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大气科学类实验教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静 项磊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0-92,共3页
在大气科学类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大气物理化学变化等虚拟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虚拟现实课程研发和教材建设,既能减少实验耗材支出,节省实验费用,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 在大气科学类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大气物理化学变化等虚拟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虚拟现实课程研发和教材建设,既能减少实验耗材支出,节省实验费用,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集学习指南、示例视频与交互式练习为一体的学习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新性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动手的实践能力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实验教学 大气科学
下载PDF
气象实验教学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樊仲欣 朱彬 +1 位作者 吕晶晶 安俊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0-143,157,共5页
气象实验教学是气象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的关键步骤。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探索与实现现代化信息体系建设,该体系结合了虚拟桌面、云计算平台、物联网... 气象实验教学是气象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的关键步骤。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探索与实现现代化信息体系建设,该体系结合了虚拟桌面、云计算平台、物联网、数据结构化、网络化服务以及虚拟仿真等各种技术,并将其充分融入了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的人才培养、业务培训、预报预测、教学案例、资料服务、科研应用、创新平台、宣传窗口这八项工作职能中以提升实际应用效益。实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集约化、高效化、规范化的特点,可以满足气象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对接现代气象业务等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实验教学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典型与非典型案例结合在天气预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朱素行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天气预报实验教学中,为解决学生自主制作天气预报存在眼高手低或无从下手的现状,提出将典型与非典型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顺应天气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单站地面风的预报为例,探讨相应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从学生反馈收... 在天气预报实验教学中,为解决学生自主制作天气预报存在眼高手低或无从下手的现状,提出将典型与非典型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顺应天气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单站地面风的预报为例,探讨相应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从学生反馈收获了初步成效。该方法对天气预报实验教学具有普适性。教学中应重视对非典型天气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提高学生对预报参量的识别和判定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自主创新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天气案例 典型天气案例 实验教学 短期天气预报 地面风的预报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文婷 赵立清 刘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21期248-249,共2页
传统环境微生物教学因授课方式、设施、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与学科发展有所偏离。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课程预习和复习,有很强的自主性。教师可在平台上解答疑问,掌握学生学... 传统环境微生物教学因授课方式、设施、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与学科发展有所偏离。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课程预习和复习,有很强的自主性。教师可在平台上解答疑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效地将课堂进行了延伸。平台设计要对学习素质差异性做充分考虑,符合学习思维习惯,需要设计者与使用者的高度参与。虚拟仿真平台只是教学过程的补充,实际操作仍是培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环境微生物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凤玲 徐德福 +1 位作者 赵晓莉 张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36期113-114,共2页
本文分析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点、难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学改革 实践应用
下载PDF
虚实结合的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6
作者 胡汉峰 项磊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21期108-110,共3页
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以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例,介绍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囊括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知识点。通过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操作训练,... 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以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例,介绍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囊括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知识点。通过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操作训练,学生可加深对雷达原理的理解,掌握各个操作步骤。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就虚实结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课程 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 虚拟仿真
