药行温阳”之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毕信亚 陈炜 +3 位作者 王爱丽 蔡正清 王卉 王红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7期3057-3060,共4页
目的研究“针行祛邪,药行温阳”之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 目的研究“针行祛邪,药行温阳”之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和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3周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度及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实验组中医症状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行祛邪,药行温阳”之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行祛邪 药行温阳 血管性痴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火针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冻结肩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卉 吕鹤群 +3 位作者 毕信亚 王爱丽 洪霞 王立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0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冻结肩(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针灸科就诊冻结肩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组给予火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冻结肩(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针灸科就诊冻结肩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组给予火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周围炎评定量表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CGRP水平、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肩关节周围炎评定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GRP水平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肩关节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周围炎评定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用于风寒湿痹型冻结肩急性期可降低血浆CGRP的表达水平,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痹型 冻结肩 火针疗法 日常生活能力 肩关节活动功能
下载PDF
对21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体前腹壁悬吊术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启秀 罗勇 王蓓蓓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析对21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体前腹壁悬吊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21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1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子宫体前腹壁悬吊术。然后,观察... 目的:探析对21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体前腹壁悬吊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21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1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子宫体前腹壁悬吊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术后其病情的恢复情况、Aa点值及Ba点值。结果:这21例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5)min,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10±5)ml,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12±6)h,住院的平均天数为(6±1)d。在术后3天内,这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壁牵拉感。在术后1个月,这21例患者下腹壁牵拉感基本消失,其排尿的情况、膀胱残余尿量均恢复正常,且未发生并发症。在术后2个月,这21例患者可恢复正常的性生活。与接受手术前相比,接受手术3个月后这21例患者Aa点值及Ba点值均较小(P <0.05)。结论:对21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体前腹壁悬吊术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子宫脱垂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体前腹壁悬吊术 子宫脱垂
下载PDF
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53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芹梅 黄福斌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性腹泻病人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健脾玉液汤口服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1袋/次,3次/d,口服。10d为1个疗... 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性腹泻病人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健脾玉液汤口服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1袋/次,3次/d,口服。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脾胃虚弱证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腹泻 自拟健脾玉液汤 穴位贴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