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注意力的多尺度残差U-Net的海洋中尺度涡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娜 孙阳 +2 位作者 张红春 王旭东 董昌明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6,共13页
海洋中尺度涡是一类重要的海洋现象,其特征是海洋中的螺旋运动,伴随着海水温度、营养物质以及能量的输送,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影响。因此,海洋涡旋的智能识别成为海洋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海洋中尺度涡数量众多且... 海洋中尺度涡是一类重要的海洋现象,其特征是海洋中的螺旋运动,伴随着海水温度、营养物质以及能量的输送,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影响。因此,海洋涡旋的智能识别成为海洋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海洋中尺度涡数量众多且大小不同,存在检测精度不高问题。为了提高海洋中尺度涡的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的多尺度残差U-Net的海洋涡旋检测模型(dual cross-attention-pyramid spilt attention-Res U-Net, DCA-PRUNet)。该模型采用基于注意力的编解码器结构。编解码结构中,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pyramid spilt attention,PSA)以提取多尺度特征,并捕获不同涡旋的特征信息;此外,为了解决网络过深导致模型无法训练的问题,引入残差学习模块。同时,为了使解码器更好地恢复涡旋细节信息,引入双交叉注意力模块(dual cross-attention, DCA)捕获编码器各个阶段的特征依赖。选取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进行建模,实验结果表明DCA-PRUNet涡旋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5.12%,F1分数达到91.21%,显著优于现有的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涡旋 深度学习 金字塔分割注意力 残差学习 双交叉注意力
下载PDF
哨兵一号全球海量波模式SAR数据的智能应用与科学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臣 李晓明 +2 位作者 李慧敏 訾楠楠 胡清清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1,共17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卫星遥感对地观测重要传感器之一,随着近年来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发展,其在海洋科学应用中的表现日益突出。特别是欧洲空间局哨兵一号(Sentinel-1, S-1)卫星波模式在开阔大洋持续获取观测数...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卫星遥感对地观测重要传感器之一,随着近年来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发展,其在海洋科学应用中的表现日益突出。特别是欧洲空间局哨兵一号(Sentinel-1, S-1)卫星波模式在开阔大洋持续获取观测数据计划的实施,为全球SAR海洋研究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虽然针对该海量波模式SAR数据发展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模型,并利用分类结果进行了降雨和海洋大气边界层等科学问题初步诊断,但这些全球海洋SAR数据的巨大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尤其是考虑到S-1已经业务化运行了近10 a,且还会在未来可见的30 a内继续。不同于传统的个例或区域分析,处理分析全球海洋海量SAR数据具有其独特性,往往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方法和大模型技术。本文通过梳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过去几年在该方向上的不断尝试,包括但不限于全球SAR海面动力参数反演、海洋大气边界层常见现象观测、上层海洋动力过程诊断和极地海冰与冰山监测等,重点展示全球海洋SAR数据的典型应用场景,讨论其解决海洋大气关键科学问题的潜力,进而总结海洋SAR数据的知识转化和科学服务能力,为建立SAR持续观测支撑海洋强国战略体系提供依据,也为我国未来SAR卫星发展和布局提供方向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微波海洋遥感 海洋大气现象 海量数据 科学应用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全球海洋叶绿素a浓度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变化因子的相关分析
3
作者 翁清鹏 秦泉 +5 位作者 李峰 冯冬含 韩东枫 王晗 卢辰 刘峻成 《海洋气象学报》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可以表征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反映海洋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卫星遥感技术在监测全球大尺度海洋Chl-a浓度时空分布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基于2003—2022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 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可以表征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反映海洋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卫星遥感技术在监测全球大尺度海洋Chl-a浓度时空分布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基于2003—2022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Chl-a浓度数据,调查分析全球大尺度海洋Chl-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其与全球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空间上,沿岸海域Chl-a浓度普遍高于离岸海域,远洋海域最低(小于0.03 mg·m^(-3))。时间上,Chl-a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相比近海水体,远洋Chl-a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2)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远洋海域Chl-a浓度总体趋势变化较小。绝大多数近岸海域的Chl-a浓度呈增长趋势。(3)全球海洋水体Chl-a浓度最高的月份大致沿纬度方向呈现带状分布。(4)整体而言,Chl-a浓度与SST在40°S~40°N海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高纬度海域主要呈正相关。Chl-a浓度与ENSO和IOD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海域差异,表明ENSO和IOD对不同海域Chl-a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域 Chl-a浓度 MODIS ENSO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海洋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媛 王坚红 +1 位作者 陈中笑 程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第13期58-58,60,共2页