下载PDF
水稻作物模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沈斌 江晓东 赵小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为满足作物生长模型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采用Visual C.NET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开发了#以水稻作物模型为例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系统包含作物知识、试验方法、模型建模和考核练习4部分,以网站形式发布,方便学生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进行... 为满足作物生长模型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采用Visual C.NET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开发了#以水稻作物模型为例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系统包含作物知识、试验方法、模型建模和考核练习4部分,以网站形式发布,方便学生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进行在线学习和模型运行操作。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已成为作物生长模型课程的重要实践平台,有效提高了学生在作物模型建模和模型运行等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水稻生长模型 混合编程 数学建模
下载PDF
基于学生课堂行为识别的教学质量智能评价系统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兴 卞浩瑄 +1 位作者 朱彬 安俊琳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文中设计一种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识别追踪,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智能评价的方法及软件系统。该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摄像机、单片机、计算机服务器和必要的网络实施,单片机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ARM架构下基于AI技术的教师讲授内容智能提取和学... 文中设计一种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识别追踪,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智能评价的方法及软件系统。该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摄像机、单片机、计算机服务器和必要的网络实施,单片机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ARM架构下基于AI技术的教师讲授内容智能提取和学生课堂行为智能识别。该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通过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等统计结果,给出客观、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为教师课后了解和改进所授内容以及教学职能部门掌握教学质量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行为识别 人体行为识别 授课内容提取 实时跟踪 智能识别
下载PDF
基于OPAC的典型环境中气溶胶组分的光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金虎 张炎 +4 位作者 陈钟荣 陈浩 金子琪 王靓 马晓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3,共9页
利用基于Mie散射理论的云和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软件(OPAC)在不同激光雷达探测波段对一般大陆(典型气溶胶组分:水溶性、不溶性和烟尘气溶胶)、沙漠(典型气溶胶组分:水溶性、核模态矿物、积聚模态矿物和粗模态矿物气溶胶)和洁净海洋(典... 利用基于Mie散射理论的云和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软件(OPAC)在不同激光雷达探测波段对一般大陆(典型气溶胶组分:水溶性、不溶性和烟尘气溶胶)、沙漠(典型气溶胶组分:水溶性、核模态矿物、积聚模态矿物和粗模态矿物气溶胶)和洁净海洋(典型气溶胶组分:水溶性、积聚模态海盐和粗模态海盐)3种环境下的气溶胶光学参数(散射系数、光学厚度和激光雷达比)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各环境中光学参数随气溶胶组分数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组分对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消光系数和光学厚度在不同激光波段、不同环境下均随组分数浓度线性递增,在上述环境中对消光系数和光学厚度影响最大的组分依次为水溶性气溶胶、积聚模态矿物气溶胶和积聚模态海盐气溶胶.激光雷达比变化规律十分复杂,受探测波长及气溶胶组分的双重影响,一般大陆环境中非水溶性气溶胶在2个波段上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沙漠环境中,不同波段上积聚模态矿物气溶胶对激光雷达比的影响最大;洁净海洋环境中,积聚模态海盐气溶胶对激光雷达比的影响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系数 光学厚度 激光雷达比 MIE散射 OPAC软件包
下载PDF
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气象灾害识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仲欣 焦圣明 谭桂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气象灾害案例是气象业务部门归纳与总结预报经验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当需要的灾害性天气没有时空定位档案,或档案不够完整和全面,那么就势必要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逐一进行查找定位,因此针对这种海量数据中逐一查找的低效问题,应用一种改... 气象灾害案例是气象业务部门归纳与总结预报经验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当需要的灾害性天气没有时空定位档案,或档案不够完整和全面,那么就势必要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逐一进行查找定位,因此针对这种海量数据中逐一查找的低效问题,应用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方法进行灾害天气识别。该方法首先以气象要素为维度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密度、距离、路径、分布四大属性,然后用回归分析提取簇心并判定其灾害类型及级别,最后判定同簇剩余数据点划入对应的灾害得到识别结果,由于可以同时定位多种类型和级别的灾害天气,且无需低效地逐一比对数据和灾害等级标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速度快、控制参数少的优点。使用该方法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再分析资料进行聚类分析,进而识别出江苏省2018年各类气象灾害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一次性识别出暴雨、烈风、暴雪、高温、寒潮、重旱六种灾害,而k-means聚类识别率为其53%,层级聚类识别率为其77%,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density peaks,CDP)识别率为其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 聚类 气象灾害 灾害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Mie散射的卷云环境中冰晶光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金虎 蔡嘉晗 +2 位作者 张炎 金子琪 谢槟泽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1,共5页
