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硅期对砷污染土中水稻体内磷砷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仁英 李苏霞 +5 位作者 谢晓金 徐向华 沈孝辉 王荐 张婍 李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0-1056,共7页
水稻砷污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如何降低水稻砷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向土壤中施入100 mg·kg-1的硅肥,通过不同时期土壤溶液中的磷、砷和硅的动态变化以及水稻各部位的磷和砷... 水稻砷污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如何降低水稻砷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向土壤中施入100 mg·kg-1的硅肥,通过不同时期土壤溶液中的磷、砷和硅的动态变化以及水稻各部位的磷和砷的含量及分布来研究不同施硅期对水稻砷磷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硅期影响水稻不同部位的生物量、砷含量和磷含量。分蘖期施硅,水稻饱粒质量和结实率最大,其中水稻饱粒质量比对照高52.4%,其次为开花期和灌浆期施硅。分蘖期施硅,水稻籽粒中的砷含量最低。同时,开花期和灌浆期施硅与幼苗期施硅相比,显著降低了籽粒中的砷含量(P<0.05)。然而,不同施硅期并未显著影响茎叶、根和谷壳中的砷含量(P>0.05)。分蘖期施硅显著增加了水稻谷壳中的磷含量,减少了水稻籽粒和根中的磷含量,但对茎叶的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水稻的生长,土壤溶液中的砷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土壤溶液中的磷和硅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水稻移栽后146 d外,不同施硅期对其他采样时期的土壤溶液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施硅期显著影响了大部分采样时期的土壤溶液硅含量(P<0.05)。不同施硅期未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的磷含量(P>0.05)。综上可知,在分蘖期施入100 mg·kg-1的硅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并降低水稻对砷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布
下载PDF
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氮磷吸收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仁英 李霖 +5 位作者 黄利东 谢晓金 张朴 王龙 杨江俐 文建川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8-1424,共7页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江苏地区常见的11个水稻品种的株高、产量、结实率、总干物质量以及不同部位N、P含量,分析了水稻产量与其构成因素、氮磷积累量、氮磷收获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江苏地区常见的11个水稻品种的株高、产量、结实率、总干物质量以及不同部位N、P含量,分析了水稻产量与其构成因素、氮磷积累量、氮磷收获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平均产量为16.85 g pot^(-1),变化幅度为8.28~25.18 g pot^(-1),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泰瑞丰5产量最高。水稻各部位氮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根>茎>谷壳,其中苏秀9籽粒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磷素在水稻各部位中的含量分布为:籽粒>根≈茎>叶≈谷壳,籽粒中的磷含量最多的是南粳505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产量与总干物质量、穗粒数、氮磷积累量及氮磷收获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籽粒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为高产、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氮的含量 磷的含量 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