海洋科学专业英语课程通过提升专业英语教学理念、研究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立足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利用外语学习学科先进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总结适合海洋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建设,吸收国内该课... 海洋科学专业英语课程通过提升专业英语教学理念、研究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立足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利用外语学习学科先进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总结适合海洋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建设,吸收国内该课程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和完善本课程,形成该课程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专业英语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SST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基于ROMS的海洋物理-生态模式模拟
5
作者 张雯哲 张荣华 +3 位作者 高川 田丰 于洋 王宏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8-1379,共12页
关于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模式依赖性;且对于季节变化上叶绿素如何影响SST的关注较少。为深入研究热带太平洋叶绿素... 关于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模式依赖性;且对于季节变化上叶绿素如何影响SST的关注较少。为深入研究热带太平洋叶绿素的气候效应,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ROMS)构建了海洋物理-生态耦合模式;通过在敏感性试验中设置不同的叶绿素浓度分布,分析了叶绿素对热带太平洋SST的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会导致热带太平洋大部分区域SST升高,但赤道东太平洋区域SST降低。其中,前者由叶绿素的直接加热效应所引起:叶绿素的存在使得海洋表层吸收的短波辐射明显增多,更多的热量被保留在了混合层中,引起SST的升高;后者由动力冷却效应占主导:叶绿素使得混合层中吸收更多的短波辐射,导致穿透到混合层以下的短波辐射明显减少,所引起的热量垂向重新分配使得海水的层结增强、混合层变浅、上层海流辐散增强,进一步在赤道南北两侧产生异常向西的纬向流、赤道东太平洋的上升流增强,使得SST下降。但是这种冷却效应并未贯穿于全年,叶绿素对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依赖性:在1~4月期间表现为SST增暖(即直接加热效应占主导作用);此后加热效应减弱,垂向冷平流的作用愈发强劲,间接动力冷却效应占主导。综合来看,叶绿素会使赤道东太平洋SST降低约0.5℃,并加强其季节变率。本文得到了叶绿素影响赤道东太平洋SST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变冷和变暖),这一发现为理解不同模式中叶绿素冷却或加热效应主导作用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改进模式、合理表征叶绿素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叶绿素效应 季节依赖性 直接加热 间接冷却 海洋物理-生态耦合模式 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OMS)
下载PDF
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后向散射测量误差分析
6
作者 于淼淼 朱迪 +3 位作者 董晓龙 林文明 马剑英 郎姝燕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搭载的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采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系统,以提供不同入射角和方位角组合的平均后向散射系数,反演高质量海面风场信息。系统采用创新型系... 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搭载的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采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系统,以提供不同入射角和方位角组合的平均后向散射系数,反演高质量海面风场信息。系统采用创新型系统设计及扫描方式,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测量仍存在一定误差,尤其在高入射角和低风速条件下,归一化标准差(K_(p))代表了测量误差随风速和入射角的关系。基于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的海洋定标法(NWP Ocean Calibration,NOC)用于L1B—L2A数据的处理,有效提高测量精度。针对L1B数据中条带的K_(p)值分析表明,在40°左右入射角和中等风速条件下,测量的精度较高。L2A数据中的风矢量单元(wind vector cell,WVC)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风速情况下测量误差较为显著。此外,基于对重新定标的数据分析,得到对地球物理噪声的一致估计。结果显示,在排除极低风速测量不确定性的影响后,地球物理噪声占比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微波散射计(CSCAT) 海洋定标 测量误差 传递误差 地球物理噪声
下载PDF
海洋涡旋智能检测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广珺 施宇诚 +6 位作者 余洋 谢华荣 谢文鸿 刘婧媛 林夏艳 刘宇 董昌明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0,共13页
海洋涡旋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现象,在全球海洋物质和能量的输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海洋研究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各类海洋涡旋检测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涡旋检测方法应用广泛,但其过度依赖于专家经验设置阈值和持续的人工干预,存在检测误差... 海洋涡旋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现象,在全球海洋物质和能量的输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海洋研究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各类海洋涡旋检测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涡旋检测方法应用广泛,但其过度依赖于专家经验设置阈值和持续的人工干预,存在检测误差较大、工作效率低以及全球普适性差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其在海洋涡旋智能检测中能够自动、快速地提取图像深层特征,有效解决海洋现象特征相似度高、几何差异大的问题。该文立足于当前海洋涡旋智能检测的发展现状,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全卷积神经网络、多尺度上下文方法和注意力机制等方面回顾了不同深度学习方法在海洋涡旋智能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海洋涡旋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涡旋 人工智能 特征检测 深度学习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 全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上下文方法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海冰密集度反演研究