基于Mie散射理论在532nm的激光雷达波段下,对3种典型的卷云冰晶光学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数浓度对光学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消光系数和光学厚度,二者均与数浓度呈线性递增关系,其中卷云冰晶1的递增速度最大、卷云冰晶2的最小;... 基于Mie散射理论在532nm的激光雷达波段下,对3种典型的卷云冰晶光学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数浓度对光学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消光系数和光学厚度,二者均与数浓度呈线性递增关系,其中卷云冰晶1的递增速度最大、卷云冰晶2的最小;激光雷达比与数浓度没有直接关系,卷云冰晶1的激光雷达比最大、卷云冰晶3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系数 光学厚度 激光雷达比 OPAC软件包 冰晶
下载PDF
城市内涝模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勇 何柠杉 +1 位作者 李益 朱晓晨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7期191-192,共2页
为满足应用气象专业城市气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论文基于城市内涝模型,采用Visual C#语言和ArcGIS Engine开发引擎,开发了城市内涝模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系统包含地图操作、参数设定、模型模拟、制图功能和交互答题五个部分,方便学... 为满足应用气象专业城市气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论文基于城市内涝模型,采用Visual C#语言和ArcGIS Engine开发引擎,开发了城市内涝模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系统包含地图操作、参数设定、模型模拟、制图功能和交互答题五个部分,方便学生学习与模型运行操作。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已成为城市气象学课程的重要实践平台,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城市内涝模拟和模型运行等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城市内涝模型 ARCGIS ENGINE 系统
下载PDF
特殊观测环境下多模GNSS接收机RTK测量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景领 李林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第10期99-101,共3页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GNSS多模系统的接收机种类不断增多,其RTK测量可实时获得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多模GNSS接收机在空旷区域、大面积水域、树木下、高...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GNSS多模系统的接收机种类不断增多,其RTK测量可实时获得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多模GNSS接收机在空旷区域、大面积水域、树木下、高大建筑物旁、高压线下、雷达周围的RTK测量平面精度和固定解初始化时间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特殊观测环境对RTK测量平面精度与初始化时间的影响,以期为特殊观测环境中高精度实时定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 GNSS接收机 RTK测量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实验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14期34-37,共4页
微课教学是信息化过程中探索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型微课是其中重要类别之一。从生动形象性、满足需求性、避免重复性等角度,说明了实验型微课对实验类课程有重要特殊意义。以高校气象专业实验课程《系留气艇探测实验方法》为例,... 微课教学是信息化过程中探索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型微课是其中重要类别之一。从生动形象性、满足需求性、避免重复性等角度,说明了实验型微课对实验类课程有重要特殊意义。以高校气象专业实验课程《系留气艇探测实验方法》为例,总结了实验型微课的制作方法和设计要点,强调了微课脚本的设计和后期编辑的重要性,并说明微课制作具有创作性。同时分析了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建议。通过实验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纵向对比,认为微课是真实实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补充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实验类课程 高校 设计制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可解释性的降水预报
15
作者 樊仲欣 王妍 王若曈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0-1044,共15页
为提高局地精细化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函数KernelExplainer和可解释性“夏普值”(SHAP值)聚类分析的神经网络降水预报技术。该方法首先通过正态化分布变换解决神经网络的输出抖动问题,然后使用KernelExplainer估计由... 为提高局地精细化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函数KernelExplainer和可解释性“夏普值”(SHAP值)聚类分析的神经网络降水预报技术。该方法首先通过正态化分布变换解决神经网络的输出抖动问题,然后使用KernelExplainer估计由卷积(CNN)层、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全连接层构建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并获取气象要素参数m和时间步长参数tl对于预测结果的贡献值SHAP,最后通过聚类分析SHAP值,在每次滚动预报中动态调整模型的m和tl参数,从而提高了无降水和强降水事件的预报效果。使用该方法基于2018年1月—2023年12月的观测和数值预报模式数据建立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观测基地的降水预报模型。实验证明,该方法相对于固定参数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多层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多层ConvLSTM)、模拟集合卷积神经网络(AnEn-CNN)和数值预报模式,降水平均绝对误差减少8%、7%、11%和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 长短期记忆 ReLU激活函数 KernelExplainer SHAP 降水预报
下载PDF
天气雷达三维回波实时渲染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兴 钱代丽 +2 位作者 朱彬 安俊琳 吕晶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99,共6页
