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考辨 被引量:3
1
作者 岳爱武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1,共5页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为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为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为1915年或1916年。经过对史料的深度挖掘后发现,事实上,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为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为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为1915年或1916年。经过对史料的深度挖掘后发现,事实上,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实为震旦大学,始于1914年;其次为东吴大学,始于1915年或1916年;再次方为圣约翰大学,始于191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研究生教育 圣约翰大学 震旦大学 东吴大学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起始时间考证
2
作者 岳爱武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中国早期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尝试并非始于自己创办的大学里,而是出现在教会大学中,为"舶来品"。传统观点认为,最早进行这种尝试的是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是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是1915年或191... 中国早期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尝试并非始于自己创办的大学里,而是出现在教会大学中,为"舶来品"。传统观点认为,最早进行这种尝试的是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是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是1915年或1916年。但对史料的深度挖掘考证后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并非圣约翰大学,亦不是1908年前,而应为震旦大学,时间始于1914年;其次为东吴大学,始于1915或1916年;再次方为圣约翰大学,始于191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教会大学 研究生教育 起始时间考证
下载PDF
清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容考证及其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岳爱武 葛苏放 邱新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5,共5页
20世纪初叶,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等外力逼迫下,清政府拉开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探索的序幕。1902年《壬寅学制》及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 20世纪初叶,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等外力逼迫下,清政府拉开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探索的序幕。1902年《壬寅学制》及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生教育,虽然它还处于草创阶段,只具备形式上的特征,但却开创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篇章,为以后中国发展研究生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学位制度 研究生教育 内容考证 评价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与组织演变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岳爱武 邱新法 《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第3期67-72,44,共6页
1978年研究生招生的初步恢复及1981年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随着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权和统筹权的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日渐提高,原先的中央集中计划... 1978年研究生招生的初步恢复及1981年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随着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权和统筹权的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日渐提高,原先的中央集中计划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场以权力下放、组织分层、管理重心下移为基本趋向的体制演变逐步展开。这种演变以渐进改革为主线并以激进改革为辅线,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转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体,以中央集权单一化逐步转变为以地方分权分散化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研究生教育制度 演变 变迁
下载PDF
清末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其评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岳爱武 邱新法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7,共6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初叶,是近代"新教育"制度的产物,是在近代西方高等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在借鉴西方研究生教育模式和逐步本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及1904年颁... 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初叶,是近代"新教育"制度的产物,是在近代西方高等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在借鉴西方研究生教育模式和逐步本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及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建立在大学本科教育基础上、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生教育,由此拉开了我国学制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序幕,开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研究生教育 历史考察
下载PDF
近代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岳爱武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制度按形式特征普遍分为两种:无入学考试和有入学考试。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酝酿及初创时期,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直接模仿日本和德国的学制,实行的是无入学考试的招生方式,其后又借鉴了美国的学制模式,研究生招生才逐步... 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制度按形式特征普遍分为两种:无入学考试和有入学考试。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酝酿及初创时期,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直接模仿日本和德国的学制,实行的是无入学考试的招生方式,其后又借鉴了美国的学制模式,研究生招生才逐步过渡为以统一考试为录取标准。这种转变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而是在"冲击——回应"模式下,模仿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学制进而采用西方的一套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其历史演变被深深地打上了时局复杂多变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研究生 招生考试制度 历史演变 特征
下载PDF
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马革兰 连漪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63-164,共2页
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紧迫任务。研究生教育应加强运用知识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培养,并注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导师制度改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紧迫任务。研究生教育应加强运用知识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培养,并注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导师制度改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导师队伍 创新能力 质量保障体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亚群 《前沿》 2007年第8期52-54,共3页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工作 对策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研究生报考资格的历史考察及其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葛苏放 邱新法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2,共3页
研究生报考资格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雏形到成型,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成长过程。1902—1916年,研究生教育只具备形式上的特征,报考资格处于模糊化、探索化阶段;1917—1934年,研究生教育具备了实质性的内容,报考资格逐步走向清晰化、严格... 研究生报考资格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雏形到成型,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成长过程。1902—1916年,研究生教育只具备形式上的特征,报考资格处于模糊化、探索化阶段;1917—1934年,研究生教育具备了实质性的内容,报考资格逐步走向清晰化、严格化阶段;1935—1949年,研究生教育开始得到政府部门的规范和引导,报考资格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报考资格 历史考察 述评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与组织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爱武 邱新法 《评价与管理》 2011年第3期33-37,44,共6页
1978年研究生招生的初步恢复及1981年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随着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权和统筹权的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日渐提高,原先的中央集中计划... 1978年研究生招生的初步恢复及1981年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随着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权和统筹权的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日渐提高,原先的中央集中计划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场以权力下放、组织分层、管理重心下移为基本趋向的体制演变逐步展开。这种演变以渐进改革为主线并以激进改革为辅线,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转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体,以中央集权单一化逐步转变为以地方分权分散化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研究生教育制度 演变 变迁
下载PDF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革兰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9-20,共2页