8
作者 牟晓恒 羊丽青 林文明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4期64-75,共12页
海冰密集度是监测海冰的重要要素之一,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航线规划和冰区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凭借... 海冰密集度是监测海冰的重要要素之一,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航线规划和冰区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凭借扇形波束旋转扫描的特点,可在单个网格内获得含有丰富入射角和方位角信息的多次观测样本,这为海冰密集度的准确反演创造了条件。考虑到目前尚未明确散射计测量要素与海冰密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本文构建了利用CSCAT后向散射系数及其他观测要素进行海冰密集度反演的机器学习模型。首先,通过海洋和海冰卫星应用设施(Ocean and Sea Ice Satellite Application Facility,OSI SAF)所提供的微波辐射计海冰密集度产品与CSCAT后向散射系数匹配,得到用于海冰密集度反演的数据集。其次,利用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CSCAT后向散射系数数据的海冰密集度反演模型。再次,对模型在不同季节、不同极区下的反演结果精度及实际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南北两极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在北极海冰密集度反演上的表现优于南极,而不同季节对比结果表明,冬季海冰密集度模型反演误差最小。不同海冰密集度下的模型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即当海冰密集度较高时,模型反演结果存在低估情况,网格为纯海水覆盖时,模型有时会错分为海冰。整体来看,虽然利用散射计后向散射系数直接进行海冰密集度反演与辐射计结果相比一致性有一定差异,但研究结果为海冰密集度反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海洋卫星(CFOSAT) 散射计 海冰密集度(SIC) 海冰范围 XGBoost算法
下载PDF
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海冰区后向散射系数时空变化特征
9
作者 羊丽青 林文明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4期76-90,共15页
以往基于微波散射计的海冰遥感研究主要是进行海冰和海水的区分,进而探究海冰的覆盖范围。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利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对地面进行观测,其多... 以往基于微波散射计的海冰遥感研究主要是进行海冰和海水的区分,进而探究海冰的覆盖范围。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利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对地面进行观测,其多入射角和多方位角的观测几何特点为海冰监测提供了新机遇。首先将CSCAT后向散射系数数据与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的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SIC)数据进行匹配,其次分析南北两极不同海冰密集度下CSCAT后向散射系数的季节性变化,厘清CSCAT海冰后向散射系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后续构建海冰后向散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Geophysical Model Function,GMF)奠定基础。结果表明,CSCAT后向散射系数随海冰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强。海冰密集度较低时,CSCAT在南北两极的后向散射系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存在明显的风速调制效应,且该效应随着海冰密集度的增加逐渐减弱。研究结果为利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散射计进行海冰密集度遥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海洋卫星(CFOSAT) 散射计 海冰密集度(SIC) 后向散射系数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人工智能海洋学发展前景
10
作者 董昌明 王子韵 +6 位作者 谢华荣 徐广珺 韩国庆 周书逸 谢文鸿 沈向宇 韩磊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共26页
随着海洋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方法在海洋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文首先回顾了海洋大数据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现象识别、海洋要素与现象预报、海洋动力参数估算、海洋预报误差订正... 随着海洋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方法在海洋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文首先回顾了海洋大数据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现象识别、海洋要素与现象预报、海洋动力参数估算、海洋预报误差订正和海洋动力方程求解中的研究现状。具体地,阐述了海洋涡旋、海洋内波和海冰等海洋现象的智能识别研究,海面温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风暴潮、海浪和海流的智能预测研究,数值模式中海洋湍流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智能估算研究以及海浪、海流等海洋现象预报误差的智能订正研究。此外,还讨论了物理机制融合和傅里叶神经算子在海洋运动方程智能求解中的研究进展。该文立足于当前人工智能海洋学的发展现状,旨在全面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学领域的优势和潜力,并聚焦于海洋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两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海洋学的发展方向,为海洋学者提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人工智能 特征识别 参数估算 预报误差订正 海洋动力方程求解 海洋数字孪生 大模型
下载PDF
影响江南春雨年际变化的前期海洋信号及可能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雅君 刘屹岷 +1 位作者 吴琼 王晓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5-408,共14页
