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卢鑫 孙文逵 +5 位作者 徐瑾 李渺苗 苏欣 赵蓓蕾 孙辉明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
下载PDF
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变迁及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青 苏欣 +4 位作者 张明 邵海枫 高卫卫 樊有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及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2012年南京7所教学医院共147株肺炎链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MIC,与南京2006—2007年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氟喹...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及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2012年南京7所教学医院共147株肺炎链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MIC,与南京2006—2007年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氟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gyrB、parE和parC基因喹喏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果 147株肺炎链球菌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9.1%;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MIC≥4 mg/L)占3.4%;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6.5%、1.4%、3.4%、1.4%、0.7%;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与2006—2007年分离株相比,2010—2012年临床分离株对青霉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下降,对红霉素、头孢曲松耐药率变化不大,出现了少数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耐药株。对喹诺酮耐药株进行基因测序发现1菌株有gyrA突变(Asn167—Ile)和ParE突变(Ile 460—Val);另1菌株则有ParC突变(Ser 81—Gly;Asn 94—Asp)。结论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居高不下,对青霉素仍较敏感,出现了少数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喹诺酮耐药株有gyrA、parE和parC的QRDR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 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 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
下载PDF
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与干预措施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倩 孙洋洋 +1 位作者 张桂 孟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家属作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其需求往往被忽视。文中通过了解危重患者家属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80名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esp... 目的家属作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其需求往往被忽视。文中通过了解危重患者家属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80名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infensivecareunit,RICU)患者家属,于患者进入ICU24—72h内接受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carefamilyneedsinventory,CCFNI)的调查,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由家属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危重患者家属的需求集中在病情保证、亲近患者、获取信息等3个方面,且通过该3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RICU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应兼顾患者家属的需求,与医师协调配合,结合本科的特点,向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有效沟通及心理护理,降低医疗纠纷隐患,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家属需求 调查研究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培 施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04-807,共4页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住院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国外调查数据显示HAP和VAP占院内获得性感染的22%。国内的一项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教学医院呼吸科病房HAP的发...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住院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国外调查数据显示HAP和VAP占院内获得性感染的22%。国内的一项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教学医院呼吸科病房HAP的发生率为0.9%,呼吸ICU中HAP的发生率为1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曹鄂洪 朱美英 +2 位作者 施毅 宋勇 赵蓓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1-943,共3页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潜在的肺泡细胞促有丝分裂因子,可促进损伤肺泡细胞的修复。文中旨在研究HGF血清表达水平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hypopnoea syndrome,OSAHS)...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潜在的肺泡细胞促有丝分裂因子,可促进损伤肺泡细胞的修复。文中旨在研究HGF血清表达水平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hypopnoea syndrome,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缺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纯OSAHS组(n=32)、OSAHS合并COPD组(n=46)、对照组(n=30)血清HGF的水平,分析血清HGF水平与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O2,LSatO2)和COPD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OSAHS合并COPD组血清H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OSAHS合并COPD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OSAHS组(P<0.05);OSAHS亚组间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HGF水平均较轻度组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较中度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合并COPD组间比较,重度COPD组较中度COPD组、轻度COPD组血清H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OSAHS组血清HGF水平与AHI正相关(r=0.387,P<0.05),与LSatO2负相关(r=-0.362,P<0.05)。结论 OSAHS患者、OSAHS合并COPD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且HGF增高程度与OSAHS及COPD严重程度相关。HGF的表达与慢性缺氧成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载PDF
呼吸系统标本采集技术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艳 周威 +2 位作者 王颖 芮昱雯 苏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31-532,共2页
获得准确可靠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是进行目标性抗肺部感染治疗的前提。该文讨论临床传统的呼吸系统标本采集手段(包括采集痰和胸水等标本)以及新的标本采集技术(经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保护性毛刷和经皮肺穿刺获取标本等)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 获得准确可靠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是进行目标性抗肺部感染治疗的前提。该文讨论临床传统的呼吸系统标本采集手段(包括采集痰和胸水等标本)以及新的标本采集技术(经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保护性毛刷和经皮肺穿刺获取标本等)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痰标本易获,采集方法简单,应用最广,但易受口咽部正常菌群污染,检测结果可靠性较低。胸水系无菌标本,阳性结果往往具有确定诊断意义,但敏感性较低。经气管镜取样标本包括经气管镜直接吸引物、肺泡灌洗液和保护性毛刷标本等,其定量培养对于判断肺部感染临床价值较高。经皮肺穿刺可精确采集病变部位肺组织标本,对于肺结核、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等特异性感染诊断价值大,但因其存在一定并发症,需注意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标本采集 病原学诊断
下载PDF