天气雷达实验中三维回波的显示与交互能够提升学生对雷达探测方式和天气学分析的认知。根据雷达探测原理及其数据结构特点,提出极坐标系下三角面片顶点位置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坐标转换和空间插值;运用相邻体素状态的快速判别算法和三角... 天气雷达实验中三维回波的显示与交互能够提升学生对雷达探测方式和天气学分析的认知。根据雷达探测原理及其数据结构特点,提出极坐标系下三角面片顶点位置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坐标转换和空间插值;运用相邻体素状态的快速判别算法和三角剖分构型的判定算法,进一步提升计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算法的计算速度是传统移动立方体算法的4倍,内存占用仅为传统算法的56%,能够满足师生教学过程中雷达数据渲染与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该算法也可应用于数值天气模式、气象卫星等资料的三维渲染,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天气雷达 三维回波图像 实时渲染 移动立方体算法 等值面提取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强对流天气识别算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兴 吕晶晶 +2 位作者 王璐瑶 王晖 詹少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37-2746,共10页
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危害巨大,对其进行自动识别存在相当大的技术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强对流天气智能识别模型,以雷达回波图像和表征回波移动路径的光流图像作为输入,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寻求雷达图像与"... 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危害巨大,对其进行自动识别存在相当大的技术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强对流天气智能识别模型,以雷达回波图像和表征回波移动路径的光流图像作为输入,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寻求雷达图像与"是否发生强对流天气"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并运用数据集增强、代价函数优化和模型泛化性能优化等技术,解决了训练样本的不均衡问题,避免了模型训练过程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强对流天气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6%,误报率低于60%。该方法也适用于对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的自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强对流天气 灾害性天气 短时强降水 大风 深度学习 数据增强 图像识别
下载PDF
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的水凝物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金虎 谢槟泽 +4 位作者 刘光普 陈后财 吕星超 蔡嘉晗 梁艺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34,共11页
为降低飞机飞行时的积冰风险,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进行水凝物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完成水凝物分类:模糊逻辑算法对退极化比极为敏感;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区分水凝物是否存... 为降低飞机飞行时的积冰风险,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进行水凝物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完成水凝物分类:模糊逻辑算法对退极化比极为敏感;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区分水凝物是否存在和进行小粒径粒子分类,但对大粒径非球形粒子不敏感.本研究可从水凝物类型的角度对飞机积冰提供预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达 微波辐射计 水凝物分类 模糊逻辑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雷达回波飑线智能识别的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兴 王坚红 +1 位作者 卞浩瑄 张海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27,共11页
提出一种雷达回波图像中飑线特征自动识别的方法。以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对雷达探测到的基本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和强度进行分析,通过数值预处理、高通滤波、二值化降噪、图像特征提取、目标物的中轴线提取,以及飑线形态... 提出一种雷达回波图像中飑线特征自动识别的方法。以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对雷达探测到的基本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和强度进行分析,通过数值预处理、高通滤波、二值化降噪、图像特征提取、目标物的中轴线提取,以及飑线形态分析等一系列步骤,实现对雷达飑线特征的智能识别。克服了回波高值区域不连通、碎块化对飑线自动识别造成的困难。通过4次强对流天气个例检验,飑线自动识别的准确率达到75%左右,尤其对呈现直线或劣弧状,且边界清晰的高值回波区,具有更高的识别成功率。该方法将以往需要由气象专业人员主观分析、判读雷达回波图像的工作自动化、客观化,可提高飑线识别、强对流天气预警相关业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飑线 天气雷达 雷达回波 飑线特征识别
下载PDF
雷达数据外推与特征识别的下击暴流预警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兴 闵锦忠 +2 位作者 张露萱 丁柳丹 蔡舒心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85,共9页
现今利用普通气象资料对下击暴流进行识别预警的可行性很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下击暴流识别追踪和预警方法。首先,采用光流法对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的光流场进行分析,得出风暴核心随时间演变的规律。然后,采用拉格朗... 现今利用普通气象资料对下击暴流进行识别预警的可行性很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下击暴流识别追踪和预警方法。首先,采用光流法对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的光流场进行分析,得出风暴核心随时间演变的规律。然后,采用拉格朗日力学模型对风暴核心顶高的下降过程进行函数拟合。再采用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对风暴核心中层径向速度场中的“正负速度对”图像进行匹配识别,综合一系列阈值的判定,最终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预警。提出基于多层迭代的局部约束光流算法,有效改善了传统光流法对回波这类非刚体移动目标的不适用性。提出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解决了因径向“正负速度对”图像的非对称结构而造成的图像匹配难题。个例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风暴核心抬升和急速下沉的前期识别出潜在的下击暴流,并对风暴核心下沉速率和到达近地面的时间做出估测,从而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识别、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天气雷达 光流法 外推预报 智能预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