基于诊断,本文计算了1982~2014年江南春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总降水量,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变化,探讨了前冬Nino3.4区域海温异常与江南春雨的联系及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江南春雨的起止时间和总降水量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 基于诊断,本文计算了1982~2014年江南春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总降水量,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变化,探讨了前冬Nino3.4区域海温异常与江南春雨的联系及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江南春雨的起止时间和总降水量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江南春雨总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前冬Nino3.4指数为正时,一方面通过Walker环流在赤道120°E附近区域激发出异常下沉运动以及低层异常反气旋,增强了南海地区低层西南气流以及水汽输送,另一方面与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相联系的印度洋增暖在赤道印度洋引发低层东风和孟加拉湾北部反气旋环流异常,进一步增强了江南地区的水汽输送;高层南亚地区则存在西风异常,对应江南上空辐散和抽吸作用加强,导致上升运动进一步增强,使得江南春雨总量增加;前冬Nino3.4指数为负时则次年春雨偏少;并且前冬El Ni?o事件的强度对春雨异常也有影响,前冬El Ni?o强(弱)的年份,海温异常的信号能(不能)持续到春季,江南春雨总量通常偏多(偏少)。另外,加入了前冬南极涛动指数和印度洋海盆一致模所建立的江南春雨总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回归结果比基于单独的Nino3.4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江南春雨的异常,可用于季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雨 年际变化 Nino3.4指数 El Nino强度 季节预测
下载PDF
海洋大数据:内涵、应用及平台建设 被引量:52
12
作者 侯雪燕 洪阳 +8 位作者 张建民 邹亚荣 石晓勇 任力波 程晓 张彪 于华明 郭振华 崔要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9,共9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海洋数据快速积累,海洋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海洋大数据即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海洋领域的科学实践,具有大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快速流转(Velocity)和高价值(Value)的"4V"...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海洋数据快速积累,海洋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海洋大数据即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海洋领域的科学实践,具有大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快速流转(Velocity)和高价值(Value)的"4V"特征,是在大数据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下的价值实现,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开发海洋资源、拉动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础。本文讨论了海洋大数据的内涵和外延,从数据特征、数据种类的角度对海洋大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并详细介绍了海洋大数据的应用领域;进一步阐述了海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在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实例中的应用;从数据共享、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的角度,探讨了海洋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对未来海洋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数据 海洋应用 平台建设 大数据技术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等级遥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丘仲锋 孙德勇 +1 位作者 王胜强 何宜军 《广西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492-498,共7页
海洋水体中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差异能反映其功能类型的不同,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探测对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功能多样性及浮游植物生物地理化学功能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当前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遥感探测算法,阐述各算法的... 海洋水体中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差异能反映其功能类型的不同,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探测对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功能多样性及浮游植物生物地理化学功能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当前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遥感探测算法,阐述各算法的步骤过程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优缺点。基于此,针对我国近海及海岸带水体,提出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等级(phytoplankton size classes,PSCs)遥感研究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粒径等级 遥感算法 海洋水体
下载PDF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达径向风精细化定量特征与预警信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坚红 张俞 +3 位作者 王群 邢彩盈 苗春生 王兴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96,共12页
采用天气雷达径向风场基数据,提取其所含数值特征定量信息,并构建几种强对流指标。采用对区域流场特征表达能力良好的流函数与势函数计算,并运用合适的边界条件及计算处理方案,由泊松方程迭代求出满足区域无辐散条件的特解,进一步通过... 采用天气雷达径向风场基数据,提取其所含数值特征定量信息,并构建几种强对流指标。采用对区域流场特征表达能力良好的流函数与势函数计算,并运用合适的边界条件及计算处理方案,由泊松方程迭代求出满足区域无辐散条件的特解,进一步通过逆运算重建径向风场及运用交叉相关统计方法,检验重建效果,显示由所用边界处理方案解出的区域流函数与势函数是收敛的,能够清晰表达径向风场特征。并运用径向风数值信息以及它们与局地强对流的密切关系,构建区域强对流时空预警指标方程,依托预警指标,提供径向风场分区精细化预警区位和时间演变状态。根据局地暴雨的径向风特征,运用矩阵转换技术开发了径向风辐合线客观自动识别方法,可提供径向风辐合线的具体地理位置,尺度大小,走向分布,覆盖范围以及动态追踪等定量信息。进一步地将径向风辐合线与径向风定量信息背景场叠加,获得直观的精细化局地强对流中小尺度系统时空预报预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强对流 雷达径向风 定量信息提取 时空预警指标
下载PDF
国内外海洋气象组织及其现状简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坚红 胡恒 +1 位作者 刘刚 杨林 《气象科技进展》 2017年第4期66-70,80,共6页
自1861年2月英国开始通过电报通信对海运提供预警服务,从1911年开始英国气象局通过无线电通信发布英国周边海域的海洋气象预报,包括大浪和风暴警报.该项服务延续至今,仅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有过间断.