论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体系,确定精英教育的发展思路。要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相关行业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结合当前的经济建设实际,不断地调整、优化高校... 论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体系,确定精英教育的发展思路。要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相关行业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结合当前的经济建设实际,不断地调整、优化高校学科的结构和布局,体现其优势和特色,加大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研究生质量 产学研联合培养 学科优化与调整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下载PDF
从分裂走向融合:研究生教育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趋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苏放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46-148,共3页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承为主,执著于传授知识的多少与深浅,同时由于人们夸大科学的功利价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忽视人文教育,导致科学体与人文的分裂。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相濡以沫、共同...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承为主,执著于传授知识的多少与深浅,同时由于人们夸大科学的功利价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忽视人文教育,导致科学体与人文的分裂。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相濡以沫、共同发展的。因此,要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必须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分裂 融合
下载PDF
浅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革兰 《气象教育与科技》 2006年第1期31-33,38,共4页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加强和改革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以及当前的形势,谈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加强和改革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以及当前的形势,谈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质量 研究生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体系 社会发展 管理工作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进探索
14
作者 葛苏放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07,共3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研究生规模急剧扩大,但是相应的培养体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研究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却不高,原因在于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众多问题。为了缩小我国的研究生整体素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研究生规模急剧扩大,但是相应的培养体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研究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却不高,原因在于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众多问题。为了缩小我国的研究生整体素质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机制必须进行改革,期待能够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体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应用基于纹理的面向对象分类模糊方法提取水田信息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海君 乐成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3,共4页
针对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时出现大量冗余多边形及其分类结果出现斑点等不足,提出基于纹理特征的分割方法。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纹理增强、主成分分析、低通滤波和图像分割等预处理,得到原始图像的纹理特征二值图;将二值图作为独... 针对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时出现大量冗余多边形及其分类结果出现斑点等不足,提出基于纹理特征的分割方法。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纹理增强、主成分分析、低通滤波和图像分割等预处理,得到原始图像的纹理特征二值图;将二值图作为独立波段与其他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得到纹理增强图,再对其进行多尺度分割和模糊分类。以南京市浦口区2002年9月SPOT图像为例,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提取图像中的水田信息,基于纹理特征的分割方法克服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不足,并且由于在进行模糊分类时分割出的对象大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确定模糊区间的难度,较好地提取出水田信息,提高了图像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纹理特征 遥感图像 模糊分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专业教育发展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爱武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1,105,共6页
早期的教会大学把西方传统的以培养贵族绅士为目标的"自由教育"移植过来,实施所谓的"完整教育",即从内容到形式,均以宗教为核心,而诸如声光化电、政史艺地等世俗课程则鲜有教授。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适应中国... 早期的教会大学把西方传统的以培养贵族绅士为目标的"自由教育"移植过来,实施所谓的"完整教育",即从内容到形式,均以宗教为核心,而诸如声光化电、政史艺地等世俗课程则鲜有教授。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适应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教会大学自觉抑或非自觉地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将自身融入到中国近现代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外国教育资源的中国转化,并由此对我国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教会大学 高等职业教育 考察
下载PDF
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分析与栅格化 被引量:32
17
作者 尹洪涛 刘新安 +1 位作者 刘寿东 纪瑞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时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甘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时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甘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0年间增加了158.5℃。借助GIS技术和数学模拟技术,时辽西地区部分重要的热量资源条件进行栅格化,构建了6种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经过小地形订正,生成为100m×100m空间高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库和相应的专题数字地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网格 空间分布模型 残差订正
下载PDF
辽宁酷热日的天气气候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春雨 李长青 +1 位作者 孙凤华 刘晓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9,共5页
利用统计方法对辽宁1951-2003年的酷热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辽宁的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辽西地区;酷热天气在5-7月均可出现,主要集中在7月;无明显的年际变化。中纬度东—西高压带是造成辽宁酷热天气的主要天气形势;其次是西风带暖高压,在85... 利用统计方法对辽宁1951-2003年的酷热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辽宁的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辽西地区;酷热天气在5-7月均可出现,主要集中在7月;无明显的年际变化。中纬度东—西高压带是造成辽宁酷热天气的主要天气形势;其次是西风带暖高压,在850hPa温度场上,辽宁西部在24℃暖中心之内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酷热日 统计特征 天气形势
下载PDF
发展新型的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玉萍 沙文钰 +2 位作者 王巨华 葛苏放 尹志军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69-1077,共9页
由量纲分析导出无因次粗糙度长度与波龄有关,粗糙度长度无因次形式写为与有效波高有关,综合利用6个试验资料(HEXMAX试验、RASEX试验、BIO稳定平台试验、FETCH试验、CBLAST低风试验),共同验证Charnock参数zch与无因次粗糙度长度z0/hs对... 由量纲分析导出无因次粗糙度长度与波龄有关,粗糙度长度无因次形式写为与有效波高有关,综合利用6个试验资料(HEXMAX试验、RASEX试验、BIO稳定平台试验、FETCH试验、CBLAST低风试验),共同验证Charnock参数zch与无因次粗糙度长度z0/hs对波龄的依赖性,建立粗糙度长度方案,并讨论其对摩擦速度和波龄的敏感度.把研制的海面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引入COARE(V3.0)算法中,选择1985年12月在北海的FPN平台上的试验资料,检验海面粗糙度长度参数化方案与COARE算法中3种方案的适用性.结果表明:O02和TY01方案较高估计了摩擦速度,YT96方案略偏低估计了摩擦速度,而研制的方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最接近.将研制的海面粗糙度方案应用于风浪耦合嵌套模式中,选取湛江港3次历史台风资料,计算硵洲岛海浪并与实测浪高相比较,验证该方案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粗糙度长度参数化方案 有效波高 波龄 COARE算法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Collapsed Houses Damaged by Typhoon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新厂 娄伟平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4期11-14,共4页
The eval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houses collapsed during typhoon disaster for Zhejiang Province.The factor leading to disaster,the environment fostering disaster and the exposure of build... The eval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houses collapsed during typhoon disaster for Zhejiang Province.The factor leading to disaster,the environment fostering disaster and the exposure of buildings were process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key factor was extracted to support input of vector machine model and to build an evaluation model;the historical fitting result kept in line with the fact.In the real evaluation of two typhoons landed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8 and 2009,the coincidence of evaluating result and actual value 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The number of collapsed house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EVALUATION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