多黏菌素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瑾 史家欣 +1 位作者 苏欣 施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11篇观察性研究(5篇前瞻性研究和6篇回顾性研究),合并分析提示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并不优于其他抗生素,且增加了肾脏损害及死亡的风险。亚组分析表明多黏菌素治疗耐药菌感染时,其临床有效性及肾毒性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差别,但死亡风险增加;治疗VAP时临床有效性、肾毒性及死亡率均与其他抗生素无明显差别。结论多黏菌素在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疗效并不优于其他抗生素,且增加了总体死亡率和肾损害的风险。受限于原始研究的质量、数量以及各研究间治疗方案的差异,上述结论仅供临床医生参考,确切的结论有待今后多中心、大规模RCT研究获取更多高质量证据对本系统评价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经肌肉阻断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家欣 李家树 +4 位作者 李春华 郑宏 温燕 张峰 施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评价神经肌肉阻断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2年6月)、EMBASE(所有年份)、Cochrane Library(所有年份)和CNKI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的有... 目的评价神经肌肉阻断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2年6月)、EMBASE(所有年份)、Cochrane Library(所有年份)和CNKI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的有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神经肌肉阻断剂对ARDS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非RCT)(包括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分别采用Jadad和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评价体系对RCT及非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0软件对RCT进行Meta分析;对非RCT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纳入3篇RCT文献,4篇非RCT文献,文献质量较高。3个RCT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神经肌肉阻断剂显著降低了ARDS患者的28 d病死率[OR 0.58,95%CI(0.39,0.86),P=0.007],增加了28 d内无需机械通气天数[WMD 1.91 d,95%CI(0.28,3.55),P=0.02]。结论目前证据表明神经肌肉阻断剂能降低ARDS患者28 d病死率和增加28 d内无需机械通气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神经肌肉阻断剂 META分析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的再认识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青 施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5-8,共4页
肺炎链球菌至今仍然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有关肺炎链球菌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而深入。但近年来,在肺炎链球菌的微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治疗指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着重介绍近几年肺炎链球菌感染研究... 肺炎链球菌至今仍然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有关肺炎链球菌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而深入。但近年来,在肺炎链球菌的微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治疗指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着重介绍近几年肺炎链球菌感染研究的新进展,主要从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的现状、青霉素折点的调整、氟喹诺酮耐药特点、生物膜耐药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机制 青霉素 氟喹诺酮 生物膜
下载PDF
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8
10
作者 肖永营 宋勇 +2 位作者 吴红明 杨粉兵 施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2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μg,吸入,1次/d)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50μg/500μg,吸...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2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μg,吸入,1次/d)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50μg/500μg,吸入,2次/d)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μg/500μg,吸入,2次/d)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24、48周运动耐量、呼吸困难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1、8、24、48周后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8周、24周、48周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6MW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呼吸困难评分(MR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中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8周后两组FVC、FEV1和FEV1%pre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4周、48周治疗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吸入治疗稳定期D组COPD患者,优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单药吸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下载PDF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的更新与解读 被引量:111
11
作者 瞿介明 施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246,共3页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199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对于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近20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一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199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对于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近20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指南并历经更新,无论诊断和治疗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争议与困难。同样,我国在HAP/VAP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许多方面特别是病原学和耐药性与欧美国家存在着差异。因此,如何指导我国临床医师正确地诊治HAP/VAP是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同道面临的难题,迫切需要更新我国的指南,进一步规范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治疗指南 诊断 中国成人 PNEUMONIA 解读 循证医学证据
原文传递
泊沙康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禾 苏欣 +2 位作者 徐小勇 孙文逵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尽管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了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但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患病率、病死率仍持续上升,现有抗真菌药物不能满足治疗需要是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病原谱变迁和真菌耐药也增加了治疗难度。近年来。
关键词 三唑类 抗真菌药物 泊沙康唑 预防 补救性治疗
下载PDF
星座链球菌胸部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培 曹鄂洪 施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1岁,商人。因"咳嗽、咯痰37 d,伴发热、胸痛8 d"于2011年3月1日入院。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年,目前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饮酒史20余年,每日约250 g,不吸烟。
关键词 星座链球菌 文献复习 胸部感染 2型糖尿病 预混胰岛素 控制血糖 皮下注射 饮酒史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封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肖鑫武 李倩 +1 位作者 宋勇 孙文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严重危害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mutant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hu-TNF)治疗肺腺癌所...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严重危害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mutant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hu-TNF)治疗肺腺癌所致MPE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的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膜腔积液患者70例,常规胸腔积液引流后,根据3~4万单位/kg分别以200万单位和300万单位剂量行胸腔内注射rhu-TNF,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00万单位和300万单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68%和8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注药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不良反应比不使用者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但地塞米松的使用对rhu-TNF的疗效无影响(P=0.486)。结论 rhu-TNF是治疗肺腺癌所致MPE的高效、安全药物。地塞米松可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且不影响rhu-TNF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恶性胸膜腔积液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兆峰 潘灏 +5 位作者 易俊 沈勤 朱锡旭 王锐 宋勇 印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2,共3页