关键词 海洋气象预报 气象组织 国内外 预警服务 无线电通信 电报通信 二战期间 英国
下载PDF
面向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海洋遥感课程教改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德勇 王胜强 丘仲锋 《科教导刊》 2017年第2Z期52-54,共3页
针对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海洋遥感课程教学,本文提出了该课程的合理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思路,强调了项目教学法的使用和加大实践实习教学的力度,以激发学生学习海洋遥感课程的兴趣,显著提高该课程的教学... 针对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海洋遥感课程教学,本文提出了该课程的合理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思路,强调了项目教学法的使用和加大实践实习教学的力度,以激发学生学习海洋遥感课程的兴趣,显著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实习实践 教学方法 海洋遥感
下载PDF
海洋遥感课程启发式教学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丘仲锋 《高教学刊》 2015年第21期108-109,共2页
本文根据海洋遥感课程特点,提出了海洋遥感课程启发式教学的探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强化教学实践等措施,提高了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学习海洋遥感课程的积极性,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海洋遥感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分形方法在海洋溢油的气相色谱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李洪利 王坚红 +2 位作者 程军 刘刚 高鑫鑫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7,共5页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溢油的气相色谱鉴别,建立了一种新的海洋溢油气相色谱鉴别方法。即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将气相色谱图曲线分解至不同的尺度,计算各尺度曲线分量的分形维数,基于分形维数参量,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判断不同样品气相色谱曲线的近...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溢油的气相色谱鉴别,建立了一种新的海洋溢油气相色谱鉴别方法。即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将气相色谱图曲线分解至不同的尺度,计算各尺度曲线分量的分形维数,基于分形维数参量,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判断不同样品气相色谱曲线的近似程度,达到对溢油样品进行鉴别的目的。溢油事故实例数据分析表明,分形维数能较好的反映不同色谱曲线的差异,所建立的方法在筛选溢油样品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鉴别范围,可作为溢油鉴别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分形维数 气相色谱 小波分解
下载PDF
黄海典型气旋与反气旋式海洋涡旋特征及影响机制模拟研究
19
作者 王坚红 李美琪 +2 位作者 彭模 王兴 苗春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8-960,共13页
为探讨黄海海洋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能量输送与转换及影响机制,对黄海海域典型台风海洋气旋与近海海湾反气旋式涡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时空诊断分析。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区域海洋数值模式精细化描述台风... 为探讨黄海海洋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能量输送与转换及影响机制,对黄海海域典型台风海洋气旋与近海海湾反气旋式涡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时空诊断分析。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区域海洋数值模式精细化描述台风海洋涡旋与近海海洋中小尺度涡旋系统。对涡旋能量传输特征模拟显示,气旋式和反气旋式海洋涡旋中,非对称强流区动能能量下传比涡旋中心部位的强度更强,维持时间更长,下传深度更深。反气旋式海洋涡旋因Ekman流动形成的向中心辐合作用,造成此类差异更显著。气旋涡的动能主要来源于台风的近海面风应力动能和海洋涡旋有效位能的转换,反气旋涡旋区域风动力偏弱,其动能强度维持在低位,其涡旋增强伴随着有效位能的增加。环境因子影响机制从风浪,底摩擦和地形三方面讨论。结果显示:耦合波浪模块后,台风强风应力和风浪的综合作用扩大台风海洋涡旋尺度,并增强涡旋环流强度,同时对相邻的反气旋涡有压缩和减弱作用。风浪效应对台风海洋涡旋有正贡献。强台风过程表层环流响应台风应力而浅水地形和底摩擦强烈影响涡旋下层,造成台风海洋涡旋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偏移,并影响到下层环流速度减小,流向与表层相反。在海洋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显著辐散区,其混合层下方有温盐要素的涌升对应,辐合区有温盐要素的下沉对应;同时海底地形的升降也造成温盐强迫上升与下降,其强度与地形起伏尺度成正比,较环流系统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域 台风海洋涡旋 FVCOM-SWAVE区域海洋模式 涡旋结构与能量输送 环境影响机制
下载PDF
科学人才观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20
作者 李霞 沈桂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82-84,共3页
文章从科学人才观的视角出发,阐明了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人员结构数量优化、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归属感不强;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四条路径:树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人才意识,优化... 文章从科学人才观的视角出发,阐明了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人员结构数量优化、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归属感不强;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四条路径:树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人才意识,优化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人文环境,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治理模式,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才观 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