0引言肺癌是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30%左右的新发肺癌患者伴有脑转移,总发生率达50%,且单发更常见。肺癌合并脑转移自然生存期约2个月左右,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相关不适为首诊主诉,且起病急骤,预后差。中国医师协会肿... 0引言肺癌是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30%左右的新发肺癌患者伴有脑转移,总发生率达50%,且单发更常见。肺癌合并脑转移自然生存期约2个月左右,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相关不适为首诊主诉,且起病急骤,预后差。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 2017年版)》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7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化诊治肺癌脑转移的主要依据。基于全身治疗(化疗或靶向)基础上联合放疗或手术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原则。现介绍1例以MDT模式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模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手术 多学科协助诊治
下载PDF
不同途径获取肺癌组织对病理类型诊断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亚芳 邢舴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诊断肺癌的常用组织活检技术包括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以及手术标本活检,而前两者由于取得标本量的局限性以及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可能造成诊断上的偏差。文中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部占位活检获取的小标本与手术获取的大... 目的诊断肺癌的常用组织活检技术包括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以及手术标本活检,而前两者由于取得标本量的局限性以及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可能造成诊断上的偏差。文中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部占位活检获取的小标本与手术获取的大标本病理结果的差异,探讨CT引导下小标本对不同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就诊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住院治疗的324例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影像学发现肺部占位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组织标本病理,并确诊为肺癌后再行手术切除。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小标本和手术大标本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诊断差异。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的小标本与手术大标本的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5.8%(278/324);其中腺癌类型的符合率中最高(96.4%),之后为鳞癌(86.1%)、小细胞肺癌(45.5%);大细胞肺癌和腺鳞癌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时较易诊断为腺癌(7/10和6/10);大、小标本对发病率较高的腺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分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κ=0.837、P=0.21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与手术大标本在肺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但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两者的一致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穿刺 肺癌 手术切除 病理分型
下载PDF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气道慢性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方丽萍 陈敏 +4 位作者 张方 苏欣 张鹏鹏 辛晓峰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是哮喘重要的易感基因之一,与哮喘发病和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文中评估ADAM33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气道慢性炎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于南... 目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是哮喘重要的易感基因之一,与哮喘发病和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文中评估ADAM33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气道慢性炎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于南京总医院就诊的轻-中度哮喘(n=54)、重度哮喘(n=35)和对照组(n=30)患者,分别检测血清总Ig 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中ADAM33、IL-4和IL-13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度哮喘组、重度哮喘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ADAM33表达分别为(23.8±6.21)、(64.8±12.8)和(18.3±4.49)pg/m L,重度哮喘组和轻-中度哮喘组血清ADAM33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度哮喘组血清ADAM33表达也同样高于轻-中度哮喘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AM33表达与IL-4和IL-13呈正相关性(r=0.79、r=0.81,P<0.05),而与EOS计数和血清总Ig E无相关性(r=0.54、r=0.46,P>0.05)。结论 ADAM33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升高可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血清IL-4和IL-13表达水平与ADAM33的正相关提示ADAM33的表达水平可能受到Th2类细胞因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 哮喘严重程度 气道慢性炎症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72
18
作者 李培 施毅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7期772-776,共5页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内常见的重症感染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内常见的重症感染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发生的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MV)48 h后至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是HAP的重要类型之一。HAP目前是美国、加拿大第二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0.5%-1%,机械通气使HAP的发病率增加6-20倍,在ICU内的发病率占所有感染的2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气管插管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鑫 孙文逵 +3 位作者 吴晓东 苏欣 施毅 张秀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动物实验被广泛应用于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文中利用气管插管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IPA模型。方法以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后,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烟曲霉... 目的动物实验被广泛应用于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文中利用气管插管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IPA模型。方法以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后,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通过组织病理进行验证,并观察小鼠生存-时间曲线。同时运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比较气管插管法与传统滴鼻法造模实际进入鼠肺的孢子量。结果气管插管法可成功建立小鼠IPA模型。小鼠1周内死亡率为55%,接种24h后肺组织匀浆平板菌落计数显示气管插管法所造成的孢子入肺量为(5.17±0.32)log10CFU/g肺组织,而传统滴鼻法仅为(3.82±0.49)log10CFU/g肺组织。结论气管插管法成功建立小鼠IPA模型,较滴鼻法更适于进行IPA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动物模型 气管插管 ICR小鼠
下载PDF
转录因子PU.1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权 孙文逵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6-1100,共5页
PU.1是转录因子ETS家族的重要成员,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对机体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经发现PU.1有110多个直接靶基因,功能主要涵盖调节抗体、受体及补体的表达,... PU.1是转录因子ETS家族的重要成员,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对机体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经发现PU.1有110多个直接靶基因,功能主要涵盖调节抗体、受体及补体的表达,调控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炎症中相关细胞因子、受体及效应酶的表达等3个方面。最新有研究报道PU.1是抑癌基因LIMD1的主要调节因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U.1的功能及调节机制方面的探讨也逐渐增多,并初步确认了PU.1在机体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中的中心调节作用。文中就PU.1及其与机体免疫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1 转录因子 免疫 调控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